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通过对咸宁职业技术学院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的分析,对高职高专旅游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我们发现通过明确培养方向和科学定位,并突出特色,在此基础上加强师资培训和完善课程设置并尽可能的改善教学条件以及通过校企结合采用订单式培养的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实践技能,真正体现学院的办学特色,培养出适应本地旅游业发展的一线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高职高专;旅游管理;培养模式
作为温泉之都,三国赤壁故地,中部交通枢纽的咸宁市,伴随着国际温泉文化旅游节的成功举办,武广高铁的顺利开通以及借着成为全国旅游标准化试点城市的东风,迎来了旅游业发展的春天,然而伴随旅游业发展契机一并出现的,还有旅游人才的紧缺。
一、明确方向,科学定位,强化特色
高职高专教育具有学历教育和技能培训的双重属性,明确专业建设方向,是人才培养的第一要务。通过认真的调查论证,咸宁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将人才培养目标准确定位于主要面向咸宁市及武汉城市圈,服务旅游行业,适应旅游服务与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咸宁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是湖北省教学改革试点专业,旅游管理专业(温泉休闲旅游方向)被省教育厅列为首批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服务于本地旅游业的发展,尤其是温泉度假旅游业的需要,是本专业最突出的特色。
二、加强师资培训,完善课程设置,改善教学条件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在教师。为了提高教学团队的整体水平,学校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走出去,鼓励和推动专业教师到旅游行业管理部门和企业挂职锻炼,选派教师到实力雄厚的旅游院校和机构培训进修;二是引进来,引入有较强实践水平的旅游企业一线主管担任兼职教师。在明确本专业培养目标的前提下,近两年学校对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了大幅度地修订和调整,加强了课程设置的弹性,在确保核心专业必修课的基础上,增加选修课比例,拓宽学生的学科视野;在课时上,充分保证主干课程的教学需要,加强实践性教学,结合学生就业的实际需要,突出考证课程的地位;结合本地温泉旅游资源突出的实际,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体系。本专业的主干课程《温泉部操作实务》于2011年被教育部高职高专旅游管理类教学指导委员会评为精品课程。作为一门应用性专业,对旅游人才必须加强实践性培养,实训条件的好坏对专业的建设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在办学初期,由于种种原因,旅游专业的校内外实训基地不能很好的满足教学的需要,实训室条件简陋、设施不全、功能单一,这些都严重制约了对学生实践性的培养。另外,旅游管理专业(文化旅游方向)实训基地,已经列为2010年度湖北省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这将大大改善旅游专业的校内实训条件,为我院旅游专业的发展提供难得的机遇。同时,咸宁市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快速发展的旅游产业为我院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三、校企结合,订单式培养
在旅游管理专业建设过程中,不断强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思想指导下的实践、实训和顶岗实习环节,以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大力推进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试行“淡进旺出、阶段提升、校企共育”的人才培养模式;紧密联系行业企业,实行订单式培养,目前旅游专业设有“碧桂园温泉订单班”和“大观园生态旅游订单班”。“温泉旅游碧桂园订单班”是我校严格按照省教育厅文件精神,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与碧桂园凤凰温泉度假区共同制定了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教学计划,联合开展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订单班”。该班创新了“分阶段螺旋式”人才培养模式,并与碧桂园凤凰温泉度假区共同开发课程,共建校内外实习实践基地和“双师型”教师队伍,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更适应市场的需要,实现与企业需求的零距离接轨,这样校企合作培养的学生,增加了生产性顶岗锻炼经历和合作企业文化、理念、岗位意识的培养及熏陶,具有与企业接轨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能有效提升其就业能力。学院对该班还实行“双导师制”,该班学生在享受学校奖助学金的同时企业也将为其提供一定数额的奖助学金,在企业实习期间有一定的实习工资,毕业后免试用期直接在碧桂园企业(全国任何一个碧桂园酒店均可)就业,表现优秀的可直接晋升为基层管理人员。“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落实就业导向、提升就业质量和就业率、解决人才供需矛盾的有效途径,能够实现就读与就业的“零距离”对接,并取得学校、学生、企业三方共赢。通过以上举措,我们相信可以最大限度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实践技能,真正体现学院的办学特色,培养出适应本地旅游业发展的一线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参 考 文 献
[1]章尚正.安徽省“十二五”旅游人才需求与对策研究——兼论旅游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院报.2011(1)
[2]张红娟.对高职旅游人才培养的思考[J].新课程研究.2010(2)
【关键词】高职高专;旅游管理;培养模式
作为温泉之都,三国赤壁故地,中部交通枢纽的咸宁市,伴随着国际温泉文化旅游节的成功举办,武广高铁的顺利开通以及借着成为全国旅游标准化试点城市的东风,迎来了旅游业发展的春天,然而伴随旅游业发展契机一并出现的,还有旅游人才的紧缺。
一、明确方向,科学定位,强化特色
高职高专教育具有学历教育和技能培训的双重属性,明确专业建设方向,是人才培养的第一要务。通过认真的调查论证,咸宁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将人才培养目标准确定位于主要面向咸宁市及武汉城市圈,服务旅游行业,适应旅游服务与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咸宁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是湖北省教学改革试点专业,旅游管理专业(温泉休闲旅游方向)被省教育厅列为首批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服务于本地旅游业的发展,尤其是温泉度假旅游业的需要,是本专业最突出的特色。
二、加强师资培训,完善课程设置,改善教学条件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在教师。为了提高教学团队的整体水平,学校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走出去,鼓励和推动专业教师到旅游行业管理部门和企业挂职锻炼,选派教师到实力雄厚的旅游院校和机构培训进修;二是引进来,引入有较强实践水平的旅游企业一线主管担任兼职教师。在明确本专业培养目标的前提下,近两年学校对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了大幅度地修订和调整,加强了课程设置的弹性,在确保核心专业必修课的基础上,增加选修课比例,拓宽学生的学科视野;在课时上,充分保证主干课程的教学需要,加强实践性教学,结合学生就业的实际需要,突出考证课程的地位;结合本地温泉旅游资源突出的实际,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体系。本专业的主干课程《温泉部操作实务》于2011年被教育部高职高专旅游管理类教学指导委员会评为精品课程。作为一门应用性专业,对旅游人才必须加强实践性培养,实训条件的好坏对专业的建设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在办学初期,由于种种原因,旅游专业的校内外实训基地不能很好的满足教学的需要,实训室条件简陋、设施不全、功能单一,这些都严重制约了对学生实践性的培养。另外,旅游管理专业(文化旅游方向)实训基地,已经列为2010年度湖北省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这将大大改善旅游专业的校内实训条件,为我院旅游专业的发展提供难得的机遇。同时,咸宁市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快速发展的旅游产业为我院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三、校企结合,订单式培养
在旅游管理专业建设过程中,不断强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思想指导下的实践、实训和顶岗实习环节,以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大力推进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试行“淡进旺出、阶段提升、校企共育”的人才培养模式;紧密联系行业企业,实行订单式培养,目前旅游专业设有“碧桂园温泉订单班”和“大观园生态旅游订单班”。“温泉旅游碧桂园订单班”是我校严格按照省教育厅文件精神,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与碧桂园凤凰温泉度假区共同制定了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教学计划,联合开展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订单班”。该班创新了“分阶段螺旋式”人才培养模式,并与碧桂园凤凰温泉度假区共同开发课程,共建校内外实习实践基地和“双师型”教师队伍,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更适应市场的需要,实现与企业需求的零距离接轨,这样校企合作培养的学生,增加了生产性顶岗锻炼经历和合作企业文化、理念、岗位意识的培养及熏陶,具有与企业接轨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能有效提升其就业能力。学院对该班还实行“双导师制”,该班学生在享受学校奖助学金的同时企业也将为其提供一定数额的奖助学金,在企业实习期间有一定的实习工资,毕业后免试用期直接在碧桂园企业(全国任何一个碧桂园酒店均可)就业,表现优秀的可直接晋升为基层管理人员。“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落实就业导向、提升就业质量和就业率、解决人才供需矛盾的有效途径,能够实现就读与就业的“零距离”对接,并取得学校、学生、企业三方共赢。通过以上举措,我们相信可以最大限度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实践技能,真正体现学院的办学特色,培养出适应本地旅游业发展的一线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参 考 文 献
[1]章尚正.安徽省“十二五”旅游人才需求与对策研究——兼论旅游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院报.2011(1)
[2]张红娟.对高职旅游人才培养的思考[J].新课程研究.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