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秘密”(Secret)很狗血,但这款社交应用最近的确很火。从一个局外人的角度看,我觉得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年轻人爱用。
在社交网络里,年轻人是最难搞定的一个群体—Facebook的创始人扎克伯格恐怕是最明白这一点的人。作为一个社交平台,Facebook如今已经拥有了12.8亿的月活跃用户,市值也高达1600多亿美元,但扎克伯格还是要时刻担心自己搞不懂年轻人,他在此前的财报会议上也承认Facebook年轻人群的活跃用户数正在下跌,被新的社交应用分流出去了。
年轻人并不是不喜欢社交了,而是被新的社交应用吸引了,比如Snapchat和Pinterest这样的产品。这就是社交网络中的难题—即使是Facebook这么强大的公司也对新一代的年轻人无能为力。为了维持对年轻人的吸引力,扎克伯格只能选择收购,先后以10亿美元和190亿美元收购了Instagram和WhatsApp。
相对于其他网络应用,社交产品的崛起显得格外频繁。最近,Pinterest宣布融资2亿美元,公司估值达到50亿美元。而Snapchat此前更是拒绝了Facebook高达30亿美元的收购报价。那么,社交产品为什么会有如此高的不稳定性呢?
年轻人 年轻人本来就是一个需求多变的群体,网络和智能设备更加放大了这种特性。80后和90后这样的分类已经很难覆盖如今年轻人的不同特征。像Facebook和Twitter这样的“老”社交公司很难理解新一代年轻人的社交喜好。30岁的扎克伯格之前在公司内部主导开发了一款类似Snapchat的产品Poke,但这款产品以失败告终。只有年轻人才了解年轻人,这就是社交产品不稳定的关键所在。
创业成本低 对于一个新的社交创业公司来说,最重要的是想法,而不是技术和资金。比如Secret就只是个十几个人的小公司,而WhatsApp的团队也只有50多人。相对来说,要和Google、亚马逊、微软这样的公司竞争就需要比较高的技术和资金门槛。创业成本低,但是成功后回报巨大,这某种程度上也吸引了更多的创业者投入到社交领域中来。
成年人 社交网络通常会有巨大的规模效应,比如Facebook的成功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其不断扩张的规模,最终让自己成为了一个数据量最大、最方便的关系网络。但社交网络的规模也会带来一个负面的挤出效应—年轻人总是躲避成年人。首先,人人都在用会让年轻人觉得不够酷;另外,年轻人并不喜欢和成年人(尤其是父母)在社交网络上关联太多,那样会减少太多自由的空间。
十年以前,Facebook的成功正是从吸引年轻人开始的。那时候,Facebook毫无疑问代表着一种新的社交潮流,给年轻人的社交带来了极大的自由度和广度。但手头没钱的年轻人却并不是商业化的理想用户,随着网络效应和商业化的需求,Facebook需要不断吸引成年人加入进来。
如今拥有了12.8亿月活跃用户的Facebook已经成为了互联网中的一个基础服务,也在商业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但Facebook已经无法引领社交的潮流了。对于Facebook来说,网络效应和引领潮流并不是可以兼得的。这并不意味着Facebook走上了一条错误的道路,扎克伯格实际上已经带领这家公司做了最应该做的事情,而且从长远来看,Facebook也是社交网络中最具有稳定性的一个公司。
不过,在任何一种情况下,年轻人都可能是一种破坏性因素。这意味着Facebook这样的领先者有可能被颠覆,而新加入者有可能借助年轻人取得新的成功。这也是扎克伯格花费了近200亿美元收购新社交应用的原因—他不想错过新一代的年轻人,也不敢轻视年轻人带来的变数。藐视传统,喜欢尝试新东西,抱有强烈的好奇心,这些都是年轻人最显著的特征。从商业的角度来看,年轻人的这种破坏性为各种创新提供了最有力的推动。没有破坏就没有创新,商业就是这样。
在社交网络里,年轻人是最难搞定的一个群体—Facebook的创始人扎克伯格恐怕是最明白这一点的人。作为一个社交平台,Facebook如今已经拥有了12.8亿的月活跃用户,市值也高达1600多亿美元,但扎克伯格还是要时刻担心自己搞不懂年轻人,他在此前的财报会议上也承认Facebook年轻人群的活跃用户数正在下跌,被新的社交应用分流出去了。
年轻人并不是不喜欢社交了,而是被新的社交应用吸引了,比如Snapchat和Pinterest这样的产品。这就是社交网络中的难题—即使是Facebook这么强大的公司也对新一代的年轻人无能为力。为了维持对年轻人的吸引力,扎克伯格只能选择收购,先后以10亿美元和190亿美元收购了Instagram和WhatsApp。
相对于其他网络应用,社交产品的崛起显得格外频繁。最近,Pinterest宣布融资2亿美元,公司估值达到50亿美元。而Snapchat此前更是拒绝了Facebook高达30亿美元的收购报价。那么,社交产品为什么会有如此高的不稳定性呢?
年轻人 年轻人本来就是一个需求多变的群体,网络和智能设备更加放大了这种特性。80后和90后这样的分类已经很难覆盖如今年轻人的不同特征。像Facebook和Twitter这样的“老”社交公司很难理解新一代年轻人的社交喜好。30岁的扎克伯格之前在公司内部主导开发了一款类似Snapchat的产品Poke,但这款产品以失败告终。只有年轻人才了解年轻人,这就是社交产品不稳定的关键所在。
创业成本低 对于一个新的社交创业公司来说,最重要的是想法,而不是技术和资金。比如Secret就只是个十几个人的小公司,而WhatsApp的团队也只有50多人。相对来说,要和Google、亚马逊、微软这样的公司竞争就需要比较高的技术和资金门槛。创业成本低,但是成功后回报巨大,这某种程度上也吸引了更多的创业者投入到社交领域中来。
成年人 社交网络通常会有巨大的规模效应,比如Facebook的成功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其不断扩张的规模,最终让自己成为了一个数据量最大、最方便的关系网络。但社交网络的规模也会带来一个负面的挤出效应—年轻人总是躲避成年人。首先,人人都在用会让年轻人觉得不够酷;另外,年轻人并不喜欢和成年人(尤其是父母)在社交网络上关联太多,那样会减少太多自由的空间。
十年以前,Facebook的成功正是从吸引年轻人开始的。那时候,Facebook毫无疑问代表着一种新的社交潮流,给年轻人的社交带来了极大的自由度和广度。但手头没钱的年轻人却并不是商业化的理想用户,随着网络效应和商业化的需求,Facebook需要不断吸引成年人加入进来。
如今拥有了12.8亿月活跃用户的Facebook已经成为了互联网中的一个基础服务,也在商业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但Facebook已经无法引领社交的潮流了。对于Facebook来说,网络效应和引领潮流并不是可以兼得的。这并不意味着Facebook走上了一条错误的道路,扎克伯格实际上已经带领这家公司做了最应该做的事情,而且从长远来看,Facebook也是社交网络中最具有稳定性的一个公司。
不过,在任何一种情况下,年轻人都可能是一种破坏性因素。这意味着Facebook这样的领先者有可能被颠覆,而新加入者有可能借助年轻人取得新的成功。这也是扎克伯格花费了近200亿美元收购新社交应用的原因—他不想错过新一代的年轻人,也不敢轻视年轻人带来的变数。藐视传统,喜欢尝试新东西,抱有强烈的好奇心,这些都是年轻人最显著的特征。从商业的角度来看,年轻人的这种破坏性为各种创新提供了最有力的推动。没有破坏就没有创新,商业就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