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教书育人,德育为先。大学生处于成长的重要时期,但其思想极不稳定,容易受到各种思想文化的影响,因此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爱情观、交友观,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分必要。
[关 键 词] 课程思政;生物化学;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23-0188-02
现代化的教育体系对高校教师的要求不仅仅是简单的“教书匠”,而是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大学生,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各种社会思潮,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等教育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高校办学应始终围绕聚人才、育人才、出人才,这有赖于高校所有学科与课程的协同作用,需要充分发挥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1]。但就目前高校教学实际而言,各类课程之间的协同效应并未真正实现,要想摆脱思想政治课孤军奋战的困境,这就要求高校要以育人为核心,建立系统化、立体化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充分发挥各专业课的育人功能,使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并进、相得益彰。
一、在生物化学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的重要性
生物化学即生命的化学,是医卫类专业中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与其他医学相关的课程密切相关。生物化学相当于根基,要想学好医学专业各门学科,根基必须要扎稳。对医学生而言,掌握好专业知识固然重要,但更要有健全的人格和崇高的品格,时刻铭记医学生誓词,遵守医生职业道德。当前医学生职业道德素质有所滑坡,主要表现在部分医学生缺乏良好的医学职业精神、社会公德意识淡薄、行为失范等[2]。且生物化学开课于第一学年,学生刚刚脱离父母进入一个全新的环境中,极力想摆脱父母的约束展现自我,且思想极不稳定,信念极不坚定,容易受到各种思想文化的影响。因此,在生物化学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堂,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健全良好人格和崇高的思想品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爱情观、交友观。
二、课程思政在生物化学实验课中的实践
实验课前,将班上学生分组,3人为一小组,设立小组长,告诉学生实验计分、加分、减分,以小组为单位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及团队精神。
实验课中,培养学生科学家的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在分光光度计的使用这一实验中,由于实验仪器有限,在集中讲解后要求学生分批动手操作,第一组学生可由本人指导操作,但要求操作完成之后指导下一组学生操作,以此类推,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了责任感。在做酶的专一性及尿糖测定实验时,由于要用酒精灯,要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在保护自己的同时也要学会保护他人,端正对自己和他人负责的态度。所有实验的操作步骤都要按要求严格完成,试剂不能多加也不能少加,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在生物化学实验中常用的对照实验,如酶的专一性、抑制劑和激活剂对酶活性的影响、丙二酸对琥珀酸脱氢酶的抑制作用等,通过让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加强其科学思维训练。
实验结束后,要对实验结果实事求是地记录,不能伪造数据及实验结果,端正学习态度,培养实事求是、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严禁学术不端及学术造假。实验结束后,要求实验小组负责整理实验台面,将垃圾丢入垃圾桶,培养学生爱护卫生的习惯、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良好的职业素养。
三、课程思政在生物化学理论课中的实践
(一)静态生物化学阶段
在讲解蛋白质的元素组成中引入三聚氰胺事件,培养学生法治及诚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讲解蛋白质结构与功能时,引入牛胰岛素,我国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牛胰岛素;讲蛋白质变性时,引入我国生物化学家吴宪,是他首次提出了蛋白质变性的概念,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意识,坚定政治认同、文化自信。在核酸的发展史中引入人类基因组计划,中国是唯一一个参与的发展中国家,并成功测定了人类基因组合的1%,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增强其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自信;在核酸中讲DNA的生理功能时,引入父母亲情,培养学生对父母的感恩之情;在RNA中引导学生爱护环境,保护野生动物,培养学生无私奉献的精神;在基因表达调控授课过程中,引入贺建奎“基因编辑婴儿”事件,培养学生的伦理道德及法律意识。在酶的诱导契合学说中引入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培养学生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学生能互相理解,互相适应,融洽相处;在讲酶的竞争性抑制剂时引入公平竞争,要想取得好成绩,必须刻苦学习,凭本事竞争。
(二)动态生物化学阶段
在糖代谢中讲尿糖时,要强调生理性尿糖和病理性尿糖,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讲血糖时一方面引入低血糖,引导学生如何急救及科学合理减肥,另一方面引入糖尿病及妊娠期糖尿病,使学生关心身边的糖尿病患者,感恩母亲,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及人文情怀。在脂类代谢中引入科学减肥,建立合理饮食并结合运动的健康生活方式,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健康的审美观。在氨基酸代谢中,讲述甘氨酸为前体合成卟啉环的代谢途径时,介绍了科学家David Shemin把自己当实验动物研究代谢的故事,他购买了同位素,标记甘氨酸后,多次服用后抽血检测代谢物标记情况,感恩科学家的科学献身精神。 (三)功能生物化学阶段
在肝脏的生物化学中讲生物转化连续性时,引入人的发展规律、历史发展规律、自然发展规律同样具有连续性,引导学生尊重自身的发展规律,在每一阶段承担相应阶段的使命和责任,尊重历史,尊重自然规律,爱护环境,保护野生动物,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观。肝脏解毒和致毒双重作用,引入事物具有双面性,有好有坏,一件看似很糟糕的事情说不定是一件好事,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心态及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在黄疸中引入妊娠肝炎,感恩母亲的不易、母爱的伟大。
四、课程思政在作业批阅中的实践
抄袭作业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现象,小到小学生,大至大学生。抄袭作业不仅会降低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而且会让学生变得懒惰,甚至影响诚信和责任心。因此,严禁抄袭作业、抄袭实验报告,也严禁把书本内容一字不落地照搬到作业本上,一旦发现,要及时制止,讲明这种弄虚作假的心理,长此以往会养成不讲信用和不负责任的习惯。[3]
认真地对待每一本作业,发现错误立马标注,对出错较多的地方认真记录并重点讲解,在无形中给学生灌输认真负责的做事态度及责任思想。
五、小结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更好地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课程思政要求我们既要对本学科的专业知识领域娴熟贯通,又要求我们具备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同时还要求我们在授课过程中着力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4]。因而教师首先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目标、潜心钻研业务,培养学生掌握扎实医学理论知识和熟练操作技能的同时,适时将思想政治元素与专业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并用自己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建立健全思想道德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他们培养成具备高尚医德品质和崇高职业精神的医疗卫生人才。
参考文献:
[1]闵辉.课程思政与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J].思想理论教育,2017(7):21-25.
[2]陈凯.医学生职业道德素质问题的伦理思考[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1,24(3):382-384.
[3]肖永红.在生物化学教学中渗透医学人文教育[J].中国医药导报,2010,7(22):162-163.
[4]王俊,刘晓雪.《生物化学》课程思政的教學探讨与实践[J].学习周报(教与学),2020(32).
编辑 郭小琴
[关 键 词] 课程思政;生物化学;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23-0188-02
现代化的教育体系对高校教师的要求不仅仅是简单的“教书匠”,而是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大学生,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各种社会思潮,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等教育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高校办学应始终围绕聚人才、育人才、出人才,这有赖于高校所有学科与课程的协同作用,需要充分发挥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1]。但就目前高校教学实际而言,各类课程之间的协同效应并未真正实现,要想摆脱思想政治课孤军奋战的困境,这就要求高校要以育人为核心,建立系统化、立体化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充分发挥各专业课的育人功能,使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并进、相得益彰。
一、在生物化学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的重要性
生物化学即生命的化学,是医卫类专业中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与其他医学相关的课程密切相关。生物化学相当于根基,要想学好医学专业各门学科,根基必须要扎稳。对医学生而言,掌握好专业知识固然重要,但更要有健全的人格和崇高的品格,时刻铭记医学生誓词,遵守医生职业道德。当前医学生职业道德素质有所滑坡,主要表现在部分医学生缺乏良好的医学职业精神、社会公德意识淡薄、行为失范等[2]。且生物化学开课于第一学年,学生刚刚脱离父母进入一个全新的环境中,极力想摆脱父母的约束展现自我,且思想极不稳定,信念极不坚定,容易受到各种思想文化的影响。因此,在生物化学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堂,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健全良好人格和崇高的思想品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爱情观、交友观。
二、课程思政在生物化学实验课中的实践
实验课前,将班上学生分组,3人为一小组,设立小组长,告诉学生实验计分、加分、减分,以小组为单位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及团队精神。
实验课中,培养学生科学家的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在分光光度计的使用这一实验中,由于实验仪器有限,在集中讲解后要求学生分批动手操作,第一组学生可由本人指导操作,但要求操作完成之后指导下一组学生操作,以此类推,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了责任感。在做酶的专一性及尿糖测定实验时,由于要用酒精灯,要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在保护自己的同时也要学会保护他人,端正对自己和他人负责的态度。所有实验的操作步骤都要按要求严格完成,试剂不能多加也不能少加,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在生物化学实验中常用的对照实验,如酶的专一性、抑制劑和激活剂对酶活性的影响、丙二酸对琥珀酸脱氢酶的抑制作用等,通过让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加强其科学思维训练。
实验结束后,要对实验结果实事求是地记录,不能伪造数据及实验结果,端正学习态度,培养实事求是、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严禁学术不端及学术造假。实验结束后,要求实验小组负责整理实验台面,将垃圾丢入垃圾桶,培养学生爱护卫生的习惯、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良好的职业素养。
三、课程思政在生物化学理论课中的实践
(一)静态生物化学阶段
在讲解蛋白质的元素组成中引入三聚氰胺事件,培养学生法治及诚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讲解蛋白质结构与功能时,引入牛胰岛素,我国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牛胰岛素;讲蛋白质变性时,引入我国生物化学家吴宪,是他首次提出了蛋白质变性的概念,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意识,坚定政治认同、文化自信。在核酸的发展史中引入人类基因组计划,中国是唯一一个参与的发展中国家,并成功测定了人类基因组合的1%,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增强其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自信;在核酸中讲DNA的生理功能时,引入父母亲情,培养学生对父母的感恩之情;在RNA中引导学生爱护环境,保护野生动物,培养学生无私奉献的精神;在基因表达调控授课过程中,引入贺建奎“基因编辑婴儿”事件,培养学生的伦理道德及法律意识。在酶的诱导契合学说中引入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培养学生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学生能互相理解,互相适应,融洽相处;在讲酶的竞争性抑制剂时引入公平竞争,要想取得好成绩,必须刻苦学习,凭本事竞争。
(二)动态生物化学阶段
在糖代谢中讲尿糖时,要强调生理性尿糖和病理性尿糖,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讲血糖时一方面引入低血糖,引导学生如何急救及科学合理减肥,另一方面引入糖尿病及妊娠期糖尿病,使学生关心身边的糖尿病患者,感恩母亲,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及人文情怀。在脂类代谢中引入科学减肥,建立合理饮食并结合运动的健康生活方式,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健康的审美观。在氨基酸代谢中,讲述甘氨酸为前体合成卟啉环的代谢途径时,介绍了科学家David Shemin把自己当实验动物研究代谢的故事,他购买了同位素,标记甘氨酸后,多次服用后抽血检测代谢物标记情况,感恩科学家的科学献身精神。 (三)功能生物化学阶段
在肝脏的生物化学中讲生物转化连续性时,引入人的发展规律、历史发展规律、自然发展规律同样具有连续性,引导学生尊重自身的发展规律,在每一阶段承担相应阶段的使命和责任,尊重历史,尊重自然规律,爱护环境,保护野生动物,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观。肝脏解毒和致毒双重作用,引入事物具有双面性,有好有坏,一件看似很糟糕的事情说不定是一件好事,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心态及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在黄疸中引入妊娠肝炎,感恩母亲的不易、母爱的伟大。
四、课程思政在作业批阅中的实践
抄袭作业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现象,小到小学生,大至大学生。抄袭作业不仅会降低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而且会让学生变得懒惰,甚至影响诚信和责任心。因此,严禁抄袭作业、抄袭实验报告,也严禁把书本内容一字不落地照搬到作业本上,一旦发现,要及时制止,讲明这种弄虚作假的心理,长此以往会养成不讲信用和不负责任的习惯。[3]
认真地对待每一本作业,发现错误立马标注,对出错较多的地方认真记录并重点讲解,在无形中给学生灌输认真负责的做事态度及责任思想。
五、小结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更好地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课程思政要求我们既要对本学科的专业知识领域娴熟贯通,又要求我们具备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同时还要求我们在授课过程中着力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4]。因而教师首先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目标、潜心钻研业务,培养学生掌握扎实医学理论知识和熟练操作技能的同时,适时将思想政治元素与专业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并用自己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建立健全思想道德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他们培养成具备高尚医德品质和崇高职业精神的医疗卫生人才。
参考文献:
[1]闵辉.课程思政与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J].思想理论教育,2017(7):21-25.
[2]陈凯.医学生职业道德素质问题的伦理思考[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1,24(3):382-384.
[3]肖永红.在生物化学教学中渗透医学人文教育[J].中国医药导报,2010,7(22):162-163.
[4]王俊,刘晓雪.《生物化学》课程思政的教學探讨与实践[J].学习周报(教与学),2020(32).
编辑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