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森林作为地球上最重要的资源,不仅能够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充足的木材和原材料,同时也能够为人们的经济生活提供多种物品,森林是保障生物多样性的基础,同时还能够调节气候、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净化空气、消除噪音等。大力发展林业,能够通过利用好林地资源,拓展农村经济的发展空间,改善自然生态环境,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对林业资源和林业造林方法进行分析有着非常切实的意义。
关键词:林业资源;林业造林;方法;分析
森林资源中包含了森林、林木、林地以及依托森林、林木、林地生产的野生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森林作为可再生的自然资源是一种无形的环境资源和潜在的绿色能源。森林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进行自我更新、循环再生,森林具备的这种特点保障了森林资源能够长期存在,但是由于现在乱砍滥伐等情况的发生,使得我国森林资源遭受到了不可逆转的破坏。
一、当前林业资源分析
从2009年到2013年,国家林业局组织完成了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通过卫星遥感和样地调查测量等现代科技手段,对我国当前森林资源的数量、质量、结构、分布情况等进行了详细的调查。调查结构显示目前我国森林面积为2.08亿公顷,森林覆盖率为21.63%,森林蓄积为151.37亿立方米,人工林的面积为0.69亿公顷,蓄积为24.83亿立方米。与第七次我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相对比,我国的森林总量呈现持续增长的状态,森林的面积从过去的1.95亿公顷增加到2.08亿公顷,森林的蓄积从过去的137.21亿立方米增加到151.37亿立方米。森林的质量明显的提高了,森林每公顷蓄积量达到了89.79立方米,森林的生态功能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我国的森林植被总碳储量达到了84.27亿吨,平均每年森林涵养水源量为5807.09亿立方米,固土量为81.91亿吨,年滞尘量为58.45亿吨,天然林的面积也从过去的11969万公顷增加到了12184万公顷,人工林的面積从过去的6169万公顷增加到6933万公顷,人工林的面积仍然居世界首位。
但是通过对我国林业资源相关数据的分析可以发现,虽然我国的林业资源的数量和质量都在稳步提升,但是我国人均森林的面积仍然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人均的森林蓄积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七分之一,森林的覆盖率还远远低于全球31%的平均水平,森林资源分布不均,森林资源总量不足。宜林地大概有三分之二都在西南、西北地区,造林的难度开始逐渐加大,森林面积的增速也开始放缓,实现2020年森林增长的目标仍然十分艰巨。在近五年内,我国各类违法违规占用林地的面积年均超过了200万,部分地区毁林开荒的问题十分严重,加强森林的经营要求非常的迫切,现有用材林中大径材的林木和珍贵的用材树种比较少,木材的供给存在着结构性的矛盾。因此为了保障我国的国土生态安全,扩大森林的面积和蓄积量,充分发挥出林业资源的优势,完成我国202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23%的目标,应当不断深化林业各方面的改革,切实推进造林绿化的进度,不仅增加森林的总量,还要提高森林的质量,促使我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林业造林的具体方法
目前我国常见的林业造林方法有植苗造林法、分殖造林法、播种造林法。
植苗造林法又被称为栽植造林法,这种方法主要是以苗木作为造林材料进行栽植,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在我国是应用最普遍的造林方法。由于苗木都带有根系,因此能够在正常情况下栽后快速的恢复技能并适应造林地的环境,这种造林的方式能够适用于大多数的树种和不同的立地环境,具有成林迅速、林相整齐、节省种子等优点,但是在进行种植前需要先对苗木进行培育,并且育苗花费的时间和劳力都比较多。为了保证植苗的成活率,应当在栽植前减少苗木水分的蒸腾,使苗木能够在栽植后尽快恢复吸水能力,增加吸水量。起苗前若土壤较干,可以先进行灌水,防止由于土壤干硬而在起苗时使苗木的根系被拉断。栽植苗木前为了减小苗木的蒸腾面积,可以将一些阔叶树的裸根苗剪掉部分的枝叶,并且为了更快的恢复苗木根系的吸水功能,使苗木尽快长出新根,可以将主根适当的剪短,并在根系处用稀泥浆进行保湿。栽植苗木可以通过穴植、缝植、沟植的方式。其中穴植可以栽容器苗或者是裸根苗,可以单植或者是丛植,一般苗木会被种植在植穴的中央,也可以稍微靠近一侧的穴壁;缝植是在深厚疏松的造林地上用手工工具将苗木种植在开出的狭窄缝隙中,这种方式能够有效的防止冻拔害,但是苗木的根系非常容易出现变形;沟植是在已经整理好的造林地上用机械或者是畜力进行开沟后种植苗木,这种种植方式可以根据造林地的实际气候和土壤情况进行深栽或者浅栽,但是需要在栽树时注意苗木的根系需要处于均匀舒展的状态,并将边上覆盖的土壤踏实,在山地情况下多用手工栽植的方式,而在平原、沙地可以使用人工投苗、植树机栽植等方式。
分殖造林法又被称为分生造林法,这种造林方式主要是以树木的营养器官作为造林材料进行直接栽植,具有成本低、省工等特点,但是由于应用的条件有限不能够用于大面积的造林。分殖造林法是以树木的枝条作为插穗,直接扦插到造林地上的方法。分殖造林法中非常关键的是对插穗的选取,一般会选择中、壮年优良母树上一年到两年生的枝条或者是一年到两年生的苗干,插穗的长度大致在30到70厘米之间,干旱的砂地上需要用较长的插穗进行深插,而地下水位较高、立地条件较好的造林地可以用较短的插穗进行浅插,采集插穗一般是等到秋季生长停止后到春季萌发前进行,有时也可以随采随插。为了提高苗木的成活率,在干旱的地区应当对插穗进行浸水的处理,而在湿润的地区对苗木保藏中也需要保证插苗内部可以有充足的水分,扦插前还需要进行细致的土地整理工作,使土壤能够始终保持在通气、湿润的状态,这样可以使插穗能够更好的愈合生根。
播种造林法主要有撒播,穴播,块播,条播等方式。其中,撒播的方式多用于不平整的土地上,在进行苗木的播种后也不用覆盖上土,具有工效高、成本低等优点,但是在植被比较茂密的地方,发芽的幼苗常常由于幼根不能够穿透地表而死亡,并且撒落的树苗种子也非常容易被一些动物吃掉或者是树种被流水冲走;穴播的方式主要是在经过局部整地的造林地上进行开穴后,均匀地播撒下种子,最后再覆盖上土并轻轻的压实,这种方式用工量比较少,而且操作简便,所以在造林的应用中非常普遍;条播的方式是在全面整地或者是带状整地的造林地上成行地进行播种,播种的方法根据使用工具的不同可以分为手工播种、机械播种、畜力播种等,但是这种播种的方式在造林中的应用非常少;块播的方式是在面积较大的块状地上进行分散或者是密集的进行大量种子的播种,通常被应用于对次生林的改造以及沙地造林中,若在块状的土壤中有许多均匀分布的播种点,这样也可以将块播称为簇播。
结语:
森林作为可再生的自然资源是人类非常宝贵的财富,对林业资源和林业造林的方法进行分析,有利于使人们正确认识到目前我国林业资源发展的现状,积极参与到保护林业资源的活动中。促进我国林业的快速稳定发展,需要结合我国各地不同的林业发展情况,选择科学的造林方式,运用科学的手段提高苗木的成活率,实现对我国林业资源的有效保护。
参考文献
[1]秦丽萍.林业资源与林业造林的常见方法分析[J].农业与技术,2014(01).
[2]李博超.综述林业资源与林业造林方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12).
[3]韦德佑,韦志泽.林业资源分析与林业造林方法探讨[J].技术与市场,2014(05).
[4]齐芳.林业资源分析及林业造林方法探究[J].农业与技术,2013(08).
关键词:林业资源;林业造林;方法;分析
森林资源中包含了森林、林木、林地以及依托森林、林木、林地生产的野生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森林作为可再生的自然资源是一种无形的环境资源和潜在的绿色能源。森林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进行自我更新、循环再生,森林具备的这种特点保障了森林资源能够长期存在,但是由于现在乱砍滥伐等情况的发生,使得我国森林资源遭受到了不可逆转的破坏。
一、当前林业资源分析
从2009年到2013年,国家林业局组织完成了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通过卫星遥感和样地调查测量等现代科技手段,对我国当前森林资源的数量、质量、结构、分布情况等进行了详细的调查。调查结构显示目前我国森林面积为2.08亿公顷,森林覆盖率为21.63%,森林蓄积为151.37亿立方米,人工林的面积为0.69亿公顷,蓄积为24.83亿立方米。与第七次我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相对比,我国的森林总量呈现持续增长的状态,森林的面积从过去的1.95亿公顷增加到2.08亿公顷,森林的蓄积从过去的137.21亿立方米增加到151.37亿立方米。森林的质量明显的提高了,森林每公顷蓄积量达到了89.79立方米,森林的生态功能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我国的森林植被总碳储量达到了84.27亿吨,平均每年森林涵养水源量为5807.09亿立方米,固土量为81.91亿吨,年滞尘量为58.45亿吨,天然林的面积也从过去的11969万公顷增加到了12184万公顷,人工林的面積从过去的6169万公顷增加到6933万公顷,人工林的面积仍然居世界首位。
但是通过对我国林业资源相关数据的分析可以发现,虽然我国的林业资源的数量和质量都在稳步提升,但是我国人均森林的面积仍然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人均的森林蓄积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七分之一,森林的覆盖率还远远低于全球31%的平均水平,森林资源分布不均,森林资源总量不足。宜林地大概有三分之二都在西南、西北地区,造林的难度开始逐渐加大,森林面积的增速也开始放缓,实现2020年森林增长的目标仍然十分艰巨。在近五年内,我国各类违法违规占用林地的面积年均超过了200万,部分地区毁林开荒的问题十分严重,加强森林的经营要求非常的迫切,现有用材林中大径材的林木和珍贵的用材树种比较少,木材的供给存在着结构性的矛盾。因此为了保障我国的国土生态安全,扩大森林的面积和蓄积量,充分发挥出林业资源的优势,完成我国202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23%的目标,应当不断深化林业各方面的改革,切实推进造林绿化的进度,不仅增加森林的总量,还要提高森林的质量,促使我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林业造林的具体方法
目前我国常见的林业造林方法有植苗造林法、分殖造林法、播种造林法。
植苗造林法又被称为栽植造林法,这种方法主要是以苗木作为造林材料进行栽植,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在我国是应用最普遍的造林方法。由于苗木都带有根系,因此能够在正常情况下栽后快速的恢复技能并适应造林地的环境,这种造林的方式能够适用于大多数的树种和不同的立地环境,具有成林迅速、林相整齐、节省种子等优点,但是在进行种植前需要先对苗木进行培育,并且育苗花费的时间和劳力都比较多。为了保证植苗的成活率,应当在栽植前减少苗木水分的蒸腾,使苗木能够在栽植后尽快恢复吸水能力,增加吸水量。起苗前若土壤较干,可以先进行灌水,防止由于土壤干硬而在起苗时使苗木的根系被拉断。栽植苗木前为了减小苗木的蒸腾面积,可以将一些阔叶树的裸根苗剪掉部分的枝叶,并且为了更快的恢复苗木根系的吸水功能,使苗木尽快长出新根,可以将主根适当的剪短,并在根系处用稀泥浆进行保湿。栽植苗木可以通过穴植、缝植、沟植的方式。其中穴植可以栽容器苗或者是裸根苗,可以单植或者是丛植,一般苗木会被种植在植穴的中央,也可以稍微靠近一侧的穴壁;缝植是在深厚疏松的造林地上用手工工具将苗木种植在开出的狭窄缝隙中,这种方式能够有效的防止冻拔害,但是苗木的根系非常容易出现变形;沟植是在已经整理好的造林地上用机械或者是畜力进行开沟后种植苗木,这种种植方式可以根据造林地的实际气候和土壤情况进行深栽或者浅栽,但是需要在栽树时注意苗木的根系需要处于均匀舒展的状态,并将边上覆盖的土壤踏实,在山地情况下多用手工栽植的方式,而在平原、沙地可以使用人工投苗、植树机栽植等方式。
分殖造林法又被称为分生造林法,这种造林方式主要是以树木的营养器官作为造林材料进行直接栽植,具有成本低、省工等特点,但是由于应用的条件有限不能够用于大面积的造林。分殖造林法是以树木的枝条作为插穗,直接扦插到造林地上的方法。分殖造林法中非常关键的是对插穗的选取,一般会选择中、壮年优良母树上一年到两年生的枝条或者是一年到两年生的苗干,插穗的长度大致在30到70厘米之间,干旱的砂地上需要用较长的插穗进行深插,而地下水位较高、立地条件较好的造林地可以用较短的插穗进行浅插,采集插穗一般是等到秋季生长停止后到春季萌发前进行,有时也可以随采随插。为了提高苗木的成活率,在干旱的地区应当对插穗进行浸水的处理,而在湿润的地区对苗木保藏中也需要保证插苗内部可以有充足的水分,扦插前还需要进行细致的土地整理工作,使土壤能够始终保持在通气、湿润的状态,这样可以使插穗能够更好的愈合生根。
播种造林法主要有撒播,穴播,块播,条播等方式。其中,撒播的方式多用于不平整的土地上,在进行苗木的播种后也不用覆盖上土,具有工效高、成本低等优点,但是在植被比较茂密的地方,发芽的幼苗常常由于幼根不能够穿透地表而死亡,并且撒落的树苗种子也非常容易被一些动物吃掉或者是树种被流水冲走;穴播的方式主要是在经过局部整地的造林地上进行开穴后,均匀地播撒下种子,最后再覆盖上土并轻轻的压实,这种方式用工量比较少,而且操作简便,所以在造林的应用中非常普遍;条播的方式是在全面整地或者是带状整地的造林地上成行地进行播种,播种的方法根据使用工具的不同可以分为手工播种、机械播种、畜力播种等,但是这种播种的方式在造林中的应用非常少;块播的方式是在面积较大的块状地上进行分散或者是密集的进行大量种子的播种,通常被应用于对次生林的改造以及沙地造林中,若在块状的土壤中有许多均匀分布的播种点,这样也可以将块播称为簇播。
结语:
森林作为可再生的自然资源是人类非常宝贵的财富,对林业资源和林业造林的方法进行分析,有利于使人们正确认识到目前我国林业资源发展的现状,积极参与到保护林业资源的活动中。促进我国林业的快速稳定发展,需要结合我国各地不同的林业发展情况,选择科学的造林方式,运用科学的手段提高苗木的成活率,实现对我国林业资源的有效保护。
参考文献
[1]秦丽萍.林业资源与林业造林的常见方法分析[J].农业与技术,2014(01).
[2]李博超.综述林业资源与林业造林方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12).
[3]韦德佑,韦志泽.林业资源分析与林业造林方法探讨[J].技术与市场,2014(05).
[4]齐芳.林业资源分析及林业造林方法探究[J].农业与技术,201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