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舆论环境十年来最坏?

来源 :新西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bosiji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郎监管”之称的郎咸平教授日前发表演讲炮轰格林柯尔,认为其系列购并导致国有资产流失,在企业界以及学术界掀起轩然大波。之后,一些人对郎咸平教授进行了批驳,并发表了一些很耐人寻味的观点,甚至连“国企舆论环境十年来最坏”的话也说出来了。
  著名经济学者张维迎在前不久举行的“中国企业家论坛”上对国企改革发表看法,他认为企业的舆论环境已经到了1992年以来最不好的时候:一些学者、教授与大众媒体结合在一起,打着保护国有资产,保护少数股东权益,保护小股东权益的旗号,不遗余力地否定过去十年国有企业改革、产权制度改革。他警示说不能低估这种舆论对中国企业生存发展的危害性……
  这样的言论,很难让人相信居然是从一位著名经济学者的嘴里说出来的。为了证明“国企舆论环境十年来最坏”,张先生连“否定过去十年国有企业改革、产权制度改革”的大帽子都抬出来了。看来,在他的眼里,国企改革是容不得批评意见的,否则,就是“搞破坏”。我相信,张先生之所以发表这么惊人的观点,绝对是“有感而发”——新近,关于国有资产流失的批评太“凶猛”了。不是吗?仅仅今年上半年,就出现了“资产评估值为1.01亿元的河南长葛市发电厂在改制中被人以1500多万元买走”;“宁夏中卫市150元钱买一栋楼,千万元国资流入个人腰包”等等。对这些“个别事件”,全国媒体几乎是一哄而上地批评,还刊发了大量的评论,你说,企业舆论环境不是差到极点了吗?想想十年前,即使上亿国资流失,舆论批评恐怕也没有这么厉害吧?于是,他一总结,发觉“国企舆论环境十年来最坏”。
  十年前国企改革阻力重重,反对声不绝,舆论环境是“好”的;如今,人们支持国企改革,舆论环境是“坏”的——因为有人对企业改革国资流失的批评比以前厉害了。这样的观点让人晒笑不已。莫非,在“著名经济学者”的眼里,所有揭露国企改革中国有资产流失的报道和众人对该现象的指责,都是错误的?媒体不能管,老百姓也不能说?
  民营经济越来越受到社会认同,社会地位已经非常稳固,所谓的“仇私、抑制私有企业”的问题根本不复存在,那么张先生所指何向呢?舆论环境究竟坏在哪里?他生硬而牵强地指责部分学者和媒体是“打着保护国有资产等旗号,否定过去十年国有企业改革”,扣这么大的一个帽子,有什么证据?怕只怕,别人没有打着什么旗号,倒是张先生自己,是打着“维护中国企业生存发展环境”的旗号,维护侵吞国资者的利益。
其他文献
邓小平同志的教育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理论上是对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重大创新和发展。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为我国教育事业
市人大常委会在大调研过程中坚持将大调研与日常工作调研相结合、做好“十三五”规划中期评估和五年立法规划制定相结合,注重发挥代表和基层人大的作用,形成了具有人大特点的大调研工作做法。  关键词一:代表全覆盖  下社区  2018年5月下旬至6月底,常委会结合组织代表下社区,重点围绕群众关心的“急、难、愁、盼”等民生问题、生活垃圾管理立法以及本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普遍关注的重点问题等,问计问需。共有57
根据宪法“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立法法确立了统一的、分层次的立法体制,这主要是为了使我们的法律既能通行全国,又能适应各地方不同情况的需要。2015年3月立法法修改后,设区的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立法数量由49个增加到314个(含30个自治州),增加了6.4倍。报批的地方性法规数量在增加的同时,也给对报批的地方性法规进行合法性审查批准的省、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及其法制工
珠江三角洲城市规划的三个特征□徐林发徐辉城市规划是一项政府行为,是国家指导和管理城市的重要手段。其根本目的是克服城市发展过程中的盲目性和不确定性,按照城市发展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