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里有自己眼里有学生

来源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teora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笔者精读完了贾书建老师的《今天我们如何做教师》一书,感受颇多,收获颇多。
  一、做最好的自己,让别人去说吧
  在这本书的《序》中,贾老师总结出做教师的“十六字诀”:尽职尽责,尽心尽力,依法执教,以德育人。
  简明扼要的十六个字,概括了作为一个好教师的标准。在这个时代做教师的确不容易———社会、家长、学校对教师的要求及期望值太高,现在的家长又那么难以应对,学生又那么难以教育……做教师的,只有尽心尽力、尽职尽责,不愧对良心就可以了。“上有日月星辰,下有天地良心”,只要做到问心无愧,至于别人,愿说什么就说什么吧!
  贾老师说得好:“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既要与法律法规相符合,又要经得起道德良心的拷问。”在这个法治社会,教师也要依法执教,不能与法律法规相悖。此外,还要勇于拿起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我们流了汗,流了泪,不能再流血。“作为教师,我们不需要什么特权,不需要什么优越感,不需要谁来同情,但一定要自尊、自爱、自强,懂得怜惜自己,把自己当回事,活出尊严,大可不必忍气吞声”。要自己看得起自己,抬起头来走路,挺起胸脯做人,做最好的自己。
  二、做有尊严的教师,做一个外圆内方的人
  首先,要有“教师忌语”。贾老师说得好:“教师是一种特殊的职业,其一言一行,一笑一颦都会对学生发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作为教师,无论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都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要做学生的表率,也要做其他人的表率。笔者也常常听到某些教师说话口无遮拦,甚至在学生面前污言秽语,语言庸俗不堪。这样既毁了自己的形象,也毁了教师这个群体的形象。试想,自身素质不能全面提高,怎能让别人尊重你呢?
  其次,教师要做一个“外圆内方的人”。贾老师教育女儿要“做一个外圆内方的中国人”。他解释说,外圆即适应性,内方即规则性,外表上不要割伤他人,要跟他人和谐相处,内里要保持独立性,也就是要有独立的人格和尊严。我们教师也应做这样的人。外圆就是要适应这个社会,适应现在的教育体制,适应所处的教育环境;内方就是要有自己的个性,要有自己的风格,要有自己的做人原则。
  三、教师要把工作当作一件快乐幸福的事
  贾老师在《应如何看待工作》一文中写到:工作是什么?工作是人自立于社会的标志,是实现人的价值最重要、最现实的途径。教师的工作就是“传道、授业、解惑”。我们工作是为他人、为社会,更是为自己。“我们应把工作当作一件快乐的事,当成一件幸福的事”,“立己立人”,“达己达人”,“把学校当成自己的家,快快乐乐,开开心心地在学校里度过每一个工作日”。如果我们为了名利而工作,就会使自己背上沉重的包袱,也就享受不到工作的快乐。
  常常听到同事抱怨:工作太辛苦了,早晨6点就起床,一直忙到晚上10点多。听到这些,笔者深有同感。的确,当教师的不容易,特别是当班主任的更不容易,两眼一睁,忙到熄灯,往往弄得身心疲惫。这里,笔者要送给大家一句话:别把工作当负担!你把工作当负担,成天就会处于疲于应付的状态;你把工作当负担,成天就会愁眉苦脸,怨声载道;你把工作当负担,成天就会有干不完的工作……把工作当成一种享受、当成一种快乐吧!这样,你就不会成天闷闷不乐;这样,你就会带着愉快的心情去工作,效率就高;这样,你就不会感到那么忙、那么累……好好调整一下心态吧!高高兴兴也是一天,愁眉苦脸也是一天,何必跟自己过不去?
  
  四、专业发展的最大障碍就是教师自己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生活中,有的教师常常埋怨学校的环境差,领导不重用,自己走不出去,学不到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没有发展的时间和空间……但笔者认为,这都是在为自己找借口、找理由。问一下自己:自参加工作之日起,你读过几本书、几篇文章,做过多少笔记,写过多少读后记、教后记;上级发的学习材料,你认真读过、认真研究过吗?
  实际上我们发展的最大障碍就是我们自己。俗话说,“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你想学习、想进步,就一定会有办法。贾老师说得好:“其实我们最不了解的人不是别人,而是我们自己,我们发展的最大障碍往往也是我们自己。”因此,我们要不断反思、不断反省自己,找出自身存在的问题,不断充实、完善自我。整天怨天尤人、怨气冲天的人,就不会有成就、有出息。
  就拿笔者自己来说,担任两个班的语文课,此外还担任级部主任、教研组长、文学社社长、校刊主编等,工作之余,我坚持读书,基本上每个月都能读一本书。我常常在枕边、办公桌旁边放一本书,一有空就读几页,这样日积月累,就能读很多的书,学到很多东西。不但丰富了自己,提高了自己,还愉悦了身心,何乐而不为?
  五、教师要精心呵护每一颗“玻璃做的心灵”
  贾老师在《必须彻底摒弃“差生”概念》一文中说:“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使命,要精心呵护每一颗‘玻璃做的心灵’,为学生营造希望的绿洲,向每一块冰冷、干涸的心田里播撒阳光雨露。”
  现在,素质教育已成为中国当代基础教育的主流,国家和社会一直倡导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全面主动的发展。作为一线教师,应积极主动地转变教育观念,适应教育新形势发展的需要,不要把分数作为衡量学生的惟一标准。教师的思想里不能有“差生”这一概念。试想:我们张口差生,闭口差生,意识上、骨子里有“差生”这一概念,就会在言行中、在教学中把这一概念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带给学生,那么,我们真地就会培养出差生来。
  我们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要着眼全面,鼓励特长,注意因材施教和分层次教学。要“建立起这样的意识:转化智育困难生与培养尖子生同等重要,转化一个智育困难生与培养一个尖子生同样光荣;相信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爱护每一个学生”。他们学业上暂时有些困难,但其“身体、智力等皆属正常儿童,并享有与同龄儿童相同的学校教育环境和条件,而其学业水平与国家规定的培养目标暂时有一定差距;但若外界提供有力的帮助,并通过其自身的努力,就有可能达到或接近这个培养目标”。
  作为教师,我们要面对现实,面对有差异的学生,实施有差异的教育,实现有差异的发展。在日常教育教学生活中,要精心呵护孩子们的心灵,特别是学困生的心灵,切忌讽刺、挖苦、歧视他们,切忌冷眼相待、冷语相对,使他们心灵蒙尘,为家庭、为社会埋下罪恶的种子。我们眼里应有学生,心里应有学生,我们的一句话或许就能改变一个学生、一个家庭的命运。
其他文献
人对于游戏的热爱似乎是与生俱来的,即使其上学,甚至成年之后对其热情依然不减。但是,如果仅将游戏作为一种娱乐,显然浪费了其丰富的内容。如将游戏与学习相挂钩,则可以让学生沉浸其中,在游戏的同时学习到知识,在学习的时候也不会感觉到枯燥乏味。让游戏丰富课堂内容,可以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趣味化、轻松化。  一、运用游戏,加深课文理解  将游戏与课文内容相结合,能够让学生在游戏中尽情玩耍的同时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优美的教室传递给学生的是生活情趣和学习的乐趣,其中孕育着的凝聚功能、激励功能、规范功能、审美功能,带给学生的是心灵的涤荡和精神慰藉。  令人向往的教室究竟是啥样?  是精神生活的自由疆场  教室,应该是学生在校园生活中的重要心灵栖息地。它不排斥知识教学的基本功能,而是在人的认知发展的同时更为彰显精神的灵魂,让学生自由地生活在理想和乐观的境地中。它应规避应试教育多带来的伤痛,重塑抚育热性的核心价值,
作为工作在高中教育战线上的一员,多年的高中教学,多年的班级管理给我的教育人生留下了很多美好的回忆和值得珍藏的宝贵经验,现在我越来越离不开我的学生,离不开我热爱的讲台。我感觉学生高中学习的三年,每年都有各自的特点,我会根据不同的阶段的特点,采用不同的管理办法。  高一是学生放飞梦想,形成价值观取向的关键期。作为高一的新生,他们怀揣朦胧的梦想、新奇的渴望踏入高中的大门。他们的到来给学校注入了新鲜血液,
2016年5月17日至30日,笔者有幸与江苏省部分名师名校长赴美高端研修班学员一起到美国研修。其间,我们主要是在加州理工大学波莫纳的延展学院参加培训,同时参观了小学到高中四所公立学校。时间不长,但心得和体会却很多。  一、教育大环境的整体优化十分重要  上课时,导师给我们讲了这样一个案例:美国的一个女孩想买一顶旅游帐篷,假期出去旅游用。妈妈却不肯马上出钱给她买,而是与女儿约定:母女俩一起每天按比例
新课程背景下,“品德与生活”更强调活动性、开放性、生活性以及活动过程的生成性,更要回归生活崇尚自然,要抵达心灵指向生活;要追求雪落无痕的境界,让教学不再是生硬的灌输,而是人文的牵引,不再是认识的简单统一,而是自觉的感受、体验和迁移。因此,真实有效应成为品德教学的价值回归。  一、凸现“生活”意味,组织有效的教学活动  《新课程标准》指出:“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
环保是一个现实性很强的话题,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不但能够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同时能有效达成相关的情感目标。在实验和课外活动中进行环保教育,让学生亲自动手、亲自参与,可以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培养他们进行科学观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非常有必要把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作为科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  一、在科学课堂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环
人才的培养靠教育,教育的关键是教师。那么做一名教师应该是很自豪的,很幸福的。可如今,许多人不愿意做教师,许多教师也感慨当教师不幸福,太累,不安于做教师。在一切向“钱”“权”看的今天,教师有的不过是生活中的一个配角。但是我一直认为做教师是幸福的,做教育者是幸福的!看了于丹教授的幸福教育观的讲学视频,看了李镇西老师的教育著作《教育的智慧》,看了华阳老师编著的《做一名幸福的教师》,让我触到了心底最柔软处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空间观念成为小学数学的核心概念,培养小学生的空间观念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笔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借助具体物体的支持,依托实践操作,探索出一套培植学生空间观念的策略,现以《图形的旋转》为例加以阐释。  一、利用实物操作感悟旋转方向  图形旋转的三要素是中心、方向和角度,其中旋转方向的准确定位非常关键,部分
采访对象:丁广明。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高级语文教师,执教30年,任教多届高三毕业班。  编者按: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是国家级示范高中,江苏省首批四星级高中,江苏省模范学校。一度有这样的说法“全国高考看江苏,江苏高考看南通,南通高考看海安”。该校的教学曾作为一种现象被广泛推崇。  夏俊山:丁老师,你好。新一轮高考改革,北京的方案是高考英语分值下调,语文分值提高,江苏等多个省份可能参照北京,也以此为突破口
“大尉,不可以!”  “老师,快去看看!大尉把抹布扔到屋檐上去了!”班长气喘吁吁地来告状,我不由得皱起眉头,叹了口气:这孩子,真不消停。放学后,我刚回办公室坐下来,还没有来得及喝上一口水,就跟着班长来到了事发地点。大尉正耷拉着脑袋站在墙角的屋檐下,“老师,要不是我拦着,他就准备爬树上去拿了。”我望着墙角的一棵大树,倒吸了口凉气。大尉怎么都不肯说为什么放学不回家,又为什么把抹布扔上屋檐。当然,我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