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良好的教学秩序和高质量的教学水平最终是通过课堂教学体现出来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需要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上课伊始,一个富有激情启思的导语对于活跃课堂气氛、激活学生的思维乃至提高整堂课的教学效率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课堂教学的“开头”一般指“导语、导入”环节,是将学生由非学习状态转入本堂课学习的准备阶段。英国教育家罗素说过:“一切学科本质上应该从心智启迪开始。教学导入应当是引火线、冲击波、兴奋剂,要有撩人心智、激人思维的功效”。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们开始一项新的工作或进入新的学习状态时,充满热情和兴趣是至关重要的。
一、教师导语的主要作用
1、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入门的向导。一节课的导语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环节,精彩的导语,起到拉近教师与学生情感距离的作用,能使学生的大脑皮层产生优势兴奋中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激起学生的情感,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把注意指向新的学习课题,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提高学习效率。
2、建立新旧联系,明确学习目标
课堂的导语是课与课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前面教学的自然延伸,也是本节课教学的开始。从教材的编排来看,每堂课的知识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前面的知识是学习后面的知识的基础。巧妙的导入,可以在复习与新知识相关的旧知识之间建立一种实质性的联系,为深入学习新的知识打下基础,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导语,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学生就能明确学习方向,自觉地以目标来规范自己的学习行为。
二、教师导语的设计
1、导语的三要素
备课的目的主要是促进学生产生预期的变化,我想课堂教学落实三维目标就是要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行为,为学生的发展而设计教学。为了设计好课堂导语,首先要明确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把握所教学科的特点。其次要进行学生学习需要的分析、学习内容的分析、学生的分析(包括所教学生的思想水平、知识基础、接受能力、年龄差异和个性特点等)。三要收集、整合教学资源及所处的教学环境,包括教者自身的资源优势等来设计导语。课堂导语一般来说应该包括如下三要素:问题情境、知识衔接和目标指引。导语的三要素是一个完整的课堂导入过程所必须具备的主要成分,不管什么方式的导语,都要包含这些要素,才能成为完整、有效的课堂导入。
(1)问题情境。布鲁纳认为:“学习者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经历对学习材料的亲身体验和发展过程,才是学习者最有价值的东西。”一切学习都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进行的,“问题情境”可以理解为一种具有特殊意义的教学环境。从物理意义上讲,它具有客观性,是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教学背景,它可以是现实生产、生活材料,也可以是本学科的问题,还可以是其他学科的相关内容等。从心理意义上讲,它充分反映了学生对学习的主观愿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唤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让学生在学习中伴随着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2)知识衔接。是指在导语中,要把学生将要学习的知识和学生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导语要真正引起学习动机仅靠问题情境的设计是不够的,还必须使问题情境中潜在的矛盾或差异表面化、激化,被学生主体充分地意识到。这就需要引导学生从原有认知结构中提取出与新内容相关的内容,与新内容形成对峙。
(3)目标指引。首先是对问题情境的活动进行概括,提出要学习的认识主要问题;其次是对实现目标的方法和途径进行指引,使学生对接下去的学习要解决什么问题,如何解决的途径做到心中有数,从而形成学习期待。
2、教师导语的方式
在课堂教学中,导语的方式多种多样,关键是教师应根据教学的任务、内容和学生的认知心理、年龄特征等精心设计、灵活运用。
(1)直接式导语。直接式导语是课堂运用较多的方式,直接导语较适合连续性教学中的后续课的教学导入,如一个教学内容或一篇课文的第二、三课时。
实例:数学《100万有多大》教学导语。师:“同学们,老师已为大家准备各种材料,请各小组先挑选其中一种,然后在小组内合作完成‘100万有多大’的活动。这个导语,开门见山,直入主题。
(2)经验式导语。经验式导语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体验或素材为出发点,教师通过生动而富有感染力的讲解或提问等方式导入新课。
实例:物理《光的折射》教学导语。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或尝试探索,教师在点拨中导入新课,教师布置了三个小实验:①筷子插在盛水的盆里,看筷子有什么现象?②碗底放硬币,注水后硬币“上升”。③透过厚玻璃看字,与没有玻璃有何不同?从具体现象的分析,引入《光的折射》一课。
(3)直观式导语。直观导语是在讲授新课之前,先引导学生观察实物、样品、标本、模型、图表、电视片等,引起学生的兴趣,在从观察中提出问题,创设研究问题的情境的导入方法。
实例:语文《春》教学导语。同学们,下面我们先来欣赏一首歌。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同学们在欣赏完这首旋律轻快的歌曲后,老师要问你们了:这首歌歌唱了哪个季节?这个季节有怎样的特点?如果让你用文章来描写这个季节,你会怎样写?教师又展示多幅表现春的图片,每当春回大地时人们往往情不自禁地吟诗作文,如唐朝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韩愈的"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杜牧的"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这些都是古人对春的描写和赞美,今天我们来学习我国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朱自清先生所写的《春》,看看他又是怎样描写春天的。
(4)故事、实例式导语。故事、实例导语是以生活中所熟悉的事例或有关新闻,以及历史上自然与社会中的故事(如科学家的趣闻轶事、某些公式原理的发明过程及一些发明创造的诞生等)从中选取一些适当的片段,设置问题情景的导入方法。实例:语文《春》教学导语。师:曾经有个盲人乞丐,胸前挂块写有“自幼双目失明”字样的牌子,沿街乞讨,可很少有人肯施舍与他。一次,他遇到一个穷困的诗人,诗人称自己身无分文只能送他一句话。奇怪的是,自从诗人在那块牌子上添了一句话后,人们变得乐善好施,纷纷慷慨解囊了。请同学们猜猜,诗人送他的究竟是一句什么样的话……,诗人赠送的话是:春天来了,可我什么也看不见!师:同学们,这道理其实很简单:谁都认为春天是最美好的,这个人居然连万紫千红的春天都看不见,自然是最可怜最值得同情的。现在就让我们来学习朱自清的《春》,具体感受春天的美好吧。这个导语用一则有趣的故事激发起学生学习《春》这篇课文的兴趣。
(5)情境式导语。情境导语就是运用语言、设备、环境、活动、音乐、绘画等各种手段创设一种符合教学需要的情境,以激发学生兴趣,诱发思维,使学生处于积极学习状态的导入方法。
一、教师导语的主要作用
1、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入门的向导。一节课的导语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环节,精彩的导语,起到拉近教师与学生情感距离的作用,能使学生的大脑皮层产生优势兴奋中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激起学生的情感,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把注意指向新的学习课题,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提高学习效率。
2、建立新旧联系,明确学习目标
课堂的导语是课与课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前面教学的自然延伸,也是本节课教学的开始。从教材的编排来看,每堂课的知识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前面的知识是学习后面的知识的基础。巧妙的导入,可以在复习与新知识相关的旧知识之间建立一种实质性的联系,为深入学习新的知识打下基础,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导语,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学生就能明确学习方向,自觉地以目标来规范自己的学习行为。
二、教师导语的设计
1、导语的三要素
备课的目的主要是促进学生产生预期的变化,我想课堂教学落实三维目标就是要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行为,为学生的发展而设计教学。为了设计好课堂导语,首先要明确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把握所教学科的特点。其次要进行学生学习需要的分析、学习内容的分析、学生的分析(包括所教学生的思想水平、知识基础、接受能力、年龄差异和个性特点等)。三要收集、整合教学资源及所处的教学环境,包括教者自身的资源优势等来设计导语。课堂导语一般来说应该包括如下三要素:问题情境、知识衔接和目标指引。导语的三要素是一个完整的课堂导入过程所必须具备的主要成分,不管什么方式的导语,都要包含这些要素,才能成为完整、有效的课堂导入。
(1)问题情境。布鲁纳认为:“学习者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经历对学习材料的亲身体验和发展过程,才是学习者最有价值的东西。”一切学习都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进行的,“问题情境”可以理解为一种具有特殊意义的教学环境。从物理意义上讲,它具有客观性,是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教学背景,它可以是现实生产、生活材料,也可以是本学科的问题,还可以是其他学科的相关内容等。从心理意义上讲,它充分反映了学生对学习的主观愿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唤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让学生在学习中伴随着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2)知识衔接。是指在导语中,要把学生将要学习的知识和学生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导语要真正引起学习动机仅靠问题情境的设计是不够的,还必须使问题情境中潜在的矛盾或差异表面化、激化,被学生主体充分地意识到。这就需要引导学生从原有认知结构中提取出与新内容相关的内容,与新内容形成对峙。
(3)目标指引。首先是对问题情境的活动进行概括,提出要学习的认识主要问题;其次是对实现目标的方法和途径进行指引,使学生对接下去的学习要解决什么问题,如何解决的途径做到心中有数,从而形成学习期待。
2、教师导语的方式
在课堂教学中,导语的方式多种多样,关键是教师应根据教学的任务、内容和学生的认知心理、年龄特征等精心设计、灵活运用。
(1)直接式导语。直接式导语是课堂运用较多的方式,直接导语较适合连续性教学中的后续课的教学导入,如一个教学内容或一篇课文的第二、三课时。
实例:数学《100万有多大》教学导语。师:“同学们,老师已为大家准备各种材料,请各小组先挑选其中一种,然后在小组内合作完成‘100万有多大’的活动。这个导语,开门见山,直入主题。
(2)经验式导语。经验式导语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体验或素材为出发点,教师通过生动而富有感染力的讲解或提问等方式导入新课。
实例:物理《光的折射》教学导语。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或尝试探索,教师在点拨中导入新课,教师布置了三个小实验:①筷子插在盛水的盆里,看筷子有什么现象?②碗底放硬币,注水后硬币“上升”。③透过厚玻璃看字,与没有玻璃有何不同?从具体现象的分析,引入《光的折射》一课。
(3)直观式导语。直观导语是在讲授新课之前,先引导学生观察实物、样品、标本、模型、图表、电视片等,引起学生的兴趣,在从观察中提出问题,创设研究问题的情境的导入方法。
实例:语文《春》教学导语。同学们,下面我们先来欣赏一首歌。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同学们在欣赏完这首旋律轻快的歌曲后,老师要问你们了:这首歌歌唱了哪个季节?这个季节有怎样的特点?如果让你用文章来描写这个季节,你会怎样写?教师又展示多幅表现春的图片,每当春回大地时人们往往情不自禁地吟诗作文,如唐朝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韩愈的"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杜牧的"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这些都是古人对春的描写和赞美,今天我们来学习我国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朱自清先生所写的《春》,看看他又是怎样描写春天的。
(4)故事、实例式导语。故事、实例导语是以生活中所熟悉的事例或有关新闻,以及历史上自然与社会中的故事(如科学家的趣闻轶事、某些公式原理的发明过程及一些发明创造的诞生等)从中选取一些适当的片段,设置问题情景的导入方法。实例:语文《春》教学导语。师:曾经有个盲人乞丐,胸前挂块写有“自幼双目失明”字样的牌子,沿街乞讨,可很少有人肯施舍与他。一次,他遇到一个穷困的诗人,诗人称自己身无分文只能送他一句话。奇怪的是,自从诗人在那块牌子上添了一句话后,人们变得乐善好施,纷纷慷慨解囊了。请同学们猜猜,诗人送他的究竟是一句什么样的话……,诗人赠送的话是:春天来了,可我什么也看不见!师:同学们,这道理其实很简单:谁都认为春天是最美好的,这个人居然连万紫千红的春天都看不见,自然是最可怜最值得同情的。现在就让我们来学习朱自清的《春》,具体感受春天的美好吧。这个导语用一则有趣的故事激发起学生学习《春》这篇课文的兴趣。
(5)情境式导语。情境导语就是运用语言、设备、环境、活动、音乐、绘画等各种手段创设一种符合教学需要的情境,以激发学生兴趣,诱发思维,使学生处于积极学习状态的导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