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改下,当前小学教育中将品德与社会课程作为基础课程。小学生因为年龄及社会经验的缘故,人生观与价值观往往不够成熟,容易受到各种影响。因此,抓好小学生的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对于提高民族素质起着重要作用。几年来,我从学生实际出发,结合学校特点,循序渐进地抓好学生的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并总结出以下几点经验。
【关键词】小学生 思想 道德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9.125
叶圣陶说:“学校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习惯。”抓养成教育,实质上就是抓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小学阶段,儿童的模仿性强,可塑性大,是养成教育的关键期。孔子说:“少成若天性。”就是说小时候养成的习惯会像人的天性一样自然、稳固,甚至说就变成了天性。所以必须在小学阶段抓好抓实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为孩子日后的學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一个人的良好习惯往往是在儿童时期养成的。曾经有一个母亲,每次晚餐后吃水果,她都让自己幼小的儿子来分配,而儿子每次都是给爸爸妈妈和自己一人分一个,突然有一天,儿子发现只有两个橘子了,就问:“你们都要吃吗?”“当然!”尽管心中不情愿,孩子还是把两个橘子递给了父母,而父母则坦然接受了。之后母亲非常痛苦地说:“我觉得这橘子一点味道都没有。”但是这位母亲做得对,一定要让孩子心中想到别人,并能正确处理“你”“我”“他”之间的关系,养成有孝心的习惯。因为行为是偶然的,当某种道德行为达到自动化程度的时候,就成为道德习惯了,如果德育能够让刺激和反应之间形成稳固的链接,它的目的就达到了。
二、坚持不懈、潜移默化地训练
习惯是需要训练的,有研究表明,一种行为重复21天就会变为习惯动作,而90天的重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坚持的时间越长形成的习惯就越牢固。比如:学生画横线要用尺就得训练。刚入学的孩子小手还不是十分灵活,用不好格尺,能不用就不用。老师就必须严格要求:无论是卷纸还是练习本都要用尺画横线。刚开始学生一着急可能还偶尔忘用,到后来他们就不用提醒了,就如同早上起来洗脸刷牙一样。这就是习惯!养成了习惯就成了稳定的自动化的行为。孩子的习惯养成就是一个由被动到主动再到自动的过程,因此必须坚持不懈地训练。
另外还应该让孩子在成功的体验中潜移默化地养成良好习惯。学生最让人头疼的就是学习不主动、马虎。无论是好学生,还是差生都不乏其人。为了培养学生主动、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笔者把全班同学按学习水平分成几组,每次测试时,取每组前三名奖励。以前都是全班同学放在一起比较,好学生越得越多,差生永远得不着,渐渐的就失去了激励的作用。人就是这样,轻而易举地成功他不会去珍惜;成功的希望太渺茫,他又会放弃努力。现在同学们看到是根自己组的几个水平差不多的同学比较,差生充满了信心,好学生提高了警惕,一个个跃跃欲试,奋力向前。甚至一些比较细心的差生,在优秀学生偶尔疏忽的时候,战果还有超过他们的趋势。一位差生在这样的比赛中,表现得非同寻常,不但上课集中精力听讲了,连下课都不出去玩,自己在教室里复习。他每次考试几乎都能达到优秀,在他所在的组里名列前茅,战果与班长一样多。这样的比赛也让全班学生认识到了检查的重要性。测试中往往一道小题的疏忽,就会被和自己水平差不多的同学超过,就不能为自己增加战果。人往往都是这样,输掉近在咫尺的成功才是最难受的。所以每个人都在努力使自己会做的题不答错。久而久之,主动、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也就在不断的成功体验中潜移默化地形成。整个班级形成了比较浓厚的学习氛围。
三、培养学生自理能力
劳动是人生的第一需要,劳动是最光荣的。然而,目前的未成年人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里都是“小皇帝”、“小太阳”。他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热爱劳动人民,不懂得珍惜人们的劳动成果。为了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我一方面经常创设一些情景让学生进行模拟或实练;另一方面,与学生家长配合,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进行自我服务,主动参与家务劳动,从中获得劳动体验,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
四、家校联系
我校通过召开家长会,组织家长来校学习,使他们的教育观念有了很大转变,深刻认识到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同时学到了一些具体的教育方法。我们还通过家访,与家长电话联系等渠道,一方面使家长了解学校德育教育的目标和对学生行为习惯等方面的要求,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家庭来了解学生在学校以外的一些行为习惯,从而积极发挥家庭教育的优势,通过家庭与学校相互沟通和配合,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爱因斯坦曾说过:“如果人们已经忘记了他们在学校里所学的一切,那么所留下来的就是教育。”从这一意义上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的过程。好习惯将伴随孩子们的一生,无论学习还是生活,做人或者是处世。它以一种无比顽强的姿态干预着人们生活中的细枝末节,从而主宰人生,决定命运。对于孩子来说,要成就学业、事业,要拥有美好人生,必须养成良好的习惯。
参考文献
[1]陈智慧.新课改下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4,(3).
[2]周丹红.浅谈如何进行小学生思品养成教育[J].读与写.2014,08(3).
【关键词】小学生 思想 道德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9.125
叶圣陶说:“学校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习惯。”抓养成教育,实质上就是抓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小学阶段,儿童的模仿性强,可塑性大,是养成教育的关键期。孔子说:“少成若天性。”就是说小时候养成的习惯会像人的天性一样自然、稳固,甚至说就变成了天性。所以必须在小学阶段抓好抓实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为孩子日后的學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一个人的良好习惯往往是在儿童时期养成的。曾经有一个母亲,每次晚餐后吃水果,她都让自己幼小的儿子来分配,而儿子每次都是给爸爸妈妈和自己一人分一个,突然有一天,儿子发现只有两个橘子了,就问:“你们都要吃吗?”“当然!”尽管心中不情愿,孩子还是把两个橘子递给了父母,而父母则坦然接受了。之后母亲非常痛苦地说:“我觉得这橘子一点味道都没有。”但是这位母亲做得对,一定要让孩子心中想到别人,并能正确处理“你”“我”“他”之间的关系,养成有孝心的习惯。因为行为是偶然的,当某种道德行为达到自动化程度的时候,就成为道德习惯了,如果德育能够让刺激和反应之间形成稳固的链接,它的目的就达到了。
二、坚持不懈、潜移默化地训练
习惯是需要训练的,有研究表明,一种行为重复21天就会变为习惯动作,而90天的重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坚持的时间越长形成的习惯就越牢固。比如:学生画横线要用尺就得训练。刚入学的孩子小手还不是十分灵活,用不好格尺,能不用就不用。老师就必须严格要求:无论是卷纸还是练习本都要用尺画横线。刚开始学生一着急可能还偶尔忘用,到后来他们就不用提醒了,就如同早上起来洗脸刷牙一样。这就是习惯!养成了习惯就成了稳定的自动化的行为。孩子的习惯养成就是一个由被动到主动再到自动的过程,因此必须坚持不懈地训练。
另外还应该让孩子在成功的体验中潜移默化地养成良好习惯。学生最让人头疼的就是学习不主动、马虎。无论是好学生,还是差生都不乏其人。为了培养学生主动、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笔者把全班同学按学习水平分成几组,每次测试时,取每组前三名奖励。以前都是全班同学放在一起比较,好学生越得越多,差生永远得不着,渐渐的就失去了激励的作用。人就是这样,轻而易举地成功他不会去珍惜;成功的希望太渺茫,他又会放弃努力。现在同学们看到是根自己组的几个水平差不多的同学比较,差生充满了信心,好学生提高了警惕,一个个跃跃欲试,奋力向前。甚至一些比较细心的差生,在优秀学生偶尔疏忽的时候,战果还有超过他们的趋势。一位差生在这样的比赛中,表现得非同寻常,不但上课集中精力听讲了,连下课都不出去玩,自己在教室里复习。他每次考试几乎都能达到优秀,在他所在的组里名列前茅,战果与班长一样多。这样的比赛也让全班学生认识到了检查的重要性。测试中往往一道小题的疏忽,就会被和自己水平差不多的同学超过,就不能为自己增加战果。人往往都是这样,输掉近在咫尺的成功才是最难受的。所以每个人都在努力使自己会做的题不答错。久而久之,主动、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也就在不断的成功体验中潜移默化地形成。整个班级形成了比较浓厚的学习氛围。
三、培养学生自理能力
劳动是人生的第一需要,劳动是最光荣的。然而,目前的未成年人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里都是“小皇帝”、“小太阳”。他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热爱劳动人民,不懂得珍惜人们的劳动成果。为了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我一方面经常创设一些情景让学生进行模拟或实练;另一方面,与学生家长配合,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进行自我服务,主动参与家务劳动,从中获得劳动体验,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
四、家校联系
我校通过召开家长会,组织家长来校学习,使他们的教育观念有了很大转变,深刻认识到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同时学到了一些具体的教育方法。我们还通过家访,与家长电话联系等渠道,一方面使家长了解学校德育教育的目标和对学生行为习惯等方面的要求,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家庭来了解学生在学校以外的一些行为习惯,从而积极发挥家庭教育的优势,通过家庭与学校相互沟通和配合,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爱因斯坦曾说过:“如果人们已经忘记了他们在学校里所学的一切,那么所留下来的就是教育。”从这一意义上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的过程。好习惯将伴随孩子们的一生,无论学习还是生活,做人或者是处世。它以一种无比顽强的姿态干预着人们生活中的细枝末节,从而主宰人生,决定命运。对于孩子来说,要成就学业、事业,要拥有美好人生,必须养成良好的习惯。
参考文献
[1]陈智慧.新课改下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4,(3).
[2]周丹红.浅谈如何进行小学生思品养成教育[J].读与写.2014,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