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研究

来源 :新闻研究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60720372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形势下推进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是提高中国国际影响力和国际话语权的有效路径。新时期,要注意客观审视增强中国国际传播力的重要性,从多角度推动国际传播力建设措施的规划和制定,为提高中国国际影响力和国际话语权奠定基础。本文从新形势下有效增强中国国际传播力的要点入手,从提高国际话语权、构建媒体矩阵、完善话语体系、讲好中国故事角度对增强中国国际传播能力的策略进行探究。
  关键词:新形势;国际传播力;国际话语权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17-0088-03
  在中国与世界交流愈加频繁、中国逐渐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形势下,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关注度进一步提高,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成为中国探索营造良好国际发展环境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在此情况下,政府提出下大气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鉴于此,中国应该认识到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并有意识地结合国际社会需求和提高中国国际话语权的内在需要,积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传播内容、传播模式的全面创新,使中国在国际上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
  一、中国国际传播面临的新形势和新变化
  国际环境面临新形势和新变化,对中国国际传播能力的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在2018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做好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使命任务进行论述,提出了“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方针,其中展形象部分就明确要求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1]。
  在此情况下,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将展示新形象作为重要目标,为中国国际传播能力的建设指明了发展方向。
  从国际传播面临的新变化角度看,国际传播能力建设逐渐表现出“基于掌上屏幕的内容设计、基于视频的去文本内容创作、基于网络社交的内容传播”的基本发展倾向和发展趋势,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也成为增强中国国际传播能力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在此情况下,在构建对外传播话语体系的过程中,要突出易于理解和易于接受的特点,积极促进国际传播工作的全面优化,保障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能迎接新挑战。可以充分发挥国际传播的主动性,确定国际传播的新着力点,在“十四五”时期争取保障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能逐步实现新的战略发展目标。同时,中国国际传播工作要应对新形势和新变化,积极探索全新的发展路径,为新形势下我国对外宣传工作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真正将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嵌入新的国际传播格局中,保障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二、新形势下推进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实践意义
  (一)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主题选择
  中国国际传播能力的建设首先应该关注其实践意义,只有使建设工作的开展表现出较强的实践意义,才能促使建设工作取得良好的发展效能。
  对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发现传播素材的选取要体现接地气的特點,要使传播素材与群众生活、现实环境对接,体现其深入社会、关注社会的特点,例如可以尝试深入红色地区获取素材,传播红色革命文化;也可以深入乡村,感受改革开放为乡村带来的鲜明变化,确保中国国际传播能力的建设能反映群众的生活,富有丰富的中国精神内涵[2]。
  在深入推进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过程中,要对中国的发展理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等方面积累的丰富经验进行总结,聚焦中国发展理念,关注百姓微观生活,使中国的国际传播能展现中国社会全貌,立体、真实地向国际社会呈现中国,提高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整体影响力,凸显建设成效。
  (二)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在传播形式上的创新
  新形势下,推进中国国际形象的创新性传播,显著增强传播效力,较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充分发挥信息时代新媒体的主阵地作用,对新媒体网络资源进行系统开发和应用,形成“一秒”速达、“一键”分享的全新传播模式,使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进入高速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阶段。在依托互联网平台推进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过程中,应该把握新媒体时代传播工作的新发展形势,针对当前传播工作中面临的压力进行有效分析,融合新媒体资源和优势,不断创新媒体传播的表现形式,切实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在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中实现信息的高效传播和大范围覆盖。在对传播形式进行改进和创新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探索国内外的联通和线上线下的有机融合,形成新的媒体矩阵,使中国国家形象传播能真正融入国际传播矩阵中,搭建文化传播的桥梁,从而在让世界重新认识、定位中国的基础上,使中国的国际话语权得到进一步提高。
  (三)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要注重内容的有效传播
  在推进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工作的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要真实、立体、全面地向世界展示全新的中国形象。因此,传播时要尤其关注内容质量,通过高质量的内容向世界呈现中国形象,助力传播工作得到高效的发展[3]。
  在实际传播时,要坚持言之有物、言之有理的原则,对传播内容进行筛选和优化,凸显信息的新鲜度、热度、纯度,尽量选择趣味性强、时效性强的内容,以促进传播工作的创新。通过讲述客观真实的故事让外国友人多角度、多层次地了解中国的发展实际和中国的独特文化,从而增强他们对中国主流价值观念的认同,切实优化传播工作的整体效果。不同国家的网络生态不同,网民喜闻乐见的内容和内容的表现方式也不同,为了收获更好的传播效果,需要根据不同国家的文化特点进行相应的调整。
  在实际工作中,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方面要坚持内容为王的思想,按照国际信息传播的现实需求,树立明确的价值导向,在保障内容真实、立体的前提下进行国际传播,从而提高传播的公信力。同时,可以借助信息内容的深度挖掘提高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整体水平,使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在新时期可以逐步实现创新发展的目标,保障其能产生巨大的影响力,为中国国际传播工作的系统创新提供有力支撑。   三、新形势下推进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具体措施
  在系统推进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过程中,通过准确定位建设要点为建设工作的开展指明方向,促使各项建设工作能始终围绕提高中国国际话语权、增强中国国际传播力而推进,促使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工作呈现新的状态。结合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具体工作可从以下三方面展开。
  (一)正确定位建设目标,提高国际话语权
  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需要正确的目标作为支撑,在推进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过程中,应该有意识地对建设实践目标进行准确的定位,将提高国际话语权作为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方向。在此基础上,借助不同的内容和形式积极宣传有国际影响力的舆论信息,树立大国形象。
  新时期,在实际推进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过程中,为了能发挥目标导向的积极作用,需要先对国际话语权的内涵进行正确解读。必须认识到国际话语权是主权国家以国家利益为核心,就国家事务和相关国际事务发表意见的权利,进而从知情权、表达权和参与权的角度对国际话语权进行深度解读,对国际话语权涉及的话语施行者、话语内容、话语对象、话语平台和话语反馈等进行系统分析,并对国际话语权的影响进行重新定位。客观看待国际话语权的强化,能从不同角度促进良好中国形象的树立,可以对中国在国际社会的稳定发展产生积极作用,其核心内涵涉及中国国家软实力的提升和中华文化影响力的增强。因此,要准确定位和客观审视国际话语权问题,基于中国话语权的提升从多角度推动国际传播能力的建设。
  一方面,应该客观审视国际话语权在维护国家利益方面的重要作用,在实际推动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过程中,能准确聚焦国际话语权的重要地位,从国际格局的变化、社会思潮的动态调整等角度进行分析,从维护国家利益的角度有目的地开展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进一步提升国际话语权,维护中国国际形象,确保国家意识形态安全。
  另一方面,通过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中国国际话语权的提升,要在国际传播工作中积极适应世界发展浪潮,应在切实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础上,紧密结合时代发展诉求进行各项工作,保障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能取得良好的发展效能,可以产生巨大的影响力,从而提升国际话语权。在明确提升国际话语权导向的基础上开展各项工作,能增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目的性和方向性,有效促进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得到显著的提升。
  (二)推进传播平台开发,构建海外媒体矩阵
  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需要宣传平台的支撑,只有构建良好的信息宣传平台,按照国际话语传播的需求开展各项工作,才能增强国际信息传播的综合影响力,有效促进国际传播能力的提升。因此要从平台建设入手,综合分析新时期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新需求和新方向,尝试积极探索国际传播旗舰媒体平台的构建,使传播能力建设与新兴媒体的开发紧密融合在一起,着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媒体矩阵,推动国际传播工作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促使中国的舆论工作能得到国际社会的支持和认可。
  在实际探索打造对外宣传旗舰媒体平台的过程中,从新媒体视角出发,要正确定位旗舰媒体宣传平台,将其作为媒体建设核心,同时对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华文媒体、新媒体等媒体资源进行调研和整合。根据不同国家华文媒体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内容输出,以探索中央统筹模式的构建,使旗舰媒体宣传工作的开展和舆论引导工作的推进能在党中央的统一领导下运行,并通过海外媒体矩阵进行有效传播。在此基础上,中央旗舰媒体宣传平台的建设应该将媒体宣传内容的筛选和媒体宣传模式的构建作为核心工作,深入研究不同国家和国际文化语境下的华文媒体矩阵的特点和需求,优化传播内容建设和渠道建设,确保旗舰媒体宣传工作的开展能引发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获得国际社会的支持和认可,促使中国声音更加立体、全面,切实助力中国的国际传播影响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并能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
  在实际宣传工作中,要尽量分析国际社会共同点较多的话题,例如可从经济发展、医疗卫生等角度进行宣传,并且要对不同国家受众的认知习惯和信息接收习惯等进行系统的分析,从各国基本国情出发进行差别化传播,保障在不同国家都能形成良好的宣传效应,让更多人愿意接受中国思想、中国主张,促进中国良好形象的树立,真正借助传播模式的全面创新构建受众导向的全新传播模式和宣传体系,为新时期中国国际传播能力的增强提供有力支撑,使信息传播的范围和受众对信息的接受度得到进一步扩大与增强。如此就能借助旗舰媒体宣传平台的建设,整合海外华文新媒体,保障国际传播能力的建设效果,使国际传播能力的建设和中国话语权的提高获得良好的平台支持,从而促使各项建设工作的开展保持相对平稳的状态,产生较大的影响力,能在国际社会为中国形象的树立助力,使中国国际话语传播可以产生积极的影响。
  (三)夯实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基础,讲好中国故事
  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较为重要的一点是讲好中国故事,也就是说,讲好中国故事是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基础。
  从新时期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需求角度进行分析,在开展传播能力建设的过程中,对于中国故事的阐述,应该明确三个核心,即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讲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故事、讲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故事。借助中国故事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借助中国故事直观、生动地反映中国形象,为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社会,消除世界部分國家群众对中国的偏见,在帮助中国树立全新国际形象的同时,也进一步增强中国的国际话语权[3]。
  从讲好中国故事的角度夯实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基础,在实践中应该重点做好四方面的工作。
  其一,将讲好中国故事作为推进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前提条件,正确定位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性,从国际传播的角度对中国故事的内容进行筛选,使讲好中国故事能真正发挥价值和作用。
  其二,发挥新媒体作用,促进中国故事在国际范围内的广泛传播。在新时期推进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过程中,要想讲好中国故事,较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在完成故事内容的筛选和编排后,应注意配合新媒体的特点,依托互联网平台促进中国故事在国际范围内的传播,向世界各国受众传递积极、健康、正能量的中国信息,避免关于中国的不良信息和错误信息在国际社会大范围传播,全面增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综合影响力。
  其三,促进对外旗舰媒体和海外媒体矩阵的建设,形成以权威媒体为中心的海外媒体矩阵,共同发挥宣传作用,增强中国故事在国际范围的影响力,使世界各国受众易于、乐于接受中国故事,让他们受到中国故事的感染和熏陶,能对中国形象产生客观认识。
  其四,完善中国故事话语体系建设,以话语体系建设作为基础对中国故事进行设计和规划,促进理论的全面创新,推动全新话语体系的构建,切实增强中国故事的国际影响力,为新时期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创造条件[4]。
  四、结语
  世界各国交流愈加频繁,中国要想在全球获得良好的发展,就要深刻认识到推进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性,结合时代发展需求和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有意识地从提高国际话语权、打造旗舰媒体和海外媒体矩阵等角度,向世界展示立体、真实、全面的中国,推动中国国际话语权的全面增强。同时要客观审视推进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并从多角度制定提升中国国际传播能力的建设方案,为中国全新国际形象的树立创造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 来来.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加强国际传播能力[J].上海采风,2021,25(4):13-17.
  [2] 张建军.培育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博物馆 离不开国际传播能力建设[N].中国文物报,2021-07-30(004).
  [3] 王石泉.新形势下中国国际传播的战略布局和制度创新[J].对外传播,2021,33(7):9-13.
  [4] 陈作平.新时代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的系统化建设[J].对外传播,2021,25(7):17-19.
  作者简介:戴华东(1969—),男,浙江永嘉人,博士在读,研究方向:华文媒体、华侨华人与公共外交。
其他文献
对焦炉加热精准控制技术在焦炉生产中的实际应用进行了研究分析,该技术在实际生产中起到了焦炉增产、降耗、节能、减排、创收的作用,产生的附加效果明显,实现了焦炉生产工艺管控精细化管理的目的。
摘要:吴宪增的《中国新闻教育史》是近代以来我国最早的研究新闻教育史的学术专著。作者在书中介绍了清末至民国的新闻教育情况,强调了大范围普及新闻教育的重要性。作者按照学校的类型和性质,将民国时期的新闻教育机构分为大学新闻系、大学新闻专修科、新闻学校、新闻函授学校、报童工读学校、新闻课六个类型,并以此为框架介绍了民国时期的新闻教育。这些史料不仅对研究民国时期的新闻教育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对当下
对窑街煤电集团海石湾、金河、三矿和天祝煤矿的煤质特征及煤炭市场潜力进行分析,结果发现:窑街煤均具有特低灰~低灰、特低硫~低硫等优良的煤质特性,有害微量元素含量低,显示极佳的环保属性;海石湾煤和金河煤作为国内稀缺的特低灰、特低硫的炼焦配煤,可以显著降低配合煤的灰分和硫分,变质程度高,可以显著改善配合煤质量;金河煤和三矿煤的煤质优良,两种煤协同利用制备活性炭极具潜力;天祝煤是极具潜力的稀缺高油气煤,非常有利于以中低温热解为龙头的煤炭分质利用。
司法权长期采取类行政方式运行,导致法官“上命下从”的行政化思维方式与行动逻辑,成为司法去行政化改革的隐性障碍。法律、程序与职业伦理等形塑法官裁判思维的诸要素在科层型司法结构中处于失灵状态,是为法官行政化思维方式的温床。法官思维方式的行政化表现为依赖集体决策与请示汇报,偏好法定证据,把司法解释当作行政命令加以执行等。司法去行政化改革通过内设机构改革与法官员额制,着力打造扁平化、同等型司法,为法官思维方式去行政化创造了客观环境。欲帮助法官实现思维方式的去行政化,一个有效的途径是培养法官的程序思维。
介绍了智能储配一体化钢板煤仓技术的工艺流程、技术特点及应用效果。该技术实现了封闭卸车、自动取样及智能化配煤,提高了配煤的准确性,降低了配煤成本,年节约成本7008万元,同时减少了煤场扬尘,改善了环境。
摘要:2019年,私域流量成为学界和业界热议的话题,一些金融机构也开始试水私域营销。微信生态是如今私域流量营销的主要阵地,本文通过辨析私域流量和公域流量的概念,并基于4P理论解读微信生态私域流量运行机制,探索金融机构可能搭建的私域流量运营平台,并挖掘数字营销时代金融机构目标消费者留存的运营路径。  关键词:私域流量;金融机构;微信生态;运营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媒体融合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作出重要指示和战略部署。目前,重庆市各区县均成立了融媒体中心。人才问题是当前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面临的难题之一,也是亟须解决的问题之一。2020年,中央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强调,要大力培养全媒体人才。只有坚持党管媒体原则,全面把握媒体融合发展的趋势和规律,引得进人才、管得好人才、留得住人才,解决好人才这个关键问题,才能更好地助推县级媒体中心深度融合发展。
介绍了HPF湿式氧化法脱硫工艺的运行现状及存在问题,结合化验数据进行分析,对单塔脱硫系统生产运行提出了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提升了脱硫效率。
简要论述了目前焦化厂精馏工艺中采用的多种回流方式,通过对比分析,指出针对不同情况、不同规模应采用的回流方式。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一则“双黄连可抑制新型冠状病毒”的消息在网络上传播,引发公众抢购双黄连口服液。从谣言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则谣言兼具重要性、模糊性、传播者的影响力和公众批判能力的缺失四重要素,它在传播中经历了简化、强化和同化的过程,体现了疫情期间公众的负面情绪、对安慰的寻求以及从众心理等心理类型。这则谣言加深了公众对媒体的不信任和对中医的质疑,治理谣言仍需主流媒体、公众、自媒体辟谣平台等多主体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