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时代的要求,是实现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长期以来,农业、农村、农民一直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关键性问题。解决三农问题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其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就是加快新农村文化建设,而图书馆作为普及科学文化知识的公共文化机构,作为人民群众终身学习的场所,在发展新农村、培养新型农民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图书馆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意义
农村文化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搞好农村文化建设,发展农村文化事业,对于丰富农村的文化生活,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有着重要的意义。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经济不断发展,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各项文化事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也有些问题值得深究,许多农民虽然经济上脱贫了、富裕了,但精神上却相当贫困。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的贫乏,造成赌博、封建迷信和一些陈规陋习等落后现象比较突出。
图书馆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和提高农民素质最直接、最有效、最快捷的途径。图书馆享有人类知识宝库的美誉,拥有丰富的文化信息资源,其优势是其他机构无法取代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协调统一。加强农村文化建设,虽然不能直接作用于农村物质基础,但它通过对农村群众的教育、引导和培养,来达到促进农村发展的作用。经济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文化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灵魂。因此,需要图书馆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一个知识交流与传播的平台,促进广大农民群众文化素质的全面提高,促进知识更新和科技发展,同时也推动图书馆自身的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图书馆发展有着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
二、图书馆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图书馆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在传播文明、树立新风尚、培育新农民、提高农民群众综合素质等方面发挥着自己的特殊作用。通过加大对农村的文化建设,把农民群众的思想观念转变过来,把农民的动力发挥出来。
(一)发挥图书馆社会教育功能,提高农民群众综合素质
新型农民是指:“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守法纪、讲文明”的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从提高农民群众的整体素质入手,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强大力量。
图书馆要抓住机遇,深入农村,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服务,充分利用图书馆的资源优势和信息服务功能,不但要为广大农村读者提供阅览服务、外借服务、参考咨询服务和读者教育工作等。还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条件、特长和优势,在充分考虑农民需要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以提高农民整体素质为目的的农民培训计划,吸引农民广泛参与,为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做出努力。这样不仅可以为农村的增产增收和改变农村面貌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而且可以使广大农民群众逐步确立创新、民主、和谐的理念,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科学文化知识进行科学致富的能力。
(二)有利于提高农民利用科技知识的本领
怎样尽快脱贫致富,已成为大多数农民群众积极思考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以科技致富为目的的读书活动也就成为了广大农民的现实需要和自觉选择。
图书馆可以联合各相关部门,充分利用各部门优质的人力和资源,开展以科技致富为目的的各种致富项目培训,组织形式多样的讲座,送知识、传信息、交流经验,联合举办各种技能培训班,请专业的科技工作者为本地农民提供技术讲解、培训。通过浅显易懂的理论和身边成功的实例,让他们了解市场经济规律和信息致富的重要性。
(三)为农村提供各种信息服务
随着农业产品科技含量的不断提高,图书馆可以对适用于本地区的科技文献资料进行开发、加工、整理,采取直观、易懂、实用性强的宣传形式为农民服务。
由于农村中农民对信息的识别能力普遍不高,在信息的利用上带有盲目性,在项目的选择上容易出现一窝蜂现象,因此图书馆可以直接面向农民群众,宣传国家农业政策,国际、国内市场情况,全国各地农产品需求信息等等,帮助农民尽量按照市场需求和质量标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品种结构,引进优质良种,开发高附加值的特色产品,提高产品质量档次,实现农民的增产增收。
对农民的农业生产和用工需求方面,图书馆可以利用自己的信息资源优势和信息网络优势以及参考咨询优势,为农民提供生产信息、科技信息、致富信息,以及城市用工信息等全方位的服务。充分利用丰富的馆藏资源,有针对性地编译农村致富科技专题资料,送书下乡。
(四)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丰富农民群众文化生活
图书馆作为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设施,在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为一个“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文明乡风”就是指在农村中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迫切需要充实精神文化生活。图书馆作为传播精神文明的重要场所,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馆藏优势和信息优势,大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给农民提供一个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文化环境。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娱乐活动,可以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巩固农村文化阵地,使他们在娱乐中接受思想道德教育,农村形势、政策宣传教育,结合“爱国、守法、诚信、知礼”的现代公民教育活动,组织农民开展除陋习、树新风活动。倡导和培养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努力在农村形成文明向上的社会风尚。有效地抑制社会丑恶现象,稳定农村社会秩序,促进农村经济建设和社会和谐安定。
(五)加强图书馆建设,有利于城乡文化的融合
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成为城市经济建设的新兴力量。图书馆应该调整服务方向,有针对性地开展服务,如对农民工比较集中的企业和部门,开展上门办证,上门送书,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针对农民工大多从事体力劳动、自身技能单一的实际情况,图书馆与各相关机构合作,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以此提高他们的竞争力。为培养新型农民,发挥图书馆社会教育主渠道的作用。
乡村和城市,由于生活环境的不同和文化环境的差异,对于文化和价值观念的认同存在分歧,随着城市大规模建设和扩张,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转为城市居民,图书馆在帮助农民提高文化知识水平的基础上,帮助他们提高对现代科技的接受能力,对现代社会的适应能力和创业能力,使他们无论是从物质生活上还是精神生活上都能融入这个大家庭,促进城乡文化的和谐发展。
三、充分利用共享工程,促进新农村建设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是中央近年来大力实施的一项文化创新工程,共享工程通过采用现代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手段,消除不同地区在获取文化信息资源上的不平等,使文化信息能够经济快速地传送到各地去,使边穷地区的群众也能享受到优秀的文化信息,从根本上改变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通过互联网络、卫星传输、光盘载体等各种传输方式,把资源传送到全国省、市、县、乡镇、村各级中心及基层服务点。在丰富和活跃群众文化生活、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受到基层广大群众的欢迎。实施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是以各级公共图书馆为主体的,共享工程的建设与基层文化设施的建设、图书馆的网络化、数字化的建设,是紧密相关、互为促进的。
随着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县、乡、村三级图书馆(室)网点建设逐步健全,图书馆要选派懂技术的业务骨干,深入到乡镇图书馆和乡村图书室,帮助基层图书馆(室)搞好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工作,充分利用共享工程网络,使更多的农村读者走进图书馆、利用图书馆,进一步扩大服务面,提高农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文化共享工程已经成为活跃群众文化生活、推动各地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加强基层文化设施等方面的有力补充,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农村共享工程建设,强化政府调控功能
由于农村图书馆(室)规模小, 馆舍简陋,共享工程服务点管理人员少(基本都是兼职), 普遍业务素质较低, 管理不规范、不到位,所以在实际应用中,部分县、乡级分中心的设备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基本闲置,以至于基层网点无法宣传和开展此项业务,难以发挥作用。
以政府为主导、以公益性文化单位为骨干、鼓励全社会参与, 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现方式。要认识到共享工程建设与农村图书馆建设的关联性。共享工程建设不仅整合了农村文化设施资源, 而且极大地提升了农村图书馆的现代化水平, 有效解决农民“ 读书难” 、“ 获取信息难” 等困难。因而各级政府要借助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更新观念,给予政策上的优待,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
(二)加强技术人员培训力度
建立一支训练有素、敬业称职的技术队伍是办好共享工程的重要保证,应加强信息服务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对整个共享工程建设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由于图书馆是文化共享工程实施的主体,因此图书馆要加强基层培训工作,努力培养一支责任心强、熟练掌握设备操作技术与服务要领的基层技术人员队伍。并坚持培训先行的原则,在网点建设中和设备安装前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注重培训与实践相结合,使培训人员切实掌握设备操作技能,具有独立开展服务的能力。不能在技术支持人员走后,就使下发设备成为摆设。
(三)合理规划共享工程服务网点建设
要从布局上解决共享工程服务点就近为农民服务的问题。首先在网点建设上做好调整。在抓好市、县支中心建设的同时,逐步将重点转移到农村基层。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合理设计网点布局,尽可能扩大覆盖面。其次,理顺关系,从省、市到县、乡各基层点之间,要建立起高效的工作机制、有效的技术支持,保证信息通道顺畅,保障站点建设的顺利。要利用现有的网络和软、硬件环境,整合资源,形成共建共享机制。避免重复建设、浪费资源的现象。
(四)加强宣传力度,主动上门服务
文化共享工程是公共文化体系建设的创新工程,它直接服务于农村群众。要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宣传共享工程的各种活动和服务效果,扩大共享工程的影响面,取得良好效果。
农村图书馆(室)与共享工程服务网点必须树立主动、开放的服务观念,面向群众的服务宗旨,充分发挥农村图书馆的社会教育、信息传播等功能。同时要利用现有资源,结合本地区实际,上门服务。让农民群众积极地参与到享受先进文化成果的队伍中来。
总之,图书馆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各种活动,组织农民学习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生活技能知识、民主管理知识、法律法规知识,提高广大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生存发展能力,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造就一大批新型农民,推动新农村建设,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
参考文献:
[1]于荣全.图书馆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作用[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7(7).
[2]张敏.图书馆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地位与作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
[3]温辉.浅谈图书馆如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4).
[4]刘进. 新农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 新世纪图书馆,2008(5).
(作者单位:青海省图书馆)
一、图书馆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意义
农村文化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搞好农村文化建设,发展农村文化事业,对于丰富农村的文化生活,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有着重要的意义。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经济不断发展,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各项文化事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也有些问题值得深究,许多农民虽然经济上脱贫了、富裕了,但精神上却相当贫困。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的贫乏,造成赌博、封建迷信和一些陈规陋习等落后现象比较突出。
图书馆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和提高农民素质最直接、最有效、最快捷的途径。图书馆享有人类知识宝库的美誉,拥有丰富的文化信息资源,其优势是其他机构无法取代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协调统一。加强农村文化建设,虽然不能直接作用于农村物质基础,但它通过对农村群众的教育、引导和培养,来达到促进农村发展的作用。经济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文化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灵魂。因此,需要图书馆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一个知识交流与传播的平台,促进广大农民群众文化素质的全面提高,促进知识更新和科技发展,同时也推动图书馆自身的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图书馆发展有着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
二、图书馆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图书馆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在传播文明、树立新风尚、培育新农民、提高农民群众综合素质等方面发挥着自己的特殊作用。通过加大对农村的文化建设,把农民群众的思想观念转变过来,把农民的动力发挥出来。
(一)发挥图书馆社会教育功能,提高农民群众综合素质
新型农民是指:“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守法纪、讲文明”的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从提高农民群众的整体素质入手,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强大力量。
图书馆要抓住机遇,深入农村,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服务,充分利用图书馆的资源优势和信息服务功能,不但要为广大农村读者提供阅览服务、外借服务、参考咨询服务和读者教育工作等。还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条件、特长和优势,在充分考虑农民需要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以提高农民整体素质为目的的农民培训计划,吸引农民广泛参与,为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做出努力。这样不仅可以为农村的增产增收和改变农村面貌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而且可以使广大农民群众逐步确立创新、民主、和谐的理念,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科学文化知识进行科学致富的能力。
(二)有利于提高农民利用科技知识的本领
怎样尽快脱贫致富,已成为大多数农民群众积极思考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以科技致富为目的的读书活动也就成为了广大农民的现实需要和自觉选择。
图书馆可以联合各相关部门,充分利用各部门优质的人力和资源,开展以科技致富为目的的各种致富项目培训,组织形式多样的讲座,送知识、传信息、交流经验,联合举办各种技能培训班,请专业的科技工作者为本地农民提供技术讲解、培训。通过浅显易懂的理论和身边成功的实例,让他们了解市场经济规律和信息致富的重要性。
(三)为农村提供各种信息服务
随着农业产品科技含量的不断提高,图书馆可以对适用于本地区的科技文献资料进行开发、加工、整理,采取直观、易懂、实用性强的宣传形式为农民服务。
由于农村中农民对信息的识别能力普遍不高,在信息的利用上带有盲目性,在项目的选择上容易出现一窝蜂现象,因此图书馆可以直接面向农民群众,宣传国家农业政策,国际、国内市场情况,全国各地农产品需求信息等等,帮助农民尽量按照市场需求和质量标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品种结构,引进优质良种,开发高附加值的特色产品,提高产品质量档次,实现农民的增产增收。
对农民的农业生产和用工需求方面,图书馆可以利用自己的信息资源优势和信息网络优势以及参考咨询优势,为农民提供生产信息、科技信息、致富信息,以及城市用工信息等全方位的服务。充分利用丰富的馆藏资源,有针对性地编译农村致富科技专题资料,送书下乡。
(四)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丰富农民群众文化生活
图书馆作为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设施,在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为一个“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文明乡风”就是指在农村中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迫切需要充实精神文化生活。图书馆作为传播精神文明的重要场所,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馆藏优势和信息优势,大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给农民提供一个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文化环境。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娱乐活动,可以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巩固农村文化阵地,使他们在娱乐中接受思想道德教育,农村形势、政策宣传教育,结合“爱国、守法、诚信、知礼”的现代公民教育活动,组织农民开展除陋习、树新风活动。倡导和培养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努力在农村形成文明向上的社会风尚。有效地抑制社会丑恶现象,稳定农村社会秩序,促进农村经济建设和社会和谐安定。
(五)加强图书馆建设,有利于城乡文化的融合
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成为城市经济建设的新兴力量。图书馆应该调整服务方向,有针对性地开展服务,如对农民工比较集中的企业和部门,开展上门办证,上门送书,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针对农民工大多从事体力劳动、自身技能单一的实际情况,图书馆与各相关机构合作,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以此提高他们的竞争力。为培养新型农民,发挥图书馆社会教育主渠道的作用。
乡村和城市,由于生活环境的不同和文化环境的差异,对于文化和价值观念的认同存在分歧,随着城市大规模建设和扩张,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转为城市居民,图书馆在帮助农民提高文化知识水平的基础上,帮助他们提高对现代科技的接受能力,对现代社会的适应能力和创业能力,使他们无论是从物质生活上还是精神生活上都能融入这个大家庭,促进城乡文化的和谐发展。
三、充分利用共享工程,促进新农村建设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是中央近年来大力实施的一项文化创新工程,共享工程通过采用现代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手段,消除不同地区在获取文化信息资源上的不平等,使文化信息能够经济快速地传送到各地去,使边穷地区的群众也能享受到优秀的文化信息,从根本上改变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通过互联网络、卫星传输、光盘载体等各种传输方式,把资源传送到全国省、市、县、乡镇、村各级中心及基层服务点。在丰富和活跃群众文化生活、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受到基层广大群众的欢迎。实施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是以各级公共图书馆为主体的,共享工程的建设与基层文化设施的建设、图书馆的网络化、数字化的建设,是紧密相关、互为促进的。
随着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县、乡、村三级图书馆(室)网点建设逐步健全,图书馆要选派懂技术的业务骨干,深入到乡镇图书馆和乡村图书室,帮助基层图书馆(室)搞好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工作,充分利用共享工程网络,使更多的农村读者走进图书馆、利用图书馆,进一步扩大服务面,提高农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文化共享工程已经成为活跃群众文化生活、推动各地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加强基层文化设施等方面的有力补充,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农村共享工程建设,强化政府调控功能
由于农村图书馆(室)规模小, 馆舍简陋,共享工程服务点管理人员少(基本都是兼职), 普遍业务素质较低, 管理不规范、不到位,所以在实际应用中,部分县、乡级分中心的设备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基本闲置,以至于基层网点无法宣传和开展此项业务,难以发挥作用。
以政府为主导、以公益性文化单位为骨干、鼓励全社会参与, 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现方式。要认识到共享工程建设与农村图书馆建设的关联性。共享工程建设不仅整合了农村文化设施资源, 而且极大地提升了农村图书馆的现代化水平, 有效解决农民“ 读书难” 、“ 获取信息难” 等困难。因而各级政府要借助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更新观念,给予政策上的优待,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
(二)加强技术人员培训力度
建立一支训练有素、敬业称职的技术队伍是办好共享工程的重要保证,应加强信息服务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对整个共享工程建设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由于图书馆是文化共享工程实施的主体,因此图书馆要加强基层培训工作,努力培养一支责任心强、熟练掌握设备操作技术与服务要领的基层技术人员队伍。并坚持培训先行的原则,在网点建设中和设备安装前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注重培训与实践相结合,使培训人员切实掌握设备操作技能,具有独立开展服务的能力。不能在技术支持人员走后,就使下发设备成为摆设。
(三)合理规划共享工程服务网点建设
要从布局上解决共享工程服务点就近为农民服务的问题。首先在网点建设上做好调整。在抓好市、县支中心建设的同时,逐步将重点转移到农村基层。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合理设计网点布局,尽可能扩大覆盖面。其次,理顺关系,从省、市到县、乡各基层点之间,要建立起高效的工作机制、有效的技术支持,保证信息通道顺畅,保障站点建设的顺利。要利用现有的网络和软、硬件环境,整合资源,形成共建共享机制。避免重复建设、浪费资源的现象。
(四)加强宣传力度,主动上门服务
文化共享工程是公共文化体系建设的创新工程,它直接服务于农村群众。要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宣传共享工程的各种活动和服务效果,扩大共享工程的影响面,取得良好效果。
农村图书馆(室)与共享工程服务网点必须树立主动、开放的服务观念,面向群众的服务宗旨,充分发挥农村图书馆的社会教育、信息传播等功能。同时要利用现有资源,结合本地区实际,上门服务。让农民群众积极地参与到享受先进文化成果的队伍中来。
总之,图书馆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各种活动,组织农民学习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生活技能知识、民主管理知识、法律法规知识,提高广大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生存发展能力,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造就一大批新型农民,推动新农村建设,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
参考文献:
[1]于荣全.图书馆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作用[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7(7).
[2]张敏.图书馆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地位与作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
[3]温辉.浅谈图书馆如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4).
[4]刘进. 新农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 新世纪图书馆,2008(5).
(作者单位:青海省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