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中存在着生源基础状况不平衡,传统教育手段相对单一、实效性不强,学生综合素养有待进一步提升等现实情况。本文以淮安市高级职业技术学校为例,着重介绍学校建设包括素质拓展训练、创业教育实践、学生文体活动、心理健康教育和数字德育应用等五个中心在内的校内“体验式”德育基地,实施体验式德育活动的实践探索、认识与反思。
关键词:中职学生;德育基地;体验式德育
如何优化学生管理,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整体提升中职学生的综合素养、职业精神和社会适应能力是中职学校德育工作不断研究探索的现实问题。近年来,淮安市高级职业技术学校不断尝试德育载体创新,打造校内“体验式”德育基地,系统建成了素质拓展训练、创业教育实践、学生文体活动、心理健康教育和数字德育应用等五大中心,推进实施体验式德育活动,取得了积极的效果。
一、认识与思考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家、省、市以及社会各个层面对职业教育寄予了更高的期望。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在看重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对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就当前总体情况而言,中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还存在欠缺,传统的德育工作手段相对单一、方法相对简单、实效性不强,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成效不明显,学校课余时间的校园秩序、学生安全和学生日常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也是急需加强的迫切问题,亟需创新德育工作途径和方法。
20世纪80年代,西方完整提出了体验式学习理论,强调受教育者通过行为实践和内心体验来实现综合素质的提高。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活动是学生认知发展的关键,学生只有在环境中触摸世界、感知万物,才能促进认知结构的发展。”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曾提出“生活即教育”的思想。2012年江苏省《关于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意见》中首次明确指出要创新德育模式,开展实践教育、体验教育、生活教育和养成教育。淮安市在职业教育工作方面要求全面推进吃苦奉献、诚信敬业和文明守纪教育,努力培养“有技能、肯吃苦、会创新、爱家乡”的职教劳动力品牌。
基于此,学校从实际出发,推进德育工作模式创新,探索实施体验式德育活动,在校内建设了突出教师主导性、学生主体性和参与主动性的“体验式”德育基地,系统建成了素质拓展训练、创业教育实践、学生文体活动、心理健康教育和数字德育应用等五个中心,并加强相关师资队伍培训与培养,组织和引导学生在亲身实践中,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内化为健康的心理品格、转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进而提高德育活动的实效性。
二、基地建设情况
1.厘清思路
经过科学分析,梳理出学生在意志品质、团队协作、责任担当、法纪观念、心理健康等人文素养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在宏观上为重构学生人文素养厘清工作思路。其中,素质拓展训练中心侧重提升吃苦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创业教育实践中心侧重提升创新思维和创业实践能力;学生文体活动中心侧重提升集体观念和参与合作能力;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侧重提升意志品质和抗压耐挫能力;数字德育应用中心侧重提升法纪观念和媒体应用能力。
2.科学論证
组织项目建设人员先后到20多家企事业单位对素质拓展、心理健康、数字化德育应用等方面进行考察,聘请10多名权威的校外德育专家和企业专家分别对学校提出的五个中心初步建设方案进行论证,根据立足实际、特色鲜明、切实可行的基本原则不断完善建设方案,分项推进实施。
3.实施建设
学校成立“体验式”德育基地项目建设工作组,主要领导任组长,负责制定项目建设的方案和计划,统筹项目建设资金,部署项目建设的各项任务,同时,积极推进相关企业、行业和政府相关部门参与基地的共建工作。
目前,素质拓展训练中心共建有室内外场地2600平米,建有高空极限挑战区、真人CS、攀岩等6个区域;创业教育实践中心邀请北京华普亿方等企业参与共建,现有面积2000平方米,设有SYB理论教室、创业模拟实训室、学生创业园;学生文体活动中心,现有12400平方米的活动场所,建有爱心公益、社会实践、兴趣爱好、文化艺术和技能创新等五大类40余个学生社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积极争取淮安市文明办项目支持,建有400平米包括心理咨询接待室、个体咨询室、团体辅导室、沙盘游戏治疗室、情感宣泄室等完善的功能用房;数字德育应用中心得到了淮安电视台、淮安市中级法院的大力支持,构建了“一台”(晨曦校园广播台)、“两库”(德育资料库和德育课件库)、“三站”(校德育网站、专业系网站和班级网站)体验平台。同时,共同培养了一批适应五大中心应用需要的体验教育师、创业培训师、心理咨询师、多媒体技师。
三、活动开展情况
1.整体规划
整体规划学生在校期间综合素养提升培养的体验活动。各项活动按活动设计、申请提交、培训实施、反馈回收、总结反思五步操作。在计划安排中坚持以下三个原则:一是全员参与原则,每个中心开展的“体验式”活动要覆盖到全部学生;二是分层实施原则,根据学生身心特点,按年级、专业和生源基础每学期实施有针对性的体验项目,循序渐进提升素养;三是主体自我构建原则,各项“体验式”德育活动提前制定方案,在真实或模拟的环境中实施,推动受教育者实现更好的自我选择、自我塑造和自我完善。
2.推进落实
在体验式德育各项活动中,坚持面上整体覆盖、点上重点强化,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的推进各项活动的有序开展。素质拓展中心在每年新生入学军训期间,组织安排全体新生参与素质拓展训练活动,在每学期之初,根据各班级特点和需求,提前编排好各班级拓展训练项目和日程安排,每周按时实施;心理健康中心在每学年初全面开展心理普测活动,每学期初根据班级特点和需求编排学期心理团辅安排,定期开展心理团辅活动,并针对特殊群体和个人不定期开展个性化辅导工作;创业教育实践中心定期开设创业创新讲座,加强学生创业创新教育,并针对高年级学生系统开展SYB创业培训,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文体活动中心依托学生社团开展各类文体活动,同时根据学生课余时间充裕而自我管理能力不足的特点,对晚自习、下午七八节课等课余时间实行项目化管理。根据学生需求确定了包括人文素养、技能素质、职业精神、文体艺术等四大类46个小项目,提高了学生课余时间利用率,充实了学生生活,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数字德育应用中心依托现代化教育资源和手段不断丰富各类教育活动形式,切实提高教育活动的实效性。 3.考评反馈
五大中心根据不同特点和要求,制定和完善考核评价制度。每次培训结束后,受训学员填写反馈表和评估表,推动培训师改进训练方法,成绩评价作为培训师考核依据。
四、主要成效
1.创新了德育载体,增强了德育实效性
校内“体验式”德育基地的建设与运行,为德育活动开展提供了有效载体,改变了传统德育模式的重说教、轻行动,重讲理、轻体验的弊端,通过有针对性的体验式活动设计和学生的亲身实践,能够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发展,增强德育形式的吸引力、适应力、感染力。
2.提升了学生素养,增强了社会贡献力
“体验式”德育活动以学生更加易于接受的形式,让学生在自然体验中锤炼了意志,提升了素养,增强了能力。基地运行以来,学生心智得到有效地健全和发展,整体精神面貌有了进一步提升。学校老师通过对现在的在校学生与以往学生的比较,总体感受到学生发生了一系列切实的变化,到企业顶岗实习,学生的吃苦精神、抗压能力、质量意识、性格韧性都有明显增强;在校园观察学生的总体状态,感觉到学生多了不少正气、大气和底气。
3.锻造了德育团队,提升了学校软实力
通过校内“体验式”德育基地的建设与运行,提升了学校德育团队的教育理念和意识,五个中心专兼职人员在日常管理、活动组织、思想教育等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促进了德育团队整体工作水平的提升。
五、反思与提升
1.德育工作需要有更多的面向学生未来发展的思想定位
通过我们对从学校毕业五年、十年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情况的观察,在中、高职层次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意志品格、职业精神等社会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会超过专业能力的重要性。因此,在重视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 不仅应关注学生在校期间的秩序、稳定、安全,而且应该更多的通过有效地德育活动和实践,培养学生对未来工作和生活的适应力、发展力,这是回归教育本真的一种要求。
2.“体验式”德育活动成果需要不断巩固和强化
德育工作不是一蹴而就,德育就其本質来说,既是一种理性的实践活动,也是一种长期的系统活动过程,“体验式”德育活动不是一种形式或游戏,而更应该强调其方向性和目标性,需要持之以恒、不断积累、不断巩固和强化既有成果才能取得更好的实效。
3.“体验式”德育活动设计需要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
活动方案的设计决定操作过程与实施成效,强化方案设计的意识和思想,需要认真分析学生的基础状况,对不同类别、不同年级、不同基础的学生进行综合分析,从可靠的基础情况出发,系统考量、分类把握,设计出个性化、特征化方案,并且要不断创新,增强活动的新鲜度和吸引力,同时,还要要更多地关注适应性、注重激励性,不断优化活动方案,使“体验式”德育具有更强的生命力和有效性。
4.德育基地的建设要遵循共建共享的方向
德育基地的建设需要政、行、企、校等多方面社会力量参与,共建共享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在与市场接轨中更好地培养人才。随着基地的深入运行,师资培养、设备维护、激励基金等方面更需吸纳多方参与。
参考文献:
[1]刘晓雯,黄少基.中职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探索——基于体验式德育[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3).
[2]沈晓勤. 基于价值澄清理论的中职学校体验式德育路径探究[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18)
作者简介:
冯清华,工作于淮安市高级职业技术学校(江苏淮安,223005),高校讲师、学工处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中职学生德育工作。
关键词:中职学生;德育基地;体验式德育
如何优化学生管理,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整体提升中职学生的综合素养、职业精神和社会适应能力是中职学校德育工作不断研究探索的现实问题。近年来,淮安市高级职业技术学校不断尝试德育载体创新,打造校内“体验式”德育基地,系统建成了素质拓展训练、创业教育实践、学生文体活动、心理健康教育和数字德育应用等五大中心,推进实施体验式德育活动,取得了积极的效果。
一、认识与思考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家、省、市以及社会各个层面对职业教育寄予了更高的期望。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在看重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对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就当前总体情况而言,中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还存在欠缺,传统的德育工作手段相对单一、方法相对简单、实效性不强,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成效不明显,学校课余时间的校园秩序、学生安全和学生日常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也是急需加强的迫切问题,亟需创新德育工作途径和方法。
20世纪80年代,西方完整提出了体验式学习理论,强调受教育者通过行为实践和内心体验来实现综合素质的提高。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活动是学生认知发展的关键,学生只有在环境中触摸世界、感知万物,才能促进认知结构的发展。”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曾提出“生活即教育”的思想。2012年江苏省《关于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意见》中首次明确指出要创新德育模式,开展实践教育、体验教育、生活教育和养成教育。淮安市在职业教育工作方面要求全面推进吃苦奉献、诚信敬业和文明守纪教育,努力培养“有技能、肯吃苦、会创新、爱家乡”的职教劳动力品牌。
基于此,学校从实际出发,推进德育工作模式创新,探索实施体验式德育活动,在校内建设了突出教师主导性、学生主体性和参与主动性的“体验式”德育基地,系统建成了素质拓展训练、创业教育实践、学生文体活动、心理健康教育和数字德育应用等五个中心,并加强相关师资队伍培训与培养,组织和引导学生在亲身实践中,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内化为健康的心理品格、转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进而提高德育活动的实效性。
二、基地建设情况
1.厘清思路
经过科学分析,梳理出学生在意志品质、团队协作、责任担当、法纪观念、心理健康等人文素养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在宏观上为重构学生人文素养厘清工作思路。其中,素质拓展训练中心侧重提升吃苦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创业教育实践中心侧重提升创新思维和创业实践能力;学生文体活动中心侧重提升集体观念和参与合作能力;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侧重提升意志品质和抗压耐挫能力;数字德育应用中心侧重提升法纪观念和媒体应用能力。
2.科学論证
组织项目建设人员先后到20多家企事业单位对素质拓展、心理健康、数字化德育应用等方面进行考察,聘请10多名权威的校外德育专家和企业专家分别对学校提出的五个中心初步建设方案进行论证,根据立足实际、特色鲜明、切实可行的基本原则不断完善建设方案,分项推进实施。
3.实施建设
学校成立“体验式”德育基地项目建设工作组,主要领导任组长,负责制定项目建设的方案和计划,统筹项目建设资金,部署项目建设的各项任务,同时,积极推进相关企业、行业和政府相关部门参与基地的共建工作。
目前,素质拓展训练中心共建有室内外场地2600平米,建有高空极限挑战区、真人CS、攀岩等6个区域;创业教育实践中心邀请北京华普亿方等企业参与共建,现有面积2000平方米,设有SYB理论教室、创业模拟实训室、学生创业园;学生文体活动中心,现有12400平方米的活动场所,建有爱心公益、社会实践、兴趣爱好、文化艺术和技能创新等五大类40余个学生社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积极争取淮安市文明办项目支持,建有400平米包括心理咨询接待室、个体咨询室、团体辅导室、沙盘游戏治疗室、情感宣泄室等完善的功能用房;数字德育应用中心得到了淮安电视台、淮安市中级法院的大力支持,构建了“一台”(晨曦校园广播台)、“两库”(德育资料库和德育课件库)、“三站”(校德育网站、专业系网站和班级网站)体验平台。同时,共同培养了一批适应五大中心应用需要的体验教育师、创业培训师、心理咨询师、多媒体技师。
三、活动开展情况
1.整体规划
整体规划学生在校期间综合素养提升培养的体验活动。各项活动按活动设计、申请提交、培训实施、反馈回收、总结反思五步操作。在计划安排中坚持以下三个原则:一是全员参与原则,每个中心开展的“体验式”活动要覆盖到全部学生;二是分层实施原则,根据学生身心特点,按年级、专业和生源基础每学期实施有针对性的体验项目,循序渐进提升素养;三是主体自我构建原则,各项“体验式”德育活动提前制定方案,在真实或模拟的环境中实施,推动受教育者实现更好的自我选择、自我塑造和自我完善。
2.推进落实
在体验式德育各项活动中,坚持面上整体覆盖、点上重点强化,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的推进各项活动的有序开展。素质拓展中心在每年新生入学军训期间,组织安排全体新生参与素质拓展训练活动,在每学期之初,根据各班级特点和需求,提前编排好各班级拓展训练项目和日程安排,每周按时实施;心理健康中心在每学年初全面开展心理普测活动,每学期初根据班级特点和需求编排学期心理团辅安排,定期开展心理团辅活动,并针对特殊群体和个人不定期开展个性化辅导工作;创业教育实践中心定期开设创业创新讲座,加强学生创业创新教育,并针对高年级学生系统开展SYB创业培训,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文体活动中心依托学生社团开展各类文体活动,同时根据学生课余时间充裕而自我管理能力不足的特点,对晚自习、下午七八节课等课余时间实行项目化管理。根据学生需求确定了包括人文素养、技能素质、职业精神、文体艺术等四大类46个小项目,提高了学生课余时间利用率,充实了学生生活,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数字德育应用中心依托现代化教育资源和手段不断丰富各类教育活动形式,切实提高教育活动的实效性。 3.考评反馈
五大中心根据不同特点和要求,制定和完善考核评价制度。每次培训结束后,受训学员填写反馈表和评估表,推动培训师改进训练方法,成绩评价作为培训师考核依据。
四、主要成效
1.创新了德育载体,增强了德育实效性
校内“体验式”德育基地的建设与运行,为德育活动开展提供了有效载体,改变了传统德育模式的重说教、轻行动,重讲理、轻体验的弊端,通过有针对性的体验式活动设计和学生的亲身实践,能够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发展,增强德育形式的吸引力、适应力、感染力。
2.提升了学生素养,增强了社会贡献力
“体验式”德育活动以学生更加易于接受的形式,让学生在自然体验中锤炼了意志,提升了素养,增强了能力。基地运行以来,学生心智得到有效地健全和发展,整体精神面貌有了进一步提升。学校老师通过对现在的在校学生与以往学生的比较,总体感受到学生发生了一系列切实的变化,到企业顶岗实习,学生的吃苦精神、抗压能力、质量意识、性格韧性都有明显增强;在校园观察学生的总体状态,感觉到学生多了不少正气、大气和底气。
3.锻造了德育团队,提升了学校软实力
通过校内“体验式”德育基地的建设与运行,提升了学校德育团队的教育理念和意识,五个中心专兼职人员在日常管理、活动组织、思想教育等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促进了德育团队整体工作水平的提升。
五、反思与提升
1.德育工作需要有更多的面向学生未来发展的思想定位
通过我们对从学校毕业五年、十年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情况的观察,在中、高职层次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意志品格、职业精神等社会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会超过专业能力的重要性。因此,在重视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 不仅应关注学生在校期间的秩序、稳定、安全,而且应该更多的通过有效地德育活动和实践,培养学生对未来工作和生活的适应力、发展力,这是回归教育本真的一种要求。
2.“体验式”德育活动成果需要不断巩固和强化
德育工作不是一蹴而就,德育就其本質来说,既是一种理性的实践活动,也是一种长期的系统活动过程,“体验式”德育活动不是一种形式或游戏,而更应该强调其方向性和目标性,需要持之以恒、不断积累、不断巩固和强化既有成果才能取得更好的实效。
3.“体验式”德育活动设计需要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
活动方案的设计决定操作过程与实施成效,强化方案设计的意识和思想,需要认真分析学生的基础状况,对不同类别、不同年级、不同基础的学生进行综合分析,从可靠的基础情况出发,系统考量、分类把握,设计出个性化、特征化方案,并且要不断创新,增强活动的新鲜度和吸引力,同时,还要要更多地关注适应性、注重激励性,不断优化活动方案,使“体验式”德育具有更强的生命力和有效性。
4.德育基地的建设要遵循共建共享的方向
德育基地的建设需要政、行、企、校等多方面社会力量参与,共建共享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在与市场接轨中更好地培养人才。随着基地的深入运行,师资培养、设备维护、激励基金等方面更需吸纳多方参与。
参考文献:
[1]刘晓雯,黄少基.中职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探索——基于体验式德育[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3).
[2]沈晓勤. 基于价值澄清理论的中职学校体验式德育路径探究[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18)
作者简介:
冯清华,工作于淮安市高级职业技术学校(江苏淮安,223005),高校讲师、学工处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中职学生德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