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免疫接种是预防畜禽疾病,保證畜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乡镇畜牧兽医站的重要工作。畜禽接种疫苗后,可以在疫苗的有效保护期内,防止疾病的暴发。然而,在实际生产中,免疫失败的情况却时有发生。本文通过研究分析畜禽免疫失败的原因,提出合理科学的对策,以促进畜禽免疫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免疫接种;畜禽疾病;免疫失败;对策
免疫接种可以使动物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力,从而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动物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然而,在实际畜禽养殖过程中,由于畜禽免疫失败导致疫病发生和传播,或免疫保护期内检测免疫力达不到预期水平的现象时有发生,这成为困扰畜禽疫病防治工作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就针对畜禽免疫接种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合理的应对措施,以期为畜禽免疫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1免疫失败原因分析
1.1疫苗因素
目前市场上仍然存在着质量不合格疫苗、贴假标签疫苗、制售未经国家批准疫苗、自制疫苗等现象,这类疫苗中含有强毒或疫苗毒力不够。部分养殖户为了降低养殖成本和省事,购买使用这些不合格的疫苗,致使畜禽接种后,不能产生理想的抗体水平,免疫效果得不到保障。
疫苗保存、运输不当或保存超过有效期,造成疫苗失效或效价降低,从而造成免疫接种失败。近年来,政府虽然加大了疫苗供应量,达到了对一些畜禽重大疫病可以有效预防的目的,但是由于疫苗在供应、防疫渠道中环节较多,冷链设施建设相对薄弱,疫苗在保存和运输的过程中达不到要求,会影响疫苗的效价,降低了免疫力水平。
此外,疫苗使用不当和疫苗间的相互干扰也是导致免疫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免疫是一项对操作技术要求很高的工作,疫苗的使用未严格按规范操作,会大大降低免疫效果。任何一种疫苗接种后机体都会产生干扰素,此时如果给机体接种或几天内连续接种2种以上疫苗就会产生相互干扰的现象,使免疫效果大打折扣。
1.2畜禽自身因素
健康状况良好的动物在进行免疫接种时,才能产生坚强的免疫力,而在动物发生免疫抑制病如禽传染性贫血病、马立克氏病、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禽白血病、禽脑脊髓炎等,处于体质虚弱、自身免疫系统不健全等状态下会大大影响免疫效果,还会产生不良的免疫反应。
母源抗体干扰也会导致免疫失败。一定水平的母源抗体存在于初乳、卯黄中,这些抗体可以中和疫苗毒,影响免疫效果,从而导致免疫失败。
1.3环境因素
有些农户或养殖场管理粗放,舍内空气污浊,有害气体大量蓄积,没有定期对圈舍及周围环境进行消毒,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存在于舍内,导致畜禽在接种疫苗期间就已经感染了病毒或细菌,导致免疫失败。免疫注射后使用饲料或垫料发霉变质,存在黄曲霉毒等霉菌毒素,抑制了免疫球蛋白合成,导致脾脏、胸腺等组织器官的损伤,从而引起严重的免疫抑制。饲料营养不全面,尤其是饲料中缺乏维生素和微量元素,造成畜禽营养不良,导致免疫失败。
此外,接种疫苗前后,动物受到转群、寒冷、突然换料、拥挤、运输、脱水等应激刺激时,血压升高,激发肾上腺释放皮质激素,使机体产生免疫抑制,从而影响了免疫效果。
1.4药物因素
由于抗菌类、抗病毒药物对疫苗毒有一定的杀灭作用,使用弱毒疫苗前后一段时间,如果使用这些药物,则会明显抑制机体内抗体的形成和T、B淋巴细胞的转化。另外活毒苗和抗生素同时使用,会导致疫苗稀释液的pH值和渗透压发生改变,使病毒作用于细胞的靶位出现偏差,从而降低了免疫效果。
1.5病原变异因素
许多畜禽易患的疾病如禽流感、口蹄疫、猪蓝耳病等,这些疾病的病原为了适应环境,血清型在不断变异。如果接种的疫苗的血清型与当地或此次疾病暴发的病原血清型不一致,就达不到预期的免疫效果。
2免疫失败的对策
2.1疫苗方面
选择优质、经国家批准合格的疫苗,并严格按疫苗的要求温度进行保存和运输疫苗。运输时,避免高温或阳光直射,并用盛有冰块的保温瓶或保温箱来容纳疫苗。一般冻干苗应保存于-10~20℃的冷冻环境中,温度越低,保存时间越长。灭活油苗,保存温度为2~8℃,且不能过热,也不能低于0℃。免疫时间最好选择在早晨或傍晚喂料前进行,免疫前后48h内避免使用抗病毒或抗菌药,72h内不可进行饮水消毒或带畜喷雾消毒。接种必须使用一次性无菌塑料注射器,一畜一针头,针头长短、粗细适宜,不能太粗,以免拔针后疫苗流出。免疫接种人员要做好自身消毒和个人防护。
2.2畜禽方面
幼龄和孕前期、孕后期不宜接种或暂缓接种疫苗。给健康状态良好的畜禽接种疫苗后,要注意观察畜禽精神状态和饮食等状况,并抽检体温,防止免疫应激的发生。畜禽接种免疫的前后,要饲喂营养丰富、均衡的优质饲料,提高畜禽非特异免疫力。
2.3饲养管理方面
疫苗接种前后3 ~ 5d内,在饲料中加入抗应激药物或在饮水中加入电解多维等抗应激剂,有效预防和缓解免疫应激反应。饲料要注意营养均衡,不使用发霉变质的饲料饲喂畜禽,可适当增加缬氨酸、蛋氨酸、VA、VB和VC等,提高畜禽机体抵抗疾病的免疫力。
此外,接种疫苗前后,合理调整好饲养密度,避免密度过大或过低,注意防寒保暖的同时也要保温,舍内要注意通风,勤换垫料,营造舒适环境,防止疾病发生。暂时健康状况不佳的禽畜,可适当延迟接种时间。
关键词:免疫接种;畜禽疾病;免疫失败;对策
免疫接种可以使动物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力,从而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动物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然而,在实际畜禽养殖过程中,由于畜禽免疫失败导致疫病发生和传播,或免疫保护期内检测免疫力达不到预期水平的现象时有发生,这成为困扰畜禽疫病防治工作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就针对畜禽免疫接种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合理的应对措施,以期为畜禽免疫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1免疫失败原因分析
1.1疫苗因素
目前市场上仍然存在着质量不合格疫苗、贴假标签疫苗、制售未经国家批准疫苗、自制疫苗等现象,这类疫苗中含有强毒或疫苗毒力不够。部分养殖户为了降低养殖成本和省事,购买使用这些不合格的疫苗,致使畜禽接种后,不能产生理想的抗体水平,免疫效果得不到保障。
疫苗保存、运输不当或保存超过有效期,造成疫苗失效或效价降低,从而造成免疫接种失败。近年来,政府虽然加大了疫苗供应量,达到了对一些畜禽重大疫病可以有效预防的目的,但是由于疫苗在供应、防疫渠道中环节较多,冷链设施建设相对薄弱,疫苗在保存和运输的过程中达不到要求,会影响疫苗的效价,降低了免疫力水平。
此外,疫苗使用不当和疫苗间的相互干扰也是导致免疫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免疫是一项对操作技术要求很高的工作,疫苗的使用未严格按规范操作,会大大降低免疫效果。任何一种疫苗接种后机体都会产生干扰素,此时如果给机体接种或几天内连续接种2种以上疫苗就会产生相互干扰的现象,使免疫效果大打折扣。
1.2畜禽自身因素
健康状况良好的动物在进行免疫接种时,才能产生坚强的免疫力,而在动物发生免疫抑制病如禽传染性贫血病、马立克氏病、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禽白血病、禽脑脊髓炎等,处于体质虚弱、自身免疫系统不健全等状态下会大大影响免疫效果,还会产生不良的免疫反应。
母源抗体干扰也会导致免疫失败。一定水平的母源抗体存在于初乳、卯黄中,这些抗体可以中和疫苗毒,影响免疫效果,从而导致免疫失败。
1.3环境因素
有些农户或养殖场管理粗放,舍内空气污浊,有害气体大量蓄积,没有定期对圈舍及周围环境进行消毒,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存在于舍内,导致畜禽在接种疫苗期间就已经感染了病毒或细菌,导致免疫失败。免疫注射后使用饲料或垫料发霉变质,存在黄曲霉毒等霉菌毒素,抑制了免疫球蛋白合成,导致脾脏、胸腺等组织器官的损伤,从而引起严重的免疫抑制。饲料营养不全面,尤其是饲料中缺乏维生素和微量元素,造成畜禽营养不良,导致免疫失败。
此外,接种疫苗前后,动物受到转群、寒冷、突然换料、拥挤、运输、脱水等应激刺激时,血压升高,激发肾上腺释放皮质激素,使机体产生免疫抑制,从而影响了免疫效果。
1.4药物因素
由于抗菌类、抗病毒药物对疫苗毒有一定的杀灭作用,使用弱毒疫苗前后一段时间,如果使用这些药物,则会明显抑制机体内抗体的形成和T、B淋巴细胞的转化。另外活毒苗和抗生素同时使用,会导致疫苗稀释液的pH值和渗透压发生改变,使病毒作用于细胞的靶位出现偏差,从而降低了免疫效果。
1.5病原变异因素
许多畜禽易患的疾病如禽流感、口蹄疫、猪蓝耳病等,这些疾病的病原为了适应环境,血清型在不断变异。如果接种的疫苗的血清型与当地或此次疾病暴发的病原血清型不一致,就达不到预期的免疫效果。
2免疫失败的对策
2.1疫苗方面
选择优质、经国家批准合格的疫苗,并严格按疫苗的要求温度进行保存和运输疫苗。运输时,避免高温或阳光直射,并用盛有冰块的保温瓶或保温箱来容纳疫苗。一般冻干苗应保存于-10~20℃的冷冻环境中,温度越低,保存时间越长。灭活油苗,保存温度为2~8℃,且不能过热,也不能低于0℃。免疫时间最好选择在早晨或傍晚喂料前进行,免疫前后48h内避免使用抗病毒或抗菌药,72h内不可进行饮水消毒或带畜喷雾消毒。接种必须使用一次性无菌塑料注射器,一畜一针头,针头长短、粗细适宜,不能太粗,以免拔针后疫苗流出。免疫接种人员要做好自身消毒和个人防护。
2.2畜禽方面
幼龄和孕前期、孕后期不宜接种或暂缓接种疫苗。给健康状态良好的畜禽接种疫苗后,要注意观察畜禽精神状态和饮食等状况,并抽检体温,防止免疫应激的发生。畜禽接种免疫的前后,要饲喂营养丰富、均衡的优质饲料,提高畜禽非特异免疫力。
2.3饲养管理方面
疫苗接种前后3 ~ 5d内,在饲料中加入抗应激药物或在饮水中加入电解多维等抗应激剂,有效预防和缓解免疫应激反应。饲料要注意营养均衡,不使用发霉变质的饲料饲喂畜禽,可适当增加缬氨酸、蛋氨酸、VA、VB和VC等,提高畜禽机体抵抗疾病的免疫力。
此外,接种疫苗前后,合理调整好饲养密度,避免密度过大或过低,注意防寒保暖的同时也要保温,舍内要注意通风,勤换垫料,营造舒适环境,防止疾病发生。暂时健康状况不佳的禽畜,可适当延迟接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