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开始的地方

来源 :学生天地·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rm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仅仅迟到了6分钟就被宣判败诉,这是1858年发生在英国多塞特郡法院的案例。
  原本安排的开庭时间是上午10时,可惜过了6分钟一名当事人还没有出现。法官随即以没有按时到庭为由,宣布这名当事人败诉。
  不过两分钟后,那位败诉者赶到法院,并向法官申诉:按照他家乡坎伯兰卡莱尔镇车站时钟所指示的时间,他是准时到达的。
  这起土地诉讼案不得不重新审理,而类似的矛盾也时有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美国铁路网已遍及全国,但由于各地采用的时间标准不同,整个铁路运行陷入混乱之中。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美国女子学院院长查尔斯·多德教授于1870年提出,按经度线将全国划分为若干时区,每个时区自东向西依次相差1个小时。他还建议把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作为地理经度和时区的起点。
  “距离伦敦8千米的泰晤士河畔,有座闻名世界的小山峰——格林尼治。从海上经过泰晤士河河口进入伦敦的船只,必须从这里经过。”在著作《时间的由来》中,史密斯这样描述格林尼治。
  在此之前,世界各地的时间并不统一,甚至有些地区仍然根据自然界的变化来计算时间。比如,生活在北极地区的因纽特人,根据海豹和企鹅等动物的活动时间来判断季节。在漫长的冬季,他们不问过去了多少天,而是问“睡了多久”。在那里,黑夜长达数月,没有白天与夜晚之分。
  伴随着城市的兴旺发达,一些地区的公共场所建起了巨大的塔钟,方便每个人时刻把握自己的时间。塔钟因建造耗资巨大,成为城市财富的象征和市民的骄傲。有权势的王公贵族也经常把钟表当成礼物送给别人,可见人们将时间看得多么宝贵。
  1884年,世界经度会议在华盛顿举行。经过讨论,国际天文学家代表最后决定,经过格林尼治的经线为本初子午线,它是计算地理经度的起点,也是世界标准时区的起点,以此线为界向东为东经,向西为西经,将全球按经线等分为24个时区。这一年的lO月13日,格林尼治时间正式作为国际标准时间被采用。
  当时,不少航海者都会来此“对表”。格林尼治一栋三层小楼的楼顶至今还保留着一个红色球体,每天格林尼治时间13时球会准时落下。当年泰晤士河上的航船就是靠这个来对表的。
  20世纪90年代,世界各国对21世纪到底应该从2000年开始还是从2001年开始展开了一场争论。最后,还是“德高望重”的格林尼治天文台出面,宣布21世纪应始于2001年,才算平息了这场风波。
  世界各国相继采用以格林尼治为时区起点的计时标准,但也有国家迟迟不愿承认,比如苏联。直至1924年苏联才以格林尼治时间作为计时标准。
  也正是这一年,格林尼治天文台第一次通过英国广播公司向太空播放时间信号,使全世界无线电听众可以根据这种时间信号校正自己的钟表。
  从此以后,世界上的大多数人便开始在闹钟设定的时间起床,在工厂下班的铃声准时敲响后拖着疲倦的身体回家。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天文仪器的发展,格林尼治天文台已经容纳不下大量的现代化仪器,再加上伦敦的空气污染也影响对天象气候的观测,格林尼治天文台迁到了东南沿海的苏萨克斯郡,旧址改为英国天文博物馆。
  时至今日,天文台旧址依然保留着一条嵌在混凝土基座上的钢条——“格林尼治子午线”,它作为零度经线继续在用。人们习惯称这里是“时间开始的地方”。
  
其他文献
这一段时间,我除了当老师、当毛毛虫、做DJ之外,又接了一个新工作。每周我会飞去长沙主持湖南卫视的娱乐节目《快乐大本营》。节目不错,好玩得很,所以虽然累,我依然乐此不疲。
王昆,出生于吉林省磐石市,毕业于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美术系,后调入北京成为一名美术老师。
题记:此篇是央视名嘴白岩松在哈尔滨工业大学的演讲,在人生观、理想观这些重大问题上,他没有大谈特谈自己奋斗与成功的过程,而是深入浅出,提出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小观点,引起学生
这一带的景色在全国出了名,尤其到了我们村,满地乱跑的猴子会让你喜不自禁。我就是这“猴乡”里的一个摄影师,靠着照相机发了一笔小小的猴财。这天,来了拨西装革履的人,一看就很有
不能设想,古罗马的角斗场需要重建,庞贝古城需要重建,柬埔寨的吴哥窟需要重建,玛雅文化遗址需要重建。这就像不能设想,远年的古铜器需要抛光,出土的断戟需要镀镍,宋版图书需要
当年作为一个年轻的音乐家,Neal Morse的梦想就是寻找属于自己并能得到大众喜爱的流行音乐世界.
有一年,我应邀到一所中学演讲,北方的农村,露天操场,几千名学生,脸蛋呈现出一种深紫的玫瑰红色。冬天,很冷。
在绵延于群山之颠、高耸险峻的中国塞北长城上,有一个高大魁梧的人影正在寒风萧瑟的长城古道中缓慢地行进。他每走一段路,就会停下来。休憩一会儿后,就从身后大大的旅行包里,拿出
很早的时候,读丰子恺的书,现在依稀记得——  丰子恺问儿子,你最喜欢什么,儿子说,最喜欢逃难。丰子恺大为震惊,忙问为什么,儿子回答,一逃难,就能坐上大轮船!  这就是一个孩子对于逃难的认知。他无法懂得,逃难,对于成年人,对于正在遭受日军侵略的中华民族,意味着什么。  现在想,唐山大地震对于我,也是如此。那是1976年7月,我12岁,一位军代表的儿子死里逃生,回到北京,他告诉我们,他的妈妈爸爸兄弟姐
我家里有个童仆,我们姑且叫他阿芳,因为阿芳不是他的名字。他是一位绝顶聪明的小孩子。由某兑换铺雇来时,阿芳年仅十五,最多十六岁。现在大约十八岁了,喉管已经增长,说话听来已略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