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回说到电视机已经从5英寸发展到了14英寸,而且德国的电视机行业也有了快速发展,仅次于美英两个先驱国家。但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到来,电视机产业进入了10年的停滞阶段。而经过10年的沉寂后,电视机行业进入了新时代——彩色电视机出现了。
彩色电视机的出现
1946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才刚刚结束,美国人就迫切期待着能够有一种东西能够弥补他们在战争期间的所有精神空虚。虽然电子式的黑白电视机已经于1936年初次登场,但在战争期间却几乎一直处于停滞状态,而德国科学家对于理论的研究,却在战争期间取得了重大的突破。1938年,德国人弗莱彻西格提出了三枪三束彩色显像管的设想。虽然最终德国成为了战败国,不过战争并没有抹去这一重大发明。也就是从战争结束后,美国无线电公司的工程师们重新开始电子式电视机的完善和改进工作。虽然当时的电视接收系统需要一次性支出200-1000美元的不菲费用,节目资源也十分匮乏,但许多好奇的美国人依然十分乐意享受这种新的家庭娱乐方式。
美国无线电公司吸取了人们对于电视机“加入能看见和听见”功能的建议,推出了一种同时具具备收音和电视功能的电视机,很快引起了一波销售高潮。但人们的胃口仍然未得到满足,随着彩色电影的普及,人们也对彩色电视机寄予了越来越深的厚望。
彩色电视机的发明同样不是一个一人的功劳,而是源于人们的通力合作。美国无线电公司的彩色电视机系统名为Triniscope,于1946年起开始研制,随后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也参与了这种电视系统的研制,3年后Triniscope终于有了原始模型。它采用三支荫罩式显像管,每一支用于投射一个颜色,最后再用一组镜片将色彩组合起来,形成彩色图像,俗称三枪荫罩式显像管彩色电视机。
哥伦比亚广播公司于1951年授权阿尔金公司正式上市了第一台彩色电视机,型号为12CC2。同当时的黑白电视机相比,12CC2的体积庞大,更致命的是它的屏幕小得可怜,并且还几乎是圆形。这样的彩色电视机显然还不能为人所接受,不过为了推广这种电视机,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还是义无反顾地于当年开播了彩色电视节目,并得到美国通讯委员会(FCC)的承认。
1953年Admiral公司推出了第一台与CBS彩色电视信号兼容的彩色电视机,型号为C1617A。虽然它的体积还是那么大,但屏幕却增大到15英寸。只是高达1175美元的价格,让其仍然难以普及。接下来,西屋电器和美国无线电公司也推出了能够兼容CBS彩色电视信号的彩色电视机,并逐步将屏幕加大到21英寸。
值得注意的是在1947年,美国人阿尔佛雷德·斯切尔德还提出了单枪式彩色显像管系统的理论。它采用电子枪轰击荧光屏磷光物质的方法来产生三原色,和现代CRT电视机的成像原理已经完全一致。
1954年美国德州仪器公司研制出第一台全晶体管电视机,也是电视机历史上值得纪念的一笔,在当时这种全新材质给电视机带来了更为苗条的体积。结合上单枪式彩色显像管,电视机的体积已经大为缩小电视机在这时开始大幅进军家庭。到1g55年,已经有68%的美国家庭拥有了电视机,电视台达到560个,迅速替代了收音机和报纸,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首选方式。
这段时期,美国电视机的大力发展,已经使得画面的扫描线数提高到525线。美国因此成为最早在电视制式上推出技术性指标的国家,从而全面超越了电视机的发源地——欧洲,开始主导全球电视机的发展。
遥控器的出现
在50年代中期,电视机已经开始进入越来越多的家庭,但人们很快就意识到一个问题:如果坐在沙发上,要切换频道会是件很痛苦的事情人们不得不起身来到电视机旁选择按钮并进行切换。这个问题在40年代末期,就已经被Garod的10TZ2c解决了。当时的10TZ20采用一条线缆将电视机的遥控部分引出机身外部来实现放大图片的功能,不过并没有切换频道的功能,也不能干其他的事情。
Zenith公司很快将这种想法装备到了旗下的电视机上,并在杂志上骄傲地向世人宣布“在家中的任何一处,电视机都可以一手掌控”。1955年,这种遥控系统再次被Zenith公司改进,首次将无线技术应用到了遥控器上,通过将红外线发射端对准电视机的接收位,能够实现开关机,切换频道、静音功能,这就是电视遥控器的雏形。
彩色电视机的完善
1959年,集成电路的出现,给了电视机产业再次腾飞的机会,经历了从电子管到晶体管的短暂停留后,电视机很快向集成电路的方向进发。1966年,首款采用集成电路的电视机由美国无线电公司研制成功,使得电视机体积大大缩小,安置和移动电视机不再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还有人在3年后推出了具有电子调谐装置的彩色电视接收机,使得可用频道更为丰富,也不用再像收音机那样一次次地放慢调节信号。
60-70年代是彩色电视机显像管技术走向成熟的一年,这段时间里彩色电视机的屏幕正逐渐由圆形变为方形,直至1964年研制出了全玻璃外壳的矩形显像管。索尼公司于1968年研制出的单枪三束彩色显像管,为70年代日本的电子产业崛起埋下了伏笔。同时,这段时间里显像管的图像质量也在突飞猛进,1969年研制出的黑底显像管使得屏幕亮度提高了一倍。1972年,美国成功研制自动校正会聚误差的彩色显像管。至此电视机的发展已经完全步入了成熟阶段接下来的时间不过是对技术的优化与完善,让画面表现更为出色。
背投、液晶、等离子电视技术也开始在这个时代崭露头角。1972年,日本就已经研制出CRT彩色电视投影机。而液晶的历史也可追溯至70年代,这时已经有了成品的出现,不过并没首先应用于电视机。它们的发展也许并没有CRT电视机漫长,而且更多地采用了数字技术来进行控制,但正是有了前人打下的基础,才铸就了今日的辉煌。
彩色电视机的出现
1946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才刚刚结束,美国人就迫切期待着能够有一种东西能够弥补他们在战争期间的所有精神空虚。虽然电子式的黑白电视机已经于1936年初次登场,但在战争期间却几乎一直处于停滞状态,而德国科学家对于理论的研究,却在战争期间取得了重大的突破。1938年,德国人弗莱彻西格提出了三枪三束彩色显像管的设想。虽然最终德国成为了战败国,不过战争并没有抹去这一重大发明。也就是从战争结束后,美国无线电公司的工程师们重新开始电子式电视机的完善和改进工作。虽然当时的电视接收系统需要一次性支出200-1000美元的不菲费用,节目资源也十分匮乏,但许多好奇的美国人依然十分乐意享受这种新的家庭娱乐方式。
美国无线电公司吸取了人们对于电视机“加入能看见和听见”功能的建议,推出了一种同时具具备收音和电视功能的电视机,很快引起了一波销售高潮。但人们的胃口仍然未得到满足,随着彩色电影的普及,人们也对彩色电视机寄予了越来越深的厚望。
彩色电视机的发明同样不是一个一人的功劳,而是源于人们的通力合作。美国无线电公司的彩色电视机系统名为Triniscope,于1946年起开始研制,随后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也参与了这种电视系统的研制,3年后Triniscope终于有了原始模型。它采用三支荫罩式显像管,每一支用于投射一个颜色,最后再用一组镜片将色彩组合起来,形成彩色图像,俗称三枪荫罩式显像管彩色电视机。
哥伦比亚广播公司于1951年授权阿尔金公司正式上市了第一台彩色电视机,型号为12CC2。同当时的黑白电视机相比,12CC2的体积庞大,更致命的是它的屏幕小得可怜,并且还几乎是圆形。这样的彩色电视机显然还不能为人所接受,不过为了推广这种电视机,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还是义无反顾地于当年开播了彩色电视节目,并得到美国通讯委员会(FCC)的承认。
1953年Admiral公司推出了第一台与CBS彩色电视信号兼容的彩色电视机,型号为C1617A。虽然它的体积还是那么大,但屏幕却增大到15英寸。只是高达1175美元的价格,让其仍然难以普及。接下来,西屋电器和美国无线电公司也推出了能够兼容CBS彩色电视信号的彩色电视机,并逐步将屏幕加大到21英寸。
值得注意的是在1947年,美国人阿尔佛雷德·斯切尔德还提出了单枪式彩色显像管系统的理论。它采用电子枪轰击荧光屏磷光物质的方法来产生三原色,和现代CRT电视机的成像原理已经完全一致。
1954年美国德州仪器公司研制出第一台全晶体管电视机,也是电视机历史上值得纪念的一笔,在当时这种全新材质给电视机带来了更为苗条的体积。结合上单枪式彩色显像管,电视机的体积已经大为缩小电视机在这时开始大幅进军家庭。到1g55年,已经有68%的美国家庭拥有了电视机,电视台达到560个,迅速替代了收音机和报纸,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首选方式。
这段时期,美国电视机的大力发展,已经使得画面的扫描线数提高到525线。美国因此成为最早在电视制式上推出技术性指标的国家,从而全面超越了电视机的发源地——欧洲,开始主导全球电视机的发展。
遥控器的出现
在50年代中期,电视机已经开始进入越来越多的家庭,但人们很快就意识到一个问题:如果坐在沙发上,要切换频道会是件很痛苦的事情人们不得不起身来到电视机旁选择按钮并进行切换。这个问题在40年代末期,就已经被Garod的10TZ2c解决了。当时的10TZ20采用一条线缆将电视机的遥控部分引出机身外部来实现放大图片的功能,不过并没有切换频道的功能,也不能干其他的事情。
Zenith公司很快将这种想法装备到了旗下的电视机上,并在杂志上骄傲地向世人宣布“在家中的任何一处,电视机都可以一手掌控”。1955年,这种遥控系统再次被Zenith公司改进,首次将无线技术应用到了遥控器上,通过将红外线发射端对准电视机的接收位,能够实现开关机,切换频道、静音功能,这就是电视遥控器的雏形。
彩色电视机的完善
1959年,集成电路的出现,给了电视机产业再次腾飞的机会,经历了从电子管到晶体管的短暂停留后,电视机很快向集成电路的方向进发。1966年,首款采用集成电路的电视机由美国无线电公司研制成功,使得电视机体积大大缩小,安置和移动电视机不再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还有人在3年后推出了具有电子调谐装置的彩色电视接收机,使得可用频道更为丰富,也不用再像收音机那样一次次地放慢调节信号。
60-70年代是彩色电视机显像管技术走向成熟的一年,这段时间里彩色电视机的屏幕正逐渐由圆形变为方形,直至1964年研制出了全玻璃外壳的矩形显像管。索尼公司于1968年研制出的单枪三束彩色显像管,为70年代日本的电子产业崛起埋下了伏笔。同时,这段时间里显像管的图像质量也在突飞猛进,1969年研制出的黑底显像管使得屏幕亮度提高了一倍。1972年,美国成功研制自动校正会聚误差的彩色显像管。至此电视机的发展已经完全步入了成熟阶段接下来的时间不过是对技术的优化与完善,让画面表现更为出色。
背投、液晶、等离子电视技术也开始在这个时代崭露头角。1972年,日本就已经研制出CRT彩色电视投影机。而液晶的历史也可追溯至70年代,这时已经有了成品的出现,不过并没首先应用于电视机。它们的发展也许并没有CRT电视机漫长,而且更多地采用了数字技术来进行控制,但正是有了前人打下的基础,才铸就了今日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