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地基强夯处理措施及施工质量检测的研究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2349176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结合工程实例,通过工程地质状况分析和原位测试,详细阐述工程地基采用强夯法加固处理措施,对地基强夯处理效果进行了检测分析评价,并提出具体建议。
  关键词:建筑工程;强夯法;标贯试验;检测;承载力
   地基强夯法处理的核心就是给地基以冲击力和振动力,提高地基土的强度并降低其压缩性,减少地基的后期沉降和不均匀沉降,达到承载和稳定的目的。该方法具有设备简单、施工方便、适用范围广、经济易行、节约材料、效果显著的优点。已被广泛用于各行业。
  1工程概况和地质条件分析
   湖南某一大型花园小区,占地面积3万多平方米,住宅为5层~7层多栋,框架结构。由于土质松软,地基承载力较低,须采用具体措施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
   拟建场地从地貌上看该地区为丘陵地带,原场地为池塘和沼泽湿地,地面较平坦,呈现北高南低,高差小于2m。从其地质勘探情况看,场地自上而下主要土层有素填土、粉细砂、淤泥质土、粉质粘土和中粗砂等。其土层地质特征如下:
   (1)素填土:主要成分为粘土,粉质粘土,碎石组成,密实度较均一;
   (2)粉质粘土:褐红色,稍湿,可塑~硬塑,具网纹状结构;
   (3)粉细砂:灰黑色,松散;
   (4)淤泥质土:为池塘长期形成的淤泥或没有清淤干净的残留物组成;
   (5)中粗砂:褐黄色,稍密~中密。
   上述土层中,以粉细砂和淤泥质粘土的工程性质为最差,这也是强夯法加固的关键所在。勘探表明,该地区地下水位较高,一般地面下3~4m,即粉细砂埋深一般在5~l0m,呈松散饱和状态,地基处理的重点在于,该类地基土在振动或冲击力作用情况下发生液化,引起地基土的不稳定,造成建筑物破坏、失去作用。
   由于土体呈松散和松散饱和状态,难以取得原状试样,只好采取在现场进行原位测试,进行处理后比较,从而得出结论;强夯前标贯试验结果(图1)、静力触探试验结果(图2)。
  
  
   对图l和图2数据进行分析,不难看出,天然状态的标贯击数为l~4击、平均3.1击;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Ps=2~3.5MPa,平均3.0 MPa;动探击数为2~4击,平均3.4击。根据有关规范判别:
   (1)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标贯判别式,计算该层粉细砂在Ⅶ度地震条件下的液化指数为20.5,其等级为“严重”液化。
   (2)按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Ps值判别,抗Ⅶ度地震不液化的临界Ps为4.1MPa。实测结果低于该值,判别为“液化”。
   (3)从土的颗粒组成分析,颗粒细而均匀,不均匀系数Cu=2.5~4.5(<5),属不良级配。平均粒径dso=0.064/0.1lmm,接近一般易液化的经验值。粘粒含量虽高达8%,但未超过不液化土10%的要求。所以,仍属易液化的土。
   综上所述,该层粉细砂位于地下水位以下,处于“松散”状态。按各种方法判别,它在Ⅶ度地震作用下会发生液化,因此必须对地基进行夯实加固处理。
  2强夯地基处理措施
   消除粉细砂地基的液化,其处理方法很多、如强夯、爆夯、挤密砂桩称振冲等,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对于该地基、处理深度在10m以内,局部夹有薄层枯土,要求造价要低,在短时间内完成。经各种方法综合比较论证,最后论定用强夯法处理是较理想的,如前所述,强夯法加固地基的优点是能就地取材、经济合理、工法成熟。因此,该地基处理全部采用强夯法进行处理。
   2.1强夯法处理地基主要技术参数
   清除天然地基表层粘性土约2m,回填石渣(粒径小于50cm)至设计高程作强夯垫层;厚度为l~2m,作为强夯起夯面,设计考虑平均夯沉量为60cm。
   平面夯点布置形成:按3.5~3.5m正方形布置。
   夯击能量:点夯能量为2240kN·M,满夯能量为640kN·M。
   夯击工艺:两遍点夯一遍满夯。点夯每点l2击,夯坑深度不小于l.6M,最后丙击沉量差平均小于5cm;满夯每点为3击,相互搭接50cm。
   夯锤要求:为了加大加固深度,夯锤底静压力不小于350KPa, 即锤底直径为2.2m左右,夯锤重不少于l60kN。
   表面整平碾压:滿夯结束后,对表面进行整平,碾压(激振力不小于40T)。
   2.2施工技术工艺
   按上述强夯参数,其施工技术详细步骤如下:
   (1)清理并平整施工场地;标出第一遍夯点位置,并测量场地高程;
   (2)起重机就位,使夯锤对准夯点位置;测量夯前锤项高程;
   (3)将夯锤起吊到预定高度,待夯锤脱钩自由下落后,放下吊钩,测量锤顶高程,若发现因坑底倾斜而造成夯锤歪斜时,应及时将坑底整平;
   (4)按设计规定的定夯次数及控制标准,完成一个夯点的夯击;重复步骤③ ~⑥ ,完成第一遍全部夯点的夯击;用推土机将夯坑填平,并测量场地高程;
   (5)在规定的时问间隔后,按上述步骤逐次完成全部夯击遍数,最后用低能量满夯,将场地表层松土夯实,并测量夯后场地高程;
   (6)强夯施工过程中设专人负责下列监测工作:①开夯前检查夯锤重和落距,以确保单击夯击能量符合设计要求;②在每遍夯击前,对夯点放线进行复核,夯完后检查夯坑位置,发现偏差和漏夯应及时纠正;③按设计要求检查每个夯点的夯击次数和夯沉量;
   (7)施工过程中要对各项参数及施工情况进行详细记录;相邻机组最小安全操作距离不得小于30m,以保证安全需要。
   在施工过程中,按设计要求工艺进行工艺试验,得出最佳夯击能为2240 kN·M和640 kN·M。其它工艺不变,经过施工方认真组织和现场监理的严格监督,原计划提前完成了全部強夯法地基处理工程。
  3地基强夯处理检测与效果分析
   强夯法处理地基的效果,在理论上一般认为,主要取决于地基土中孔隙水的消散速度和夯沉量。
   3.1夯沉量
   经过强夯前、强夯过程和强夯后的严格测量,实测平均夯沉量为88cm,扣除石渣层本身的压缩量29cm,则下部土基压缩量为59cm,基本达到了预期效果。实测夯坑周围地面变形见图3。
   从图4分析,夯坑体积10.3~20.1m。,隆起系数16.5%~32.2%,有效压密达70~80%。隆起体积主要来源于石渣下lm左右的粘性土。夯后开挖发现,这lm厚的粘性土,除部分挤入石块问大部被隆起。
  
  
   3.2原位测试成果
   图1、图3分析比较显示,粉细砂层地基土通过强夯法处理后,标准贯入击数达到6~12击(平均9.4击),平均值相比,夯后比夯前提高了6.3击,增长203%,动探击数平均达到7.6击,增长123%,均超过了抗5度地震液化临界值。静力触探Ps值也达到4~9MPa,平均5.5MPa,提高了83%,同样满足抗震临界值的要求,达到了加固的目的。
   经夯后期探取样,表明在地面以下深10.5m处厚1.5m的淤泥质土也得到了一定的密实,各项指标提高一倍左右。说明强夯法处理地基,在该地质条件下,影响深度达到12m,有效加固深度8~10m。
   3.3孔隙水压力观测
   图5是实测的某一夯点夯击时的孔隙水压力过程线。总的来看,孔隙水压力随击数增加而不断上升,达到某一击数后则上升幅度渐缓。
  
  
   (1)夯锤接地后,孔隙水压力不是瞬间上升到峰值,而是滞后,与测点距离和土的渗透性有关;
   (2)在前5击,每夯1击,孔隙水压力明显上升,而5击以后,则上升缓慢,表现出有升有降,呈“振荡”的情形,其每击增量很小,如图5所示。说明最多只能夯击12击,再多夯则没有意义;
   (3)TL隙水压力消散时间一般只有几小时,夯击12击后,孔压上升至58MPa,lhl0min,孔压降到31.3kPa,消散了46%,6hl8min,孔压基本消散;
   (4)孔压测点埋设水平距离分别为2.3m、2.99m和5m,埋设深度5.3m~5.9m、测试结果、间距2.3m和2.9m的线型基本相同,但2.3m处大于2.9m处的孔压,峰值接近。而间距5m处的孔压,前两击孔压与2.3m和2.9m处接近,则3击以后相差较大,但其增值很小,几乎是一条平线。
   以上分析说明:(1)强夯在水平方向挤密范围较小;(2)间距5m以外,NTL压与击数没有关系。
  4结论和建议
   实践证明,采用该方法处理后提高了地基承载力、降低了工程地基沉降量,消除了地基土内液化的可能性,取得了良好的处理效果,其地基承载力达到了本工程设计要求。
   (1)对于该类粉细砂地基土,采用强夯法处理,是切实可行的。经过夯击能2240kN·M作用,用标贯、动探和静力触探检测,夯后比夯前均提高了1~2倍,在Ⅶ 度地震作用下其液化性得到消除,能满足设计要求。
   (2)在粉细砂层中夹薄(1.5m以内)粘性土,强夯作用也可使密实,不影响强夯法的使用。
   (3)单击能力为2240kN·M时,有效加固深度可达10.5m,该类粉细砂地基土,强夯的夯击击数6~8击,不宜超过12击。
   (4)强夯夯击使粉细砂中产生的超孔隙水压力很快消散,只要合理安排施工设备,可采用不分遍施工,加快施工速度。强夯法虽然在工程实践中已被证实是一种较好的方法,但目前仍没有一套成熟的理论和计算方法,因此一些强夯参数必须从工艺试验中进行验证。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
其他文献
摘要:文章论述了公路机械化施工组织方法,以及公路施工机械管理  关键词:公路机械化施工组织; 机械管理;    一、公路机械化施工组织和机械管理的意义  公路施工具有工程规模大、流动性强、易受外界因素干扰和施工协作性高等特点。随着我国公路建设的迅速发展,机械化施工已成为高等级公路施工的主要施工方法。工程机械也逐渐向大型化、专业化、智能化、系列化等方向发展,对推动高等级公路建设,提高公路建设质量,加
期刊
摘要: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来说,公开环境信息,加强与公众的沟通,接受公众的监督,是当前进一步推进政府公共管理和服务职能转变的要求,是当前强化环境执法、提升环保部门管理水平的迫切需要。本文系统地分析了基层环保部门环境信息公开工作现状,针对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解决对策,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环境信息信息公开存在问题解决措施  1前言  国家环保总局于2007年4月11日发布了《环境信息
期刊
摘要:城市空间指在城市里的人们所能感觉到的包罗万象的感觉,是城市内和其它场所各建筑物之间所有的空间形式;高层建筑技术的快速发展,高层建筑已经成为城市空间中不可缺少的元素,成为城市的一道亮丽风景,然而高层建筑与城市空间的融合依然存在一些缺陷,高层建筑是否与所处的城市空间融洽,其评价标准相当一部分取决于公众的感受。  关键词:建筑设计;城市规划;城市空间  前言  高层建筑在古代早已有之,大约公元前五
期刊
摘要:寒冷的冬季,动车底部转向架结冰将阻碍动车转向,最终导致动车事故。然而现有融冰技术多是用于输电线路及道路,用于动车融冰融雪的技术尚不完善。通过对动车检修站内热风融冰设备机理的研究,达到合理选取热风机组设计参数的目的。文章在详细分析冰融化过程三个阶段的基础上,根据相变传热机理,给出一种适用于热风系统融冰融雪的理论计算模型。该数学模型为热风系统风量、风速及风温的设计计算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动
期刊
摘 要: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以及建筑智能化的日益发展,建筑机电安装工程所涉及的学科和专业领域日趋增多、技术也越来越复杂、规模也不断扩大,涉及面很广。科学、完善的机电安装工程施工管理体系,不仅可以大大地节约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的成本,同时还可以创造出精品工程,从而给施工企业带来很大的社会效益。    关键词:机电;安装;施工;管理    1 机电安装工程的特点  机电安装是一个大概念, 其涉及面很广, 学
期刊
摘要:当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建筑企业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如何提高经济效益,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笔者认为建筑企业要提高经济效益,必须加强对自身的管理,一要多中标,同时加强对中标项目的施工成本控制。  关键字:建筑企业;经济效益;盈利;成本控制    1建筑企业经济效益的特点  企业追求的目的是经济效益最大化,建筑企业经济效益主要来源于工程项目,所以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是一项十分重要的
期刊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水库的施工方案目前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主要是结合工程实例,探讨了小型水库工程施工中的灌浆技术,希望这一观点能为广大同行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水库;施工方案;探讨  一、工程概况  某水库总库容为2111万m3 ,坝顶高程950. 8m,河床地面高程934.3m,最大坝高l6. 5m,坝顶宽度2. 5m,坝长398m。该水库是运用汛限水位按溢洪道进口
期刊
振冲法在国外30年代就已经开始用于加固松散砂土地基,50年代就已经开始用于加固软枯土地基,目前不仅有水冲振动,而且有气冲振动。我国于70年代试验成功,在成都地区应用也有十年之久,由于其具有施工方便、效率高、成本低、节约“三材”等优点而得到推广为提高并完善振冲技术,大力推动振冲技术在成都地区的发展,本文针对近几年来成都地区振冲加固设计、施工和加固效果的工程实际资料进行了综合分析。但由于工程实际资料地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建筑企业通过参与招投标获取工程施工任务已经是我国施工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任务,而工程项目投标的实质是各个投标人之间实力、资质、信誉之间的综合较量。投标人只要严格按照投标步骤进行,同时适当采用一些投标策略和技巧,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中标几率。  关键词:决策;风险;技巧  施工企业在参加投标前,应根据招标工程情况和自身的实力, 组织有关投标人员进行投标策略分析, 进行
期刊
摘要:本文介绍了GPS RTK作业的仪器配置及作业方式,并实例分析了证明GPS RTK技术可广泛应用于各项工程测量中,而且大大提高了作业外效率。  关键词:GPS RTK技术工程测量作业配置 运用  前言  RTK技术又称载波相位差分技术,是实时处理两个测站载波相位观测量的差分方法,它可使实时三维定位精度达到厘米级。常规控制测量如三角测量、导线测量都要求点间通视,费时费工,而且精度不均匀,外业中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