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实施文化建设工程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来源 :群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hong_jone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全局出发,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全面部署,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全会通过的《决定》,是指导今后一个时期文化建设的纲领性文件。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们贯彻落实六中全会确定的战略部署指明了方向。全省各级党组织要把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首要的政治任务,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
  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物质是基础,精神是导向,文化是灵魂,改革创新是动力。文化建设既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又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目标;既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又是民生幸福的显著标志;既直接贡献于经济增长,又对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要把中央精神与江苏实际紧密结合起来,遵循文化发展内在规律,处理好文化改革发展中的重大关系,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江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奋力实现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跨越。
  一、坚持文化软实力和经济硬实力同步提升,为实现“两个率先”提供强大动力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实现“两个率先”,既要有经济的硬实力,又要有文化的软实力。提升文化软实力,首先要增强文化的凝聚力和引领力,以文化引领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理想追求、精神支柱和思想道德基础。一要大力加强科学理论引领。实践每前进一步,理论引领必须超前一步;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必须跟进一步。要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教育,推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向深度和广度拓展,以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领导班子建设带动学习型社会建设。要大力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开展面向“两个率先”的理论创新,使哲学社会科学成为推动江苏科学发展的思想库。二要大力弘扬时代主旋律。当代中国,从精神层面来讲,主旋律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从实践层面来讲,主旋律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体到江苏,集中体现为推进“两个率先”的伟大实践。要紧紧围绕这个主旋律,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各族人民好的时代最强音,鼓舞和激励全省人民为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而不懈奋斗。宣传思想文化战线要牢记重大使命,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提高主流舆论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把宣传党的主张与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把坚持正确导向与通达社情民意统一起来,把正面宣传为主与加强释疑解惑统一起来,进一步弘扬社会正气、引领社会思潮、疏导公众情绪、增进社会共识。特别要顺应网络化信息化时代的潮流,加快发展网络新技术新业态,占领网络信息传播制高点。把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作为文化建设的一项迫切任务,按照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的方针,努力探索建设网上思想文化阵地的有效途径,总结推广镇江加强互联网属地管理的经验,进一步加强网上舆论引导,使互联网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新阵地、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平台、丰富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空间。三要大力铸造新时期江苏精神。伟大的实践呼唤伟大的精神。改革开放以来,正是有了“四千四万”精神、张家港精神、“昆山之路”精神和“三创”精神,才有了江苏大地上一个又一个发展奇迹。江苏人民具有独特的人文特质,比如崇文而不尚空谈、圆融而不惧竞争、内敛而不失大气等,广大干部群众始终保持旺盛的活力,进取心、拼搏劲有增无减,开拓本领、创新能力愈来愈强。这些都是江苏发展的宝贵精神财富和不竭力量源泉,我们既要继承好、弘扬好,又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提升。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集各方意见的基础上,省委十一届十二次全会确定新时期江苏精神由“三创”拓展为“三创三先”,就是“创业创新创优、争先领先率先”,这是全省人民励精图治干事业、锐意进取闯新路、敢于超越争一流的精神升华。要在全省深入开展新时期江苏精神宣传教育主题活动,大力宣传“三创三先”典型,鼓励“三创三先”实践,让“三创三先”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提振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的“精气神”。四要大力提高全民文明素质。提高全民素质,是增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基础。要坚持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社会风尚,深入推进思想道德建设,加强先进典型学习宣传,放大“双百”、“双50”人物示范效应,设立“江苏好人榜”,不断推出各类先进典型和道德模范。大力开展“爱祖国、爱江苏、爱家乡”活动,引导人们在社会上做一个好公民、单位里做一个好工作者、家庭中做一个好成员。切实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完善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育人网络,努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一代江苏人。要以创建文明城市为龙头,广泛开展群众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协调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打造区域文明城市群和文明城镇群。
  二、坚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双轮驱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越来越旺盛,既包括基本文化需求,也包括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文化需求。满足这些文化需求,必须坚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两手抓、两加强,做到双轮驱动、两翼齐飞。
  要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切实保障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近年来,我省各级不断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形成了“省有四馆、市有三馆、县有两馆、乡有一站、村有一室”的五级文化设施体系。要继续加大财政投入,重点建设一批标志性文化设施,大力推进文化服务示范区建设,着力打造城市“15分钟文化圈”、农村“十里文化圈”,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要坚持建设、管理和使用并重,在实现服务体系硬件建设广覆盖的同时,更加重视软件建设,在“重内容、强服务、受欢迎”上下功夫。要深入研究群众需要什么、欢迎什么,努力提供更具针对性、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服务,鼓励文化单位开展面向农村的流动服务、网点服务,推动送书送戏送电影下乡、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等活动经常化制度化,建立外来务工人员文化服务点。群众自发自主、广泛参与的文化活动,往往是最有生命力的。要在引导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的同时,积极为群众性文化艺术活动搭建平台、创造条件,提高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村镇文化、校园文化建设水平,培育基层特色 文化品牌。
  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不断丰富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文化生活。我省文化产业发展势头强劲,过去五年增速高于GDP增速、高于服务业增速,去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已经达到3.4%。发展文化产业,不仅是满足群众多样化文化需求的主要途径,也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不仅是提高文化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有效载体,也是增强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方面。要围绕打造全省经济重要支柱产业的目标,加快文化产业扩张,提高文化产业发展水平,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工作中更加注重“三个突出”:突出培育特色。围绕我省重点发展的十大文化产业,实施一批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努力在广播影视、出版发行、广电网络等优势产业领域形成强大竞争实力,在文化旅游、演艺娱乐、工艺美术等传统产业领域打造优势文化产业品牌,在创意设计、新兴媒体、动漫游戏、广告会展等新兴产业领域实现跨越发展。突出龙头带动。把培育壮大文化企业作为发展文化产业的重中之重,推动各地、各行业形成一批文化龙头企业,以大企业支撑大产业。要鼓励支持有实力的文化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并购重组,培育一批上市文化企业,打造资本市场的“江苏文化板块”。突出集聚发展。加强文化产业区域布局统筹规划,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文化产业群建设。按照合理布局、突出特色、内容优先、自主创新的发展原则,强化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
  三、坚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科技创新同步推进,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关键在于大力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既从生产关系层面破除体制机制束缚,又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作用,更大力度地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科技创新,不断增强文化发展的活力和动力。
  哪里有真正的改革,哪里就有蓬勃发展的生机。江苏的文化建设因改革而出名、因改革而得益,但深化改革、巩固成果、促进发展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要按照中央总体部署,对照“路线图、时间表、任务书”,加大力度、加快速度、巩固提高、重点突破、全面推进,推动江苏文化体制改革从“盆景”走向“百花园”,从“试验田”走向大面积“丰收田”,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创新文化管理体制,完善政策保障机制。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不能简单地“翻牌子”,更重要的在建机制;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不能走形式,关键在增活力。对已经转企改制的经营性文化单位,重点要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产权制度和资产经营责任制,加快构建管理规范、运行高效的现代企业制度,培育发展活力强、综合实力强、核心竞争力强的市场主体;对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重点要深化内部人事、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引入竞争和激励机制,增强面向市场、面向群众提供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能力。要理顺文化行政管理部门与文化企事业单位的关系,推进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管办分离,强化政策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职能。
  科技进步是加快文化发展的强大动力,文化只有插上科技的翅膀才能飞得更高。当今世界,文化与科技的融合成为发展趋势,催生出许多新兴文化业态和大量具有高成长性、高附加值的科技型文化企业,带来了文化生产力的新飞跃。要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对文化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把文化领域科技创新作为创新型省份建设的重要内容,把江苏文化和科技的双重优势结合起来,提高文化创新能力,促进文化跨越发展。要创新文化发展业态,大力培育数字广播、数字电视、动漫影视、网络游戏等新兴文化业态,推动文化企业采用高新技术提升传统的文化创作、生产和营销环节,以技术上的领先优势赢得产业上的竞争优势;要创新文化表现形式,鼓励我省文化企业加大自主创新投入,提高文化产品科技含量,增强文化产品艺术感染力,打造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竞争能力和浓郁民族特色的原创作品和自主品牌,在满足群众现实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引导和创造新的文化消费需求;要创新文化传播手段,大力支持省主要媒体拓展网络多媒体、移动多媒体等传播载体,建设云媒体电视内容集成平台,加快构建技术先进、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文化传播体系。
  四、坚持多出精品和多出人才互动并进,加快建设江苏文化高地
  江苏自古人文荟萃、名家辈出,我国四大古典名著有三部出自江苏作家之手,近代江苏相继涌现出一大批站在文化高峰、引领时代风骚的名家大师。前人给我们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我们也要给后人留下时代的文化记忆。伟大的时代孕育着伟大的作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江苏“两个率先”的伟大实践,呼唤无愧于这个时代的伟大作品。要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把多出精品、多出人才作为加强文化建设的重要突破口,以文化人才支撑文化大厦,以文化精品引领文化繁荣,加快构筑新时期江苏文化高地,创造更多更好的江苏文化品牌。一是着力打造一支规模宏大的“文化苏军”。要进一步加大文化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以培育“文化名家”和“五个一批”人才为重点,深入实施高层次文化人才工程,尤其要采取特殊政策,培养引进一批国内一流、业内公认的文化拔尖人才和领军人才,以创作出名人、演出出名人,造就更多的名家大师。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既要“顶天”又要“立地”;既要打造人才高峰,又要夯实人才基础。青年文化人才是最富有创造活力的群体,要切实加强青年文化人才的培养,放手让青年人才在实践中担当重任、茁壮成长。基层文化工作者队伍薄弱是文化建设的一个突出问题,要切实加强基层文化工作者队伍建设,吸引更多的优秀文化人才服务基层、生根开花。二是着力推出一批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住的精品力作。我省近年来涌现了一大批优秀影视文学作品,像《人间正道是沧桑》、《推拿》等在全国产生了较大影响,还有很多艺术门类相继获得全国大奖。要继续以“五个一工程”为龙头,大力实施文化精品战略,保持文学、美术、书法、民乐、戏剧等在全国的领先地位,推动和扶持社科、新闻、出版、影视、音乐、舞蹈等门类优秀文化产品的创作和生产,催生更多既叫好、又叫座的精品力作。优秀的文艺作品,从来就是反映人民心声、体现时代要求的产物。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要求,鼓励和支持文艺工作者到群众中去、到城乡基层去,从群众创新创业的实践中挖掘题材,热情讴歌改革开放、“两个率先”的生动实践,展示全省人民不懈奋斗、奋发图强的精神风貌,努力创作更多反映现实生活、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深受群众喜爱的文化作品。要善于运用现代经营理念,加大包装、宣传和 推介力度,使之面向大众、走向市场,真正转化为既有社会效益、又有经济效益的文化产品。三是着力营造多出精品多出人才的良好环境。只有体制活、环境优,才能多出精品、多出人才。江苏历史上名家辈出、名作不断,主要得益于崇文重教的社会环境。要认真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创造、尊重人才的方针,坚决破除一切不利于文化人才成长、流动和使用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性障碍,鼓励艺术创作不同形式和风格竞相发展、艺术理论不同观点和学派充分讨论、文化发展不同品种和业态积极创新,重奖那些在国内外荣获大奖的杰出艺术家,大力宣传那些对文化建设贡献突出的先进典型,使江苏成为文化人才最适宜创造和发展的地区。要建立有利于优秀文化人才和作品脱颖而出的新机制,尤其对从事原创的作家艺术家,要真情呵护、特殊关爱,使他们耐得住寂寞、抗得住诱惑、出得了精品。
  五、坚持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融合发展,提升江苏文化影响力
  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发展,既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对现代文化的创新。江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吴文化、金陵文化、维扬文化、楚汉文化都是中华文化大家园的瑰宝。提升新时期江苏文化影响力,必须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做到“三个结合”:一是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相结合。文化发展,基础在传承,关键在创新。不善于传承,创新就没有根基;不善于创新,文化就没有活力。要大力弘扬江苏优秀传统文化,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使其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使之成为新时期鼓舞人民前进的精神力量。加强昆曲、评弹、扬剧、锡剧、淮剧等优秀传统艺术形式的传承,加大南京云锦、宜兴紫砂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发,做到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二是特色优势和开放优势相结合。要善于学习借鉴国内外一切优秀文化创新成果,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增强文化产品时代感和吸引力。要充分利用江苏对外开放优势,推动江苏文化走向世界,实现传统文化优势和对外开放优势的叠加效应。扩大对外文化宣传,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文化交流,充分展示江苏文化发展的成就和特色。要扩大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培育一批外向型骨干文化企业、产业基地和对外文化中介机构,支持更多文化企业通过独资、合资等形式在海外兴办实体,大力实施苏版图书、优秀影视作品海外推广计划,推动江苏文化产业融入国际文化产业链。三是整体提升与打造品牌相结合。一个地区具有标志性的文化品牌,承载着历史记忆,体现了时代风貌,是区域文化实力和特色的集中反映。要在提升文化建设整体水平的同时,高标准设计、大手笔运作一批标志性的重要文化建筑和文化产品,提升城市建设和地区发展的文化内涵,进一步擦亮文化展示窗口,打响文化建设品牌,扩大江苏文化影响力。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发展繁荣,是一项浩大的系统工程,涉及经济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各级党委要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切实担负起领导文化建设的政治责任,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健全领导体制机制,着力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宣传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工作体制和工作格局,不断提高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科学化水平。要把文化建设摆在“两个率先”的突出位置,纳入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树立鲜明的发展导向、工作导向和考核导向,与经济、政治、社会各领域工作一起规划、一起部署、一起实施、一起考核,加强统筹协调,加强政策扶持,加强资金投入,加强督促检查,真正使提高文化软实力成为推动科学发展硬任务。要研究和把握文化改革发展的内在规律,深入研究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新变化,理清文化改革与发展的基本思路,丰富全面小康建设和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文化建设内涵,明确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事业产业发展的重点,坚持用改革创新的办法解决文化建设中出现的问题,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掌握文化改革发展领导权。要切实加强文化领域领导班子建设和党组织建设,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选好配强文化领域各级领导班子,把政治立场坚定、思想理论水平高、熟悉文化工作、善于驾驭意识形态领域复杂局面的干部充实到领导岗位上来,把文化领域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强领导集体,同时要结合文化单位特点加强和创新基层党的工作,使文化战线的广大党员在文化改革发展中,切实发挥创先争优和先锋模范作用。要进一步凝聚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强大合力,尊重人民群众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全面加强文化保障体系建设,健全文化发展激励机制,完善文化经济政策,构建文化公共服务平台,最大限度地鼓励文化工作者文化创作的创造性,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民群众文化建设的主动性,最大限度地调动社会力量文化投入的积极性,努力形成广大人民群众与文化工作者一起上、政府力量与民间力量一起上、公有制文化单位与非公有制文化单位一起上,共同推动江苏文化建设工程的生动局面。
其他文献
为提高分类器在对抗性环境和训练阶段的抗攻击性,提出一种新的攻击模拟算法。通过拟合成员分类器模拟并获取最差情况攻击使用的决策边界,根据阈值设定去除性能较差的成员分类
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是新时期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重大举措,也是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保证。盐城根据中央和省委部署,围绕省委“5+1”文件的贯彻落实,坚持以发展导向促进体系建设开放融合,以制度完善促进体系建设系统规范,以改革创新促进体系建设动态发展,初步形成了具有盐城地方特色的惩防体系基本框架,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坚持发展导向,促进体系建设开放融合  自觉融入发展大局。发
在市场力量和东盟的推动下,东亚地区的经济一体化出现良好的发展势头。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在东亚经济一体化中的地位和作用在不断提高
政府危机决策在决策目标、决策条件、决策程序和决策效果等方面都具有特殊性,对政府危机决策能力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要成功化解公共危机事件,必须加强危机决策能力建设,提高政府
本文对"05方案"实施以来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研究情况从八个方面进行了概述,并给予简要的评价,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结合信息技术分析了知识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架构,同时文中给出了知识管理系统的典型结构模型,并进一步对知识管理系统在企业内部的应用做了分析。
已有的无等待通用构造算法大多只考虑有界无等待的情况,并不适用于无界无等待并发模型。为此,提出一种新的无等待通用构造算法——UWUC。该算法使用Fetch&Add对象和列地址选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