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渭的题画诗

来源 :文化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zwr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题画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内容丰富,数量巨大。徐渭1474首诗歌中就有300多首题画诗。徐渭的笔墨大写意画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因此其题画诗亦诗亦画,使诗歌充满着直观丰富的画意。诗画兼擅,诗画兼融,决定了徐渭题画诗的独特魅力。
  诗歌的本质是“言志”,徐渭6岁攻诗文,9岁作文章,显露了异于常人的才质秉赋。但如此聪明少年,却是一生坎坷。因此他的题画诗内容远比一般的题画诗要丰富得多。
  徐渭的题画诗能准确生动地表现画面内容,将画诗化,使画面与物象相融为一。
  
  天街夜雨翻盆注,
  江河涨满山头树。
  谁家院内有奇事,
  蛟龙湿重飞难去。
  
  这是《雨竹》中的题画诗,可是诗中却没有一个字写竹,全是写雨。由于竹形易现,雨势难摹,所以诗与画,一个写雨,一个写竹,两者相互补充,相得益彰,使“雨竹”的主题更完美、更丰满。其中以“蛟龙湿重飞难去”来状写“翻盆注”的大雨,无疑增加了诗画的艺术感染力。
  徐渭一生奇祸不断,现实之境给徐渭留下了太多的痛楚,在徐渭题画诗中,一方面抒发自己怀才不遇、投身无门的感慨,另一方面,他却没有消磨自己的生存意志,反而激发了他狂傲不羁的斗士品格,使他在困境中坚守人生信念。
  最具代表性的是《葡萄》,其一:
  
  半生落泊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这是徐渭狱中出来后所题。这首诗与其说是在咏葡萄,不如说是直截了当地在啸傲自身,首句就概括了他半生的重重灾难和九死一生的经历,对未来生活几乎无望,然而第二句表达了他绝不向命运低头而是顽强抗争的决心,孤傲倔强的个性跃然纸上。第三、四句是他怀才不遇的牢骚,又象征自己的超人才智,既不为社会所用,那就顺其自然吧。在诗中,没有半点奴颜、可怜相,而是表达了与社会不相容的一种高傲之态。
  徐渭的题画诗在抒发命运不幸的同时,也寄寓着自己的人生理想和追求。在《王元间倒枝梅画》中,他写道:
  
  皓态孤芳压俗姿,不堪复写拂云枝。
  从来万事嫌高格,莫怪梅花着地垂。
  
  这是一首赞画诗,诗人借王冕的倒枝梅“着地垂”的特征,以物喻人,引出“从来万事嫌高格”的感叹,愤激于世间容不得高格。
  徐渭题画诗还有谐趣横生、充满童心的特点。
  他的《题风鸢图》诗将近30首,读了令人觉得有火候老到之妙,有许多令人会心一笑的地方。
  春风语燕泼堤翻,
  晚笛归牛稳背眠。
  此际不偷慈母线,
  明朝孤(辜)负放鸢天。
  
  画面是放牛娃在春风燕语的背景下,骑着牛、吹着笛回家,这是一幅恬然的牧归图。诗与画虚实相映,令人回味无穷。
  徐渭的题画诗,与其画风十分相似,即重“大写意”,而不求工笔的纤细精工之效,并常常不受制于画中所表现的物象,取得了常人难以企及的效果,诚如其自云:“莫把丹青等闲看,无声诗里颂千秋。”
其他文献
周恩来总理和邓颖超最疼爱的小侄女周秉建嫁给了蒙古族著名歌唱家拉苏荣,他们的婚姻颇具浪漫的民族色彩。遵照周总理的嘱咐,周秉建在人们眼中将地位、名誉、经济、家庭许多东西抛在脑后。几十年过去了,这对夫妇生活得怎么样?  2009年3月,已从国家财政部退休的周秉建,成为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谈到自己的婚姻,她说:“我们的爱情很甜蜜,我们的生活很幸福。”    周总理说:  你能不能带个头,在草原安家  周恩
期刊
The Cradle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Yudu and Ruijin are situated between Ganzhou and Shicheng in southern Jiangxi Province, a landlocked province to the southwest of Zhejiang Province. It was from Y
期刊
李连杰拍电影《霍元甲》期间,正式对外宣布,以后他的工作重心将转到慈善事业上。宣布后没几天,好友周润发来北京,正在北京拍戏的李连杰和妻子一起去机场迎接周润发。当周润发走出机场时,李连杰冲上前去,一把夺过周润发手里的行李包,拎在手里。这一举动让周润发有点儿傻眼:李连杰这样的国际巨星,怎么会屈尊为自己拎包?李连杰见周润发发问,坦然地笑了笑,说:“发哥,你看,我都帮你拎包了,你可得支持我的工作!”接着,他
期刊
Longquan Celadon, a fine porcelain tradition of Zhejiang Province, was inscribed by UNESCO on the list of world cultural heritage on September 30, 2009.   Lai Jianping, a master of celadon in Longquan
期刊
March 17, 1984 was a cold day. Tong Shougen, a villager of Wenling County, Zhejiang Province, was digging a grave for the burial of his father on a hillside near the village. About 50 centimeters down
期刊
I have been participating in a program for translating the poems of Li Yu (1611-1680) into English since earlier this year. In order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poet and his life, I visited his home vill
期刊
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的孟姜女故事家喻户晓,脍炙人口。优美的《孟姜女》小调到处传唱,小调旋律中人们熟悉了孟姜女、范杞梁、秦始皇。孟姜女的忠贞爱情故事,早在国人的记忆中定格,且根深蒂固。   几年前,我在考察西安至玉门那段“蜿蜒跃上千仞间,延绵不绝古长城”时,总抑制不住对“巨龙”和“脊梁”的万千感慨,深为数百万筑城的“范杞梁”所付出的智慧与艰辛而折服。“民之传说,史之影矣”,我的疑云与好奇心陡然而生:
期刊
走进纳米比亚  今年29岁的王军出生在安徽芜湖一个中医世家,受爷爷指点,年纪轻轻就练成了一手针灸绝活。从上海医科大学毕业后,他被安排在当地一家著名医院当医生,2004年,嫉恶如仇的他因揭发一起药品采购受贿案,而被卷入矛盾的旋涡。  正当他苦闷异常时,在非洲做贸易的姐夫打来电话说:“我正需要帮手,你来吧,这边的钱比国内好挣多了!”就这样,王军只身飞到遥远的纳米比亚。  纳米比亚位于非洲西南部,是非洲
期刊
很多人都知道,近代史上与杭州关系最密切的美国人是司徒雷登,但很少有人了解,英国也有一位“司徒雷登”式的人物——梅滕更。梅滕更在杭州居住了近半个世纪,开拓和发展了杭州的西医事业,也就是浙医二院的前身——杭州广济医院,算得上半个杭州人。今年正好是浙医二院最早的前身直大方伯戒烟所建立140周年。1869年,英国圣公会派麦道斯医生在杭州直大方伯巷设立戒(鸦片)烟所。1881年,梅滕更医生携夫人来杭接任,他
期刊
法国人瓦罗从来没看到过这么大、这么漂亮的“蝴蝶”,蝶身长1.56米,翅膀宽近2米。色彩斑斓艳丽的“蝴蝶”翩翩起舞,使人陶醉,看得瓦罗两眼发呆。在法国圣阿威汀看过一回“大蝴蝶”后,瓦罗又带着妻子、儿女驱车300公里,赶到桑特市再看一回。与瓦罗一样痴迷“大蝴蝶”的一位81岁的法国老人,同样驱车300公里赶到桑特市看“大蝴蝶”。这位老人还对在场的浙江民间艺术团领队说,我活了这么大岁数,还没有看到过这么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