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青山共妩媚

来源 :丝绸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maocu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河之南有山巍峨峻秀,河之北有山苍凉雄壮。这便是古老的金城,2000年前的汉家边庭,在这片苍茫的土地上流传着西汉最负盛名的将军霍去病的故事。传说在西汉元狩二年(前121),骠骑将军霍去病率兵西征匈奴,曾驻兵皋兰山下与匈奴鏖战。因军中无水,士卒疲渴,霍去病执鞭击石五次,鞭响而泉涌,遂有了五眼甘美的清泉,五泉山也因此而得名。
  翻开历史典籍,最早有关霍去病与皋兰山的记载是班固的《汉书》,其中记载:“元狩二年春(霍去病)为票骑将军,将万骑出陇西,有功。”他“率戎士逾乌墼,讨惰濮,涉狐奴,历五王国,辎重人众摄砻者弗取,几获单于子。转战六日,过焉支山千有余里,合短兵,鏖皋兰下,杀折兰王,斩卢侯王,锐悍者诛,全甲获丑,执浑邪王子及相国、都尉,捷首虏八千九百六十级,收休屠祭天金人,师率减什七,益封去病二千二百户”。短短的四个字“鏖皋兰下”,从此这里就与霍去病有了说不完的故事。清人顾祖禹的历史地理著作《读史方舆纪要》卷六十“兰州条”中有载:“皋兰山,州南五里,州之主山也。山下地势平旷,可屯百万兵。
  《汉书》霍去病为骠骑将军、击匈奴,屯兵皋兰山下,即此。山峡有五泉,相传去病屯兵时,士卒疲渴,以鞭卓地,泉涌者五,随因以山名州。”
  历史的传说总是充满传奇色彩,令人遐想无限。严谨的学者却总是在寻找它的纰漏,以求得其本来面目。关于元狩二年(前121)霍去病西征的路线问题,许多专家学者都做过考证和研究。其中有部分学者认为,史书中所记载的皋兰山并非兰州的皋兰山,而是今张掖境内的合黎山。按照霍去病西征的路线,既然越过焉支山,那么最终鏖战的“皋兰下”就不是今天兰州市内的皋兰山了。皋兰、贺兰、合黎三个山名不过是转音借用,才导致了历史的误解。霍去病最终与匈奴鏖战并大获全胜的地方当在张掖境内的合黎山下。真相也好,传说也罢,抛开这个问题不论,霍去病给金城印上了抹不去的历史烙印确是不争的事实。长期以来,民间都盛传着霍去病执鞭击石、鞭响泉涌的故事。在如今的皋兰县,有头营村、二营村和三营村,据说村名的来历就与霍去病有关。当年大军在这里扎了三个营,于是也就有了这样的村名。
  “溪流随小径,岭色压雄关。”这是当年董必武游五泉山时的吟咏。巍峨雄秀、林木葱郁的五泉山,亭台楼阁错落有致,庙宇佛殿依山就势,古建筑群规模宏大,自古以来就是金城的一处文化胜地。今天游览五泉山,衬着这壮美宜人的山色,会发现霍去病仍然是这里的一道风景。进入五泉山门不远,在一块平坦开阔的地方,矗立着霍去病将军的雕像。一块巨大的基石上,霍去病身披铠甲,骑着战马,器宇轩昂,英勇威武。他的头微微扬起,似乎在眺望着远方,眉宇之间透着逼人的英气。那匹战马正低着头,作奋勇向前的奔跑状。
  停伫将军像前,一瞬间仿佛时光流转,又回到了那个令人热血沸腾的时代。这个正处在上升期的民族进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大汉王朝正以它前所未有的巨丽恢宏展现在世人面前。霍去病将军率兵西向,征讨匈奴,一路所向披靡。就在皋兰山,就在脚下的这片土地,也曾是吹角连营、战马嘶鸣的沙场。史书中没有记载当时战争的经过,而当站在这历史的原点,却不禁让人浮想联翩。那位年轻的骠骑将军,骑战马呼驰在汉匈阵中,挥戟仗剑,势不可挡,溃敌围,斩敌将,刈敌旗。汉军战士们也斗志激昂,果敢剽悍,战马嘶鸣声与士卒冲杀声共同奏响成一曲雄壮的乐歌,久久响彻在天地青山之间,也久久响彻在历史的天空里。
  这是一场酷烈的战争。经过一场血与火的对决,“师率减什七”,1万骑兵最终只有3000人回师长安。然而霍去病的战绩却辉煌得耀眼:匈奴的折兰王、卢侯王死于战中;浑邪王子及相国、都尉做了汉军的俘虏;斩敌8960人;甚至还带回了匈奴的休屠祭天金人。年方弱冠的霍去病第一次独自领兵与匈奴作战就以如此成就示人。在以后和匈奴作战中,霍去病从未有过败绩,每一次都以成功收束,每一次的胜利都充满了睥睨群雄、傲视天下的锐气,他简直就是一尊无往而不胜的战神。一将定乾坤,汉家最闪亮的一颗将星已经升起。他的光芒照耀古今,岁月的变迁不掩其光华,2000年后依然是如此璀璨夺目。
  历史的车轮转过,暗淡了刀光剑影,亦远去了鼓角争鸣。只有如今的五泉山依然,矗立在金城之南。青山不语,然而只有它才是历史最真实的见证者,只有它知道一切的历史答案。霍去病究竟是否曾在此驻军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这位中国历史上最神武的将军把他的功勋伟绩播撒在塞上这片广阔的土地,他已然成为一种象征,是金城从古到今无法抹去的情结。“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想来霍去病一定没有辛弃疾那番壮志难酬的愁情。无人理解的苦闷使辛弃疾只能与青山相看两不厌,而对英雄得志的霍去病来说,驰骋沙场,横扫匈奴于青山之下,那才是真正的英雄青山共妩媚。千载之下,霍将军英风尚在,它与这古老的金城、与这巍峨的青山和清澈的泉水早已融为整体,一起向世人娓娓诉说着这段不朽的历史传奇!
其他文献
[摘要]新型城镇化不同于人口城镇化,它是工业和农业共同发展的城镇化,不再单纯的追求量的提升,而应更加重视城镇化建设的内涵,强调城镇化方方面面的提升。本文分析了金融支持新型城镇化的作用机制,以及甘肃省金融支持新型城镇化的现状,运用主成分析测评了甘肃省12个地级市的新型城镇化水平综合得分,采用系统GMM法评估了金融规模、金融结构对新型城镇化影响,结果发现金融规模的扩张、金融效率的提升都有助于新型城镇化
期刊
早就向往张掖丹霞地貌,2015年8月上旬,终于成行,饱览冰沟丹霞经历亿万年风雨沧桑的奇特地理景观,心灵为之震颤,感慨万千。面对大自然的造化,只有叹服,敬畏。其奇美,纵有如椽巨笔,也难书写其中一二,只能撷取浮光片影,以人生见识之有限,管窥宇宙浩渺之渊博!  8月7日,阴天,向南望,祁连山影影绰绰,与天空一色。冰沟丹霞就在肃南祁连山中。  出发时,微雨飘飘,凉风习习。溯黎园河而上,两边地貌已呈奇形怪状
期刊
1924年,瑞典著名考古学家安特生发现了齐家文化,至今已经90年了。齐家文化的发现与研究经历了曲折的过程,但尚未有深入而系统的专著出版;其性质和意义也还没有得到清楚的认识和充分的重视。还有不少专家和民众依然认为齐家文化是新石器或铜石并用时代文化,几乎与华夏文明无关。  曲折的认知历程  民国初年,一流地质学家安特生应聘为中国政府矿业顾问,他逐渐将兴趣转移到探索中国史前文化,发现了仰韶、马家窑、半山
期刊
鹰猎不仅是一种原生态的狩猎方式,更是一种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目前,仅在哈萨克、塔吉克、柯尔克孜、蒙古、纳西、回族等少数民族中保留着鹰猎的传统。同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鹰猎活动,各个民族的驯养和鹰猎方式却有着很大的差异,并各具特色。  临夏地区的鹰猎活动广泛流传于回、东乡、保安、撒拉族群众中,是集捕猎、强身健体为一体的民间娱乐活动,它不仅能使人心情愉悦,更能体现勇气、决心和勇往直前的精神。临夏地处黄
期刊
凉州城东南隅,祁连山南麓下,有一个叫作古城镇的地方。  融流分润六渠宽。凉州区古城镇位于石羊河流域上游的杂木河流域,人们从山脚开始繁衍生息,随着淙淙流水一路向南,于是就有了上古城、下古城。  走过杂木河,走过古城,耳畔一直萦绕着一首歌:  落叶随风将要去远方  只留给天地美丽一场  曾飞舞的身影,像天使的翅膀  划过我幸福的过往  爱曾经来到过的地方  依稀留着昨天的芬芳  那熟悉的温暖,像天使的
期刊
“小南京”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写下“兴宁”两字,我的思绪又飘回20多年前,从西河桥出发,沿着盐铺街的骑楼往前走去,盐铺街一天到晚都是这么热闹。戴着斗笠、挑着担子的农妇们和卖青菜、卖鱼虾、卖水果、卖草药的摊贩挤满街边,而在两边骑楼内,则开着杂货店、中药材、小五金、糖烟酒、种籽店及各类店面,讨价还价声不绝于耳,熙熙攘攘的人群挤满街面,走路都得缓缓随着前面大腿的移动而挪动。  当年的盐铺街并不算兴宁最
期刊
【参加者】  王仁湘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边疆民族与宗教考古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叶舒宪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上海交通大学致远讲席教授,中国社会  科学院比较文学中心主任,中国文学人类学研究会会长  易 华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院研究员  冯玉雷 《丝绸之路》杂志社社长、总编辑  唐士乾 甘肃省广河县文广局局长  刘 樱 《丝绸之路》杂志社制版中心主任  主持人 冯玉雷  
期刊
前些日子,我去外省一所大学开会,会间遇到一位60年代初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中文系的校友。他毕业40多年都没有回过母校,现在已是当地很有名气的书法家了。校友在异乡见面十分亲热,他询问了师大的发展情况以及当时他们在师大读书时一些老先生们的近况,我就自己所知一一作答。这位校友最关心、问得最多的是师大校园里的树:文科楼东边的梨园、办公楼东边的枣林、植物园里面的苹果树、理科楼周边的丁香花……使我印象深刻的是,
期刊
一  如果这是一生的漫漫长途  就必须走下去  羊肠,它不可能尽知你所有的秘密  隔壁坐山观  始终是云下  没有可以言说之物  而禹禹独行只是沉下去的海水  她席卷了风暴、雷霆和海原!  起初我以为这不过是呆板的时光炸裂自身  她摘下上帝擎起的赤色之星  这一刻大地是干瘪的风景  他紧抱丝绸与杭州  那些被气虚包围的暗黑物质  你或是嗅到一种对自我的厌恶之虚妄  不过是行者在茫然间选定的道路  
期刊
因地缘关系,弱小的百济自公元前18年立国以来,一直扮演着向日本输出中国文化的角色。据日本最早的史书《古事记》载,应神天皇十六年(285),百济王派一位名叫王仁的学者(极有可能是位汉人)到日本教天皇之子学习中国经典和汉字。日本由此有了书面语言——汉字。  公元372年,东晋前秦皇帝苻坚派遣顺道和尚等携佛像与经书赠予高句丽,朝鲜半岛始有佛教。两个世纪后的公元522年,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南梁司马达等来到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