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施意义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wei521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校是教书育人、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场所,课堂是老师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主阵地,课堂中老师能否选择有效的教学方式,直接决定学生的智力与潜能开发状态,更会影响对学生的能力培养状态。因此,想要有效达到提高学生素质的最终目的,就需要老师深入浅出的将讨论法这一创新教学方式运用到教学中,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将讨论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施意义进行全面性展示。
  【关键词】初中语文;讨论法;实施意义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传统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的教学总是侧重于讲,导致教学效果总是不太显著,而将讨论法这一有助于学生互动交流的方式运用到课堂教学中,能使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对重要问题进行激烈讨论,各抒己见、互相启发与补充,是非常高效的一种学习方式。将此种创新的讨论法运用到初中语文教学中,能够有效活跃课堂氛围,使学生处于最积极的学习状态,激发与培养学生的学习思维,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扎实基础。以下是笔者的具体性论述。
  一、实施讨论法能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以往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总是萦绕着老师的讲授式教学法来教学,此种教学法的运用让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状态,非常被动地接受知识,学生严重缺乏主动探究知识的意识与欲望。此种以老师为核心的讲解式教学模式,彻底取代了学生的学习,更忽視了学生学习这一活动的重要性,但老师却处于乐此不疲的讲解中,所以未取得实质性的教学结果,局限了学生学习的热情,自然不益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培养与提高。而讨论法运用到初中语文教学中,则能取得截然不同的效果,讨论法能将原来的“讲”堂变为“学”堂,从而使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探究与讨论学习。讨论法的核心就在于让学生积极参与,并且也是最为显著的一个特征,和学生的学习心理完全相符合。学生在讨论中会积极动脑、动口与动手参与实际活动,所以讨论法具有较强的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思维,促使学生个性发言及创造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等优势,需要进行合理推广。
  二、实施讨论法能培养学生的问题思维能力
  众所周知,读书具有使人充实的作用,讨论具有使人机智的作用。一个人想要拥有敏捷、活跃的思维能力,必须要经过不断的讨论与争辩才能逐渐形成。初中语文课堂讨论过程中,要求学生间要不断地相互质疑与辩难,不断地各抒己见,在较短时间内将自己所持有见解的理由进行表达,所以这需要老师的快速思考。相信通过长期的快速、深入思考及不断的参与讨论后,学生的思维会越来越活跃与快速,长此以往,相信学生的思维能力必然会得到有效培养。除此之外,课堂讨论还可以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因为当讨论一问题时,不同的学生会从不同的角度来发表意见,在这样集思广益的氛围中,学生能进行互相启发与取长补短,多元化地开展课堂讨论活动。这样能使学生从单一的思维中解脱出来,具有多向思维的能力,并养成多样思维的习惯,为终身学习及发展奠定扎实基础。
  比如在学习鲁迅的《风筝》课文时,可以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讨论。(1)此篇课文中鲁迅想要说什么?(2)围绕风筝鲁迅描述了哪些事例?(3)放风筝有什么益处呢?(4)谈下自己的读后感受等。学生预习完毕时可以让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有时激烈讨论,有时静静思考,此课堂学习中,学生不仅成为课堂的主人,并且真正打开了思维,有错时大家纠正,少说时大家补充,及时提意见与质疑等一系列的讨论活动,使每个学生都对问题有了全面性的思考,并具有思考的积极性,使学生真正从讨论中掌握了正确的知识。
  三、实施讨论法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初中语文教学中讨论法的实施能帮助学生进行不断的思维碰撞与语言交流,此过程中学生的语言表达会逐渐顺畅,分析问题的思路也会越来越清晰,并且能在相互交流与启发中感知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对语言的搭配、思维的方向等进行不断反思,相信长此以往必能为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奠定扎实基础。
  四、实施讨论法能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以往初中语文教学中,往往将课堂教学简单地定位为一种知识传授活动,老师只是扮演着传递知识的工具角色,学生则扮演着接受知识的容器角色,师生间的交集较少,师生关系不好。而将讨论法实施于初中语文教学中,则可以使师生从过于单调的教学氛围中走出来,增加师生间的信息交换与情感沟通,有益于师生间的互相理解、尊敬与情感交流,能逐渐构建起新型的师生关系。课堂讨论过程中,老师需要及时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评价,让每个学生感受老师的关心与期待,从而产生情感效应,提升学生学习自信及效果,促使师生获得共同性的发展。
  五、总结
  讨论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施意义非常广泛,老师需要根据实际的初中语文教学内容,合理地设计课堂讨论活动,并及时转变自己的教学思想,将讨论法对于学生学习兴趣、能力及素养等方面的优势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彭晓云.浅谈讨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魅力[J].中学教学参考,2016(27)
  [2]蒋爱霞.初中语文课堂讨论存在的误区及修正策略[J].新课程学习(中),2014(11)
  (编辑:龙贤东)
其他文献
【摘要】阅读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提升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阅读更承载着发展学生语用意识的重任。然而,我们部分教师在开展语文阅读教学时,过于机械、生硬,将阅读课堂演绎成固化的模式,直接弱化阅读教学的实效,更让学生心生厌倦,内心深处抵制语文学习,使原本兴味盎然的阅读热情荡然无存。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优化方式,活化阅读教学,拒绝模式化,构建真实鲜活的阅读课堂。  【关键词】阅读教学;模式化;真实
【摘要】语文文本的内容不是面面俱到的,需要老师引导学生了解甚至掌握相关的空白知识,这就需要运用补白的艺术。本文以小学语文教学为例,从巧用文章背景补白、巧用基础训练补白、巧用细节鉴赏补白、巧用结尾想象补白等四个方面,探讨语文教学中如何巧用补白艺术,增强学生对文本理解力,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素养。  【关键词】补白;背景;基础训练;细节鉴赏;结尾想象;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摘要】随着近些年来我国所进行的课程改革,越来越多新的教学方式被应用到了实际的课堂教学当中,为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提升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本文对于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所应用的系统性教学方法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同时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意见,希望通过本文,能够为初中语文的系统性教学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初中语文;系统性;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一、重视课文前的提示  
【摘要】一切学习都是需要自觉性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学生只有拥有自主学习能力,才会在课上和课下都可以进行有效的学习,本篇文章主要就是分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通过以往教学经验给出相对应的解决策略,希望可以给相关人员提供参考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一直以来,在传统小学语文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