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化信息程度的不断提高,高校图书馆将凭借自身的资源优势,为社会提供信息服务,使其丰富的馆藏资源服务于社会各阶层读者。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社会化,将成为今后高校图书馆拓宽深化图书馆服务职能的发展方向。
中图分类号:G47文献标识码:A
Information Service Work Explore on Part of Hangzhou
University Library Socialization
LI Lin, DAI Haipeng
(Library, Hangzhou Dianzi University, Hangzhou, Zhejiang 310018)
AbstractAs unceasing enhancement of socialization information degree, university library use its own resources advantages, make it rich collection resources service for various social strata readers. Information service socialization university library will be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for university library to reinforce and broaden its service function in the future.
Key wordsuniversity library; information service socialization
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社会化,已经在当今高校图书馆界达成了一致的共识,北京、上海、武汉、广州等地高校图书馆为地方政府、企业决策发展提供信息服务支持的工作已经卓有成效,那么,在全国处于经济发展领先地位的浙江,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工作开展得如何呢?带着这个问题,笔者近日浏览了部分在杭高校图书馆主页,就社会化信息服务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做了些调查和思考,以期能够促进我省高校图书馆的社会化服务进程。
1 我省部分在杭高校图书馆社会化信息服务现状
馆际互借实行免费;文献传递服务一般省内高校馆藏电子文献的传递为免费,从其他文献提供机构传递按文献提供方标准收费;纸质文献收取复印或扫描费。
2 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社会化存在的问题分析(见表1)
2.1 服务被动,方式单一
我省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已经实现了一定区域范围的资源整合,但服务方式较为单一,集中表现为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且服务大多比较被动,普遍存在怕麻烦的心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馆员的主动服务意识淡薄,对开展社会服务的必要性、重要性认识不足。服务对象多限于高校系统,为高校师生的教学科研服务,还未惠及广大的社会读者。
2.2 管理体制不完善
在信息化社会中,图书馆不再作为一个孤立的个体而存在,而应融入到整个信息服务网络中,在信息社会中承担新的社会角色,为整个社会提供平等获得信息的机会。开展社会化服务,不仅需要在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具备对外服务的条件,还需要有法律政策等软环境的支持,同时还要完善管理体制,只有根据社会服务的内容和形式调整现有的多元等级管理的体制,辅以市场运行机制,才能保证社会服务工作的有效开展。①
表1
2.3 馆员社会服务能力有待提高
随着全球网络化发展,图书馆的服务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图书馆资源从图书、文献向信息、网络转化,图书馆管理由馆内向馆外延伸,服务范围也从本单位向本地区、全国,甚至全世界发展,这些对图书馆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图书馆员不仅要具备广博的文化素质、较强的教学管理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出色的公关服务能力,更重要的是收集、整理、加工存储信息并提供利用的能力。目前,相当部分馆员只能胜任书刊借阅、书目查询等传统服务工作,对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不熟悉,指导读者使用各种信息载体的能力不足,缺乏对不同层次读者提供信息服务的能力,从而影响到社会服务的实施和拓展,馆员的综合素质亟待提高。②
3 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工作社会化建议
3.1 解放思想,服务创新
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化服务的关键是思想创新。首先,要树立“大图书馆”观念,统一布局,建构地区公共资源网络服务平台。
高校是国家大力投入、优先发展的服务产业,图书馆作为社会公共资源,应秉持“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观念,摒弃私有观念,将其纳入社会信息服务体系,向社会公众逐步开放。充分发挥国家对整个图书馆系统的宏观指导和宏观调控作用,由地方政府信息服务部门牵头,协调行业发展与单位利益,整合城市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和其它社会信息服务机构的信息资源,依据各馆优势总体部署、各有侧重,有联合有竞争,统一规划资源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地区公共资源网络服务平台。在各馆网页上统一检索界面,做好信息资源导航,通过资源的互动、互补、嫁接等措施,以互帮互助互惠互利为原则,促进当地信息服务业的有序发展,共同推动区域经济繁荣发展。
第二,引入服务营销理念,加强自我宣传。将营销学理论运用到图书馆信息服务中,打破图书馆与生产、科研、市场的封闭格局,积极参与知识信息的生产、消费、收入、分配活动,激发图书馆的服务创新,为服务营销提供可供营销的产品。如图书馆服务以“方便读者”为出发点,为读者提供全方位的优质的一站式服务,根据不同读者的不同需求提供个性化推送服务、智能化推荐服务,以及开发各种品牌服务、特色服务等。③
同时,要加强自我宣传。建立基于网络、印刷宣传资料、电台等多元化、层次化、多模式的宣传格局,④向广大读者全方位地宣传推广图书馆的信息品牌服务、特色服务,拓宽信息服务领域,在社会服务活动中实现自身的价值,提高高校的社会影响力。
第三,引入市场竞争理念,合理有偿服务。在以知识信息为基础的服务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高校图书馆应积极主动地参与信息服务竞争,采用各种服务手段和公关手段,向全社会提供全方位、深层次的信息服务。
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教育成本由受教育者个人、国家、社会共同承担已成为国际教育投资体制的共同趋势,其中当然包括高校图书馆的运作成本。根据“谁受益谁负担”的市场经济原则,社会服务适当收费,不仅有利于促进信息公平和信息服务公平,更有利于高校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促进高校图书馆和社会的双赢。⑤
合理安排服务,做好校内外平衡。内容上兼顾基础服务和特色服务,时间上避开校内师生利用图书馆的高峰时段,方式上馆内读者借阅和网络在线服务相结合。在保证学校正常的教科研需求的前提下,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的资源、人才优势满足社会读者的需求,走出校门,送服务上门。
3.2 深化改革,管理创新
3.2.1 建立健全社会服务体制
在高校教育体制改革中,不断完善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社会服务体制,明确社会化服务的理论依据、宗旨,服务的对象、服务内容及收费标准、收入分配等,将其制度化,以确保社会化服务持续有效的开展。
3.2.2 设立信息服务中心
设立单独的信息服务中心,实行企业化管理,一馆两制。或者采取与其他信息服务公司合作的方式,通过适度的产业化运营,激发馆员的工作积极性和服务创新能力。
3.2.3 建立服务质量评价与反馈机制
建立信息服务回访制度。通过用户需求识别、服务的实施及服务质量评价的循环来实现对信息服务过程的动态管理与优化,建立长期、有效、互动的用户联系制度,为提高信息服务质量提供依据,深化、细化服务工作:
建立学科馆员制度。根据馆员的学科背景,一方面密切与相关分院的联系,及时掌握学院教师的科研需求及最新科研成果;另一方面鼓励馆员深入机关厂矿企业,进行市场调研,了解市场需求,有针对性的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充分发挥图书馆的知识中介作用,通过学科馆员建立高校与社会的信息通道,促进高校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先进的生产力,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3.2.4 设立专项基金,争取社会捐助
根据学校办学特色和优势融入社会,与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引入社会资金,以弥补国家投资资金的不足。高校图书馆以企业的雄厚财力为后盾,走出校门,追踪市场变化,为企业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服务,如科研立项、新产品开发、技术设备的进口和出口、市场营销等方面的查新论证咨询,为企业生产经营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在促进企业发展的同时,提高高校的社会地位,赢得更多的社会合作机会。
3.3 培养人才,能力创新
适应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发展,有计划、有重点地培养信息服务人才,努力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尤其是处理各种信息载体并提供利用的能力,承担起时代赋予图书馆员的信息资源管理员、网络信息导航员、主题咨询行家等新角色,⑥以馆员能力的创新带动图书馆的管理创新、服务创新,推动图书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注释
①②谢金星.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社会化探析.现代情报,2008.10.
③吴建平.我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社会化的问题与对策.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8.1.
④朱蕊.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新论.图书馆工作研究,2008.3.
⑤张红亚.论高校图书馆社会化信息服务成本补偿.图书馆建设,2004.3.
⑥牛敏.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员的新角色.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7.
中图分类号:G47文献标识码:A
Information Service Work Explore on Part of Hangzhou
University Library Socialization
LI Lin, DAI Haipeng
(Library, Hangzhou Dianzi University, Hangzhou, Zhejiang 310018)
AbstractAs unceasing enhancement of socialization information degree, university library use its own resources advantages, make it rich collection resources service for various social strata readers. Information service socialization university library will be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for university library to reinforce and broaden its service function in the future.
Key wordsuniversity library; information service socialization
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社会化,已经在当今高校图书馆界达成了一致的共识,北京、上海、武汉、广州等地高校图书馆为地方政府、企业决策发展提供信息服务支持的工作已经卓有成效,那么,在全国处于经济发展领先地位的浙江,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工作开展得如何呢?带着这个问题,笔者近日浏览了部分在杭高校图书馆主页,就社会化信息服务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做了些调查和思考,以期能够促进我省高校图书馆的社会化服务进程。
1 我省部分在杭高校图书馆社会化信息服务现状
馆际互借实行免费;文献传递服务一般省内高校馆藏电子文献的传递为免费,从其他文献提供机构传递按文献提供方标准收费;纸质文献收取复印或扫描费。
2 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社会化存在的问题分析(见表1)
2.1 服务被动,方式单一
我省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已经实现了一定区域范围的资源整合,但服务方式较为单一,集中表现为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且服务大多比较被动,普遍存在怕麻烦的心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馆员的主动服务意识淡薄,对开展社会服务的必要性、重要性认识不足。服务对象多限于高校系统,为高校师生的教学科研服务,还未惠及广大的社会读者。
2.2 管理体制不完善
在信息化社会中,图书馆不再作为一个孤立的个体而存在,而应融入到整个信息服务网络中,在信息社会中承担新的社会角色,为整个社会提供平等获得信息的机会。开展社会化服务,不仅需要在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具备对外服务的条件,还需要有法律政策等软环境的支持,同时还要完善管理体制,只有根据社会服务的内容和形式调整现有的多元等级管理的体制,辅以市场运行机制,才能保证社会服务工作的有效开展。①
表1
2.3 馆员社会服务能力有待提高
随着全球网络化发展,图书馆的服务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图书馆资源从图书、文献向信息、网络转化,图书馆管理由馆内向馆外延伸,服务范围也从本单位向本地区、全国,甚至全世界发展,这些对图书馆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图书馆员不仅要具备广博的文化素质、较强的教学管理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出色的公关服务能力,更重要的是收集、整理、加工存储信息并提供利用的能力。目前,相当部分馆员只能胜任书刊借阅、书目查询等传统服务工作,对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不熟悉,指导读者使用各种信息载体的能力不足,缺乏对不同层次读者提供信息服务的能力,从而影响到社会服务的实施和拓展,馆员的综合素质亟待提高。②
3 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工作社会化建议
3.1 解放思想,服务创新
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化服务的关键是思想创新。首先,要树立“大图书馆”观念,统一布局,建构地区公共资源网络服务平台。
高校是国家大力投入、优先发展的服务产业,图书馆作为社会公共资源,应秉持“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观念,摒弃私有观念,将其纳入社会信息服务体系,向社会公众逐步开放。充分发挥国家对整个图书馆系统的宏观指导和宏观调控作用,由地方政府信息服务部门牵头,协调行业发展与单位利益,整合城市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和其它社会信息服务机构的信息资源,依据各馆优势总体部署、各有侧重,有联合有竞争,统一规划资源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地区公共资源网络服务平台。在各馆网页上统一检索界面,做好信息资源导航,通过资源的互动、互补、嫁接等措施,以互帮互助互惠互利为原则,促进当地信息服务业的有序发展,共同推动区域经济繁荣发展。
第二,引入服务营销理念,加强自我宣传。将营销学理论运用到图书馆信息服务中,打破图书馆与生产、科研、市场的封闭格局,积极参与知识信息的生产、消费、收入、分配活动,激发图书馆的服务创新,为服务营销提供可供营销的产品。如图书馆服务以“方便读者”为出发点,为读者提供全方位的优质的一站式服务,根据不同读者的不同需求提供个性化推送服务、智能化推荐服务,以及开发各种品牌服务、特色服务等。③
同时,要加强自我宣传。建立基于网络、印刷宣传资料、电台等多元化、层次化、多模式的宣传格局,④向广大读者全方位地宣传推广图书馆的信息品牌服务、特色服务,拓宽信息服务领域,在社会服务活动中实现自身的价值,提高高校的社会影响力。
第三,引入市场竞争理念,合理有偿服务。在以知识信息为基础的服务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高校图书馆应积极主动地参与信息服务竞争,采用各种服务手段和公关手段,向全社会提供全方位、深层次的信息服务。
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教育成本由受教育者个人、国家、社会共同承担已成为国际教育投资体制的共同趋势,其中当然包括高校图书馆的运作成本。根据“谁受益谁负担”的市场经济原则,社会服务适当收费,不仅有利于促进信息公平和信息服务公平,更有利于高校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促进高校图书馆和社会的双赢。⑤
合理安排服务,做好校内外平衡。内容上兼顾基础服务和特色服务,时间上避开校内师生利用图书馆的高峰时段,方式上馆内读者借阅和网络在线服务相结合。在保证学校正常的教科研需求的前提下,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的资源、人才优势满足社会读者的需求,走出校门,送服务上门。
3.2 深化改革,管理创新
3.2.1 建立健全社会服务体制
在高校教育体制改革中,不断完善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社会服务体制,明确社会化服务的理论依据、宗旨,服务的对象、服务内容及收费标准、收入分配等,将其制度化,以确保社会化服务持续有效的开展。
3.2.2 设立信息服务中心
设立单独的信息服务中心,实行企业化管理,一馆两制。或者采取与其他信息服务公司合作的方式,通过适度的产业化运营,激发馆员的工作积极性和服务创新能力。
3.2.3 建立服务质量评价与反馈机制
建立信息服务回访制度。通过用户需求识别、服务的实施及服务质量评价的循环来实现对信息服务过程的动态管理与优化,建立长期、有效、互动的用户联系制度,为提高信息服务质量提供依据,深化、细化服务工作:
建立学科馆员制度。根据馆员的学科背景,一方面密切与相关分院的联系,及时掌握学院教师的科研需求及最新科研成果;另一方面鼓励馆员深入机关厂矿企业,进行市场调研,了解市场需求,有针对性的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充分发挥图书馆的知识中介作用,通过学科馆员建立高校与社会的信息通道,促进高校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先进的生产力,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3.2.4 设立专项基金,争取社会捐助
根据学校办学特色和优势融入社会,与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引入社会资金,以弥补国家投资资金的不足。高校图书馆以企业的雄厚财力为后盾,走出校门,追踪市场变化,为企业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服务,如科研立项、新产品开发、技术设备的进口和出口、市场营销等方面的查新论证咨询,为企业生产经营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在促进企业发展的同时,提高高校的社会地位,赢得更多的社会合作机会。
3.3 培养人才,能力创新
适应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发展,有计划、有重点地培养信息服务人才,努力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尤其是处理各种信息载体并提供利用的能力,承担起时代赋予图书馆员的信息资源管理员、网络信息导航员、主题咨询行家等新角色,⑥以馆员能力的创新带动图书馆的管理创新、服务创新,推动图书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注释
①②谢金星.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社会化探析.现代情报,2008.10.
③吴建平.我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社会化的问题与对策.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8.1.
④朱蕊.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新论.图书馆工作研究,2008.3.
⑤张红亚.论高校图书馆社会化信息服务成本补偿.图书馆建设,2004.3.
⑥牛敏.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员的新角色.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