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以黄山市祁门三清广场住宅楼B区沉降观测为例,介绍了建筑物沉降观测的具体内容,总结了沉降观测在建筑物建设过程中以及竣工后的必要性。
【关键词】 建筑物沉降观测
由于建筑物的自重、使用中的动荷载、振动或风力等因素引起的附加荷载,建筑物的结构形式,地下水位的升降和它对基础的侵蚀作用,地基土在荷载与地下水位变化影响下产生的各种工程地质现象,温度的变化,建筑物附近新工程对地基的扰动等客观原因;或者是地质勘探不充分与结果不准确,设计错误,施工质量差,施工方法不当等主观原因,都会使得建筑物不均匀沉降。这就说明了建筑沉降监测的必要性,及时掌握建筑物、构筑物在修建中和竣工后的变形情况,正确指导施工,保证工程质量,检验工程设计的正确性和利于建筑物、构筑物的安全使用。
建筑物沉降监测的工作内容包括:基准点埋设,沉降监测点埋设及工作基点确定;基准点及沉降监测点统一编号;监测实施方案编制和测量线路选定;测量数据采集,分析,技术成果整理。
下面结合黄山市祁门三清广场住宅楼B区沉降观测项目对建筑物沉降监测过程进行分析:
一、工程概况
黄山市祁门三清广场住宅楼B区项目位于黄山市祁门县省道326、金东河、阊江交叉口。施工场地通视条件一般,交通便利。测区位于长江以南,属季风副热带湿润气候特征,潮湿多雨。
二、执行的规范标准
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T50026-2007。
三、水准基点的设立及检测
水准基点是整个观测工作的基准,为保证观测值的可靠性,在施工区附近(变形区外)共布设了供沉降观测使用的3个水准基点(A1~A3),在施工现场北侧稳固的水泥路上选择一个固定点A3,在西南侧已稳固的原有涵洞上选择另一个固定点A1,在东南侧加固护坝上选择固定点A2。
高程系统为独立高程系,分别由以上水准基点构成水准闭合环,于2010年4月17日进行了初始值观测,在后续工作中对水准基点进行了检测工作,从检测成果分析来看,所有水准基点在观测期间均稳定可靠,未发生任何失稳现象,为观测数据的准确性提供了可靠依据。
四、沉降观测点的布设
根据本项目设计图纸中对沉降观测的技术要求,对建筑物共布设了57个沉降观测点。
五、沉降观测周期
根据现场施工情况,于2010年4月17日建筑物进行了初始值观测工作,于2012年1月11日进行了第后一次观测,共计进行了17次观测,共历时634天。
六、观测精度及观测值的平差计算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第3.0.4条表3.0.4规定:沉降观测变形测量精度等级定为二级,观测精度按二级沉降观测变形测量精度即观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0.5mm。
2.水准线路的观测限差:
(1)水准线路闭合差定为:f△h≤±1.0mm(n为测站数);
(2)各测站视线长度≤50m;
(3)測站前后视距差≤2米;
(4)前后视距差累积≤3.0m;
(5)视线高度≥0.2m。
3.观测仪器:采用Ni002A(DS05型)精密水准仪配合因瓦合金标尺施测。
4.观测值的平差计算
每次外业观测工作结束后,用专业控制网平差软件“Nasew2003”软件进行平差计算各点的高程和精度。对平差后水准线路测站高差中误差不满足二级沉降观测变形测量精度(±0.5mm)的观测数据,立即返工重测,直至满足精度要求为止,其后将各观测点平差后的高程填写在已定的统计表格中,计算累计沉降量及本次沉降量,并填明日期和施工情况等资料,最终形成沉降量统计表。以3#楼为例:
七、沉降数据统计分析
为了预估下一次观测点沉降量和沉降过程是否渐趋稳定或已经稳定,可分别绘制时间和沉降量关系曲线。
时间与沉降量的关系曲线是以沉降量为纵轴,时间为横轴,根据每次观测日期和每次下沉量按比例画出各点位置,然后将各点连接起来,便成为沉降、时间关系曲线图。
以3#楼为例,取观测点3-1,3-2,3-3,3-4累计沉降量以及平均值为特征点绘制沉降曲线图,如下表图所示:
八、结论
沉降观测是建筑物在施工乃至使用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工作,也是技术资料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它不仅关系到建筑质量,更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全。通过对建筑物施工期间和竣工之后的沉降观测,可使建筑物的安全处于受控状态,当监测对象存在不安全因素时,通过监测及时发现并掌握其变形演变过程和发展趋势;及时掌握沉降情况,发现问题,采取措施,保证建筑物从施工开始到运营期间均安全有效。
参考文献:
(1)《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
(2)《工程测量规范》(GB/T50026-2007);
(3)黄生亨,尹晖.变形监测数据处理.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
【关键词】 建筑物沉降观测
由于建筑物的自重、使用中的动荷载、振动或风力等因素引起的附加荷载,建筑物的结构形式,地下水位的升降和它对基础的侵蚀作用,地基土在荷载与地下水位变化影响下产生的各种工程地质现象,温度的变化,建筑物附近新工程对地基的扰动等客观原因;或者是地质勘探不充分与结果不准确,设计错误,施工质量差,施工方法不当等主观原因,都会使得建筑物不均匀沉降。这就说明了建筑沉降监测的必要性,及时掌握建筑物、构筑物在修建中和竣工后的变形情况,正确指导施工,保证工程质量,检验工程设计的正确性和利于建筑物、构筑物的安全使用。
建筑物沉降监测的工作内容包括:基准点埋设,沉降监测点埋设及工作基点确定;基准点及沉降监测点统一编号;监测实施方案编制和测量线路选定;测量数据采集,分析,技术成果整理。
下面结合黄山市祁门三清广场住宅楼B区沉降观测项目对建筑物沉降监测过程进行分析:
一、工程概况
黄山市祁门三清广场住宅楼B区项目位于黄山市祁门县省道326、金东河、阊江交叉口。施工场地通视条件一般,交通便利。测区位于长江以南,属季风副热带湿润气候特征,潮湿多雨。
二、执行的规范标准
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T50026-2007。
三、水准基点的设立及检测
水准基点是整个观测工作的基准,为保证观测值的可靠性,在施工区附近(变形区外)共布设了供沉降观测使用的3个水准基点(A1~A3),在施工现场北侧稳固的水泥路上选择一个固定点A3,在西南侧已稳固的原有涵洞上选择另一个固定点A1,在东南侧加固护坝上选择固定点A2。
高程系统为独立高程系,分别由以上水准基点构成水准闭合环,于2010年4月17日进行了初始值观测,在后续工作中对水准基点进行了检测工作,从检测成果分析来看,所有水准基点在观测期间均稳定可靠,未发生任何失稳现象,为观测数据的准确性提供了可靠依据。
四、沉降观测点的布设
根据本项目设计图纸中对沉降观测的技术要求,对建筑物共布设了57个沉降观测点。
五、沉降观测周期
根据现场施工情况,于2010年4月17日建筑物进行了初始值观测工作,于2012年1月11日进行了第后一次观测,共计进行了17次观测,共历时634天。
六、观测精度及观测值的平差计算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第3.0.4条表3.0.4规定:沉降观测变形测量精度等级定为二级,观测精度按二级沉降观测变形测量精度即观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0.5mm。
2.水准线路的观测限差:
(1)水准线路闭合差定为:f△h≤±1.0mm(n为测站数);
(2)各测站视线长度≤50m;
(3)測站前后视距差≤2米;
(4)前后视距差累积≤3.0m;
(5)视线高度≥0.2m。
3.观测仪器:采用Ni002A(DS05型)精密水准仪配合因瓦合金标尺施测。
4.观测值的平差计算
每次外业观测工作结束后,用专业控制网平差软件“Nasew2003”软件进行平差计算各点的高程和精度。对平差后水准线路测站高差中误差不满足二级沉降观测变形测量精度(±0.5mm)的观测数据,立即返工重测,直至满足精度要求为止,其后将各观测点平差后的高程填写在已定的统计表格中,计算累计沉降量及本次沉降量,并填明日期和施工情况等资料,最终形成沉降量统计表。以3#楼为例:
七、沉降数据统计分析
为了预估下一次观测点沉降量和沉降过程是否渐趋稳定或已经稳定,可分别绘制时间和沉降量关系曲线。
时间与沉降量的关系曲线是以沉降量为纵轴,时间为横轴,根据每次观测日期和每次下沉量按比例画出各点位置,然后将各点连接起来,便成为沉降、时间关系曲线图。
以3#楼为例,取观测点3-1,3-2,3-3,3-4累计沉降量以及平均值为特征点绘制沉降曲线图,如下表图所示:
八、结论
沉降观测是建筑物在施工乃至使用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工作,也是技术资料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它不仅关系到建筑质量,更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全。通过对建筑物施工期间和竣工之后的沉降观测,可使建筑物的安全处于受控状态,当监测对象存在不安全因素时,通过监测及时发现并掌握其变形演变过程和发展趋势;及时掌握沉降情况,发现问题,采取措施,保证建筑物从施工开始到运营期间均安全有效。
参考文献:
(1)《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
(2)《工程测量规范》(GB/T50026-2007);
(3)黄生亨,尹晖.变形监测数据处理.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