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基于认同复杂性理论,深刻剖析当前青年干部认同复杂性的表征,对其认同复杂性加深的负面影响进行分析。通过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主题教育和知识培训、完善激励机制、运用大数据技术分析等,有效应对青年干部认同的复杂性,为青年干部队伍管理与建设提供参考依据和政策建议。
[关键词]转型期;青年干部;身份认同;认同复杂性
[中图分类号]D2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21)06-0036-07
青年干部认同问题是青年干部队伍建设与管理的重要研究议题,对于推动干部制度建设、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有着重要意义。认同是联接个体、组织与社会之间关系的重要纽带之一。积极的认同感会促使个体在群体或组织中产生更高的工作投入与工作绩效,而消极的认同感则会导致职场退出行为等消极结果。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让政治生态逐渐好转,干部队伍整体上趋于自尊自信,行为趋向理性平和,一大批敢于担当、勇于奉献的青年干部正在发挥作用。当前,互动叠加的社会转型、经济转型、政府转型与机构调整,各种价值理念和意识形态之间的融会、冲突与整合也越来越复杂,使得我国青年干部队伍面临复杂的内外部环境。当前,党组织建设加强、政府工作多线运作、新发展阶段各项工作任务都对青年干部认同感产生巨大的影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在,改革开放前入党和参加工作的干部已经或将要退出岗位,70后、80后以至90后的年轻干部成为干部队伍的主体。”[1]27青年干部作为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各地区各部门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的主力,其政治认同、组织认同、职业认同以及自我认同度,关系到国家各项事业的稳步推进以及干部队伍的质量提升。当前,青年干部认同的复杂性表征日益凸显,正成为影响干部队伍建设一种新的风险因素。本文将聚焦当前青年干部认同的复杂性问题,分析青年干部认同的复杂性表征,深入剖析认同复杂性加深带来的负面影响,并提出有效降低青年干部认同复杂性的对策,为降低青年干部认同复杂性、提升青年干部队伍质量提供参考与依据。
一、认同复杂性的概念及其功能定位
认同是个体在文化特质或相关的整套的文化特质的基础上建构意义和经验的过程,对特定的个体或群体而言,可能存在着多重认同。认同也是个体对自我身份的确认和对所归属群体的认知以及所伴随的情感体验和对行为模式进行整合的心理历程。[2]在现实社会,人的认同是动态而复杂的,认同的复杂性源于群体中的个体同时具备了多重身份,有时甚至可能出现重叠现象,当内群体的多重认同出现重叠时,认同的复杂性便产生了。[3]认同的复杂性,一方面体现在个体身份的复杂性上,个体在组织中有着不同的角色和位置,这些角色和位置使得个体具有多重身份,每一身份包含独有的含义。当个体感知到归属某一类别能够实现自尊,降低不确定性时,个体会偏好这种身份认同类别,不同角色使得个体形成多重认同。另一方面体现在认同结构的复杂性上,认同结构既包括横向交叉也包括纵向包容。当个体具有组织认同、专业认同、也兼具家庭认同时,这些多重认同在结构上彼此无过多影响,个体在不同的情境中提取不同的角色类型,形成了横向交叉的认同结构。而有些个体会将其中一种认同视为主要认同,其他认同视为次要认同,次要认同包含在主要内容之中,则形成多重认同的纵向包含结构。
由于身份特性来源的多样性、社会情境的多元化,个体可以同时属于多个不同群体,因此有着多种认同,这些认同之间可能相互促进,也可能相互冲突。[4]不同于以往静态、单一地看待个体认同,认同复杂性强调多维度多层次地探讨个体认同。转型期青年干部的个体认同复杂性日益凸显,其会根据不同认同形式,把自己当做所属群体的一分子,自觉按照群体要求来规范自身行为,以获得自身和群体的共同发展,认同复杂性程度对青年干部的工作心态、行为和绩效产生显著的影响。
二、青年干部的认同复杂性表征
(一)时空交互引发了青年干部认同内容的割裂性
认同复杂性的主体、建构的过程及结果都应放在一定的社会情境下进行考量,时间和空间是青年干部身份认同的两个重要变量。当前,时间的深度感和空间的距离感逐渐消失,线上线下工作方式,青年干部面临的场域从现实空间扩展到了虚拟空间,远距离的社会事件、社会关系经常与近距离场景交织在一起。青年干部正经历社会结构从总体性、整体性转向个体化、碎片化的过程。时空交互以压缩性与超越性的方式改变着青年干部身处的时空结构。一方面,青年干部的社会时间被延伸了,各类工作群、政府信息平台的互联互通,使得青年干部的工作时间日益变成了“5+2”和“白+黑”。青年干部承担着政府部门较大的工作强度与压力,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对工作和职业的情感和体验。另一方面,青年干部的社会空间被延伸了。在虚拟网络空间中,在各大論坛、社交媒体,青年干部作为行为体的表达权被激活,在虚拟空间中与其他行为主体互动交流,其在网络上发表的见解、讨论的内容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对自身的认知与感情,反映了其认同程度。
时空交互产生的抽离与异质,造成青年干部自我同一性的消解,引发其认同的割裂性。一方面,青年干部在现实空间的认同与虚拟空间的认同容易出现不一致。作为网民,虚拟身份与现实真实身份可能不一致,干部身份容易被隐蔽,也可能彼此冲突,由此使得“自我”在转型期变得更加复杂。另一方面,青年干部在时空交互情境下自我把握与自我认识的难度也有所加大,虚拟自我和现实自我的割裂,难以形成统一的自我观念,出现对自我身份感的迷失,无法找到现实社会的身份感与归属感。
(二)多重身份重叠加剧青年干部认同对象的冲突性
个体在认同建构过程中会受到身份、地位等因素的影响。如前所述,身份是认同的基础和认同建构的重要力量,个体的社会关系、社会角色、社会群体、社会组织都是通过身份认同表现。社会成员通过身份识别、定位来实现彼此间的互动。现实社会中,青年干部扮演着多重社会角色。中国干部制度是在传统干部人事制度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其基本特征之一是党管干部,这就意味着政府部门中的绝大部分公务员毫无疑问同时具备两个重要的身份,即“国家公务员”和“党员干部”身份。[5]除去这两个典型身份之外,青年干部还承担着职业身份、公民身份、家庭身份等,多重身份重叠加剧认同的冲突性是青年干部认同的复杂性表征之一。 多重身份,如“干部”身份和“专业技术”身份都强调具备一定的知识技能和专业水平,强调为人民群众服务,都要清正廉洁,等等。在特定情境下,青年干部常常面临多重身份之间的冲突和压力,其拥有“干部”身份和“专业技术”身份的同时,也兼有父母、子女、配偶、朋友等身份,当青年干部对自身的角色认识不清、定位不准时,便容易产生认同偏差与冲突,形成青年干部的认同复杂性表征。
(三)多变价值诉求增加了青年干部认同结构的无序性
个体拥有不同身份,这些身份组成了个体认同的结构序列。随着时间的变化,这些身份的结构序列也会发生变化,它们有时相辅相成,有时会彼此冲突。青年干部的认同同样是一种综合性的、递进式的心理和行为过程,具体体现为自我认同、组织认同、职业认同、政治认同等不同维度、不同层次,其认同是存在“轻重”序列的。认同序列是基于个体对价值序列判断形成的,价值序列反映了主体选择和评价周围客观事物的准则与看法,是行为的内部动力。[6]在特定的环境里,基于内心诉求和期待的优先次序,不同的个体和群体会自主选择和排列组合自己的认同需求,从而衍生出以自我意识为中心、有等级层次且多元并存的圈层认同。
在自我同一性认识的基础上,青年干部工作后,会通过对不同单元特征的感知将自己归类,在党组织、政府部门内和跨部门产生联结,从而形成不同层次的认同序列。在当前转型期,大众与精英、现代与传统、西方与东方、主流与非主流等多种文化相互交织共存,巨量而混乱的信息,不准确的报道和非主流的思想等错综纷杂的时代属性,容易使得青年干部迷失方向。由此,多变的认同序列模糊了青年干部认同秩序性是转型期青年干部认同的复杂性表征之一。
三、青年干部认同复杂性加深的负面影响
(一)部分青年干部存在政治信仰迷茫
部分青年干部在现实和虚拟的时空里,频繁地切换身份,这种时空交互导致其对干部身份、公务员身份、公民身份等的认同产生割裂,产生对自身干部职责认知不清晰,甚至对各种身份的衔接转换产生混淆,这种混淆潜移默化地影响部分青年干部的政治信仰与理想信念。根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布的消息,截至2020年12月31日,2020年全国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136203起,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动摇是其产生的根本原因。[7]
“信仰认定了就要信上一辈子,否则就会出大问题。”[8]政治信仰是最为关键的,在政党生存发展中始终居于首要地位,理想信念是党员干部的精神之钙。部分青年干部认同的复杂性加深容易导致其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不坚定,没有真正把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内化于心,没有始终坚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只考虑自身的名利、权位,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抛诸脑后。一方面,部分青年干部在各种干扰和诱惑面前缺乏定力,私欲膨胀、公私不分、滥用职权,企图通过手中的公权力来谋取一己私利。另一方面,会直接影响干部队伍的纯洁性,降低其团结程度,力不往一处使,执政能力弱化,甚至出现小团体、小圈子、拉帮结派的现象,最终导致部分青年干部意志不坚定,进而危害社会和国家,造成严重后果。
(二)部分青年干部存在职业心态失衡
近年来,随着一些国外势力的干扰和各种纷繁复杂信息的冲击,资本的逻辑逐渐渗透到国家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部分认同复杂性加深的青年干部,更容易在其职业发展中迷失自我,造成其职业心态失衡,过于关注与其他职业在物质方面的比较,缺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没能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摆在首位,一旦收获与欲望不相匹配,工作中就容易产生抱怨、懈怠情绪,不仅影响自身工作积极性,也容易形成青年干部群体队伍的不良风气。
多变价值诉求带来的青年干部认同结构的无序性,使得部分青年干部在遇到利益诱惑时,定力不够,利用公权力为自己或他人牟取私利,导致腐败滋生。一方面,体现在工作中独断专行,任人唯亲,不考虑国家、社会的利益,“拍脑门”决定各种事务,不听取他人的意见,甚至打压意见不同的干部,造成行政效率低下,影响社会稳定。另一方面,容易出现滥用经费,收受贿赂,用经费进行聚餐、旅游、购买私人物品等,或滥用经费搞形式主义、形象工程,造成大量资源浪费,直接扰乱了我国的经济建设。部分青年干部由于“自我认同”的断裂,利用职务便利贪污腐败,甚至铤而走险。[9]青年干部认同复杂性加深带来的负面影响极大损害了我国干部队伍的整体形象和公信力,损害了政府和人民群众之间的联系。
(三)部分青年干部存在社会责任缺失
“年轻干部无论是立身处世还是从政干事,首先要解决好‘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不断追求‘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精神境界。”[10]反观当前,部分青年干部缺乏这种情怀,达不到这种境界,在实际工作生活中社会责任缺失、逃避问题、不思进取、贪图享乐,只追求眼前的安逸,拒绝奋斗和奉献。部分青年干部“低欲望”,不关注社会发展,不在乎前途,只局限于当下自己内心的愉悦。[11]这本身是青年干部认同复杂性加深带来的负面影响,个别青年干部上班时间思维神游、无心工作,只到工作完成的最后期限才敷衍塞责、草草了事,在这种错误思想的驱使下,其工作效率和业绩大打折扣,严重影响了所在部门工作的顺利开展,造成不良的政治生态。
青年干部认同复杂性加深也给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带来负面的影响。在疫情防控期间,尽管有大量青年干部主动下沉到社区,参与到疫情防控的一线工作当中,但也存在少数青年干部社会责任感不强,只顾小家,不顾大家,对自身、組织和国家的认同存在割裂和冲突,导致在重大事件面前不能站在服务国家社会长远发展的立场上去奋斗、去服务、去奉献,给党和国家事业带来了一定的危害。
(四)部分青年干部存在担当作为不足
转型期,政府工作强度大,任务复杂程度提高,部分青年干部面临着较大的工作压力,多重身份带来认同冲突复杂性,部分青年干部认同复杂性加深。一方面,部分青年干部通常较易出现辞职转行,或“少干事与不出事”的保守心态处事,出现“只要安全不出事,宁愿不干事”的消极懈怠行为。[12]一项针对农村青年干部的问卷调查显示,超过80%的青年干部感受到了心理的落差,超过70%的青年干部想过换工作,超过50%的青年干部尝试过换工作。[13]认同复杂性加深会造成缺乏经验的部分青年干部混淆主体责任,缺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导致原本应当积极负责的业务,互相推诿,将政治和业务压力让他人来代替承担。如部分青年干部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害怕出现错误,有了“做多错多”的想法,懒政怠政,在其位不谋其政,遇到矛盾绕着走。[14]另一方面,认同复杂性加深也导致部分青年干部更易出现担当作为不足的问题。“干部政治上过不过得硬,就要看关键时刻靠不靠得住。总体看,在抗疫斗争中我们的干部队伍是好的,是经受住考验的,但也有少数干部表现不佳甚至很差。”[15]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部分地区的青年干部仍然存在形式主义问题,遇事流于形式,只知道让基层填写表格了解情况,增加其负担,对老百姓防疫物资紧缺的问题却视而不见。部分青年干部出现了违反疫情防控规定擅自离岗、值守不严、纪律散漫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些青年干部对自身、工作以及岗位等方面的认知出现了偏差,是其认同复杂性加深带来的负面影响。 四、降低青年干部认同复杂性的对策
(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避免青年干部认同的割裂性
当前,国家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着诸多挑战,青年干部认同的复杂性凸显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家意识形态建设的不足。降低青年干部认同的复杂性,避免青年干部认同的割裂性,应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尤其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主导意识转化为网络主流意识,依托大数据技术,加强主流价值观网络化传播。
1.采用青年干部易接受的富有生气、真实适用的网络化话语方式,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通过采用文字、图像、视频等形式,契合青年干部的网络话语体系,引起其共鸣和体驗,架构起现实空间和虚拟空间的价值认同的桥梁。
2.运用丰富的沟通互动平台,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在政务微信微博、政府网站、政务客户端等渠道进行宣传,通过主持话题引发青年干部等群体的讨论,将主流价值观传递给青年干部,从而抵制虚拟空间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主流价值观的扭曲和攻击。
(二)开展主题教育和知识技能培训,降低青年干部认同的冲突性
青年干部认同的冲突性源自自身能力的不足,体现在认知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认知能力和知识技能是公务员通用能力,相关能力的提高能有效降低青年干部认同复杂性的负面影响。只有加强学习,才能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避免陷入少知而迷、不知而盲、无知而乱的困境。由此,可通过开展各类主题教育培训,帮助青年干部客观认知多重身份,有效降低其认同的冲突性。
1.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升青年干部自我认知能力。通过政治理论学习,清晰透彻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清晰地认识自身在事业发展上的责任和使命,有效获得自我认同的同一性。
2.积极推动有关新知识新技术的专项技能培训。新知识新技术层出不穷,对政府治理产生深远的影响,青年干部在实际工作中既要积极体验新技术、新知识给日常工作带来的变化,也要更加主动接受和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例如,国脉数据研究院举办了政务大数据理论与实践高级研修班,对各级政府机构、大数据管理局以及相关部门主管及技术人员进行了培训,培训主题包括国家大数据发展战略、基础库建设思路与方法等内容,提升了青年干部对“数据治理、数据开放”等理念的认识,增强其对政府大数据应用的体验与感知。
3.通过合作方式共同开展线上或线下培训活动。依托大学、党校、企业,共同设计开发新知识技能培训,立体生动地向青年干部呈现新技术与政府治理相融合的趋势,提高其认知能力和技能水平,提升其在转型期对时代发展的获得感与归属感,降低其认同复杂性中的冲突性。
(三)完善激励机制,减少青年干部认同的无序性
有效降低青年干部认同复杂性,需要主流价值观和主题教育培训的引导,也应着眼于青年干部的现实利益,通过不断完善干部激励机制来改变青年干部认同的无序性。
1.加大青年干部交流机会。在继续推进公务员职务职级并行制度的基础上,为青年干部提供更为宽阔的发展空间和发展通道,加大青年干部交流机会,使其踏实工作并有着良好的职业期望,形成积极稳定的职业认同感。
2.完善物质激励。在合理适当的范围内提升青年干部的工资待遇,解决青年干部的后顾之忧,对于敢担当善作为的青年干部应给相应的奖励或补贴,提高其在工作中的获得感,形成规范有序的认同结构。
3.重点发掘和树立青年干部的先进典型。对青年干部中的先进典型进行宣传,并将荣誉激励和个人职业发展紧密结合,为广大青年干部形成有序的认同结构产生积极的榜样示范效应,有效降低青年干部认同的复杂性。
(四)运用大数据技术,降低青年干部认同的复杂性
认同是社会心态的一种表现。社会心态的未来研究路径之一,就是在大数据的背景之下,以复杂性理论为指导,以复杂社会网络分析和ABM计算模型为方法支持,从整体视角分析社会心态的现状、形成和发展过程。[16]这意味着,对青年干部认同复杂性进行预防,应充分运用大数据技术。
1.在现有干部基础信息数据库基础上,搭建青年干部认同的动态测量数据库。从已有干部基础信息数据库中提取青年干部的基础数据,如年龄、性别、受教育经历、工作行为记录以及培训相关数据作为青年干部认同数据库的基础数据。该数据库通过有针对性地对每个青年干部的认同情况进行周期性多次测量,了解青年干部对当前热点话题的态度、对干部管理制度以及自身工作的看法,收集其认同数据,对其职业发展和稳定性进行预测。也可以运用大数据技术对某部门或地区的青年干部群体的整体认同进行测量,将获取的认同数据进行分类与重组,并运用统计分析技术加以分析处理,挖掘更多的隐含信息,进而推算出该青年干部群体的认同复杂性程度,为干部管理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2.运用基于语义情感分析的数据挖掘技术,掌握青年干部的认同数据。通过对海量的、高频的数据,如青年干部认同与行为数据系统、社交媒体上与认同议题相关的干部创造内容以及各类APP使用数据等,基于成熟的开源情感词典,抽取各类文本中的情感特征词汇,计算各类文本的情感倾向,从而把握青年干部的认同复杂性程度。
3.结合社会网络分析实现青年干部认同的可视化分析。通过网络密度、可达性、聚类系数和中心性测度等,分析青年干部认同的影响力,准确识别关键节点,通过不同时间节点的网络拓扑图的比较对青年干部的认同复杂性形成规律进行可视化分析。这种结构分析有助于理解青年干部认同复杂性的形成与动态演化过程,从而降低认同复杂性带来的风险。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8年7月3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2]张淑华,李海莹,刘芳.身份认同研究综述[J].心理研究,2012,5(1):21-27. [3]管健.社会认同复杂性与认同管理策略探析[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96-102.
[4]曹慧,张妙清.认同整合——自我和谐之路[J].心理科学进展,2010,18(12):1839-1847.
[5]魏姝.干部制组织还是科层制组织——一个基于身份理论的“原教旨”分析[J].南京社会科学,2018,(1):69-76+118.
[6]张彦.当代“价值排序”研究的四个维度[J].哲学动态,2014,(10):16-22.
[7]2020年12月全国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18505起[EB/OL].https://www.ccdi.gov.cn/toutiao/202101/t20210126_234809.html.
[8]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EB/OL].http://jhsjk.people.cn/article/30953140.
[9]龚艳.基层干部焦虑的本质及其化解策略[J].领导科学,2018,(8)(上):96-98.
[10]習近平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立志做党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忠实传人 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奋勇争先建功立业[N].人民日报,2021-03-02(1).
[11]乔敬翔,王琦玉.年轻干部“低欲望”心态的本质与规避建议[J].领导科学,2020,(21):109-111.
[12]萧鸣政,张满.当前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的三个基本问题[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54(3):125-132.
[13]王俊,吴理财.农村青年干部为何留不住——基于社会认同视角下的实证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20,(6):52-59.
[14]孙明.对于当前不担当不作为现象的几点思考[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6,(12):46-48.
[15]习近平.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0-02-24(2).
[16]高文珺.大数据视野下的社会心态研究——基于复杂性理论与计算模型的探讨[J].新视野,2017,(1):98-104.
责任编辑 宫秀芬
[关键词]转型期;青年干部;身份认同;认同复杂性
[中图分类号]D2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21)06-0036-07
青年干部认同问题是青年干部队伍建设与管理的重要研究议题,对于推动干部制度建设、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有着重要意义。认同是联接个体、组织与社会之间关系的重要纽带之一。积极的认同感会促使个体在群体或组织中产生更高的工作投入与工作绩效,而消极的认同感则会导致职场退出行为等消极结果。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让政治生态逐渐好转,干部队伍整体上趋于自尊自信,行为趋向理性平和,一大批敢于担当、勇于奉献的青年干部正在发挥作用。当前,互动叠加的社会转型、经济转型、政府转型与机构调整,各种价值理念和意识形态之间的融会、冲突与整合也越来越复杂,使得我国青年干部队伍面临复杂的内外部环境。当前,党组织建设加强、政府工作多线运作、新发展阶段各项工作任务都对青年干部认同感产生巨大的影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在,改革开放前入党和参加工作的干部已经或将要退出岗位,70后、80后以至90后的年轻干部成为干部队伍的主体。”[1]27青年干部作为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各地区各部门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的主力,其政治认同、组织认同、职业认同以及自我认同度,关系到国家各项事业的稳步推进以及干部队伍的质量提升。当前,青年干部认同的复杂性表征日益凸显,正成为影响干部队伍建设一种新的风险因素。本文将聚焦当前青年干部认同的复杂性问题,分析青年干部认同的复杂性表征,深入剖析认同复杂性加深带来的负面影响,并提出有效降低青年干部认同复杂性的对策,为降低青年干部认同复杂性、提升青年干部队伍质量提供参考与依据。
一、认同复杂性的概念及其功能定位
认同是个体在文化特质或相关的整套的文化特质的基础上建构意义和经验的过程,对特定的个体或群体而言,可能存在着多重认同。认同也是个体对自我身份的确认和对所归属群体的认知以及所伴随的情感体验和对行为模式进行整合的心理历程。[2]在现实社会,人的认同是动态而复杂的,认同的复杂性源于群体中的个体同时具备了多重身份,有时甚至可能出现重叠现象,当内群体的多重认同出现重叠时,认同的复杂性便产生了。[3]认同的复杂性,一方面体现在个体身份的复杂性上,个体在组织中有着不同的角色和位置,这些角色和位置使得个体具有多重身份,每一身份包含独有的含义。当个体感知到归属某一类别能够实现自尊,降低不确定性时,个体会偏好这种身份认同类别,不同角色使得个体形成多重认同。另一方面体现在认同结构的复杂性上,认同结构既包括横向交叉也包括纵向包容。当个体具有组织认同、专业认同、也兼具家庭认同时,这些多重认同在结构上彼此无过多影响,个体在不同的情境中提取不同的角色类型,形成了横向交叉的认同结构。而有些个体会将其中一种认同视为主要认同,其他认同视为次要认同,次要认同包含在主要内容之中,则形成多重认同的纵向包含结构。
由于身份特性来源的多样性、社会情境的多元化,个体可以同时属于多个不同群体,因此有着多种认同,这些认同之间可能相互促进,也可能相互冲突。[4]不同于以往静态、单一地看待个体认同,认同复杂性强调多维度多层次地探讨个体认同。转型期青年干部的个体认同复杂性日益凸显,其会根据不同认同形式,把自己当做所属群体的一分子,自觉按照群体要求来规范自身行为,以获得自身和群体的共同发展,认同复杂性程度对青年干部的工作心态、行为和绩效产生显著的影响。
二、青年干部的认同复杂性表征
(一)时空交互引发了青年干部认同内容的割裂性
认同复杂性的主体、建构的过程及结果都应放在一定的社会情境下进行考量,时间和空间是青年干部身份认同的两个重要变量。当前,时间的深度感和空间的距离感逐渐消失,线上线下工作方式,青年干部面临的场域从现实空间扩展到了虚拟空间,远距离的社会事件、社会关系经常与近距离场景交织在一起。青年干部正经历社会结构从总体性、整体性转向个体化、碎片化的过程。时空交互以压缩性与超越性的方式改变着青年干部身处的时空结构。一方面,青年干部的社会时间被延伸了,各类工作群、政府信息平台的互联互通,使得青年干部的工作时间日益变成了“5+2”和“白+黑”。青年干部承担着政府部门较大的工作强度与压力,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对工作和职业的情感和体验。另一方面,青年干部的社会空间被延伸了。在虚拟网络空间中,在各大論坛、社交媒体,青年干部作为行为体的表达权被激活,在虚拟空间中与其他行为主体互动交流,其在网络上发表的见解、讨论的内容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对自身的认知与感情,反映了其认同程度。
时空交互产生的抽离与异质,造成青年干部自我同一性的消解,引发其认同的割裂性。一方面,青年干部在现实空间的认同与虚拟空间的认同容易出现不一致。作为网民,虚拟身份与现实真实身份可能不一致,干部身份容易被隐蔽,也可能彼此冲突,由此使得“自我”在转型期变得更加复杂。另一方面,青年干部在时空交互情境下自我把握与自我认识的难度也有所加大,虚拟自我和现实自我的割裂,难以形成统一的自我观念,出现对自我身份感的迷失,无法找到现实社会的身份感与归属感。
(二)多重身份重叠加剧青年干部认同对象的冲突性
个体在认同建构过程中会受到身份、地位等因素的影响。如前所述,身份是认同的基础和认同建构的重要力量,个体的社会关系、社会角色、社会群体、社会组织都是通过身份认同表现。社会成员通过身份识别、定位来实现彼此间的互动。现实社会中,青年干部扮演着多重社会角色。中国干部制度是在传统干部人事制度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其基本特征之一是党管干部,这就意味着政府部门中的绝大部分公务员毫无疑问同时具备两个重要的身份,即“国家公务员”和“党员干部”身份。[5]除去这两个典型身份之外,青年干部还承担着职业身份、公民身份、家庭身份等,多重身份重叠加剧认同的冲突性是青年干部认同的复杂性表征之一。 多重身份,如“干部”身份和“专业技术”身份都强调具备一定的知识技能和专业水平,强调为人民群众服务,都要清正廉洁,等等。在特定情境下,青年干部常常面临多重身份之间的冲突和压力,其拥有“干部”身份和“专业技术”身份的同时,也兼有父母、子女、配偶、朋友等身份,当青年干部对自身的角色认识不清、定位不准时,便容易产生认同偏差与冲突,形成青年干部的认同复杂性表征。
(三)多变价值诉求增加了青年干部认同结构的无序性
个体拥有不同身份,这些身份组成了个体认同的结构序列。随着时间的变化,这些身份的结构序列也会发生变化,它们有时相辅相成,有时会彼此冲突。青年干部的认同同样是一种综合性的、递进式的心理和行为过程,具体体现为自我认同、组织认同、职业认同、政治认同等不同维度、不同层次,其认同是存在“轻重”序列的。认同序列是基于个体对价值序列判断形成的,价值序列反映了主体选择和评价周围客观事物的准则与看法,是行为的内部动力。[6]在特定的环境里,基于内心诉求和期待的优先次序,不同的个体和群体会自主选择和排列组合自己的认同需求,从而衍生出以自我意识为中心、有等级层次且多元并存的圈层认同。
在自我同一性认识的基础上,青年干部工作后,会通过对不同单元特征的感知将自己归类,在党组织、政府部门内和跨部门产生联结,从而形成不同层次的认同序列。在当前转型期,大众与精英、现代与传统、西方与东方、主流与非主流等多种文化相互交织共存,巨量而混乱的信息,不准确的报道和非主流的思想等错综纷杂的时代属性,容易使得青年干部迷失方向。由此,多变的认同序列模糊了青年干部认同秩序性是转型期青年干部认同的复杂性表征之一。
三、青年干部认同复杂性加深的负面影响
(一)部分青年干部存在政治信仰迷茫
部分青年干部在现实和虚拟的时空里,频繁地切换身份,这种时空交互导致其对干部身份、公务员身份、公民身份等的认同产生割裂,产生对自身干部职责认知不清晰,甚至对各种身份的衔接转换产生混淆,这种混淆潜移默化地影响部分青年干部的政治信仰与理想信念。根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布的消息,截至2020年12月31日,2020年全国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136203起,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动摇是其产生的根本原因。[7]
“信仰认定了就要信上一辈子,否则就会出大问题。”[8]政治信仰是最为关键的,在政党生存发展中始终居于首要地位,理想信念是党员干部的精神之钙。部分青年干部认同的复杂性加深容易导致其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不坚定,没有真正把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内化于心,没有始终坚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只考虑自身的名利、权位,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抛诸脑后。一方面,部分青年干部在各种干扰和诱惑面前缺乏定力,私欲膨胀、公私不分、滥用职权,企图通过手中的公权力来谋取一己私利。另一方面,会直接影响干部队伍的纯洁性,降低其团结程度,力不往一处使,执政能力弱化,甚至出现小团体、小圈子、拉帮结派的现象,最终导致部分青年干部意志不坚定,进而危害社会和国家,造成严重后果。
(二)部分青年干部存在职业心态失衡
近年来,随着一些国外势力的干扰和各种纷繁复杂信息的冲击,资本的逻辑逐渐渗透到国家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部分认同复杂性加深的青年干部,更容易在其职业发展中迷失自我,造成其职业心态失衡,过于关注与其他职业在物质方面的比较,缺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没能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摆在首位,一旦收获与欲望不相匹配,工作中就容易产生抱怨、懈怠情绪,不仅影响自身工作积极性,也容易形成青年干部群体队伍的不良风气。
多变价值诉求带来的青年干部认同结构的无序性,使得部分青年干部在遇到利益诱惑时,定力不够,利用公权力为自己或他人牟取私利,导致腐败滋生。一方面,体现在工作中独断专行,任人唯亲,不考虑国家、社会的利益,“拍脑门”决定各种事务,不听取他人的意见,甚至打压意见不同的干部,造成行政效率低下,影响社会稳定。另一方面,容易出现滥用经费,收受贿赂,用经费进行聚餐、旅游、购买私人物品等,或滥用经费搞形式主义、形象工程,造成大量资源浪费,直接扰乱了我国的经济建设。部分青年干部由于“自我认同”的断裂,利用职务便利贪污腐败,甚至铤而走险。[9]青年干部认同复杂性加深带来的负面影响极大损害了我国干部队伍的整体形象和公信力,损害了政府和人民群众之间的联系。
(三)部分青年干部存在社会责任缺失
“年轻干部无论是立身处世还是从政干事,首先要解决好‘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不断追求‘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精神境界。”[10]反观当前,部分青年干部缺乏这种情怀,达不到这种境界,在实际工作生活中社会责任缺失、逃避问题、不思进取、贪图享乐,只追求眼前的安逸,拒绝奋斗和奉献。部分青年干部“低欲望”,不关注社会发展,不在乎前途,只局限于当下自己内心的愉悦。[11]这本身是青年干部认同复杂性加深带来的负面影响,个别青年干部上班时间思维神游、无心工作,只到工作完成的最后期限才敷衍塞责、草草了事,在这种错误思想的驱使下,其工作效率和业绩大打折扣,严重影响了所在部门工作的顺利开展,造成不良的政治生态。
青年干部认同复杂性加深也给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带来负面的影响。在疫情防控期间,尽管有大量青年干部主动下沉到社区,参与到疫情防控的一线工作当中,但也存在少数青年干部社会责任感不强,只顾小家,不顾大家,对自身、組织和国家的认同存在割裂和冲突,导致在重大事件面前不能站在服务国家社会长远发展的立场上去奋斗、去服务、去奉献,给党和国家事业带来了一定的危害。
(四)部分青年干部存在担当作为不足
转型期,政府工作强度大,任务复杂程度提高,部分青年干部面临着较大的工作压力,多重身份带来认同冲突复杂性,部分青年干部认同复杂性加深。一方面,部分青年干部通常较易出现辞职转行,或“少干事与不出事”的保守心态处事,出现“只要安全不出事,宁愿不干事”的消极懈怠行为。[12]一项针对农村青年干部的问卷调查显示,超过80%的青年干部感受到了心理的落差,超过70%的青年干部想过换工作,超过50%的青年干部尝试过换工作。[13]认同复杂性加深会造成缺乏经验的部分青年干部混淆主体责任,缺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导致原本应当积极负责的业务,互相推诿,将政治和业务压力让他人来代替承担。如部分青年干部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害怕出现错误,有了“做多错多”的想法,懒政怠政,在其位不谋其政,遇到矛盾绕着走。[14]另一方面,认同复杂性加深也导致部分青年干部更易出现担当作为不足的问题。“干部政治上过不过得硬,就要看关键时刻靠不靠得住。总体看,在抗疫斗争中我们的干部队伍是好的,是经受住考验的,但也有少数干部表现不佳甚至很差。”[15]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部分地区的青年干部仍然存在形式主义问题,遇事流于形式,只知道让基层填写表格了解情况,增加其负担,对老百姓防疫物资紧缺的问题却视而不见。部分青年干部出现了违反疫情防控规定擅自离岗、值守不严、纪律散漫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些青年干部对自身、工作以及岗位等方面的认知出现了偏差,是其认同复杂性加深带来的负面影响。 四、降低青年干部认同复杂性的对策
(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避免青年干部认同的割裂性
当前,国家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着诸多挑战,青年干部认同的复杂性凸显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家意识形态建设的不足。降低青年干部认同的复杂性,避免青年干部认同的割裂性,应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尤其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主导意识转化为网络主流意识,依托大数据技术,加强主流价值观网络化传播。
1.采用青年干部易接受的富有生气、真实适用的网络化话语方式,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通过采用文字、图像、视频等形式,契合青年干部的网络话语体系,引起其共鸣和体驗,架构起现实空间和虚拟空间的价值认同的桥梁。
2.运用丰富的沟通互动平台,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在政务微信微博、政府网站、政务客户端等渠道进行宣传,通过主持话题引发青年干部等群体的讨论,将主流价值观传递给青年干部,从而抵制虚拟空间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主流价值观的扭曲和攻击。
(二)开展主题教育和知识技能培训,降低青年干部认同的冲突性
青年干部认同的冲突性源自自身能力的不足,体现在认知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认知能力和知识技能是公务员通用能力,相关能力的提高能有效降低青年干部认同复杂性的负面影响。只有加强学习,才能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避免陷入少知而迷、不知而盲、无知而乱的困境。由此,可通过开展各类主题教育培训,帮助青年干部客观认知多重身份,有效降低其认同的冲突性。
1.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升青年干部自我认知能力。通过政治理论学习,清晰透彻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清晰地认识自身在事业发展上的责任和使命,有效获得自我认同的同一性。
2.积极推动有关新知识新技术的专项技能培训。新知识新技术层出不穷,对政府治理产生深远的影响,青年干部在实际工作中既要积极体验新技术、新知识给日常工作带来的变化,也要更加主动接受和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例如,国脉数据研究院举办了政务大数据理论与实践高级研修班,对各级政府机构、大数据管理局以及相关部门主管及技术人员进行了培训,培训主题包括国家大数据发展战略、基础库建设思路与方法等内容,提升了青年干部对“数据治理、数据开放”等理念的认识,增强其对政府大数据应用的体验与感知。
3.通过合作方式共同开展线上或线下培训活动。依托大学、党校、企业,共同设计开发新知识技能培训,立体生动地向青年干部呈现新技术与政府治理相融合的趋势,提高其认知能力和技能水平,提升其在转型期对时代发展的获得感与归属感,降低其认同复杂性中的冲突性。
(三)完善激励机制,减少青年干部认同的无序性
有效降低青年干部认同复杂性,需要主流价值观和主题教育培训的引导,也应着眼于青年干部的现实利益,通过不断完善干部激励机制来改变青年干部认同的无序性。
1.加大青年干部交流机会。在继续推进公务员职务职级并行制度的基础上,为青年干部提供更为宽阔的发展空间和发展通道,加大青年干部交流机会,使其踏实工作并有着良好的职业期望,形成积极稳定的职业认同感。
2.完善物质激励。在合理适当的范围内提升青年干部的工资待遇,解决青年干部的后顾之忧,对于敢担当善作为的青年干部应给相应的奖励或补贴,提高其在工作中的获得感,形成规范有序的认同结构。
3.重点发掘和树立青年干部的先进典型。对青年干部中的先进典型进行宣传,并将荣誉激励和个人职业发展紧密结合,为广大青年干部形成有序的认同结构产生积极的榜样示范效应,有效降低青年干部认同的复杂性。
(四)运用大数据技术,降低青年干部认同的复杂性
认同是社会心态的一种表现。社会心态的未来研究路径之一,就是在大数据的背景之下,以复杂性理论为指导,以复杂社会网络分析和ABM计算模型为方法支持,从整体视角分析社会心态的现状、形成和发展过程。[16]这意味着,对青年干部认同复杂性进行预防,应充分运用大数据技术。
1.在现有干部基础信息数据库基础上,搭建青年干部认同的动态测量数据库。从已有干部基础信息数据库中提取青年干部的基础数据,如年龄、性别、受教育经历、工作行为记录以及培训相关数据作为青年干部认同数据库的基础数据。该数据库通过有针对性地对每个青年干部的认同情况进行周期性多次测量,了解青年干部对当前热点话题的态度、对干部管理制度以及自身工作的看法,收集其认同数据,对其职业发展和稳定性进行预测。也可以运用大数据技术对某部门或地区的青年干部群体的整体认同进行测量,将获取的认同数据进行分类与重组,并运用统计分析技术加以分析处理,挖掘更多的隐含信息,进而推算出该青年干部群体的认同复杂性程度,为干部管理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2.运用基于语义情感分析的数据挖掘技术,掌握青年干部的认同数据。通过对海量的、高频的数据,如青年干部认同与行为数据系统、社交媒体上与认同议题相关的干部创造内容以及各类APP使用数据等,基于成熟的开源情感词典,抽取各类文本中的情感特征词汇,计算各类文本的情感倾向,从而把握青年干部的认同复杂性程度。
3.结合社会网络分析实现青年干部认同的可视化分析。通过网络密度、可达性、聚类系数和中心性测度等,分析青年干部认同的影响力,准确识别关键节点,通过不同时间节点的网络拓扑图的比较对青年干部的认同复杂性形成规律进行可视化分析。这种结构分析有助于理解青年干部认同复杂性的形成与动态演化过程,从而降低认同复杂性带来的风险。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8年7月3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2]张淑华,李海莹,刘芳.身份认同研究综述[J].心理研究,2012,5(1):21-27. [3]管健.社会认同复杂性与认同管理策略探析[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96-102.
[4]曹慧,张妙清.认同整合——自我和谐之路[J].心理科学进展,2010,18(12):1839-1847.
[5]魏姝.干部制组织还是科层制组织——一个基于身份理论的“原教旨”分析[J].南京社会科学,2018,(1):69-76+118.
[6]张彦.当代“价值排序”研究的四个维度[J].哲学动态,2014,(10):16-22.
[7]2020年12月全国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18505起[EB/OL].https://www.ccdi.gov.cn/toutiao/202101/t20210126_234809.html.
[8]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EB/OL].http://jhsjk.people.cn/article/30953140.
[9]龚艳.基层干部焦虑的本质及其化解策略[J].领导科学,2018,(8)(上):96-98.
[10]習近平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立志做党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忠实传人 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奋勇争先建功立业[N].人民日报,2021-03-02(1).
[11]乔敬翔,王琦玉.年轻干部“低欲望”心态的本质与规避建议[J].领导科学,2020,(21):109-111.
[12]萧鸣政,张满.当前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的三个基本问题[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54(3):125-132.
[13]王俊,吴理财.农村青年干部为何留不住——基于社会认同视角下的实证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20,(6):52-59.
[14]孙明.对于当前不担当不作为现象的几点思考[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6,(12):46-48.
[15]习近平.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0-02-24(2).
[16]高文珺.大数据视野下的社会心态研究——基于复杂性理论与计算模型的探讨[J].新视野,2017,(1):98-104.
责任编辑 宫秀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