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佳:培训技能,让劳动者有尊严地工作

来源 :莫愁·智慧女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mmyl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辑手记:
刘晓佳

  如数年前一样,刘晓佳依然忙忙碌碌,不同的是,这几年她帮助了更多的人,使更多农村留守妇女和城市待岗女性走上创业就业道路。面对记者采访,她说:“我的使命永不变,那就是在奋斗路上帮助更多的人学有所成、尊严就业。”
  2020年6月8日,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育华职业培训学校非常热闹。“我是特意来感谢学校的领导和老师的,是你们教会了我一技之长,让我这个农村妇女可以有尊严地工作。”这名妇女手里拿着锦旗,感激地说。学校创始人刘晓佳赶紧走过来,高兴地说:“大姐不必这么客气,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刘晓佳已经记不清自己帮助了多少人创业就业,每当看到学员学有所成,她都会感到无比欣慰和自豪。

落榜不落志,人生别有天地


  刘晓佳是泗阳县众兴镇人,高考落榜后看到很多同学步入大学校门,她非常羡慕。“难道人生只有高考这一条路吗?”她心有不甘,函授、自学、进修,凡是能提升自身能力的方式,她都去尝试。几年后,她拿下教育教学管理、服装、法律三个专业的本科文憑。刘晓佳没有止步,而是继续磨练、提升自己,职业指导师、高级按摩师及考评员、创业培训讲师、婚姻家庭咨询师、高级家政培训师……她积极参加各类技能鉴定考试,获得多项职称。
  2005年,刘晓佳创办了育华职业培训学校。她先后到500多家企业考察学习,了解企业的人才需求。接下来,她便以就业前景广阔的专业组织培训。“智慧培训、手把手教学、无门槛入学和有岗位毕业”是她的办学宗旨,她用“自信、乐群、创新”精神激励自己,锤炼团队。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求,她把学校建设成创新型培训学校,设有电子、保健、家政服务、创业培训等多门容易学、好就业的专业。
  2012年7月,一个叫陈娟的女孩慕名找到育华职业培训学校。陈娟家庭十分贫困,父亲腿脚不便,母亲双目失明,还有个弟弟上学,而她本人近乎双目失明。刘晓佳得知陈娟的情况,不仅给她减免了生活费、住宿费,还亲自教她学习保健按摩。陈娟看不见,刘晓佳就不厌其烦地一遍遍地读给她听,手把手地教她实践,直到她学会为止。三个月后,陈娟被安排到张家港市一家盲人按摩中心工作,因工作认真,得到老板的赏识、顾客的称赞。陈娟感激地逢人便说:“刘大姐不仅教会我生存的技能,还教会了我怎么做人。”
  刘晓佳用真诚获得大家的认可,她的培训学校被评为省级定点培训机构,被县政府批准开设“春蕾”班,被表彰为优秀扶贫培训示范单位、“21世纪素质教育示范单位”。

扶贫助困,乐在奋斗中


  刘晓佳看到很多农村妇女面临着人生困境:出去打工,孩子成了留守儿童;不出去赚钱,生活窘迫。怎样让她们实现“不离乡、不离土”在家门口就业呢?她设身处地为妇女着想,带领教职员工走遍全县村居,开展圆珠笔组装、穿耳钉、电子加工等来料加工技能培训,1万余名妇女从中受益。“感谢刘大姐,让我们有了收入,每天还可以和孩子朝夕相处。”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她们对刘晓佳充满感激。
  2013年,刘晓佳加盟江苏省妇联“好苏嫂”家庭服务连锁中心,主要为留守妇女和城市待岗女性提供一系列技能培训,还为她们进行职业技能鉴定以及职业介绍。短短几年时间,育华职业培训学校已培养输送保洁员、母婴护理师、育婴师、养老护理师2000多人,其中800多人获得职业证书,1000多名待岗女性有了工作。学校还成功地与许多大企业达成就业推荐保送协议,实现订单式培训目标。
刘晓佳(左一)帮扶困难人士

  从2016年开始,刘晓佳每年举办残疾人技能培训班,围绕种植养殖、家政服务、手工活加工等方面手把手教学,让他们自立自强,有尊严地就业创业。
  2016年,王芳创业失败后,迷茫之际来到育华职业培训学校,学习如何做一名好月嫂。学习中,刘晓佳跟她谈心:“好月嫂不仅要能够吃苦耐劳,还要有爱心、责任心和专业护理知识,外加大师级的厨艺、医生般的健康常识、教师一样的早教理念、心理专家的善解人意。只有具备了这些,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好月嫂。”
  在刘晓佳的指导下,王芳的服务深受客户好评。2018年以来,她先后到南京、上海等地工作,月薪最高时达到2万元。2019年,在宿迁市家政大赛中,王芳荣获家政服务员一等奖,被评为宿迁市家庭服务业大赛“优秀家政精英”。
  富有爱心的刘晓佳,对农村弱势群体劳动力实行免费培训,每年输出学员约2000人,使他们年增收达7500元以上,大家因此称她是弱势群体的“脱贫大使”。她热心公益,先后向学校、企业捐赠书籍5000余册,为贫困家庭、困难学生捐款2万多元,长期助学三名贫困儿童。她还先后组织心理咨询师、创业模范和理财专家进企业、学校、老年公寓、乡村开展70多场公益性讲座,组织舞蹈老师到全县乡镇免费开展舞蹈培训,受益群众达1万多人。
  创业15年来,刘晓佳的育华职业培训学校规模越来越大,校舍、教学实训操作、实习基地达3000多平方米,为无数学员学习、就业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很多人好奇地问刘晓佳:“你每天那么忙,不累吗?”她总是笑笑说:“坚强自信,永远乐在奋斗中。”这是她的座右铭,也是她践行多年的人生准则。
  图片由本文主人公提供
其他文献
苏州高新区科技女性联盟成立暨“她时代她力量”女性发展课堂启动仪式  近年来,苏州高新区妇联紧紧围绕党政所需、妇女所急,扎实做好引领服务联系各项工作。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之际,苏州高新区妇联全面打造“慧绣高新”工作品牌,实施初心向党、时代建功、幸福家庭、平安逐梦、活力提升五大行动,全力推动区妇女儿童事业发展。“三式”引领,不忘初心有担当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苏州高新区妇联切实承担团
期刊
女性社會组织孵化基地助力有效的社会治理  苏州工业园区产业发达、人才荟萃,女大学生、女白领、女企业家、女科学家高度聚集,其中国家、省、市、区四级领军人才中女性达194人。为了有效引领园区女性创新创业,苏州工业园区妇工委精准把脉高层次女性人才需求,实施巾帼创新创业行动,建立女企业家公益联盟、女科学家联盟,打造独墅湖巾帼创新基地、科创区女性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女性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实施春风行动、女大学生
期刊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增进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对党的了解,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与美德,江苏省盐南高新区妇联聚巾帼之力,创新方式方法,丰富活动载体,让党史学习教育走进千家万户。巾帼心向党,争做最美“半边天”  若有大梦筑胸襟,巾帼何曾让须眉。5月30日下午,由盐城市女性人才联谊会主办、盐南高新区妇联协办的“巾帼心向党奋进新征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专场演出在新弄里剧院精彩上演,
期刊
前不久,“错换人生28年”事件当事人之一因肝癌去世,两个抱错孩子的家庭再次被推上热搜,到底是“错换”还是“偷换”至今未果,但其间的种种矛盾还是引起了人们对人性的深刻思索。  我突然想起上海作家滕肖澜的长篇小说《海上明珠》,当时有人评论故事情节的设定太过戏剧化,没想到如今却有了现实版,虽然小说与现实结局大不相同,但还是应了那句“戏如人生,人生如戏”。  小说开门见山,由车祸切入,千余字后便道出了“女
期刊
村子搬迁,集中居住,许多缸被主人遗弃。过去盛水盛米盛糠、腌鱼腌肉腌排骨腌猪头等多种作用的家什,在崭新得一尘不染的家里找不到安身之处。我和70多岁的婆婆顶着热辣辣的太阳,到无人的院落里寻缸,然后用三轮车拖回来。婆婆惜物,她从城里穿连衣裙的小姑娘变成山区老太太,与缸结下不解之缘。  我心里早已计划好,准备培植一缸菖蒲、一缸莲、一缸茨菰、一缸荷。前面三样,第一年夏天已实现,唯独荷错过了下藕的机会。  娘
期刊
1985年~2020年,《莫愁》杂志从20世纪走到21世纪,历经35载春夏秋冬。遥想当年,江苏省妇联为更加有力地推动妇女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决定创办一本全省妇女自己的期刊,在省委的重视关怀下,在宣传出版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莫愁》应运而生。  35年,《莫愁》不忘初心不负使命,以高站位大格局,向社会展示各界巾帼风采,为女性构建精神文化家园,成为妇女事业发展的舆论阵地。我们与女性交流职
期刊
编辑手记:马静(中)和下水道四班姐妹  20多年前,《莫愁》刊登了徐州市下水道四班的事迹,这个光荣集体的故事感动了无数人。在《莫愁》创刊35周年之际,记者对下水道四班进行了回访,邀请第五任班长马静为我们讲述半个世纪以来她们眼中时代和城市的变迁。  6月一入梅,整个江苏便泡在了雨水里,大量的降水考验着每座城市的地下管网系统。在徐州,有这样一群朴实乐观的人,不怕脏,不怕累,不怕险,50年来守护着城市的
期刊
一本雜志的价值是什么?她是带有logo的文化产品,链接起生产线上下全部的努力。她链接起读者、报道对象、作者和编辑,链接起发行、印刷、物流以及所有为之付出努力的人们,从策采编发到阅读、传播,到思考、回味……她链接的是每一个“看得见”的心灵和共同的记忆、情怀。  她书写时代、记录时代,属于每一个向往美好生活的人,属于每一个奋斗者。35年来,《莫愁》记住了江苏热土和中国大地上一张张生动的面庞。大力发展种
期刊
“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归去来兮。”1950年,华罗庚一封《致中国全体留美学生的公开信》引起强烈反响,海外学子受其感召,纷纷决定回国。这其中,就有夏培肃。  夏培肃1923年出生于重庆一个教育世家,父亲夏鸿儒在江津县办学办实业,母亲是小学校长。三四岁时,母亲便一字一句地教她背诵《长恨歌》,引导她走进传统文化。她不仅博览群书,数学天赋也非常高,从小学到中学,始终保持第一名。枯燥的代数、几何,她却乐在
期刊
老人立下遗嘱  张伟与妻子唐钰共同孕育了五个子女。张魁是家里最小的儿子,从小身体瘦弱,最受宠。2005年,张魁因病去世,唐钰不能承受打击,不久也撒手人寰。  幺儿、妻子相继离世,张伟的身体也大不如前。儿女们各自忙着生计,无暇照顾父亲,便想找个人来照顾他。2008年,陈翠应聘到张伟家当保姆。在陈翠无微不至的照顾下,张伟对她心生好感。陈翠也觉得张伟心地善良,为人大方,可以托付。于是,两人从2009年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