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的体育学科教学是培养青少年身体素质、完善身心需求的一项重要任务,已成为素质教育的一项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学校体育教学的优劣直接关系并影响到青少年身体素质的发展和终身体育观的树立。因此,对于一名体育教师来说,在有限的时间里认真完成每一节课的教学任务并确保其体育质量是这个问题的关键所在。我认为,在体育课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有利于体育教学的习惯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突破口。
在体育课的教学中,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一般包括:上课习惯、着装习惯、听课习惯、联系习惯、竞争习惯以及课后自觉锻炼的效果等等。
1.上课习惯。
课堂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重要场所。良好的上课习惯应该让学生做到以下几点:
(1)心中有数——应该知道一周有几节体育课,分别是在星期几的哪一课时,什么时间上课等。
(2)眼中有物——上课时老师要求准备哪些体育器材,对场地有什么要求等等。
(3)行动迅速——知道了体育课的时间,那么在上课铃声一响,就应该立即排好队,做到“快、齐、静”,然后整整齐齐赶往操场。
(4)见习有度——见习的学生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运动量。
在分组教学、游戏练习或比赛时,体育教师一定培养学生听从指挥,服从安排,遵守规则,保护、帮助、关心他人以及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2.着装习惯。
上体育课的时候,一定要求学生穿运动服、运动鞋,不应穿过紧的衣服。这样做有以下优点:
(1)美观大方,自然得体。(2)动作舒展,保护身体。(3)转换角色快,丰富情感体验。
体育教师在上课时应严格检查学生的衣着,不符合要求的要立即更换,决不能出现不安全的问题发生,使学生养成运动时着运动装的好习惯。
3.听课习惯。
在体育课的进行中,教师应该精讲其内容,做到言简意赅。语言应富有感染力、号召力、凝聚力,一定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聚精会神地倾听老师讲解动作要领及具体要求。学生只有认真倾听,细心理解,精心揣摩,集中精力,才能有很好的动作体验,才能有效地促进动作技能的形成。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除了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之外,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应该在自身的条件上下功夫。笔者认为体育教师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素质:
(1)良好的精神面貌,十分得体的着装。(2)合理的站位,优美的动作。(3)
精练有趣的语言,恰到好处的肢体语言。通过教师的语言熏陶感染学生,是学生养成语言文明习惯。(4)富有感染力的口令。
另外,体育教师应该具备高尚的境界以及高尚的到的品质;遇事要冷静,不随便发怒,不以威压人;处理事情要公平合理,不抱偏见,对自己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
4.练习习惯。
体育课中的练习时完成教学任务的核心部分。教师应该十分注重学生练习习惯的养成,这些习惯包括:
(1)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练习中来,踊跃参加体育训练。(2)遵守各项纪律,服从班干部指挥,讲究训练的秩序。(3)不怕艰苦,有耐心,用于拼搏,作风顽强。
(4)在训练中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细心体会。
体育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各自不同的特点,因材施教,因人而宜,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法培养自身的参与意识,在正确引导学生练习的过程中,体育教师要善于发现因学生的心理或生理原因所造成的情绪不稳定而影响练习的因素。比如身体过胖或过瘦而不能取得良好的成绩的学生,往往悲观自弃,不愿意参加训练,有消极情绪。对此,体育教师应该特别予以关爱、照顾,鼓励他们消除为难情绪,树立正确的态度,开导他们,按照孔老夫子说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去教育、启发学生。
5.竞争习惯。
开展竞争活动是体育课本身固有的一种基本项目,不仅起到锻炼身体的作用,而且还能磨练学生的意志,增强心理承受能力。体育教师应该根据教育对象学习任务的不同,分别采取不同的训练手段,激励学生的竞争意识。比如对能够完成教学任务要求的学生可采用高于教学要求及标准的方法去训练他们,激励他们在心理和生理方面趋向“更高、更强”的运动体验。对于不能完成教学要求的学生可以降低标准,让他们也能“挑一挑能够摘到果子”。这样可以使能力不足的学生在同类之中开展竞争,在不断接近“标准”的趋向中找回自信,从而达到体育教学的目的。这两种教学手段的交替使用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竞争习惯,更有利于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6.自觉锻炼的习惯。
笔者认为,培养青少年终身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是学校体育教师义不容辞的、不可推卸的责任,决不可掉以轻心。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在多样化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培养某项活动,达到一专多能,有利于学生在自觉锻炼中找到“运动方向”(如篮球运动、足球运动等)。在体育课教学的最初阶段,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安排课外的体育活动,加强课外引导。如学生可以以班为单位或宿舍为单位进行集体活动,也可以以兴趣小组划分,分别进行活动。在这一过程中,体育教师要注意培养各个小组的体育骨干,让他们带动其他学生积极进行体育活动。无论采取哪一种方式,体育教师都应该积极进行巡回指导,鼓励学生积极锻炼,及时表扬优秀的学生,培养全体学生进行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
7.爱护体育器材的习惯。
体育器材是学生们锻炼身体的必要工具,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爱惜体育器材的良好习惯。要求学生在使用体育器材以及借还体育器材的过程中,应小心谨慎,不能乱扔、乱放,同时还应该注意安全,不应让器材损伤到自己。
另外,教师在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的同时,也应该注意自身各种好习惯的养成。和蔼可亲,幽默风趣,关爱学生,诚实待人,刚正不阿,谦虚谨慎等良好的习惯是学生学习的榜样。“亲其师,信其道”,学生也就会在“润物无声”中养成良好的学习、锻炼习惯。
笔者认为,积极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十分重要,体育教师应该想方设法、千方百计调动全体学生积加各种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并在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时积极培养他们各个方面的习惯,使他们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积极地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是长期的、细致的工作,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在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方面积极实践与探索。
在体育课的教学中,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一般包括:上课习惯、着装习惯、听课习惯、联系习惯、竞争习惯以及课后自觉锻炼的效果等等。
1.上课习惯。
课堂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重要场所。良好的上课习惯应该让学生做到以下几点:
(1)心中有数——应该知道一周有几节体育课,分别是在星期几的哪一课时,什么时间上课等。
(2)眼中有物——上课时老师要求准备哪些体育器材,对场地有什么要求等等。
(3)行动迅速——知道了体育课的时间,那么在上课铃声一响,就应该立即排好队,做到“快、齐、静”,然后整整齐齐赶往操场。
(4)见习有度——见习的学生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运动量。
在分组教学、游戏练习或比赛时,体育教师一定培养学生听从指挥,服从安排,遵守规则,保护、帮助、关心他人以及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2.着装习惯。
上体育课的时候,一定要求学生穿运动服、运动鞋,不应穿过紧的衣服。这样做有以下优点:
(1)美观大方,自然得体。(2)动作舒展,保护身体。(3)转换角色快,丰富情感体验。
体育教师在上课时应严格检查学生的衣着,不符合要求的要立即更换,决不能出现不安全的问题发生,使学生养成运动时着运动装的好习惯。
3.听课习惯。
在体育课的进行中,教师应该精讲其内容,做到言简意赅。语言应富有感染力、号召力、凝聚力,一定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聚精会神地倾听老师讲解动作要领及具体要求。学生只有认真倾听,细心理解,精心揣摩,集中精力,才能有很好的动作体验,才能有效地促进动作技能的形成。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除了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之外,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应该在自身的条件上下功夫。笔者认为体育教师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素质:
(1)良好的精神面貌,十分得体的着装。(2)合理的站位,优美的动作。(3)
精练有趣的语言,恰到好处的肢体语言。通过教师的语言熏陶感染学生,是学生养成语言文明习惯。(4)富有感染力的口令。
另外,体育教师应该具备高尚的境界以及高尚的到的品质;遇事要冷静,不随便发怒,不以威压人;处理事情要公平合理,不抱偏见,对自己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
4.练习习惯。
体育课中的练习时完成教学任务的核心部分。教师应该十分注重学生练习习惯的养成,这些习惯包括:
(1)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练习中来,踊跃参加体育训练。(2)遵守各项纪律,服从班干部指挥,讲究训练的秩序。(3)不怕艰苦,有耐心,用于拼搏,作风顽强。
(4)在训练中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细心体会。
体育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各自不同的特点,因材施教,因人而宜,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法培养自身的参与意识,在正确引导学生练习的过程中,体育教师要善于发现因学生的心理或生理原因所造成的情绪不稳定而影响练习的因素。比如身体过胖或过瘦而不能取得良好的成绩的学生,往往悲观自弃,不愿意参加训练,有消极情绪。对此,体育教师应该特别予以关爱、照顾,鼓励他们消除为难情绪,树立正确的态度,开导他们,按照孔老夫子说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去教育、启发学生。
5.竞争习惯。
开展竞争活动是体育课本身固有的一种基本项目,不仅起到锻炼身体的作用,而且还能磨练学生的意志,增强心理承受能力。体育教师应该根据教育对象学习任务的不同,分别采取不同的训练手段,激励学生的竞争意识。比如对能够完成教学任务要求的学生可采用高于教学要求及标准的方法去训练他们,激励他们在心理和生理方面趋向“更高、更强”的运动体验。对于不能完成教学要求的学生可以降低标准,让他们也能“挑一挑能够摘到果子”。这样可以使能力不足的学生在同类之中开展竞争,在不断接近“标准”的趋向中找回自信,从而达到体育教学的目的。这两种教学手段的交替使用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竞争习惯,更有利于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6.自觉锻炼的习惯。
笔者认为,培养青少年终身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是学校体育教师义不容辞的、不可推卸的责任,决不可掉以轻心。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在多样化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培养某项活动,达到一专多能,有利于学生在自觉锻炼中找到“运动方向”(如篮球运动、足球运动等)。在体育课教学的最初阶段,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安排课外的体育活动,加强课外引导。如学生可以以班为单位或宿舍为单位进行集体活动,也可以以兴趣小组划分,分别进行活动。在这一过程中,体育教师要注意培养各个小组的体育骨干,让他们带动其他学生积极进行体育活动。无论采取哪一种方式,体育教师都应该积极进行巡回指导,鼓励学生积极锻炼,及时表扬优秀的学生,培养全体学生进行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
7.爱护体育器材的习惯。
体育器材是学生们锻炼身体的必要工具,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爱惜体育器材的良好习惯。要求学生在使用体育器材以及借还体育器材的过程中,应小心谨慎,不能乱扔、乱放,同时还应该注意安全,不应让器材损伤到自己。
另外,教师在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的同时,也应该注意自身各种好习惯的养成。和蔼可亲,幽默风趣,关爱学生,诚实待人,刚正不阿,谦虚谨慎等良好的习惯是学生学习的榜样。“亲其师,信其道”,学生也就会在“润物无声”中养成良好的学习、锻炼习惯。
笔者认为,积极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十分重要,体育教师应该想方设法、千方百计调动全体学生积加各种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并在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时积极培养他们各个方面的习惯,使他们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积极地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是长期的、细致的工作,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在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方面积极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