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探讨1970-2013年山东省不同县(市、区)结直肠癌死亡率的空间聚集性及其变化趋势,为制定结直肠癌防控规划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1970-2013年结直肠癌死亡率数据取自山东省死因登记系统和3次全国死因回顾调查数据。采用平均粗死亡率和年龄标准化死亡率等指标描述不同年代结直肠癌变化趋势,采用死亡率差别分解法计算死亡率变化中人口因素和非人口因素的贡献值。采用ArcGIS 10.2进行空间分析,
【基金项目】
:
泰山学者工程专项(ts201511105); 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2016GSF201231);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精准医学重点研究专项(2016YFC0901300); 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202012051127);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1970-2013年山东省不同县(市、区)结直肠癌死亡率的空间聚集性及其变化趋势,为制定结直肠癌防控规划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1970-2013年结直肠癌死亡率数据取自山东省死因登记系统和3次全国死因回顾调查数据。采用平均粗死亡率和年龄标准化死亡率等指标描述不同年代结直肠癌变化趋势,采用死亡率差别分解法计算死亡率变化中人口因素和非人口因素的贡献值。采用ArcGIS 10.2进行空间分析,空间扫描统计软件SaTScan 9.4进行结直肠癌空间聚集分析。结果 2011-2013年山东省结直肠癌平均粗死亡率(8.50/10万)较1970-1974(3.40/10万)、1990-1992(5.06/10万)及2004-2005(6.68/10万)年分别上升150.00%、67.98%和27.25%。结直肠癌年龄标化死亡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2011-2013年标化死亡率(3.06/10万)较1970-1974年上升19.07%,较1990-1992和2004-2005年分别下降7.83%和2.24%。不同年代结直肠癌死亡率的差别分析发现,20世纪70年代以来,结直肠癌粗死亡率总体呈上升趋势,人口因素在其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人口因素对结直肠癌死亡率上升的贡献值从1990-1992年的6.86%,上升到2004-2005年的47.61%,2011-2013年达到58.04%。而非人口因素对结直肠癌死亡率升高的贡献值呈下降趋势。从结直肠癌死亡率空间分布来看,不同县(市、区)结直肠癌粗死亡率差异较大,粗死亡率在2.02/10万~26.53/10万。采用空间扫描统计软件进行结直肠癌死亡率空间聚集分析可以发现多个结直肠癌高死亡率聚集区。2011-2013年聚集区主要分布在山东东部的青岛、烟台及威海市,以及中北部的济南、淄博和东营市的多个县区,这些聚集区内的结直肠癌死亡风险是其他区域的1.23~1.90倍。1970-1974年结直肠癌死亡率空间聚集性分布与2011-2013年结果不同,聚集区分布相对较为分散,在山东西南部地区也出现多个聚集区。结论 1970-2013年山东省结直肠癌死亡率发生了明显的时间和空间变化,应根据这些变化趋势及其地理空间聚集性,进一步探讨结直肠癌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制定切实可行的结直肠癌区域化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其他文献
自人类进入信息化社会以来,科学技术的诞生给社会带来广泛且深刻的影响。其中,定位技术就是科学技术创新发展的产物之一,它的出现以及延伸的相关位置服务把抽象的时空距离变成近在咫尺的公共服务,让我们的生活逐渐尽在掌握,一切变得触手可及。现有的定位技术根据卫星通信的局限性,可分为室外和室内两种情况。室外定位借助卫星通信定位实现,定位精度达到了理想的效果;而室内定位因其环境特点,卫星通信技术大大受限,相关技术
人脸是一种关键的生物特征,在人类日常地交流中能表达和传递出丰富的信息。随着计算机视觉、物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人脸识别因其便捷性和非接触性等诸多优势,成为生物识别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人脸图像作为一种二维数据,普遍存在维度高和数据多等问题,稀疏表示因其简化了图像数据的表示而被广泛地应用于图像处理领域。基于稀疏表示的人脸识别算法在人脸受到光照、局部遮挡等因素的影响时依然保持较强的鲁棒性,因此获得了大量研
海洋浪花飞溅区环境腐蚀恶劣,而诸多海洋工程钢结构设施却不可避免要服役在此环境中。一些新开发的海工钢常用Mn代替相对昂贵的Ni等合金元素,以此来降低钢的铸造成本,且还能保证钢材良好的强度、韧性等机械性能,但是有研究报道增加Mn会降低钢的耐蚀性。因此,浪花飞溅区锰钢腐蚀行为及作用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对高锰钢及对比钢在模拟海洋飞溅区环境中的干湿交替循环腐蚀及应力腐蚀开裂行为进行了研究,并结合电化学工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的慢性肌肉疼痛综合征之一,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临床上对于该病的诊断及治疗尚无统一的标准,目前对于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治疗手段多样,大体可分为侵入性治疗和非侵入性治疗,主要有针灸、药物治疗、激痛点注射、推拿、体外冲击波、超声波、冷冻疗法等,或单独或多种治疗方法联合应用,多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该病复发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临床上一般采用多种治疗方式联合应用,相对于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生物识别技术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个人生物识别信息不仅仅是个人生物数据的载体,更带有明显的财产和资源属性。一方面,信息处理者通过采集、使用公民的个人生物识别信息能够提高经济效益、优化产品服务,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便捷,但另一方面,个人生物识别信息在被大规模开发、使用的同时也存在很大的信息泄露及滥用风险,急需法律予以规制,具体而言:在立法方面,我国暂且没有法律对个人生物识别信息的概
由于复杂的基质效应和痕量的浓度,快速准确地测定和分析环境中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POPs)仍是一个难题。适当的样品前处理是有效提取分析物和去除干扰物的关键步骤,开发和设计新型、稳定的纳米材料吸附剂是样品前处理技术不断创新的核心问题。近年来,碳纳米管和金属有机骨架衍生材料因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良好的稳定性以及易于功能化的特性,被广泛用作各种样
企业作为“创新驱动战略”的微观主体,创新绩效的提高是企业产生创新意愿,进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的关键。协同创新模式的外部技术引入、研发资金获取等优势能否提高企业创新绩效值得深究。同时,信息通信技术作为企业内部增效与外部联系的重要手段,将以何种角色参与到协同创新,其对协同创新影响创新绩效的效果又有何作用?以上问题的解决对企业落实协同创新,实现国内卡脖技术突破,以创新投资驱动经济内循环发展均具有重要
为了保障生态环境质量和农村地区居民的身体健康,需要培养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制定合理的垃圾分类处理模式,加强经济和政策上的支持。为农村地区生活垃圾资源化、减量化以及无害化提供保障和支撑。
通过定量研究方法,探讨乙女类电子游戏对构建拟社会关系的作用及对女性玩家婚恋观的形塑影响。研究发现:女性玩家间的自尊差异会增强或削弱游戏使用对构建其与男性虚拟角色间拟社会关系的影响;但乙女类电子游戏的使用,不仅会增强女性玩家对其所扮演游戏角色的认同感,还会加深其与虚拟男性角色间的拟社会关系,并最终提高其对亲密关系的理想化期待。这说明乙女类电子游戏看似无害,实则通过为女性玩家营造一个理想化的爱情幻境,
四苯乙烯化合物是具有聚集诱导发射特性的一类小分子,由于四苯乙烯的结构类似于螺旋桨结构,能够在溶液中发生分子内自由旋转,导致其非辐射能量的损耗,使四苯乙烯在溶液中发出极其微弱的荧光。目前对于四苯乙烯化合物的研究主要在制备方法以及发光材料等领域较为突出,但是在电致化学发光这一领域的研究较少。电致化学发光(ECL)是将输入的电信号转换为光学输出,是电化学的技术的一个分支,电致化学发光具有操作简单、灵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