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认识的进步,应试教育已经完全不适用于当代培育人才的要求,素质教育应运而生。教育体制改革中,课程改革是一项重中之重的内容。体验式教学模式就是顺应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新课标初中语文
一、体验式教学的内涵
体验式学习模式是一种特殊的学习方式.它是教育观、课程观、教学观的更新,是学习的革命。体验式学习模式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倡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它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创造能力。《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体验式学习模式,以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为目标,注重学习的过程,而非学习的结果。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通过体验式学习.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一种新的关系,在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里.教师不再作为知识的权威将预先的知识传递给学生.而是从传授者变为探究性学习的指导者和参与者。学生也不再只是作为知识的授受者,被动地听从教师的指令.而是由被动地接受学习转向主动的探究性学习,成为学习上的主人。它更多的是要求学生投入到问题中去,在问题中.学生能够运用已经收集到的信息.并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分析和加工转化成自己理解的方式,从而收获更多。可以说这个“收获”不一定是“具体”而“有形”的制作成品。它可能是某个见解,某个活动的策划方案.或是某种意识的形成等等。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不要给学生以现成的答案和结论.而应该是引导学生自主地去发现知识和获取知识,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避免传统教学中的填鸭式的教学——把学生当作是知识的容器,虽然接受了知识,却对知识不甚了解。初中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它为学生一生的学习打下基础。如果能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去培养学生发现知识的能力.学生在日后的学习中就能容易获得知识、发展能力。
二、如何有效地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实施体验式教学?
(一)创设情境
体验式教学要求老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具体教学阶段,利用扮演适当的角色和使用相关的音像来模拟情节。情节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和形象性,能够对学生的感觉器官起到刺激作用,使之进入所创设的情境氛围中,并能够从情境当中找出存在的一些问题来,对情境提出自己独特的看法谈出自己的感觉,继而为课堂的学习提供经验与体验、情感和知识的准备,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在课后将自己在创设情境之中体验到的情感、学习到知识点应用于实际情境,解决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甚至能根据教材的要求创设有利于知识点学习的情境时,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与进步。
(二)合作交流
体验式教学模式要求老师构建一些促进学生进行共同教学的环境,制定合适的教学内容促进学生参与集体讨论、进行查缺补漏和进行分组学习。老师应该有接受与自己不同见解的宽容态度,鼓励学生畅所欲苦,敢于发表自己独特的想法和与众不同的见解,在交流观点看法的过程中,找出自身在体验学习活动中所出现的不足和差距,利用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寻求进行体验知识的最佳方法和途径,从而提高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体验效率,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潜能。学生体验学习,是用心去感悟的过程,在体验中思考、创造,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文学素养。
(三)小组合作,
初中语文课程教学中采取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明显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优化课堂结构,改变过去以教师说教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通过参与探究问题的体验,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培养能力,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突破了一般的记忆、理解和掌握,加深了对学习价值的认识,使学生在思想意识、情感意志、精神境界等方面得到升华。
(四)运用课件
随着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为学习者提供了大量参与学习过程的可能性。多媒体的动画画面所展示的仿真环境使学习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以往一些需要教师反复指导练习、记忆的内容。现在通过一些活泼的动画.栩栩如生的描述得以实现,充分调动了学习者的视觉功能,从而更有效地参与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
(五)社会实践
教育基本理论知识主要是要运用到教师的具体教学过程当中的。在体验式教学中应该让学生接触社会,开展现场调查、参观访问、搜集信息等活动.从社会大课堂中引发亲身体验。这类活动旨在充分利用课外教育资源。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学校,到社会中去学习、实践,以开阔跟界,深入了解,增长知识。扩展兴趣,发展实践能力。社会实践的亲身体验有利于学生对语文文学知识的转化和拓展.增强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有利于提高学生个人素养,完善自身的个性品质。
(六)总结反思.提炼体验
对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总结反思,有利于吸收新获得的知识,充盈自己的知识体系,也利于学生对学习活动中多角度的自我反思。要严禁教师对学习过程的包办,要引导学生去想:“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有什么启发?”“对自己最满意的一点是什么?”“有对自己不满意的地方吗?”等问题以强化收获,养成习惯,形成能力,激发创新。
三、结语
为了培育符合新时代要求的人才,教育体制必须得以改变,课程改革更是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体验式教学模式作为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实质上是学习主体—学生认知规律上的回归。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应用体验式教学,更要充分了解其内涵和本质,着重要学生参与进教学过程,亲自体验教学过程,利用这种亲自体验的方式让学生获得知识,实现我们培育人才的目标。体验式教学模式就是顺应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赖学昱.体验教学与新课程改革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2005(4):84
[2]索云旺.论初中体验式教学生成[J].数学教育学报.2004(2).
[3]彭温年.贾国英.建构主义理论与教学改革[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5):18-2
[4]王富英.新课程理念下中学语文学习过程评价的探究[J].数学教育学报,2003.
[5]吴维宇.新课程学生学业评价的理论与实施[M].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
[6]丁朝蓬.新课程评价的理念与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新课标初中语文
一、体验式教学的内涵
体验式学习模式是一种特殊的学习方式.它是教育观、课程观、教学观的更新,是学习的革命。体验式学习模式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倡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它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创造能力。《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体验式学习模式,以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为目标,注重学习的过程,而非学习的结果。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通过体验式学习.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一种新的关系,在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里.教师不再作为知识的权威将预先的知识传递给学生.而是从传授者变为探究性学习的指导者和参与者。学生也不再只是作为知识的授受者,被动地听从教师的指令.而是由被动地接受学习转向主动的探究性学习,成为学习上的主人。它更多的是要求学生投入到问题中去,在问题中.学生能够运用已经收集到的信息.并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分析和加工转化成自己理解的方式,从而收获更多。可以说这个“收获”不一定是“具体”而“有形”的制作成品。它可能是某个见解,某个活动的策划方案.或是某种意识的形成等等。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不要给学生以现成的答案和结论.而应该是引导学生自主地去发现知识和获取知识,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避免传统教学中的填鸭式的教学——把学生当作是知识的容器,虽然接受了知识,却对知识不甚了解。初中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它为学生一生的学习打下基础。如果能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去培养学生发现知识的能力.学生在日后的学习中就能容易获得知识、发展能力。
二、如何有效地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实施体验式教学?
(一)创设情境
体验式教学要求老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具体教学阶段,利用扮演适当的角色和使用相关的音像来模拟情节。情节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和形象性,能够对学生的感觉器官起到刺激作用,使之进入所创设的情境氛围中,并能够从情境当中找出存在的一些问题来,对情境提出自己独特的看法谈出自己的感觉,继而为课堂的学习提供经验与体验、情感和知识的准备,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在课后将自己在创设情境之中体验到的情感、学习到知识点应用于实际情境,解决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甚至能根据教材的要求创设有利于知识点学习的情境时,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与进步。
(二)合作交流
体验式教学模式要求老师构建一些促进学生进行共同教学的环境,制定合适的教学内容促进学生参与集体讨论、进行查缺补漏和进行分组学习。老师应该有接受与自己不同见解的宽容态度,鼓励学生畅所欲苦,敢于发表自己独特的想法和与众不同的见解,在交流观点看法的过程中,找出自身在体验学习活动中所出现的不足和差距,利用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寻求进行体验知识的最佳方法和途径,从而提高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体验效率,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潜能。学生体验学习,是用心去感悟的过程,在体验中思考、创造,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文学素养。
(三)小组合作,
初中语文课程教学中采取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明显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优化课堂结构,改变过去以教师说教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通过参与探究问题的体验,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培养能力,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突破了一般的记忆、理解和掌握,加深了对学习价值的认识,使学生在思想意识、情感意志、精神境界等方面得到升华。
(四)运用课件
随着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为学习者提供了大量参与学习过程的可能性。多媒体的动画画面所展示的仿真环境使学习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以往一些需要教师反复指导练习、记忆的内容。现在通过一些活泼的动画.栩栩如生的描述得以实现,充分调动了学习者的视觉功能,从而更有效地参与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
(五)社会实践
教育基本理论知识主要是要运用到教师的具体教学过程当中的。在体验式教学中应该让学生接触社会,开展现场调查、参观访问、搜集信息等活动.从社会大课堂中引发亲身体验。这类活动旨在充分利用课外教育资源。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学校,到社会中去学习、实践,以开阔跟界,深入了解,增长知识。扩展兴趣,发展实践能力。社会实践的亲身体验有利于学生对语文文学知识的转化和拓展.增强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有利于提高学生个人素养,完善自身的个性品质。
(六)总结反思.提炼体验
对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总结反思,有利于吸收新获得的知识,充盈自己的知识体系,也利于学生对学习活动中多角度的自我反思。要严禁教师对学习过程的包办,要引导学生去想:“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有什么启发?”“对自己最满意的一点是什么?”“有对自己不满意的地方吗?”等问题以强化收获,养成习惯,形成能力,激发创新。
三、结语
为了培育符合新时代要求的人才,教育体制必须得以改变,课程改革更是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体验式教学模式作为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实质上是学习主体—学生认知规律上的回归。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应用体验式教学,更要充分了解其内涵和本质,着重要学生参与进教学过程,亲自体验教学过程,利用这种亲自体验的方式让学生获得知识,实现我们培育人才的目标。体验式教学模式就是顺应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赖学昱.体验教学与新课程改革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2005(4):84
[2]索云旺.论初中体验式教学生成[J].数学教育学报.2004(2).
[3]彭温年.贾国英.建构主义理论与教学改革[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5):18-2
[4]王富英.新课程理念下中学语文学习过程评价的探究[J].数学教育学报,2003.
[5]吴维宇.新课程学生学业评价的理论与实施[M].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
[6]丁朝蓬.新课程评价的理念与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