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廉政

来源 :读书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liuk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人认为,民以食为天,吃吃喝喝是人之常情,大吃大喝也无可厚非。其实,从吃喝可以看出为官是否清廉,为人是否正直。本文撷取中国历史上几个廉吏在吃喝方面节俭的事迹,以彰显他们的廉洁风采。

一、 晏婴


  “廉政”一词最早亮出于晏婴舌尖之上。
  晏婴 (公元前578年—公元前500年),字仲,谥平,夷维 (今山东高密)人,做过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三位君主的宰相。晏婴之所以能“三世为相”,自然与其善于安身处世有关,更因为他清廉从政而受朝野好评。
  晏婴始终认为:“廉者,政之本也。”有天,晏婴准备用餐,齐景公的使者来了,遂把饭菜一分为二,结果两人谁也没有吃饱。使者就将此事禀报了齐景公。齐景公不解地问道:“堂堂一个相国怎么贫穷到这般境地呢?”于是,齐景公也到晏婴家去蹭饭,亲自考察他的生活状况。晏婴十分热情地接待了齐景公。不一会儿,饭菜就上桌了。不过,齐景公没有看到什么珍馐,也不见什么美味,主食就是脱去糠皮的小米,佐餐的有晏婴打猎的三只小鸟,还有五个煎鸡蛋、一盘炒苔菜而已。齐景公慨叹道:“晏子啊,你是相国,竟然如此贫穷!可我却根本不知情,说来,这是我的罪过呀!”晏婴却说:“大王想到哪里去了?现在社会物资匮乏,脱糠米饭是士人常吃的第一道食品,飞鸟是士人常吃的第二道食品,苔菜和鸡蛋是士人常吃的第三道食品。晏婴没有超人的德行,却一个人吃了三道士人的食品,这都是大王的恩赐呀!晏婴不穷。”事后,齐景公派人送给晏婴很多财物,作为招待宾客的费用。前两次都被晏婴退回。第三次,他向齐景公拜谢道:“我真不穷。大王的恩赐足以泽及我三族和我的朋友,而且还有余钱来贩济百姓,可见大王给我的赏赐已经够丰厚的了!……钱多了不是什么好事,很容易得罪人。再说,人死了之后,所有的财物都要归于他人,那些拼死拼活收罗钱财的人只不过是在替别人当钱柜而已,聪明人是不干那种傻事的。我只要每天有一身衣穿,有一碗饭吃,免于挨冻受饿,就心满意足了。”齐景公说:“管仲曾经接受了桓公五百个书社的封赏,您为什么不接受我的赏赐呢?”晏婴答道:“婴闻之,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意者,管仲之失,而婴之得者耶!故再拜而不敢受命。”
  晏婴常和齐景公探讨廉政问题。据 《晏子春秋》 记载:“景公问晏子曰:‘廉政而长久,其行何也?’晏子对曰:‘其行水也。美哉水乎清清,其浊无不雩途,其清无不洒除,是以长久也。’公曰:‘廉政而速亡,其行何也?’对曰:‘其行石也。坚哉石乎落落,视之则坚,循之则坚,内外皆坚,无以为久,是以速亡也。’”这是晏婴对“廉政”的理解。

二、 羊续


  如果您去参观封建社会行政管理机构的标本—— 平遥县衙,就会发现在那古朴庄重的悬山顶、歇山顶的侧面有个“悬鱼”的饰物。导游解说:“县衙是木结构建筑,自然易燃,上面悬一条鱼,也就有水,水能克火,所以悬鱼辟火。”这个解释似是而非,其实,“悬鱼”还有示廉的意思。
  “悬鱼”这一典故源于 《后汉书·羊续传》。羊续 (142年—189年),字兴祖,兖州泰山郡平阳县(今山东邹城)人。东汉时期大臣、廉吏,为西晋初年名将羊祜祖父。历任扬州庐江郡太守、荆州南阳郡太守。羊续出任南阳太守的时候,府臣焦俭曾献上一条生鱼,羊续收下后将鱼悬挂在庭院之上。不久焦俭又进献一尾鲤鱼,羊续便出示悬挂的生鱼从而断绝焦俭的心意。羊续在南阳任上,厉行勤俭,治理有方。据 《后汉书·羊续传》 记载:“时,权豪之家多尚奢丽,(羊) 续深疾之,常敝衣薄食,车马羸败。”在社会奢侈腐化的东汉桓灵时代,羊续不媚时俗,穿布衣,吃粗粮,出门所用的都是瘦马破车。
  汉灵帝为搜刮民脂民膏,公开卖官鬻爵,甚至每个官职都明码标价。汉灵帝欲用羊续为太尉,竟派亲信找到羊续要求进献礼金,羊续却向来人展示自己破旧的衣袄。那个亲信将此情况如实汇报,汉灵帝颇为不悦,遂调任羊续为太常。
  羊续晚年病重,自知不能长久。当时朝廷对于两千石品级的官员,都有“官赙百万”的丧事补助。临终之时,羊续拒绝了朝廷的抚恤,特意嘱咐家人:“吾有马一匹,卖以买棺;牛车一乘,载丧归,勿受郡送。”汉灵帝闻讯,大为感动,下诏予以褒扬。就连焦俭也在羊续的影响下改过自新,主持葬礼期间也对官私馈赠一无所受。羊续“悬鱼”之举大为后人称道。唐人颜萱有《送羊振文归觐桂阳》 诗云:“悬鱼庭内芝兰秀,驭鹤门前薜荔封。”白居易有 《题洛中第宅》 诗云:“悬鱼挂青甃,行馬护朱栏。”周昙有《羊续》 诗云:“鱼悬洁白振清风,禄散宾客岁自穷。”宋人徐积有《和路朝奉所居》 (之六) 诗云:“爱士主人新置榻,清身太守旧悬鱼。”明人于谦有 《初度》 诗云:“剩喜门庭无贺客,绝胜厨传有悬鱼。”清人蒲松龄有《官吏听许财物》 诗云:“不见裴宽瘗鹿,且看羊续悬鱼。”

三、 陆纳


  可以说,晋代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奢华的时代,就连位居三公的何曾也“帷帐车服,穷极绮丽,厨膳滋味,过于王者……食日万钱,犹曰无下著处”(《晋书·何曾传》)。其子何劭“亦有父风,衣裘服玩,新故巨积。食必尽四方珍异,一日之供以钱二万为限”(同上)。外戚王济曾以人乳喂猪,以求“蒸豘肥美,异于常味”(《世说新语·汰侈·人乳饮豘》)。至于为人所熟知的石崇与王恺斗富的情况,则更是变本加厉。东晋虽偏安江左,但仍沿袭此风,即使如谢安那样的栋梁之臣,也未能免俗,“又于土山营墅,楼馆林竹甚盛,每携中外子侄往来游集,肴馔亦屡费百金”(《晋书·谢安传》)。然而,就在这时,出现了非常“另类”的陆纳。
  陆纳 (?—389年),字祖言,吴郡吴县 (今江苏苏州) 人。吴郡陆氏是江南的著名士族高门,三国时期就有出将出相的陆逊、陆抗等名臣。其祖父陆英是西晋高平国 (治昌邑,今山东巨野) 相、员外散骑常侍,父亲陆玩为东晋司空。陆纳虽出身豪门,但是廉洁自律。太原王述很器重他,推荐他做建威长史。后出为吴兴太守,赴任之前,陆纳先向桓温告别,并问:“您最多能喝多少酒。吃多少肉?”桓温回答:“近来饮三升就醉。肉不过十块。你怎么样?”陆纳说:“我向来不能饮酒,至多二升就醉了,吃肉就更不行。”他见桓温有空就说:“我就要到外地赴任,备了点礼物,想和您一醉方休,把酒言欢。”桓温欣然答应。当时王坦之、刁彝在座,等陆纳送上礼物,只不过一斗酒、一块鹿肉而已。在座者都很吃惊。陆纳从容说道:“明公说近来能饮三升酒,而我只能饮二升,现在只有一斗酒,只好用小杯子慢慢喝了。”桓温和宾客都叹服他的率真素朴,乃令厨房做美味佳肴,餐饮甚欢。   陆纳到任以后不受俸禄。离任的时候,部下问道:“需要用多少船?”他说:“我来时自带粮食,其他的东西也没有什么。”走时只带布被及其行李。有次,谢安要来拜访陆纳,陆纳什么招待客人的东西也没准备。他的侄子没敢问他,就自己悄悄地置办了一番。谢安到了之后,陆纳只上了茶果,陆纳的侄子却拿来珍馐美味。客人走后,陆纳大怒骂道:“你不能继承发扬父辈的优点,却来污秽我的简素!”于是打了侄子四十棍以示惩罚。
  陆纳累官至尚书令,口碑始终都是“贞厉绝俗”(《晋书·陆纳传》) 四字。

四、 刘玺


  “青菜刘”是明正德、嘉靖年间挂总兵官印提督漕运的都督佥事刘玺的绰号。
  刘玺 (生卒时间不详),号廷节,别号一轩,江苏南京 (一说陕西宜川)人。这人“居官廉洁不受钱,群公推毂,致位两府,初分阃江西,计廪而食”,平素穿着朴素得像个寒士,根本看不出是高官。其妻也很简朴,竟连一件完整像样的布衣也没有。因此,“有僚友比之学官,家人谓之穷鬼等语”。
  可是这个“穷鬼”刘玺却掌管漕运大权。漕运是个大肥差,想要运些私货是非常方便的,这在当时也算是司空见惯的事。在正德时,江彬用事,以势强迫刘玺以运船供其谋利,可是刘玺宁死不从。京师的权贵也有人劝他运点南货到北京卖,可将货物装在运粮的船上,这样不仅省了运费,还能获得大利。有这么便宜的好事,刘玺却不肯干,逼得实在没法时,他干脆请病假回家了。
  后来,刘玺受到推荐,奉命守备浙江温州等地。到任以后,他立即着手清除长期存在的弊政,访查民间疾苦,受到当地百姓的欢迎。但仅两个月,总管漕运的中丞陶公琰便上奏朝廷,说漕运重务,需得力大臣负责。只有刘玺才能扭转江西的弊政。于是,刘玺被提升为都督指挥佥事、江西都司,总管运粮的事务。
  因为刘玺走后,其他人都管不好槽运,故只好又把他请回来。就连当朝明武宗也知道他的名字,每逢听到关于刘玺的事情,就笑着对别人说刘玺“是个穷鬼”。
  再度出山的时候,刘玺在船里放了一口棺材,他站在棺材旁,一手拿刀,一手招呼那些权贵们说:“若能死,犯吾舟,吾即杀汝,即自杀卧棺中,以明若辈之害吾军,后必有能辨之者。吾不能纳若货以困吾军。”就这样那帮家伙没奈他何,只好非常狼狈地溜走了。

五、 轩輗


  宴请吃喝,本是封建社会官场司空见惯之事,可是检阅 《明史》,您会发现有这样一位官吏,不累民,不媚上,而且一反“常态”地严禁公款吃喝。他就是明朝清官轩輗。
  轩輗 (?—1464年),字惟行,河南鹿邑人。历经永乐、洪熙、宣德、正统、景泰、天顺六朝,官至左都御史、刑部尚书。永乐二十二年 (1424年),轩輗考中进士,授官行人司副。初入仕途,轩輗便以廉正闻名朝野。据说,有年冬天,轩輗奉旨前往淮上催粮,那时南北交通以大运河为主。轩輗乘船南行,不慎落水,竟无一身替换的衣服,地方官员来访,只好尴尬地裹着棉被接待。有位地方官员给他赶制一身衣服,他却坚辞不用。后来,轩輗便被荐授御史,巡按福建。史书中说他“独振冰壁之声”,又说他“剔蠢除奸,风采甚峻”。不过,轩輗最著名的事迹,还是他在浙江按察使任上戒奢汰、禁吃喝之举。
  正统五年 (1440年),轩輗越级升任浙江按察使,来到杭州。杭州素称富庶,历任官员,大都铺张奢侈,讲求排场,轩輗的前任就是一个以奢靡闻名的官员。按察使是省级大员,又是主管全省刑法风宪的官吏,一举一动,影响甚大。轩輗深知以身作则的重要性,一改前任的作风。一年四季,轩輗总是身着一袭旧青布袍,破了便补,补了又破,结果上面补钉连补钉,几乎看不到原貌了,可是轩輗却服之坦然。他的夫人,身为朝廷命妇,也随同丈夫一起过着清苦日子,担水烧柴,洗衣做飯,就如同仆妇一样。轩輗在官场多年,深知吃喝之风为百弊之端,于是从禁止吃喝着手,力矫旧习。
  轩輗平素粗茶淡饭,中午则只吃一个烧饼,妻儿亲自碾米打水。他还与下属相约:“三日出俸钱市肉,不得过一斤。”即便是上司和朋友来访,也只拿素菜招待,顶多杀一只鸡,做点黍米饭。也正因为如此,当时浙江镇守宦官阮随、布政使孙原贞、杭州知府陈复、仁和知县许璞为官都很廉洁。轩輗升任都御史离开杭州时,全部行李只有一竹筐。明英宗听说了此事,特意召见轩輗,见面便问:“昔浙江廉使考满归,行李仅一篾,乃卿耶?”
  轩輗疾恶如仇,从来不与那些贪腐官员交往。有次,南京都御史张纯宴请轩輗,他毫不客气地拒绝了。张纯就派人将美味佳肴送到轩輗府上,他仍坚拒不受。难怪范鄗鼎在 《跋于清端公传后》 写道:“余读 《明史》,而叹廉吏之难。其人也,三百年来首轩輗。”

六、 汤斌


  读过高阳小说 《清官册》 的人,定然难以忘怀“豆腐汤”这一人物形象。其实,这位“煮不出官味”的“豆腐汤”真有其人,他就是清初著名的廉吏汤斌。
  汤斌 (1627—1687年),字孔伯,号荆幌,晚年又号潜庵,睢州 (今河南睢县)人。顺治九年 (1652年),汤斌考中进士,授宏文院庶吉士。
  顺治十二年 (1655年),朝廷以其“品行清端”,升潼关道副使。于是,汤斌买了三头骡,主仆各骑一头,另一头驮着两副破旧被褥,一个竹书箱。他就这样上任了。汤斌打击土匪,招徕流民回乡屯田开荒,三年免征租课;实行保甲联防,缉拿盗贼;建立义仓,以备荒歉;创办社学,教民以德。亲自到境上接待过往清军,不使他们扰乱地方,使人民得以安居乐业。潼关人户一年多时间由不足三百户增至数千户。康熙三年 (1664 年),汤斌因父亲汤契祖谢世而辞职丁忧。回乡的时候,他竟穷得连路费也没有,后将上任时所买的三头骡卖掉,这才勉强回到家乡。
  康熙二十三年 (1684年),皇帝钦点汤斌出任江苏巡抚。江苏乃富庶之地,然而赋税总比其他地方高出许多,百姓苦不堪言,尤其前任余国柱勾结贪官污吏大肆搜刮民脂民膏,中饱私囊。上任以后,汤斌访贫问苦,体察民情,决心整饬吏治,扭转社会风气。于是,找来司道官员推心置腹:“我不要你们的钱,不准你们向知府、知县伸手,不准知府、知县向百姓伸手。”汤斌处处顾念百姓利益,洁己率属,扶贫济困,破积习,减赋税,很快就深得人心。两年之后,汤斌升任礼部尚书。离任的时候,汤斌行装仅有一套 《二十一史》,这是他在巡抚任上购买的唯一物品。江苏民众闻知哭泣挽留,尤其苏州百姓罢市三日,遮道焚香相送。
  汤斌之所以能赢得江苏百姓如此爱戴,是因为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不仅廉洁从政,居家也有颜回之风。汤斌每日所食都有一块豆腐,因而他有一个看似戏谑、实为敬重的外号——“豆腐汤”。他还让仆人将每日花费详细记录下来。一次,他观看账簿,发现仆人买了一只鸡,便问:“谁叫你买鸡了?”仆人叩头禀告:“公子。”汤斌大怒,立即召唤儿子跪到堂前,大加指责:“你以为江苏的鸡跟河南的一样便宜?你想吃鸡,就回老家去!没有读书人不吃菜根而能自立的!”
  康熙二十六年 (1687年),汤斌因病辞世,身上仅有俸银八两,其友徐乾学“赙以二十金,乃能成殡”。汤斌走了,几乎没有什么遗产,但他却把清白留在了人间,至今仍为世人传颂。
  (选自《文史天地》2017年第12期)
其他文献
新课改形势下的语文教学不是要生硬地灌输知识,而是要让学生有兴趣学语文。如果一个语文老师已经让学生产生厌烦上课的话,这位老师应该是失败的。语文复习课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需要通过相应的教学组织形式和科学方法,才能把学生大脑皮质中处于潜意识状态的已学知識唤起全部记忆,牢固掌握,并进一步形成能力。上好复习课,就能达到整体记忆,深刻理解,灵活运用教学目的。  一、有效提高复习的前提是优化的设计和组织  复
每当夜晚,漫步街头看霓虹闪烁时;每当独自在外,感动于万家灯火的温暖时;每当在明亮的台灯下酝酿一首小诗时……总会有一盏小小的油灯在我内心深处闪亮。  五十年前,刚刚高中毕业的我,响应“上山下乡”的号召,怀揣着凌云壮志,背负着革命理想,告别了学校,告别了城市,像学飞的雏燕离开了母亲的怀抱奔赴农村。日复一日的劳作、年复一年的春种夏忙,皴裂了我的双手,晒黑了我的脸庞。  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陪伴我的只有那
期刊
[摘要]课前能力训练以训练学生听、说能力为主要目的,以广阔的社会生活和学生的所思所想为主要素材,以学生登台演讲为主要方式,形式多样,内容灵活,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显著,本文就此展开探讨。  [关键词]能力训练;课文质疑;开心一刻;佳作赏析    前能力训练是一种用时不多,学生能力却如雨后春笋不见其长而日有所增的有效活动,它以训练学生听、说能力为主
目前建筑业市场的变化可以总结为六个方面:一是国内市场总体下行;二是建筑业细分市场分化;三是国际化加速;四是建设模式快速变化;五是监管方式逐步市场化;六是企业竞争分化。
期刊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经济活动人口的就业现状及发展、变化对地方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稳定有着重要影响.本文根据云南省第六次人口普查的长表调查数据,对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行业结构以及失业人口
在当前这个信息技术时代,Android的开发不断向新的方向发展。目前,由于Android是建立在Java的基础之上的,其支持多线程,因此,要加大多线程的开发应用,提高系统的执行效率。本文主要对Android系统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多线程技术在Android手机开发中的应用和实现。  Android系统分析  Android系统,简单来讲,其架构自下而上主要分为四层,分别为:Linux内核、Andro
价格歧视的概念和内涵  价格歧视又称价格差别,是指一家厂商在同一时间对同一产品向不同购买者收取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价格,或对于不完全相同的商品,厂商收取的价格差别远大于成本差别。要实施价格歧视就必须满足一些条件:产品的需求与其价格成反比,即厂商能够以合理的成本进行市场细分;不同购买者之间贱买贵卖的转卖行为必须得到阻止;不同购买者对产品的需求程度不同。  价格歧视一般来说有三种形式:(1)一级价格歧视:
口中的怪味是指口苦、口甜、口咸、口酸、口臭、口淡。     一、口苦  多为肝胆有热所致。口感苦者常兼有头痛、眩晕,苔薄黄、脉象弦数等症候,治宜清泻肝胆郁热。方药选用龙胆泻肝汤:龙胆草15克,柴胡、泽泻、车前子、木通、当归、栀子各10克,生地黄、黄芩各12克,甘草8克。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二、口甜  又称“口甘”,多为脾胃功能失常所致。临床上,分为脾胃热蒸口甜和脾胃气虚口甜。前者多
回顾高三一年来的教学,会有一些反思,会有一些总结,会有一些经验,会有一些感悟,也会有一些自己认为的不想有但又没避免的遗憾。梳理一下思路,大致是这样的:  一、基础问题  语文最讲基础,基础决定语文素质,基础决定语文能力。可是很多学生的基础知识不牢,做题只凭自己的运气:做对了,那是运气好,老天有眼,天助我也;做错了,那全是咱基础惹的祸,本性如此罢了。结果不少学生包括尖子生,对基础知识无力改变,想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