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机械回暖之后

来源 :财经国家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d057242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历5年下滑,业绩回暖的工程机械行业龙头企业接下来将有怎样的作为?
  近日,工程机械行业主要上市公司陆续发布第三季度业绩报告。徐工机械、三一重工、中联重科、柳工和山河智能5家龙头企业中,除中联重科略低,其他4家前9个月营业收入增幅都高于6成,净利润增幅则在2倍至44倍间。
  过去5年,这5家公司的营收均呈持续下滑态势,降幅到2016年基本为一半左右。如三一重工从2011年最高点的507.8亿元持续下滑至2016年的232.8亿元,徐工机械从2011年的329.7亿元下滑至2016年的168.9亿元,中联重科从2012年的480.7亿元下滑至2016年的200.2亿元。
  不仅国内工程机械企业业绩回暖,2017年国外工程机械龙头企业业绩亦有不同程度复苏。卡特彼勒和沃尔沃集团营收增幅均不低于10%。其中,沃尔沃卡车和建筑设备2017年三季度的订单分别增长了32%和45%。


  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吕莹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此轮业绩回暖是市场需求增加,加上老旧设备更新和保有量下降等因素所致。同时,行业2016年同期亏损较多、利润基数太低,而企业压缩费用效用显现。
  业绩回暖的工程机械行业龙头企业将有怎样的作为?

寻找并购契机


  三一重工总裁向文波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通过并购能够获得“跨越式”发展机会,但这需要合适的并购标的和并购机遇。三一重工自2012年4月收购德国普茨迈斯特后也一直在关注合适的并购契机。
  放眼国际,2017年4月,全球工程机械第二大公司日本小松集团以37亿美元收购了久益环球。后者是一家1884年创立于美国威斯康辛州、通过并购逐渐赢得全球矿山设备专业制造商老大位置的公司。
  业内人士表示,小松完成此项收购后,在井下业务获得有益补充,采矿设备的核心竞争力提升,实现整体营业规模的快速扩张。这将帮助小松在与卡特彼勒的竞争中赢得更多市场份额。
  2017年6月,全球领先的农业和林业机械制造商美国约翰迪尔公司以46亿欧元并购了全球领先的工程机械、农用机械和草坪机械的制造商德国维特根集团。
  中国工程机械企业也需要通过并购缩小与国际同行在营收规模、技术等方面的差距。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梳理发现,卡特彼勒2017年前三季度的营业收入约为2159亿元人民币,约是徐工机械的10倍、中联重科的12倍、三一重工的13倍。
  向文波表示,过去几年工程机械行业经过深度调整,一些企业被淘汰、被整合。未来一段时间内,工程机械行业仍将进一步向规模较大、实力较强的龙头企业集中。“这个整合的过程也是龙头企业并购重组的过程。”
  中联重科亦在寻找并购标的。2017年6月,中联重科董事长詹纯新在股东大会上表示,他们一直在接触海内外合适标的,希望在未来3~5年能够在工程机械产业占据市场制高点。
  吕莹表示,目前国内企业重组并购多需要政府部门介入乃至主导,以市场为导向的重组并购难度较大。鉴于地方政府的区域保护因素,本土企业间的并购尚需逐步创造条件,实现市场化的重组并购。
  向文波表示,海外并购需要注重战略价值而不仅仅是财务价值,三一重工即希望通过海外并购在技术、产品、市场、渠道和供应链等方面与被并购公司实现优势互补。

转型升级迫切


  作為传统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是工程机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吕莹表示,工程机械行业企业的转型升级任务主要包括:产品水平和性能升级,产品可靠性和耐久性提升;在市场方面,由原来的被动转型到主动投入,以设备的提升影响或引导施工工法、工程建设整体方案的升级;同时,在产品结构方面要实现品牌化、高端化和创新升级,逐步淘汰低端产品。
  向文波表示,不管是转型还是升级,都要坚守为用户提供高品质产品的责任。三一重工的转型不是转变方向,不是放弃工程机械产业、掉头转向其它产业,而是转变企业发展方式,改变过去粗放的经营和管理方式。
  作为全球工程机械的龙头企业,沃尔沃在更加前沿的产品方面已经有所成绩。
  沃尔沃建筑设备投资(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及总裁梁安德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介绍,沃尔沃建筑设备已经确认了电气化设备、自动化智能设备及智能控制系统将是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正在深入研究这三大领域的技术。
  吕莹提醒中国工程机械行业企业,在转型升级中需要注意三个原则:
  首先,要加快新技术新产品的自主创新步伐以及推广应用,实现产业化;其次,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密切跟踪使用领域的发展变化,实现产学研用同步协调发展;最后,需要注重知识产权保护。
  从转型升级的方向上来说,吕莹还建议中国工程机械企业需要做好解决行业基础技术、基础部件、基础材料和基础工艺短板的工作。当下尤其需要重点攻克关键配套件、重要的控制系统、整机集成技术和智能设备相关技术。
  此外,也有企业选择了开拓新业务。比如中联重科已在农业机械领域取得了不小成绩。在中联重科2015年的营业收入中,农业机械已贡献了近16%,这一比重随后进一步提高。如果算上环境产业,2015年和2016年的工程机械对其业绩所贡献的收入略高于一半。
其他文献
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结合,是中国主导这波浪潮的关键动作。  人工智能第三次浪潮将如何改变世界?中国如何抓住这次浪潮的难得机遇?人工智能是否会伤害人类进而取代人类?  作为英特尔研究院在美国本土之外重要的研究机构,设立有机器人系统研究实验室、机器人交互研究实验室、认知计算实验室、智能存储实验室、通信架构实验室和新技术中心等机构的英特尔中国研究院近年来主攻人工智能技术、智能自主系统和智能互联基础设施研究
期刊
发展实体经济,一要继续扩大制造业总规模,壮大实体经济;二要加快提升制造业产品质量,做优实体经济;三要适应新技术革命蓄势待发的大趋势,提升实体经济。  一年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成绩固然可喜,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标还远未完成。从更长时期和深层次来看,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尚未形成。当前,中国经济突出的结构性矛盾之一,就是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脱节:金融领域和房地产领域出现了资
期刊
下一步改革中,“增一般、控专项”的目标延续,但提高效率的目标更突出。  时近年底,多地财政部门陆续开展起转移支付的核查调研工作。《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发现,“绩效管理”“加强评估”“重点支持”“精准发力”等成为工作部署中的高频词汇。  “十九大报告中有关财税改革的内容,无论是建设央地财政关系,还是完善预算制度,还是构建地方主体税种,基本上每一项都与转移支付改革有着密切联系。”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
期刊
如何迎接新时代、把握新机遇,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必须思考的问题。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加快建设制造强国。  此前,在《中国制造2025》的部署下,在两化融合的引领下,国内涌现出一批新制造力量。  如何迎接新时代,适应新环境,解决新问题,把握新机遇,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必须思考的问题。  11月15日,由《财经国家周刊》、瞭望智库、格力电器等单位联合主办的第三届中国制造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  新华社
期刊
没必要陷入口水战中,而要做好符合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及伟大复兴梦想竞争地位的准备。    12月2日,美國参议院以51票对49票通过税改法案。此前的11月16日,美国众议院以227票对205票通过税改法案。特朗普告诉美国老百姓,“税改将是他们今年收到的最大的圣诞礼物”。该事件再次吸引全球关注,在中国更是刷屏,众说纷纭。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三种观点:一是“阴谋论”,认为美国税改是针对中国的“税收战争”
期刊
无论曾经多“受宠”,可能最终都是职场“棋子”。    天猫“双11”过后,阿里巴巴仍显得异常热闹。除了再创纪录的交易额,还有两件事引起了行业热议。  第一件,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首部主演的电影《功守道》于11月11日上线。第二件,阿里大文娱掌门人俞永福辞任阿里集团大文娱董事长、大文娱及高德总裁,转岗任eWTP投资工作小组组长,并出任高德董事长。  前者褒贬不一,有人认为是致敬,有人觉得是“玩票”
期刊
如果恶意侵权现象得不到纠正,将给我国文化资源品牌体系带来负面影响。  随着知识经济深入发展,知识产权日益成为国家发展战略性资源和国际竞争力核心要素。  十八大以来,中国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如出台《深入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设立北京、上海、广州三家知识产权法院。然而时到今日,国内文化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仍不完善。  一方面,大量优秀传统文化和文化创新产品缺少知识
期刊
包括规范资金池、设定杠杆水平、打破刚性兑付等多项要求,总基调是严监管,但也留有余地和弹性。  酝酿已久的资管行业新规迎来关键一步。  11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和外汇局联合发布《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下称征求意见稿),意味着资产管理行业统一监管标准即将问世。  这是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成立后,第一个关于混业监管、监管协调的文件。针对这几年
期刊
在構成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诸多要素中,现代化的制造业产业体系形同骨架,具有支撑作用。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这一明确定调,切中此前饱受诟病的“脱实向虚”问题,契合实体经济本身“大而待强”的发展现状。  振兴实体经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键在制造业。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振兴实体经济的主战场。改革开放近40年,中国经济奇迹中最亮眼的名片正
期刊
分散、多元有机的比例结构,合理的组织架构,合理的资产配置等,是用资本把握未来最有效的方法。  2000年8月,以“审慎投资,安全至上,控制风险,提高收益”为投资方针的社保基金设立,社保基金是国家社会保障储备基金,由中央财政预算拨款、国有资本划转、基金投资收益和国务院批准的其他方式筹集的资金构成,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负责管理运营。  作为储备性的基金,社保基金承接了应对未来中国社会保障不时之需的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