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使品德课走进学生的心灵,这样才能对小学生进行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本文阐述了小学品德与生活课要以小学生的生活为载体,善用学生的生活资源, 大力開发小学生的创造性潜能,提高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生 品德与生活 道德教育 生活体验 品德魅力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2-0069-01
小学品德与生活教材是以小学生的生活实例为基础、以培养道德品质为主旨、以自主合作目标、以热爱生活为目的的一门综合课程。新课程扎根于儿童生活,搭建了一个心灵沟通的平台,创设了愉悦的课程生活,它倡导人性化的道德,教师要指导学生过安全健康的生活、积极乐观的生活、有爱心负责任的生活、善于思考有创新的生活。教师要创设生活情境,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课堂教学活动上,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鼓励学生动手实践、主动探究、乐于交流的合作学习方法,在活动中培养认知能力。由教师的讲解变为学生主动地探究新知,在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中掌握生活知识,践行品德教育。在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活动中,激励学生在学业上有所长进、品德优良。教师必须灵活地处理教材,活用教材,恰当地设置生活情境。把小学生带入特定的生活环境中,让小学生在情境中体验社会生活,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产生相应的道德情感,不断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发展品质,合理地利用好生活资源,对于学生学习品德与生活课,培养学习兴趣是大有裨益的。下面就谈谈自己对小学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的肤浅看法。
1.创设情境——从生活中来
品德与生活课堂是一个多维互动的过程,小学生智慧的火花就在这一互动的过程中迸发。课堂上以宽松和谐的生活为主线,以信任和赏识为教育方式,把探究活动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生活,不断发现问题并进行探究,锻炼学生意志品格,发展创新能力。可以学会更多课堂以外的知识,并灵活地运用课内知识,促进思维的发展,培养小学生的创造力,进行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在教学《种子的探索》一课时,利用学校组织秋游的机会,我和学生们一起走进大自然,让学生把亲自动手采摘到的果实带到课堂中来。在秋游活动中,引导每个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采摘果实,展现自己的劳动成果,教师加以表扬。老师也收获了不少宝贝(出示装有水果、蔬菜的百宝箱)。同学们,你们猜一猜,我的百宝箱里面装着什么?到百宝箱里摸一摸,猜一猜你们摸到了什么宝贝啊?(猕猴桃、苹果、玉米、土豆、橘子、萝卜、花生、茄子、辣椒……)猜对的,老师就把宝贝奖给你们吧。这么多宝贝,它们都有种子吗?找找看。动脑筋、想办法介绍你们找到的种子,让学生说一说。(橘子的种子像小水滴,猕猴桃的种子像黑黑的“小芝麻” ……)把种子收集在一起,你发现了什么?(种子形状、颜色、大小都不一样)小小的种子有什么作用呢?课件播放一粒小豆豆的种子生长过程,播放韵律快乐的种子宝宝。学生们做韵律操,当种子宝宝,感受和种子一起成长的快乐,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学生在游戏活动中认了种子,了解有关种子的知识,满足学生的认知需要、体验需要、探究需要和体验成功的需要,培养了学生与教师、同学合作交流的能力。
2.合作探究—— 到生活中去
低年级小学生由于受年龄特点和心理水平的限制,很难自主、细致地进行合作探究,这就需要教师加以引导。与日常生活相结合,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在互助交流中动手动脑,培养小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在团队合作中有助于语言能力的增强。现在,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在与人的交往中,往往比较自私、缺乏合作精神,以自我为中心,不关心他人。课程标准指出:“回归生活世界”是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核心。发展学生的生活和生活中的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生活。教师运用教材时要尽量联系生活,善用生活资源,活用生活资源,引领孩子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由轻松、愉快而高效的学习环境。布鲁纳说:“学习是生动的过程,对小学生学习内因的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在课堂上展现一定的情境,从兴趣入手,全力营造一种和谐、互动开放的生活化教学情境。 游戏使课堂变得更加活泼,学生在真实生活的中实践,在真实生活中形成道德品质。学生被有趣的游戏所吸引,很自然的产生了求知欲,积极思维这根“弦”就让教师给拨动了,变讲为导,展示学生的个性学习,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
3.实践导行——升华生活
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要把握学生的思想特点,进行活动教学,增强小学生品德教育的可信度,引导学生由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得心灵的共鸣。如:在教学《平安回家》一课时,“认认交通标志”一部分内容,教师引导学生做信号灯小游戏、小交警本领大、交通知识知多少竞赛活动,学生积极性高涨,踊跃发言。那么,你能画画你认识的交通标志吗?让学生尝试画一些自己喜爱的交通标志,认真思考,探索交流,让学生在交流中自我体验和感受,张扬学生的个性,打造高效课堂。这样,学生才能获得一种精神的满足和强烈的求知欲。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在教学中享受快乐,教学才有意义。
总之,教师要善于观察生活,设计有趣的活动,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在丰富的课程资源中适当取舍,把握新的教学内容与方向,激励学生学习的兴趣,满足学生对多样化、个性化的艺术教育的需求,品德与生活课堂就会丰富多彩。实现“品德培养回归生活”的教育理念,有效地提高品德与生活课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赵桂霞. 试论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的实效性教学[J]. 科教文汇(下旬刊). 2009(03) :176
[2]王丽萍. 浅谈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的课堂模式[J]. 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 2009(03):49-50
[3]林倩名. 巧妙利用生活资源 提高品德教学实效性[J]. 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2(13):1-1
【关键词】小学生 品德与生活 道德教育 生活体验 品德魅力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2-0069-01
小学品德与生活教材是以小学生的生活实例为基础、以培养道德品质为主旨、以自主合作目标、以热爱生活为目的的一门综合课程。新课程扎根于儿童生活,搭建了一个心灵沟通的平台,创设了愉悦的课程生活,它倡导人性化的道德,教师要指导学生过安全健康的生活、积极乐观的生活、有爱心负责任的生活、善于思考有创新的生活。教师要创设生活情境,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课堂教学活动上,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鼓励学生动手实践、主动探究、乐于交流的合作学习方法,在活动中培养认知能力。由教师的讲解变为学生主动地探究新知,在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中掌握生活知识,践行品德教育。在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活动中,激励学生在学业上有所长进、品德优良。教师必须灵活地处理教材,活用教材,恰当地设置生活情境。把小学生带入特定的生活环境中,让小学生在情境中体验社会生活,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产生相应的道德情感,不断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发展品质,合理地利用好生活资源,对于学生学习品德与生活课,培养学习兴趣是大有裨益的。下面就谈谈自己对小学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的肤浅看法。
1.创设情境——从生活中来
品德与生活课堂是一个多维互动的过程,小学生智慧的火花就在这一互动的过程中迸发。课堂上以宽松和谐的生活为主线,以信任和赏识为教育方式,把探究活动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生活,不断发现问题并进行探究,锻炼学生意志品格,发展创新能力。可以学会更多课堂以外的知识,并灵活地运用课内知识,促进思维的发展,培养小学生的创造力,进行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在教学《种子的探索》一课时,利用学校组织秋游的机会,我和学生们一起走进大自然,让学生把亲自动手采摘到的果实带到课堂中来。在秋游活动中,引导每个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采摘果实,展现自己的劳动成果,教师加以表扬。老师也收获了不少宝贝(出示装有水果、蔬菜的百宝箱)。同学们,你们猜一猜,我的百宝箱里面装着什么?到百宝箱里摸一摸,猜一猜你们摸到了什么宝贝啊?(猕猴桃、苹果、玉米、土豆、橘子、萝卜、花生、茄子、辣椒……)猜对的,老师就把宝贝奖给你们吧。这么多宝贝,它们都有种子吗?找找看。动脑筋、想办法介绍你们找到的种子,让学生说一说。(橘子的种子像小水滴,猕猴桃的种子像黑黑的“小芝麻” ……)把种子收集在一起,你发现了什么?(种子形状、颜色、大小都不一样)小小的种子有什么作用呢?课件播放一粒小豆豆的种子生长过程,播放韵律快乐的种子宝宝。学生们做韵律操,当种子宝宝,感受和种子一起成长的快乐,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学生在游戏活动中认了种子,了解有关种子的知识,满足学生的认知需要、体验需要、探究需要和体验成功的需要,培养了学生与教师、同学合作交流的能力。
2.合作探究—— 到生活中去
低年级小学生由于受年龄特点和心理水平的限制,很难自主、细致地进行合作探究,这就需要教师加以引导。与日常生活相结合,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在互助交流中动手动脑,培养小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在团队合作中有助于语言能力的增强。现在,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在与人的交往中,往往比较自私、缺乏合作精神,以自我为中心,不关心他人。课程标准指出:“回归生活世界”是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核心。发展学生的生活和生活中的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生活。教师运用教材时要尽量联系生活,善用生活资源,活用生活资源,引领孩子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由轻松、愉快而高效的学习环境。布鲁纳说:“学习是生动的过程,对小学生学习内因的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在课堂上展现一定的情境,从兴趣入手,全力营造一种和谐、互动开放的生活化教学情境。 游戏使课堂变得更加活泼,学生在真实生活的中实践,在真实生活中形成道德品质。学生被有趣的游戏所吸引,很自然的产生了求知欲,积极思维这根“弦”就让教师给拨动了,变讲为导,展示学生的个性学习,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
3.实践导行——升华生活
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要把握学生的思想特点,进行活动教学,增强小学生品德教育的可信度,引导学生由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得心灵的共鸣。如:在教学《平安回家》一课时,“认认交通标志”一部分内容,教师引导学生做信号灯小游戏、小交警本领大、交通知识知多少竞赛活动,学生积极性高涨,踊跃发言。那么,你能画画你认识的交通标志吗?让学生尝试画一些自己喜爱的交通标志,认真思考,探索交流,让学生在交流中自我体验和感受,张扬学生的个性,打造高效课堂。这样,学生才能获得一种精神的满足和强烈的求知欲。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在教学中享受快乐,教学才有意义。
总之,教师要善于观察生活,设计有趣的活动,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在丰富的课程资源中适当取舍,把握新的教学内容与方向,激励学生学习的兴趣,满足学生对多样化、个性化的艺术教育的需求,品德与生活课堂就会丰富多彩。实现“品德培养回归生活”的教育理念,有效地提高品德与生活课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赵桂霞. 试论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的实效性教学[J]. 科教文汇(下旬刊). 2009(03) :176
[2]王丽萍. 浅谈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的课堂模式[J]. 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 2009(03):49-50
[3]林倩名. 巧妙利用生活资源 提高品德教学实效性[J]. 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2(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