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价酒”挑破团购潜规则

来源 :营销界·食品营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ek114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天价酒”事件被网络曝光并引起广泛关注,包括茅台、拉菲等国内外高端名酒在内的酒业高端产品团购潜规则开始逐渐浮出水面。
  
  一张人人喊打的天价酒水单
  
  随着中石化联合调查组正式向外界公布针对本次事件的调查结果,“天价酒”事件被定性为“违规”,所购买的高档酒被指系当事人“自己用”,而引发本次事件的主角——中石化广东石油分公司总经理鲁广余,最终因“天价酒”事件被“降职”。
  经联合调查组调查显示,中石化广东石油分公司共违规购买了涉及金额为159万元的高档酒。其中购买不同档次的茅台酒总计480瓶,金额总计958320元,系从贵州茅台酒销售有限公司直接购入;另有从珠海某贸易公司购进的红酒总计696瓶,金额总计630720元,两项合计1589040元。
  在广州一家茅台酒专卖店,网贴所指中石化广东分公司所采购的50年、30年、15年茅台的市面销售价格分别是21999元、11999元和5999元,而中石化广东分公司从贵州茅台酒销售有限公司的采购价格分别为11999元、6999元和2999元,均比市场价格低很多,采购数量最大的53度飞天茅台,在茅台酒销售公司的开票价为579元,同样大大低于同期的市场销售价格。
  资料显示,早在2010年8月份,53度飞天茅台酒便已经成为紧缺货,很多经销商在酒厂都拿不到货,而53度飞天茅台酒的市场销售价格更是全线突破千元大关,零售价最高已达1198元,而此后53度飞天茅台酒的价格在2011年春节之前更是数度上涨,并普遍达到1500元的水平。
  除了茅台系产品之外,拉菲、玛歌、奔富等国际知名葡萄酒的同期市场价格,均比中石化广东石油分公司的采购价格要高得多。比如2002年份的玛歌,当年的市场价为5980元,而中石化广东分公司的采购价格为3200元;1996年份和2003年份的拉菲,在当年4月份的市场价格均已高达16900元,而中石化广东分公司的采购价格分别是13860元和11380元。
  这份“天价”酒水单背后,代表的是奢侈性消费,引发的是人们对“灰幕交易”的猜测,而在这种奢侈性消费背后,是被人们所诟病的“腐败”这一潜台词。因此,作为国企、央企的中石化,当其消费活动被贴上“天价酒”标签之后,便引发了大量与“腐败”有关的猜测和口水,让中石化作为事件主角而成为人人喊打的对象。
  
  “天价酒”挑破白酒团购潜规则
  
  在酒行业,竞争已经变得越来越激烈,为了能够在市场夹缝中寻得一丝生机,身为同行的各个酒厂间都在拼杀。尤其是这几年,团购营销盛行几乎被挤成了“独木桥”,而主要针对高档白酒的团购营销,在茅台、五粮液、水井坊、国窖1573、洋河蓝色经典等高端名酒以及大量地方品牌深度介入,以及进口葡萄酒在酒水团购领域不断发力之下,使得酒水行业基于团购的竞争进入了白热化阶段。
  团购营销其实是一种以“关系资源”为依托的营销方式,拼的是谁关系多、关系广、关系铁、关系硬,拼的是谁能将手中关系资源背后的采购单拿下。在多数企业的团购业务运作中,因为所面对的重点团购客户,其单位消费量往往非常大,而这些客户的团购消费流向,又存在非此即彼的单向选择特征。
  因此,谁能够抢到此类订单,谁在酒水消费尤其是领袖消费领域的市场份额就会更大。在这种对关系资源的争夺过程中,更多时候会涉及到利益以及由利益所衍生出的“灰色”交易,包括权力交易、贿赂、回扣等,从某种程度上说,“灰色”已经成为团购营销的一种“潜规则”。
  很多时候,团购营销要么下的是一份“人情单”,要么是一份“回扣单”,这在酒行业的团购活动中已经不是什么秘密。资料显示,本次事件的直接责任人——中石化广东石油分公司经理鲁广余系2009年从贵州调来广东,此后,鲁广余便将茅台作为公司接待用酒的主打产品,重要接待都指定喝茅台酒。此种背景,引发诸多猜想并不为过,而其给酒行业所带来的直接后果是,这次“天价酒”事件的暗枪,有可能会挑破酒业团购的潜规则。
  
  茅台酒团购路径
  
  最近几年,茅台集团深耕团购市场的策略成效明显,在茅台品牌力得到不断强化的同时,也逐渐获得了资本、拍卖行、藏家等各路“茅台粉”的追捧,加上酒厂坚持采取限量控价、饥饿营销策略,使市场长期坚挺,一路向好,而且茅台酒的价格也被一路炒高。无疑,这种市场氛围更加重了茅台酒在团购市场的砝码,使茅台酒重回酒行业已经久违的“批条经济”,艳煞同行。
  市场所反馈信息显示,茅台酒在2010年1月1日曾经上调产品出厂价,平均上调幅度约为13%,最畅销的53度茅台酒在调价前的出厂价为499元/瓶,调价前,市场零售价为790元左右;2011年1月1日起,茅台酒的出厂价再次上调,调价幅度为20%左右,调价后,53度飞天茅台酒的出厂价为619元/瓶,随着本次调价政策的出台,茅台酒厂针对经销商系统推出了限价令,规定经销商销售普通茅台酒的价格不得高于959元/瓶,而此时,茅台酒的终端零售价格已经高达1300元。
  目前茅台酒厂的整个销售渠道主要由几大块组成:重点机关产品特供渠道,比如党政机关、部队等;协议单位直供渠道,比如一些部队的定点酒店等;经销商渠道;专卖店渠道,等等。其中,茅台酒在团购渠道的份额要占到其总销量的60%左右。每年春节前,以上这些具有销售茅台酒资格的单位,都会赶往贵州省茅台镇,与酒厂洽谈新一年的供酒协议。
  针对重点机关产品特供渠道,在需求量比较大的时候,茅台酒厂会专门为其生产贴有专用标签的“特供酒”;针对协议单位直供渠道,茅台酒厂会按照供货协议直接向其供货。此外,经销商渠道、专卖店渠道在从茅台酒厂直接拿到货之后,其中又会有很大一部分产品流向各自的团购客户。
其他文献
在团购之后,还有什么模式能够让茅台可以在未来继续笑傲酒界?还有什么资本能够让茅台在以后继续一路狂奔?    中国酒界“团购牛”    茅台在团购模式上的坚持及所取得的成就,加之茅台酒厂为了挖掘团购资源所付出的代价,恐怕无人可比,而这也恰恰是茅台在销售运作模式上能够形成巨大市场推动力的一个根本原因。  在茅台的发展历史中,1998年正是其困难之时,销售量下滑到700多吨,几乎到了少人问津的地步。挽救
期刊
思利及人,要求食品生产者要有社会责任感。最重要的是,企业对于食品安全的承诺,要把它作为长远利益和品牌成长的重点。    把消费者的权益放在首位    食品安全的核心原则,首先要把消费者的权益放在首位。  从检测的角度来讲,我们应该有理性及科学为据,也要公平执政。另外,我们应该有安全的食品技术来改善我们的生产工艺。  作为生产者,我们有责任给所有的消费者提供安全的食品,也希望是公平和透明的。    
期刊
以概念进军市场,不仅可以避开目前市场上激烈的价格竞争,更为重要的是有助于产品的快速导入。老恒和料酒提出原酿料酒概念,有效地吸引了消费者的眼球。    老恒和集团是一家有着136年历史的老字号企业。早在1915年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老恒和的玫瑰腐乳就已摘得金奖。中味接手老恒和后,将传承了百年的传统工艺融入现代加工技术,产品在市场上迅速走红,使得这个老字号迅速壮大。行业协会统计的数据显示,老恒和调味
期刊
金龙鱼成功的基础,就是将原来散装为主的食用油包装化。包装化之后,才有了之后的产品创新、品牌营销。  食用油是个非常传统的行业。1996年的时候,中国的油脂市场很少有包装油,直到2005年,仍以散装油为主,包装油的市场份额只有20%。  1991年当我们推出第一瓶产品的时候,只是把散油产品进行精炼,包装化,更卫生,更安全。  随着市场的发展,在不同的阶段,我们推出了更健康更安全的产品,比如调和油,维
期刊
“天价酒”事件首先影响到的是人们的团购心理,进而影响到的是人们的团购行为,最终会因为团购心理和团购行为的改变,而形成一种新的团购模式。    “网络特工”无处不在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和应用,以及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网络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须臾不可或缺。尤其是在各种即时沟通工具和网络交流技术诞生并迅速风靡之后,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几乎已经小到只有一行字、一句话,所有消息的传播,也许就
期刊
编者按    为了解决生存危机,当前食品企业普遍采取简单涨价的应对方式,不仅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反而陷入泥潭,因为产品涨价难以消化企业整体经营链条中经营要素全面上涨的压力。  简单的涨价,或者说为了涨价而涨价,不是所有食品企业解决生存危机的出路。涨价只能是一种手段,涨价的背后必须有系统地运营体系作支撑,因此我们有必要深究靠什么支撑。  随着整体市场环境的变化,采购、人工、物流等综合经营要素的全面
期刊
业绩“虚胖”  “这一结果在会上炸开了锅!”  2011年12月28日,西凤酒公司召开董事会,公布利安达会计师事务所对上一年度的财务审计。经审计,公司2010年实现营业收入15.6亿元,但企业累计亏损超过4.2亿元。  而此前,西凤酒的母公司西凤集团在上年度工作总结大会上,集团公布的销售收入30.25亿元,利润1.55亿元。  “集团收入的90%以上都来自西凤酒公司,其下属的纸箱厂、酒店等其他实体
期刊
很多情况是,市场机会往往是小企业发现的,最大效益却是大企业赚取的。面对巨头的“强盗策略”,中小食品企业何以自保?    “我们的产品是我们潜心研究了很久的成果,没想到刚上市不久,就遭遇了别人的模仿抄袭”。  ——这是不少中小食品企业的一个困惑。  据笔者统计汇总,遭遇这种困惑的企业在具体表现上有三种形态:第一种,抄袭企业成果的是比自己更小的企业;第二种,抄袭企业成果的是与自己实力相当的竞争对手;第
期刊
中国酒在世代传承中形成了独特而珍贵的酒文化。保护好这些酒文化遗存和遗产,弘扬中国老字号精神,对于中国白酒企业来讲,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然而回到现实,我们不无忧虑的看到,目前整个白酒行业的美誉度不高,与暴利、酒驾、腐败等这些不良词语的联系,引发了许多人的反思。一部分消费者已经开始疏远白酒,中国白酒的发展,特别是酒文化建设,正在面临一个历史节点的考验。  一个形象力差的行业,我们难以想象它的未来发
期刊
“次高端”一词横空出世后,立即强化了白酒行业对次高端市场的认知,进一步加强了白酒企业对中高端升级任务的紧迫感。  笔者认为,“次高端”甚至是中高端化,仍是绝大多数白酒企业的瓶颈。这些企业不仅包括销售额在行业排名前30名的企业,甚至包括部分前10名的企业。换句话说,几乎所有白酒厂家都面临次高端化升级问题。  次高端浪潮将持续多久?次高端浪潮之后的行业局面将会怎样?如果不能对此拥有较为清晰的认识,不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