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章、节、目”三体系是《高中历史教学大纲》最基本的框架结构,它将宏观把握与微观分析相结合,严谨准确,保证了学科体系的科学性、完整性,居于全部知识内容的统领地位。在此我以《世界近现代史》上册的编排为例,试作分析。
大纲指出:“世界近代史是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并逐步形成世界体系和向帝国主义过渡”的历史。这段历史首先突出地表现在每章的题目上,具体如下。
一、章
我们从“章”的编排可以看出人类社会的发展演变规律:《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东西方世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分析了十四至十六世纪期间,封建时代向资本主义时代转换的特征日趋明显。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要求在意识形态领域打破天主教会的神学观,改变维护封建制度的各种传统观念,弘扬资产阶级的思想和文化,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由此兴起。
《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东西方世界》分析了十七、十八世纪世界历史发展的整体特征,封建制度的衰亡和资本主义的成长成为这一时期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资产阶级力量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而壮大,并与封建统治者间的矛盾日益加剧,资产阶级革命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先后发生。资本主义的基本原则在这些国家得以确立,资产阶级开始脱去宗教外衣,以理性主义为武器,公开地提出民主、自由、平等等政治思想。而与此同时,亚洲封建的自然经济仍然比较牢固,并开始不断受到欧洲列强的殖民侵略。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讲述工业革命以来到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的历史。工业革命是一次世界性的生产力革命,它的影响是全方位、世界性的,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历史上出现了三股进步潮流:资产阶级的革命和改革、民族解放运动、工人运动与社会主义运动。这三股潮流组成了这一时期世界历史的基本内容。
《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讲述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开始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及其影响。由于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垄断资本主义形成,资本主义国家在政治上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矛盾,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逐步走向成熟和完善。社会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有了新发展,但社会主义运动中也出现了反马克思主义逆流,帝国主义列强为重新分割世界而进行激烈角逐。
二、节
我们再以《世界近现代史》上册第三章《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为例,分析一下“节”:
1.《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工业革命是给近代人类社会带来巨变的技术革命,它发祥于英国,促使英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进而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霸主。工业革命从英国开始,随后向美、法、德等其他国家扩展,促使世界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资本主义得以迅速发展起来,实现了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生产的飞跃。新型的工业资产阶级壮大起来,社会结构和东西方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
2.《十九世纪前期的欧洲和1848年革命》:在工业革命期间,西欧封建势力不甘心退出历史舞台,他们企图维护其统治而形成维也纳体系,形成了一种国际关系新格局,是一种历史的反动,是阻碍历史发展的。体系中矛盾重重,其中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矛盾是主要矛盾,为此,资产阶级和人民大众进行了一系列的反封建反民族压迫的斗争,为工业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道路,维也纳体系也在斗争中彻底瓦解。
3.《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但同时也使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充分暴露。工人运动与社会主义运动成为一大潮流,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马克思主义由此诞生,第一国际成立,巴黎公社实行了无产阶级专政的伟大尝试。
4.《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是属于历史发展的主体地位,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各国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英、法、美对旧的资产阶级统治进行调整或革命,为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进一步开辟了道路。俄、日、德、意也通过不同的方式跨进了资本主义的行列。至此,自由资本主义达到了鼎盛,世界体系初步形成,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初步确立了。资产阶级完成了反封建的历史任务,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
5.《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随着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列强加紧了对外扩张,在世界各地建立了一系列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打破其封闭的经济结构,使之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一部分。这有利于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有利于世界各国各地区间相互联系,推动了世界向整体化发展。
6.《亚洲革命风暴》:资本主义发展需要大量的市场和原料产地。为此,资本主义列强用坚船利炮在全世界争夺市场和原料产地,把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经济变成了资本主义国家的附庸经济,给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为此,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掀起了亚洲革命风暴,这是一股具有反殖民反封建的民族解放运动的潮流。
综上所说,本章讲的是工业革命及工业革命对世界的影响,产生了三大进步潮流即自由主义、社会主义、民族主义。
三、目
我们再以第三章《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的第一节《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例,在这一节中又分了许多“目”:
1.英国工业革命:详细介绍了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英国工业革命的具体情况。
2.工业革命的扩展:介绍了工业革命从英国到欧洲大陆和美洲的传播,法国和美国的也进行了工业革命,并各具特色。继而德、俄、奥、日等也陆续开始了工业革命。
3.工业革命的影响:大工厂制从经济上分析了生产力的发展加速了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的进程,引起了经济布局的变动和产业结构的变化。机器工厂制的确立,创立了全新的生产组织和管理形式为资本主义的社会化大生产提供了可能;政治上工业革命从根本上改变了工场手工业时期的上层建筑,确立了工业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资本主义制度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基本确立;在思想和科教方面,工业革命使自由主义、社会主义、民族主义思潮快速传播,自然科学在其推动下也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在社会结构方面,工业革命简化了社会关系,使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他们的对立与斗争构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工人运动与社会主义运动开始兴起。这一“目”从微观角度为同学们展现了工业革命的前因后果及来龙去脉。
由上例,我们可以看出,“章、节、目”三级标题分层推进,因果联系,逐步深入。如果我们在教学中善于掌握这三级标题的关系,会对教学起到很大的作用。它对于记忆历史知识点、提高历史分析能力,能产生三个“有利”的结果:
1.有利于宏观控制基础知识,纲举目张,以简驭繁,在知识网络中应用自如。
2.有利于运用三级标题所直接表现的史事、概念、论断、观点、特征、结论,以提高对历史的理性认识,从根本上改变“死背书”的情况。
3.有利于知识转化,升华为学科能力,开拓创新性历史思维能力,启迪阐释和解题的思路,把握历史分析的方向。
大纲指出:“世界近代史是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并逐步形成世界体系和向帝国主义过渡”的历史。这段历史首先突出地表现在每章的题目上,具体如下。
一、章
我们从“章”的编排可以看出人类社会的发展演变规律:《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东西方世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分析了十四至十六世纪期间,封建时代向资本主义时代转换的特征日趋明显。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要求在意识形态领域打破天主教会的神学观,改变维护封建制度的各种传统观念,弘扬资产阶级的思想和文化,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由此兴起。
《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东西方世界》分析了十七、十八世纪世界历史发展的整体特征,封建制度的衰亡和资本主义的成长成为这一时期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资产阶级力量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而壮大,并与封建统治者间的矛盾日益加剧,资产阶级革命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先后发生。资本主义的基本原则在这些国家得以确立,资产阶级开始脱去宗教外衣,以理性主义为武器,公开地提出民主、自由、平等等政治思想。而与此同时,亚洲封建的自然经济仍然比较牢固,并开始不断受到欧洲列强的殖民侵略。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讲述工业革命以来到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的历史。工业革命是一次世界性的生产力革命,它的影响是全方位、世界性的,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历史上出现了三股进步潮流:资产阶级的革命和改革、民族解放运动、工人运动与社会主义运动。这三股潮流组成了这一时期世界历史的基本内容。
《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讲述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开始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及其影响。由于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垄断资本主义形成,资本主义国家在政治上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矛盾,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逐步走向成熟和完善。社会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有了新发展,但社会主义运动中也出现了反马克思主义逆流,帝国主义列强为重新分割世界而进行激烈角逐。
二、节
我们再以《世界近现代史》上册第三章《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为例,分析一下“节”:
1.《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工业革命是给近代人类社会带来巨变的技术革命,它发祥于英国,促使英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进而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霸主。工业革命从英国开始,随后向美、法、德等其他国家扩展,促使世界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资本主义得以迅速发展起来,实现了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生产的飞跃。新型的工业资产阶级壮大起来,社会结构和东西方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
2.《十九世纪前期的欧洲和1848年革命》:在工业革命期间,西欧封建势力不甘心退出历史舞台,他们企图维护其统治而形成维也纳体系,形成了一种国际关系新格局,是一种历史的反动,是阻碍历史发展的。体系中矛盾重重,其中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矛盾是主要矛盾,为此,资产阶级和人民大众进行了一系列的反封建反民族压迫的斗争,为工业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道路,维也纳体系也在斗争中彻底瓦解。
3.《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但同时也使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充分暴露。工人运动与社会主义运动成为一大潮流,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马克思主义由此诞生,第一国际成立,巴黎公社实行了无产阶级专政的伟大尝试。
4.《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是属于历史发展的主体地位,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各国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英、法、美对旧的资产阶级统治进行调整或革命,为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进一步开辟了道路。俄、日、德、意也通过不同的方式跨进了资本主义的行列。至此,自由资本主义达到了鼎盛,世界体系初步形成,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初步确立了。资产阶级完成了反封建的历史任务,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
5.《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随着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列强加紧了对外扩张,在世界各地建立了一系列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打破其封闭的经济结构,使之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一部分。这有利于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有利于世界各国各地区间相互联系,推动了世界向整体化发展。
6.《亚洲革命风暴》:资本主义发展需要大量的市场和原料产地。为此,资本主义列强用坚船利炮在全世界争夺市场和原料产地,把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经济变成了资本主义国家的附庸经济,给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为此,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掀起了亚洲革命风暴,这是一股具有反殖民反封建的民族解放运动的潮流。
综上所说,本章讲的是工业革命及工业革命对世界的影响,产生了三大进步潮流即自由主义、社会主义、民族主义。
三、目
我们再以第三章《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的第一节《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例,在这一节中又分了许多“目”:
1.英国工业革命:详细介绍了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英国工业革命的具体情况。
2.工业革命的扩展:介绍了工业革命从英国到欧洲大陆和美洲的传播,法国和美国的也进行了工业革命,并各具特色。继而德、俄、奥、日等也陆续开始了工业革命。
3.工业革命的影响:大工厂制从经济上分析了生产力的发展加速了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的进程,引起了经济布局的变动和产业结构的变化。机器工厂制的确立,创立了全新的生产组织和管理形式为资本主义的社会化大生产提供了可能;政治上工业革命从根本上改变了工场手工业时期的上层建筑,确立了工业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资本主义制度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基本确立;在思想和科教方面,工业革命使自由主义、社会主义、民族主义思潮快速传播,自然科学在其推动下也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在社会结构方面,工业革命简化了社会关系,使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他们的对立与斗争构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工人运动与社会主义运动开始兴起。这一“目”从微观角度为同学们展现了工业革命的前因后果及来龙去脉。
由上例,我们可以看出,“章、节、目”三级标题分层推进,因果联系,逐步深入。如果我们在教学中善于掌握这三级标题的关系,会对教学起到很大的作用。它对于记忆历史知识点、提高历史分析能力,能产生三个“有利”的结果:
1.有利于宏观控制基础知识,纲举目张,以简驭繁,在知识网络中应用自如。
2.有利于运用三级标题所直接表现的史事、概念、论断、观点、特征、结论,以提高对历史的理性认识,从根本上改变“死背书”的情况。
3.有利于知识转化,升华为学科能力,开拓创新性历史思维能力,启迪阐释和解题的思路,把握历史分析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