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茶花女》演完了,马泽尔走了,留给国家大剧院的是一支还没有摆脱“成长烦恼”的乐队和又一次宝贵的联合制作经验。
在6月1日至6日国家大剧院演出的歌剧《茶花女》中,海宁·布洛克豪斯别具匠心的舞台设计为人称道。它美丽、精致、动人,一面264平米的透镜在空间上进行了大规模的延展,不仅增加了视觉的维度,还融汇了诗化的舞台语言。我想布洛克豪斯并非天才型导演,而是经验型的舞台操作者,看他以往领导的制作大多和《茶花女》一样,皆是精密华美的视觉盛宴。只是它的诸多视觉设计未能有效参与到叙事进程,更多地停留在了呈现效果的水平上。
全新叙事姿态需要对人物关系和心灵层面做全新的解读,布洛克豪斯并没有选择冒然前进,他对人物处理偏保守,也没加入不恰当的现代元素。毕竟小仲马的原著中没有太多划时代的议题和阐释,薇奥莱塔的悲剧性一旦超越时代,将可能立即被消解。但至少有一些很简单的问题是需要导演回答的,比如对于一个孤独无助的女人来说,同样是混迹于声色场所的阿尔弗莱多究竟魅力何在?并不是所有男高音都具备普拉西多·多明戈优质的扮相,也不是所有观众会去看小仲马原著,在文本之外,我很少见到洞见深刻的舞台处理。
张丽萍和邓利维的薇奥列塔在声音上互不相让,相比之下,张丽萍的花腔和高音更为稳健,邓利维的抒情性占优,但受声音条件所限,影响了她对人物情绪的自如控制,好在她的表演较为扎实,可以通过明确的肢体语言透射人物内心,而这又恰恰是张丽萍的弱项。张丽萍的实力体现在了第三幕,她的声音气若游丝,充满了清晰的凝聚力,而邓力维的发挥则更多出现在第二幕,她在阿尔芒出现后演出了一段精彩的挣扎戏。邓力维的二幕和张丽萍的三幕应该组合一下。
丁毅和十年前与中央歌剧院演唱此角时相比听不出有任何进步,声音僵硬,表演粗糙,甚至还在高音区表现自己技术能力的缺陷。除了扮相上更出众外,墨西哥小伙连续几天的表现都乏善可陈,可见不是发挥而是能力问题。两人的表现只能让我为马西莫·焦尔达诺未能出现而感到无限惋惜。索拉里和廖昌永的阿芒都比较称职,首先归结于角色比较讨好,威尔第为其写了不少出彩的旋律,相比之下索拉里的发音可能比廖昌永更加纯正。
虽然马泽尔时常被乐迷诟病,但他几日来的表现确实让我改变了对他的印象。第一天的节奏拖沓很大问题在于乐队和舞台交流上的障碍,邓利维过于心事重重,畏葸不前,乐队和她纠缠在一起,影响整体的推进。但好在马泽尔的乐队渐渐找到了状态,并尝试让自己成为整出戏的主导。
马泽尔已经对这支年轻的乐团用尽全力,不然我们肯定无法听到一个生动、紧凑的《茶花女》,而马泽尔在音响设计上的经验则让乐池中不时传来灵感十足的声音,当阿芒唱出“你可曾记得普罗旺斯的阳光”前,长笛和双簧管美妙的和声至今让我难忘。
优质的歌剧制作在国内仍然属于稀缺资源,不然大剧院版的《茶花女》也不会具有如此丰富的话题性。布洛克豪斯的制作确实让人耳目一新,当纽约大都会歌剧院的听众们还在对诸如费泽莱利的舞台版本一步三回头的时候,我们已经开始接受更诗化更富有观感的新制作。《茶花女》终于结束了为期一周的演出,歌手和制作团队也将各奔东西,马泽尔将前往Casteldon音乐节指挥普契尼的三联剧《外套》、《修女安吉丽卡》和《贾尼·斯基基》,留给国家大剧院的是一支还没有摆脱“成长烦恼”的乐队和又一次宝贵的联合制作经验。不知道未来数年,是谁会再次出现在布洛克豪斯这版《茶花女》中,单从上周的表现看,我至少希望站在那面大镜子前的人中不再有丁毅或者查康·克鲁斯。
在6月1日至6日国家大剧院演出的歌剧《茶花女》中,海宁·布洛克豪斯别具匠心的舞台设计为人称道。它美丽、精致、动人,一面264平米的透镜在空间上进行了大规模的延展,不仅增加了视觉的维度,还融汇了诗化的舞台语言。我想布洛克豪斯并非天才型导演,而是经验型的舞台操作者,看他以往领导的制作大多和《茶花女》一样,皆是精密华美的视觉盛宴。只是它的诸多视觉设计未能有效参与到叙事进程,更多地停留在了呈现效果的水平上。
全新叙事姿态需要对人物关系和心灵层面做全新的解读,布洛克豪斯并没有选择冒然前进,他对人物处理偏保守,也没加入不恰当的现代元素。毕竟小仲马的原著中没有太多划时代的议题和阐释,薇奥莱塔的悲剧性一旦超越时代,将可能立即被消解。但至少有一些很简单的问题是需要导演回答的,比如对于一个孤独无助的女人来说,同样是混迹于声色场所的阿尔弗莱多究竟魅力何在?并不是所有男高音都具备普拉西多·多明戈优质的扮相,也不是所有观众会去看小仲马原著,在文本之外,我很少见到洞见深刻的舞台处理。
张丽萍和邓利维的薇奥列塔在声音上互不相让,相比之下,张丽萍的花腔和高音更为稳健,邓利维的抒情性占优,但受声音条件所限,影响了她对人物情绪的自如控制,好在她的表演较为扎实,可以通过明确的肢体语言透射人物内心,而这又恰恰是张丽萍的弱项。张丽萍的实力体现在了第三幕,她的声音气若游丝,充满了清晰的凝聚力,而邓力维的发挥则更多出现在第二幕,她在阿尔芒出现后演出了一段精彩的挣扎戏。邓力维的二幕和张丽萍的三幕应该组合一下。
丁毅和十年前与中央歌剧院演唱此角时相比听不出有任何进步,声音僵硬,表演粗糙,甚至还在高音区表现自己技术能力的缺陷。除了扮相上更出众外,墨西哥小伙连续几天的表现都乏善可陈,可见不是发挥而是能力问题。两人的表现只能让我为马西莫·焦尔达诺未能出现而感到无限惋惜。索拉里和廖昌永的阿芒都比较称职,首先归结于角色比较讨好,威尔第为其写了不少出彩的旋律,相比之下索拉里的发音可能比廖昌永更加纯正。
虽然马泽尔时常被乐迷诟病,但他几日来的表现确实让我改变了对他的印象。第一天的节奏拖沓很大问题在于乐队和舞台交流上的障碍,邓利维过于心事重重,畏葸不前,乐队和她纠缠在一起,影响整体的推进。但好在马泽尔的乐队渐渐找到了状态,并尝试让自己成为整出戏的主导。
马泽尔已经对这支年轻的乐团用尽全力,不然我们肯定无法听到一个生动、紧凑的《茶花女》,而马泽尔在音响设计上的经验则让乐池中不时传来灵感十足的声音,当阿芒唱出“你可曾记得普罗旺斯的阳光”前,长笛和双簧管美妙的和声至今让我难忘。
优质的歌剧制作在国内仍然属于稀缺资源,不然大剧院版的《茶花女》也不会具有如此丰富的话题性。布洛克豪斯的制作确实让人耳目一新,当纽约大都会歌剧院的听众们还在对诸如费泽莱利的舞台版本一步三回头的时候,我们已经开始接受更诗化更富有观感的新制作。《茶花女》终于结束了为期一周的演出,歌手和制作团队也将各奔东西,马泽尔将前往Casteldon音乐节指挥普契尼的三联剧《外套》、《修女安吉丽卡》和《贾尼·斯基基》,留给国家大剧院的是一支还没有摆脱“成长烦恼”的乐队和又一次宝贵的联合制作经验。不知道未来数年,是谁会再次出现在布洛克豪斯这版《茶花女》中,单从上周的表现看,我至少希望站在那面大镜子前的人中不再有丁毅或者查康·克鲁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