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对当前小学生阅读状况的调查了解,征对学生阅读能力、阅读习惯差的情况,从四个方面介绍了如何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书籍;阅读能力;培养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的生存观念也在不断改变,许多农民都告别家乡外出打工,想方设法改变自己的生活质量,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样一来,孩子教育的重心就基本上落在了学校,落在教师的肩上。作为一名一线的小学教师,我深知责任的重大,不敢有丝毫的疏忽怠慢。但在工作中总有些不能尽如人意的状态,班级中总有几个孩子在课堂上开小差,家课十有八九不能完成,考试屡屡亮红灯,整天无精打采,对什么事都漠不关心。他们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品质都急需改变或培养,但因为与家长无法及时沟通达成共识,所以很多问题让人伤透脑筋。
最近,我在学校的几个班级中开展了以培养阅读能力为目标的的大阅读活动,很多孩子的表现有所好转,我想,也许是他们那可不安定的心在书本中找到归宿了吧!刘项说过:“书犹药业,善读之可以医愚。”但要想让孩子长期保持浓厚的阅读兴趣,教师就必须沉下身子做个读书人,做孩子阅读路上的引路人,要做到这一点,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要注重课内阅读能力的培养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教会学生积累和感悟。所谓积累就是为学生打好终生学习的底子,打好精神发展的底子。所谓感悟就是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不光理解,还要有所发现,要与“自己”原有的东西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对语言材料作出判断,予以抛弃或改造。同时在课内月教学中还要牢牢抓住字·词·句·段·篇·标点符号等方面带领学生进行多方面的语言实践。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打下良好的基础,真正做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终身!比如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十二课《人物描写一组》我采取的是先扶后放,教给方法,以学生自读感悟的形式进行,首先,我把课文的第三个片段“凤辣子”初见林黛玉作为突破口,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入情入境的阅读,然后交流从哪些语言中体会到了王熙凤的性格特点,在学生交流后引导总结。课文是从王熙凤的外貌·语言·神态描写中突出人物性格的。学生掌握了这个方法后,自读课文前两个片段,很快就能体会到人物的性格,并得出了不同人物的描写方法,更难得的是,学生能把学到的描写人物的方法准确的运用,再接下来阅读本单元其他描写人物的文章时学生能够得心应手,及其精准的分析人物形象。语文教学就要充分利用文本
这种典范,教会学生阅读方法,最终学会独立学习。
二、注重课内阅读向课外延伸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入选的教材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即使不仅要充分利用好教材,让学生品读感悟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更要注意纵横的拓展延伸,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例如在教学《祖父的园子》时,学生不仅被祖父的漂亮的富有童话色彩的充满快乐的园子所深深的吸引,更会被萧红新鲜的语言所陶醉。这个时侯,教师来一段深情的叙述:有人说,萧红是一朵开在中国东北院落里的花,她不用浇水,凭着风吹,任着太阳晒却越开越红。无论他的生命中有多少逃亡与饥饿,无论她面对多少困苦与不幸,她都用她的笔写着她的大气的字。这就是她的《呼兰河传》。教师说其中一段,让学生自己阅读。此时无需命令,不要强迫,学生反会如饥似渴的读起来。
三、做孩子阅读的引领者
书籍浩如烟海,不知道该如何是筛选书籍。我们的孩子由于家庭文化底蕴浅薄大多随着自己的兴趣去看书,特别喜欢看漫画书。低年级时这样,高年级还是这样。为了让孩子从小有一个远大的人生目标,有一个崇高的理想,我们这些引领者必须沉下身子,为孩子过滤一下文化空气,把污浊的空气挡在外面,让孩子们自由的呼吸新鲜的空气。我们可以一把课外读物分类推荐给学生,例如:描写人间亲情的《爱的教育》·《马燕日记》·《我们三》等。呼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鸟奴》·《红奶羊》等。与此同时,还要交给学生阅读方法,采用多种积极有效的手段检查学生的阅读效果。以保障学生的阅读质量和数量。
四、评赏、品味美文,升华阅读主题
对于课本中的一些精彩课文和精彩段落,老师和学生一起来好好评赏一下,讨论人家的文章哪里写得好,你读了以后为什么会深受感动。通过对文章内容的讨论,达到理解课文、体会思想、提高阅读能力的目的。在《徐悲鸿励志学画》课文中,徐悲鸿励志学画,立志为中国人争气,表现了他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在引导学生时,我就采用一边阅读一边赏析的办法,找出课文中让人感触最深的句子,并让学生自己在旁边写上自己的听后的真实感受。学生认真听我的阅读后,有的记下了徐悲鸿刻苦学习绘画的句子,有的记下了他为学画艰辛过活的句子,学生们都表达了自己深受感动和对徐悲鸿无限的的敬佩之情。通过阅读和欣赏,学生不仅理解了课文,加深了记忆,也知道了课文的作者是如何来表达感情、表现文章的中心思想的的。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道:“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话是诸葛亮一生经历的总结,更是对他儿子的要求。我们不可能让每个孩子都像诸葛亮那样谋略过人,大致大贤,但我们有责任给孩子一片心灵的绿洲,引领他们去书中寻找人类的质朴与自然,感悟生活的美好与艰辛,让他们不断茁壮成长,不断接受风雨的洗礼,日后都能为祖国的建设出力,传承我们名族的精神 !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如何让美的思想来感染孩子的心灵是每个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而书籍正是开启孩子心灵的钥匙,是向孩子展现世界的窗口,我们每个教师都应该创造一切条件,让良好的书籍成为孩子的朋友,用书籍来影响、感染学生,用书籍来教育、培养学生,让美好的书籍带着美好的思想一起深入学生的心灵,成为学生心灵的归宿。
作者简介:童太娟,女,(1972--),汉族,小高职称
责任编辑:王利强
【关键词】书籍;阅读能力;培养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的生存观念也在不断改变,许多农民都告别家乡外出打工,想方设法改变自己的生活质量,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样一来,孩子教育的重心就基本上落在了学校,落在教师的肩上。作为一名一线的小学教师,我深知责任的重大,不敢有丝毫的疏忽怠慢。但在工作中总有些不能尽如人意的状态,班级中总有几个孩子在课堂上开小差,家课十有八九不能完成,考试屡屡亮红灯,整天无精打采,对什么事都漠不关心。他们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品质都急需改变或培养,但因为与家长无法及时沟通达成共识,所以很多问题让人伤透脑筋。
最近,我在学校的几个班级中开展了以培养阅读能力为目标的的大阅读活动,很多孩子的表现有所好转,我想,也许是他们那可不安定的心在书本中找到归宿了吧!刘项说过:“书犹药业,善读之可以医愚。”但要想让孩子长期保持浓厚的阅读兴趣,教师就必须沉下身子做个读书人,做孩子阅读路上的引路人,要做到这一点,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要注重课内阅读能力的培养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教会学生积累和感悟。所谓积累就是为学生打好终生学习的底子,打好精神发展的底子。所谓感悟就是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不光理解,还要有所发现,要与“自己”原有的东西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对语言材料作出判断,予以抛弃或改造。同时在课内月教学中还要牢牢抓住字·词·句·段·篇·标点符号等方面带领学生进行多方面的语言实践。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打下良好的基础,真正做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终身!比如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十二课《人物描写一组》我采取的是先扶后放,教给方法,以学生自读感悟的形式进行,首先,我把课文的第三个片段“凤辣子”初见林黛玉作为突破口,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入情入境的阅读,然后交流从哪些语言中体会到了王熙凤的性格特点,在学生交流后引导总结。课文是从王熙凤的外貌·语言·神态描写中突出人物性格的。学生掌握了这个方法后,自读课文前两个片段,很快就能体会到人物的性格,并得出了不同人物的描写方法,更难得的是,学生能把学到的描写人物的方法准确的运用,再接下来阅读本单元其他描写人物的文章时学生能够得心应手,及其精准的分析人物形象。语文教学就要充分利用文本
这种典范,教会学生阅读方法,最终学会独立学习。
二、注重课内阅读向课外延伸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入选的教材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即使不仅要充分利用好教材,让学生品读感悟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更要注意纵横的拓展延伸,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例如在教学《祖父的园子》时,学生不仅被祖父的漂亮的富有童话色彩的充满快乐的园子所深深的吸引,更会被萧红新鲜的语言所陶醉。这个时侯,教师来一段深情的叙述:有人说,萧红是一朵开在中国东北院落里的花,她不用浇水,凭着风吹,任着太阳晒却越开越红。无论他的生命中有多少逃亡与饥饿,无论她面对多少困苦与不幸,她都用她的笔写着她的大气的字。这就是她的《呼兰河传》。教师说其中一段,让学生自己阅读。此时无需命令,不要强迫,学生反会如饥似渴的读起来。
三、做孩子阅读的引领者
书籍浩如烟海,不知道该如何是筛选书籍。我们的孩子由于家庭文化底蕴浅薄大多随着自己的兴趣去看书,特别喜欢看漫画书。低年级时这样,高年级还是这样。为了让孩子从小有一个远大的人生目标,有一个崇高的理想,我们这些引领者必须沉下身子,为孩子过滤一下文化空气,把污浊的空气挡在外面,让孩子们自由的呼吸新鲜的空气。我们可以一把课外读物分类推荐给学生,例如:描写人间亲情的《爱的教育》·《马燕日记》·《我们三》等。呼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鸟奴》·《红奶羊》等。与此同时,还要交给学生阅读方法,采用多种积极有效的手段检查学生的阅读效果。以保障学生的阅读质量和数量。
四、评赏、品味美文,升华阅读主题
对于课本中的一些精彩课文和精彩段落,老师和学生一起来好好评赏一下,讨论人家的文章哪里写得好,你读了以后为什么会深受感动。通过对文章内容的讨论,达到理解课文、体会思想、提高阅读能力的目的。在《徐悲鸿励志学画》课文中,徐悲鸿励志学画,立志为中国人争气,表现了他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在引导学生时,我就采用一边阅读一边赏析的办法,找出课文中让人感触最深的句子,并让学生自己在旁边写上自己的听后的真实感受。学生认真听我的阅读后,有的记下了徐悲鸿刻苦学习绘画的句子,有的记下了他为学画艰辛过活的句子,学生们都表达了自己深受感动和对徐悲鸿无限的的敬佩之情。通过阅读和欣赏,学生不仅理解了课文,加深了记忆,也知道了课文的作者是如何来表达感情、表现文章的中心思想的的。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道:“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话是诸葛亮一生经历的总结,更是对他儿子的要求。我们不可能让每个孩子都像诸葛亮那样谋略过人,大致大贤,但我们有责任给孩子一片心灵的绿洲,引领他们去书中寻找人类的质朴与自然,感悟生活的美好与艰辛,让他们不断茁壮成长,不断接受风雨的洗礼,日后都能为祖国的建设出力,传承我们名族的精神 !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如何让美的思想来感染孩子的心灵是每个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而书籍正是开启孩子心灵的钥匙,是向孩子展现世界的窗口,我们每个教师都应该创造一切条件,让良好的书籍成为孩子的朋友,用书籍来影响、感染学生,用书籍来教育、培养学生,让美好的书籍带着美好的思想一起深入学生的心灵,成为学生心灵的归宿。
作者简介:童太娟,女,(1972--),汉族,小高职称
责任编辑:王利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