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2-0198-01
当今中学生的课业负担虽然有所减少,仍有25%的中学生试图从虚拟的网络中寻找乐趣和刺激,获得身心的满足,但他们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并未因此而形成。图书馆、书店除了提供给学生相关的知识类书籍外,还有许多有益的精神营养——课外读物。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形成要通过广泛的阅读、大量的阅读来保证。由于可支配的时间较少,或者即使有,也很少有人把课外阅读的习惯一以贯之,形成持之以恒、受益终身的习惯。在学生的心目中,阅读的目的很单纯,就是为了多拿分,为了迎接考试中的各类阅读题目。这种急功近利的认识无异于一种短见,不利于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不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要求七至九年级的学生要“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由此看来,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么,如何有效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呢?
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就告诉我们,兴趣是首要条件,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同样,学生只有产生了阅读的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阅读产生主动需要。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呢?
首先,教师要带头读书。
一个喜欢阅读的家庭更容易培养出一个喜欢阅读的孩子,一个喜欢阅读的老师更容易带出一批喜欢阅读的学生。教师带头读书能让学生充分了解和体会教师对阅读的喜爱和重视,以及良好阅读能力、阅读习惯和保持浓厚阅读兴趣使老师收益非浅的事实。教师向学生介绍自己喜爱的书以及对书中人物的看法,使学生感受到在阅读中能学到很多知识,增添生活乐趣。让学生接触一些课本以外的浩如烟海的文学宝库,以激发他们强烈的阅读欲望。这样,在学生的心里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阅读的欲望和需要。
其次,组建课外阅读小组,开展小组阅读竞赛。
在课外阅读组织指导中,可尝试让学生自己选择阅读伙伴,并组建课外阅读小组,每周的阅读自习课或午休时间,在组长的带领下开展阅读或交流,并进行多种形式的评比,以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这种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的竞赛,不仅引发同学们的良性竞争,还有利于同组成员间的相互鼓励,维持对课外阅读的长久兴趣,使“读好书,好读书”在班级蔚然成风。
最后,为学生提供阅读成果展示的舞台。
我们知道,只有尽量为学生提供展示他们阅读成果的舞台,让他们有一种成就感,才能更好激励学生多读书。因此,我们可以经常开展“阅读交流、”“手抄报比赛”、“朗诵比赛”、“讲故事比赛”、“成语积累比赛、”“古诗词名句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在活动中树立自信,培养兴趣。
二、精选积极向上书籍纯净孩子的精神世界
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首先面临的重要问题就是读什么?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给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是教育者极重要的任务。要完成这个任务,我认为我们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生的兴趣为中心去考虑,综合开发课外阅读的源头活水。
1.课外读物要能满足孩子心理需求
不知道各位语文老师有没有这样的体会,大凡给学生推荐的课外读物都是大纲推荐的名著。因为我们知道这些名著在考试时是要考的。其中当然不乏经典,但是有些已经远离今天的孩子的兴趣。孩子的心理需求具有年龄特征,因此,我们在推荐课外读物时一定要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在具体的指导实践中,我发现,刚刚由小学升入七年级的学生仍爱幻想,这就意味着他们仍爱读带幻想的故事,如童话、科幻小说等,好奇又是他们的一大天性,因此可推荐他们读一些探险和探秘的故事;此阶段,学生仍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还可读一些具体形象的故事、寓言等。
2.课外读物要能纯净孩子精神世界
阅读经典名著是课外阅读的最高境界,也是一个成熟的阅读必须经历的一段生命历程。因此我们还要推荐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经典名著对于孩子心灵的呵护,精神的滋养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它能温暖孩子们的心灵,打开他们美好而又人道的情感世界,激发他们心中善良的、温柔的一面。七年级的学生可推荐《汤姆索亚历险记》、《西游记》等名著。八年级学生们的思维已开始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想发展,特别是八年级下学期及九年级,学生的审美情趣,审美水准已有较大发展,此阶段推荐学生阅读一些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如《水浒传》、《三国演义》等。
一般来说,我们推荐的课外读物只要符合儿童的心理和认知发展水平,就能促进他们进一步完美地发展,就能纯净孩子的精神世界。
三、教会学生阅读方法提高课外阅读效率
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就必须有良好的阅读方法。因此,语文老师要给学生进行必要的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
读书要订计划。学生在一学年开端就要订立本学年的读书计划,一学期、一个月、一星期读多少书,读哪些书,都要有个合理的安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合理的阅读计划能提高学生阅读的效率。
读书要做摘记。古人崇尚“不动笔墨不读书”。培根也说“做笔记使知识准确”。在阅读过程中遇到可心的名言、格言、警句、精彩的描写、精辟的议论、精美的开头、过渡、结尾等,都应摘在笔记本上,并定期翻阅,反复揣摩、吟诵,领悟其中妙处。
四、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留给课外阅读的时间
尽管素质教育实施多年,但迫于学年交班考试、升学考试等压力,学生认为数理化、外语等学科更容易抓分,这使他们无暇顾及语文,更无心课外阅读,结果造成学生认为上语文没味道,语文成绩始终提不高。而阅读是字词积累、知识面扩大的重要途径;是发展思维、激发热爱母语、培养审美情操的有效方法。所以,语文教师要敢于抽出时间让学生读书,每周拿出一节课让学生读书,同时,在课外活动,节假日推荐放手让学生读书。这种读,多为浏览式,不要限制范围,古今中外,报刊杂志等均可作为阅读内容。
课外阅读是课堂阅读的延伸和扩展。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们应该创造条件,用榜样的力量让学生喜爱阅读、快乐阅读。让我们的学生像爱生活那样爱语文,像爱语文那样爱阅读。让课外阅读带领孩子们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自在地遨游,给孩子撑起一片多彩的生活空间。
当今中学生的课业负担虽然有所减少,仍有25%的中学生试图从虚拟的网络中寻找乐趣和刺激,获得身心的满足,但他们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并未因此而形成。图书馆、书店除了提供给学生相关的知识类书籍外,还有许多有益的精神营养——课外读物。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形成要通过广泛的阅读、大量的阅读来保证。由于可支配的时间较少,或者即使有,也很少有人把课外阅读的习惯一以贯之,形成持之以恒、受益终身的习惯。在学生的心目中,阅读的目的很单纯,就是为了多拿分,为了迎接考试中的各类阅读题目。这种急功近利的认识无异于一种短见,不利于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不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要求七至九年级的学生要“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由此看来,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么,如何有效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呢?
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就告诉我们,兴趣是首要条件,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同样,学生只有产生了阅读的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阅读产生主动需要。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呢?
首先,教师要带头读书。
一个喜欢阅读的家庭更容易培养出一个喜欢阅读的孩子,一个喜欢阅读的老师更容易带出一批喜欢阅读的学生。教师带头读书能让学生充分了解和体会教师对阅读的喜爱和重视,以及良好阅读能力、阅读习惯和保持浓厚阅读兴趣使老师收益非浅的事实。教师向学生介绍自己喜爱的书以及对书中人物的看法,使学生感受到在阅读中能学到很多知识,增添生活乐趣。让学生接触一些课本以外的浩如烟海的文学宝库,以激发他们强烈的阅读欲望。这样,在学生的心里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阅读的欲望和需要。
其次,组建课外阅读小组,开展小组阅读竞赛。
在课外阅读组织指导中,可尝试让学生自己选择阅读伙伴,并组建课外阅读小组,每周的阅读自习课或午休时间,在组长的带领下开展阅读或交流,并进行多种形式的评比,以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这种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的竞赛,不仅引发同学们的良性竞争,还有利于同组成员间的相互鼓励,维持对课外阅读的长久兴趣,使“读好书,好读书”在班级蔚然成风。
最后,为学生提供阅读成果展示的舞台。
我们知道,只有尽量为学生提供展示他们阅读成果的舞台,让他们有一种成就感,才能更好激励学生多读书。因此,我们可以经常开展“阅读交流、”“手抄报比赛”、“朗诵比赛”、“讲故事比赛”、“成语积累比赛、”“古诗词名句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在活动中树立自信,培养兴趣。
二、精选积极向上书籍纯净孩子的精神世界
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首先面临的重要问题就是读什么?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给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是教育者极重要的任务。要完成这个任务,我认为我们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生的兴趣为中心去考虑,综合开发课外阅读的源头活水。
1.课外读物要能满足孩子心理需求
不知道各位语文老师有没有这样的体会,大凡给学生推荐的课外读物都是大纲推荐的名著。因为我们知道这些名著在考试时是要考的。其中当然不乏经典,但是有些已经远离今天的孩子的兴趣。孩子的心理需求具有年龄特征,因此,我们在推荐课外读物时一定要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在具体的指导实践中,我发现,刚刚由小学升入七年级的学生仍爱幻想,这就意味着他们仍爱读带幻想的故事,如童话、科幻小说等,好奇又是他们的一大天性,因此可推荐他们读一些探险和探秘的故事;此阶段,学生仍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还可读一些具体形象的故事、寓言等。
2.课外读物要能纯净孩子精神世界
阅读经典名著是课外阅读的最高境界,也是一个成熟的阅读必须经历的一段生命历程。因此我们还要推荐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经典名著对于孩子心灵的呵护,精神的滋养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它能温暖孩子们的心灵,打开他们美好而又人道的情感世界,激发他们心中善良的、温柔的一面。七年级的学生可推荐《汤姆索亚历险记》、《西游记》等名著。八年级学生们的思维已开始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想发展,特别是八年级下学期及九年级,学生的审美情趣,审美水准已有较大发展,此阶段推荐学生阅读一些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如《水浒传》、《三国演义》等。
一般来说,我们推荐的课外读物只要符合儿童的心理和认知发展水平,就能促进他们进一步完美地发展,就能纯净孩子的精神世界。
三、教会学生阅读方法提高课外阅读效率
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就必须有良好的阅读方法。因此,语文老师要给学生进行必要的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
读书要订计划。学生在一学年开端就要订立本学年的读书计划,一学期、一个月、一星期读多少书,读哪些书,都要有个合理的安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合理的阅读计划能提高学生阅读的效率。
读书要做摘记。古人崇尚“不动笔墨不读书”。培根也说“做笔记使知识准确”。在阅读过程中遇到可心的名言、格言、警句、精彩的描写、精辟的议论、精美的开头、过渡、结尾等,都应摘在笔记本上,并定期翻阅,反复揣摩、吟诵,领悟其中妙处。
四、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留给课外阅读的时间
尽管素质教育实施多年,但迫于学年交班考试、升学考试等压力,学生认为数理化、外语等学科更容易抓分,这使他们无暇顾及语文,更无心课外阅读,结果造成学生认为上语文没味道,语文成绩始终提不高。而阅读是字词积累、知识面扩大的重要途径;是发展思维、激发热爱母语、培养审美情操的有效方法。所以,语文教师要敢于抽出时间让学生读书,每周拿出一节课让学生读书,同时,在课外活动,节假日推荐放手让学生读书。这种读,多为浏览式,不要限制范围,古今中外,报刊杂志等均可作为阅读内容。
课外阅读是课堂阅读的延伸和扩展。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们应该创造条件,用榜样的力量让学生喜爱阅读、快乐阅读。让我们的学生像爱生活那样爱语文,像爱语文那样爱阅读。让课外阅读带领孩子们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自在地遨游,给孩子撑起一片多彩的生活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