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课件制作技能考试平台:设计实现及成效

来源 :电化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su_all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改革多媒体课件制作技能考核方式,使学生切实掌握课件制作基本技能,是提高职前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有效措施之一。根据课件制作技能考试的形式和特点,研究了考试平台的系统结构、功能模块、试题分类、资源包结构、生成试题方法、减少网络传输数据量方法、学生考试端功能、教师监考端结构和考场数据包结构等内容,阐述了试题库建设、技术路线、试题传输技术、自动校正系统时间技术、文件压缩与解压缩技术、远程命令技术等关键问题。考试平台的实施,可以克服以往考核成绩的不实之困,有效地保障了多媒体课件制作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 考试平台; 课件制作技能; 试题传输; 远程命令
  [中图分类号] G434[文献标志码] A
  [作者简介] 郑炜冬(1981-),女,广东汕头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计算机教育应用研究。E-mail:[email protected]
  一、引 言
  在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推广应用阶段,如何培养和提高职前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1]是高等师范院校教师教育改革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多媒体课件制作技能是职前教师一项基本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具体包括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2]和信息化教学资源整合能力,[3]其考核方式通常是学生在课后提交1个课件(一般由学生自选主题),由教师给课件评分。这种考核方式存在很多问题,经常出现请人代做、盗用他人作品等舞弊现象,课件的原创性得不到保证,课件制作技能训练无法得到落实。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之一是实施集中考试,具体做法是建立试题库(素材库),考试时随机地给学生抽取试题(分配素材),要求学生在给定资源的条件下完成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这种考核方式可有效防止学生的舞弊行为,起到以考促学的效果。
  为了保证考试能够高效运行,实现对考试过程的精确控制,需要建立一个考试平台以提供技术支撑。因此,探索多媒体课件制作技能考试平台的设计方法与实现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近年来,国内学者对考试平台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在系统设计、题库管理、分发试卷、防舞弊、自动组卷、自动改卷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殷新春、陈姝雨等分别设计了基于C/S架构的考试平台;[4][5]李益骐、孙剑萍等分别设计了基于B/S架构的考试平台;[6][7]李美满讨论了题库收发双方的相互认证以及防止泄密问题;[8]丁亚涛提出一种能够充分利用网络带宽的试卷分发模型;[9]徐巧枝等介绍了基于监控代理和数字隐藏技术的防舞弊技术;[10]胡世清等介绍了基于Silverlight的防舞弊技术;[11]陈磊等介绍了目录式结构的试题库、基于人工鱼群算法的组卷算法和动态客观题评分规则;[12]孙发勤等使用基于关键词覆盖的方法实现主观题的自动批改。[13]这些研究成果主要针对面向普通考试的考试平台。与普通考试相比,多媒体课件制作技能考试有其鲜明的特点。
  二、多媒体课件制作技能考试的形式和特点
  (一)考试形式
  考试平台从试题库为每位学生随机抽取1道试题,试题以资源包的形式提供给学生。学生根据考试要求(见表1),在规定时间内制作1个结构完整的课堂演示型多媒体课件。考试结束后,教师从考试平台导出学生制作的课件,并给课件评分。
  
  (二)考试特点
  1. 基于资源包的考试
  普通考试是基于常见题型(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问答题等)的考试,每份试卷有多道试题,学生的任务是填写试题的答案。多媒体课件制作技能考试是基于资源包的考试,每份试卷只有1道试题,学生的任务是制作1个指定内容的课件。每道试题是1个主题相对完整的资源包,其中提供了教材、教案、教学建议等与主题密切相关的文本素材,这些素材限定了课件的内容。资源包还提供了与主题相关的多媒体素材,学生可以在此基础上选用和自制素材。
  2. 网络传输性能是考试平台的瓶颈
  普通考试的试题是文本格式,每份试卷的数据量比较小,通常只有几百KB。多媒体课件制作技能考试的资源包数据量很大,通常在5MB至20MB之间。假设每个资源包数据量为10MB,在同一时刻有10台计算机向监考计算机传输试题,此时的网络传输数据量将大于100MB。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导致网络连接异常中断,甚至发生监考计算机崩溃的现象。由此可见,网络传输性能是考试平台的瓶颈。
  三、多媒体课件制作技能考试平台的设计
  (一)考试平台的系统结构
  考试平台采用C/S和B/S混合的分布式系统结构(见图1),其中试题服务器用于存放试题库、考场数据等信息。考务管理员通过校园网访问试题服务器,执行用户管理、题库管理和考场管理等任务。考试在局域网内进行,每个考场配备1台计算机(教师机)用于监考工作。监考工作主要包括:从试题服务器下载考场试题、向试题服务器上传考场数据、开始与结束考试、监控考生状态以及处理考场突发事件等。学生机是学生用于制作课件的计算机,考试期间只与教师机进行数据传输。采用该系统结构主要基于下列理由:
  1.该系统结构有利于缓解考试平台的数据传输压力
  在同时进行多场考试的情况下,每个考场由独立的教师机承担监考工作,能够缓解数据传输压力。
  2. 该系统结构有利于防止舞弊行为
  教师机从试题服务器下载试题后,断开考场与外部网络的连接。考试结束后,重新连接外部网络,教师机向试题服务器上传考场数据。考试期间,学生无法从外部网络得到作弊信息,从而有效地防止了舞弊行为。
  3.该系统结构有利于优化平台性能和实施安全保护
  因为采用了分布式系统结构,所以可根据现有硬件资源的配置情况,分别将考试平台各个子系统运行在多台计算机上,优化考试平台的整体性能。还可以将存储了敏感数据的子系统移至防火墙内进行保护,增强系统安全性。
  (二)考试平台的功能模块
  考试平台分成学生考试端子系统、教师监考端子系统、试题服务子系统和考场管理子系统(见图2),能够完成考务管理(教师信息管理、试题库管理、安排考场、生成试题等)、试题传输(下载考场试题、上传考场数据、信任主机访问控制等)、学生在线考试(获取试题、定时备份学生答卷、恢复备份答卷、手动或自动提交学生答卷、与教师机同步考试时间等)、教师在线监考(监控考生状态、顺延或提前考试结束时间、更换学生机、退回已提交答卷、增加或删除考生)等任务,实现全过程无纸化考试。
  (三)分类建立试题库
  考试平台根据各个专业培养目标的差异,分类建立试题库,将试题分成语文、数学、英语、历史、政治、生物、化学、物理、体育、信息技术、美术、音乐和地理13个类别。试题库中每道试题拥有唯一的试题号(正整数),每个试题号对应其中一种类别。考试时,各专业学生分别从对应类别的试题集合抽取试题,如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抽取语文类试题。
  (四)资源包的结构
  每个资源包由素材文件、素材元数据库和PowerPoint文档(以学号命名)组成。考试平台将所有文件存放在同一级文件夹中,使用ZIP数据压缩技术将它们压缩为1个文件。素材元数据库保存资源包中所有素材文件的文件名、媒体类型、使用描述等信息,其结构见表2。
  
  (五)生成试题的方法
  考试平台在生成试题时,首先根据数据库中的考场信息表(包含学期、考场代码、班级名称等字段)、班级信息表(包含班级名称、专业名称等字段)和学生信息表(包含班级名称、学号等字段)产生当前学期各个考场的学生名单,然后结合专业分类表(包含专业名称、试题类别等字段)和试题分类表(包含试题号、试题类别等字段)为每位学生随机抽取试题号,最后创建1个文件夹(以当前学期命名),在其下逐个生成考场试题——给每个考场创建1个考场数据库(属于Access型数据库,用于保存考场代码、考试时间、学生名单等信息),并根据抽取的试题号为每名学生创建资源包,在创建完成之后,将考场数据库和资源包压缩成1个文件(以考场代码命名)。
其他文献
研究绩效管理对医院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绩效管理是医院实现高效管理的重要途径,推动医院深化各项改革, 优化医院的服务质量, 促进医院又好又快发展. 本文对此进行了一些有
The layered cobaltite Ca2.6Nd0.4Co4O9 was synthesized by the solid-state reaction. Their crystal structure was determined by the X-ray powder diffraction and 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