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传统的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大多进行理论灌输,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学生对思想品德课不感兴趣,学习效率不高。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和在教学实习中获得的经验,认识到互动式讨论教学对于教师的成长和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以及初中思想品课堂建构,这三者的重要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因此,文章通过研究互动式讨论在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提出相应的实施对策。
【关键词】:互动式讨论;思想品德课;实施过程
进入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互动式讨论教学成为我国中小学课堂上的一大“亮点”,很多学校采用了这一教学方法。《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社会与自我成长的问题,通过调查、讨论、访谈等活动,在合作和分享中丰富、扩展自己的经验,不断激发道德学习的愿望,提升自我成长的需求。互动式讨论教学在中学思想品德课中的运用更有利于达到德育目的,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学生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学会自主学习,并在知、情、意、行上达到统一。
一、初中思想品德互动式讨论教学的实施原则
自主性原则。对教师来说,这种自主性要求教师在上课前、上课中和上课后都做好充分的准备,在课前要大量收集资料,在互动讨论过程中会出现各种突发情况,教师必须及时有效地处理好各种突发状况;在课堂中让学生的主体性充分体现,当遇到概念理论的知识教师讲清楚讲透彻,遇到可以讨论的问题时把课堂交给学生,重要的是教师要能驾驭课堂,可以做到活而不乱;课后科学地评价学生。对学生来说,互动式讨论教学要求学生课前做好预习工作,在思想品德课上互动讨论时多动脑,表达自己的看法,听取教师和其他同学的想法,学会自主学习。在课堂上发挥主体性地位。
平等性原则。教师在专业知识、生活经验和年龄等方面胜于学生。传统的教学大多以教师为中心,在初中品德课上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教师讲,学生听,容易出现不平等的师生关系,学生怕老师,不敢与老师交流,当学生上课没听懂,课下也不敢再向老师请教,怕老师会不高兴认为自己没讲清楚。在互动讨论过程中以师生平等的身份参与教学活动结成相互团结、协作的关系,更重要的是教师要注重倾听和尊重学生的想法,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互动性原则。互动性原则要求在思想品德课上,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思想品德教学不是一种单向的知识、思想、观点的传递,而是传递和接受的双向活动。教师一味地传递而没有学生的反馈和彼此的互动交流,互动课堂就无法建立。要想互动的好,教师就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在思想品德课堂上要讨论一些社会热点问题,交流一些思想问题,这样会提高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学习兴趣,减少一些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反感和排斥心理。
二、初中思想品德互动式讨论教学的实施过程
1.互动讨论前的准备
第一,细心思考,精心备课。课前教师要备“课程标准”,认识、感悟新課程标准,是互动式讨论教学课堂不断走向高效的前提。同时紧扣知识点,“课程标准”不仅体现教育目标,还体现了对觉悟、能力、心理的具体要求;备教材,提炼教材中的知识体系、中心思想,把握基本概念、原理,将重心放在解决重点和难点上;备学生,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当前的知识水平、学生的兴趣点,根据这一点确定讨论主题的难度。
第二,认真设计,确定讨论主题。恰当的讨论主题是具有很大价值,在恰当的主题背景下组织学生讨论,能清晰地认识本课的知识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使之在思想上产生共鸣。思想品德课最终的目的是让学生把良好的品质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在确定设计讨论的主题时要注意,其一,题目不宜过大,尽量贴近学生生活;其二,灵活运用思想品德教材中的案例,教师加以整合,将整课知识点融入到案例当中,组织学生讨论,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且记忆深刻。
第三,确定互动讨论的形式。讨论主题确定之后,要落实具体的讨论形式。“提问式”,教师在思想品德课上提出理解性的问题。例如,初一年级上册第一课,第二框“创建新集体”就可以提问,大家最喜欢的班级是怎样的?并说出自己的理由。“分组讨论式” ,例如,讲“创建新集体”如何创建新集体,对于这种较为开放式的问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较高,会发表不同的意见,这时教师不是没有事可做而是要走下讲台参与到不同小组当中聆听学生的观点。给学生充分的讨论时间,时间控制在10-15分钟为宜,以确保每个学生都有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讨论结束后,教师选出每组代表,分享本组的观点,其他小组参与评论,最后教师总结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在互动式讨论教学中,我们发现思想品德课上学生常常遇到“冷场”的现象,学生课下准备不充分是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因此,学生需在课前预习,找出重点难点并猜测教师在课堂上可能要互动讨论的主题,根据预习时所遇到的难点、疑点、兴趣点搜集相关资料,初步形成自己的观点。对于互动式讨论教学课堂,学生搜集的资料越充分,在互动讨论中就越积极展示自己的成果,提高参与的热情和信心,锻炼了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互动讨论中的进行
(1)座位的编排
座位编排是否合理关系到思想品德课课堂效果的好坏,也是课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互动式讨论课堂中。具体操作如下:
第一,分组原则:根据小组间各成员的男女比例、优生差生比例协调,每组人数定为4-6人。教师要制定评价标准,在小组之间形成竞争;组内成员尽量优差结合,互相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第二,互动讨论小组任务分工:1号学生是组长是全组的学习标兵监管小组所有事宜;2号学生是汇报员,对结果进行汇报;3号学生评价员,对思想品德课的讨论结果进行自评和互评;4号学生检测员,对当堂作业的测试进行批改;5号、6号学生配合其他同学完成工作。
(2)具体操作
第一,教师提出互动讨论的主题。教师向学生说明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以及讨论的主题,建议学生带着问题思考,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巧妙地导入是关键。第二,开始讨论。讨论过程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发挥每个组员的职能。一方面,教师要留给学生充足的讨论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各抒己见;另一方面,教师要走下讲台融入每一小组当中,以一种新型民主的师生关系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这样既能把握学生的讨论情况,还可以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要急于评论对错,只需参与到讨论中并搜集信息,把自己当成小组成员,认真聆听,必要时予以引导。
3.互动讨论后的评价
在互动式讨论教学中,对讨论成果的评价很关键。第一,小组互评,共同进步。各小组汇报员分享本组的讨论结果,其他小组的评价员进行点评,使问题答案更加全面深刻。教师也要做出总结性评论,并指出本节课的重难点,方便学生记忆;第二,当堂检测,及时反馈。根据讲授内容和讨论主题,教师选择典型的例题进行检测,检测员对其进行批改。坚持以学评教,用三率看课堂。“三率”分别是学生课堂主动参与率,互动讨论获取知识的生成率,当堂检测知识落实的高效率。同时,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也不容忽视,学生对思想品德课堂中运用互动式讨论的满意程度,能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是否被学生接受,促使教师不断反省自己,有助于教師成长。
作者简介:崔婷(1992-),女,汉族,山西左权人,硕士,单位:山西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与发展研究;
刘梅(1993-),女,汉族,山西大同人,硕士,单位:山西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经济伦理与当代社会发展。
【关键词】:互动式讨论;思想品德课;实施过程
进入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互动式讨论教学成为我国中小学课堂上的一大“亮点”,很多学校采用了这一教学方法。《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社会与自我成长的问题,通过调查、讨论、访谈等活动,在合作和分享中丰富、扩展自己的经验,不断激发道德学习的愿望,提升自我成长的需求。互动式讨论教学在中学思想品德课中的运用更有利于达到德育目的,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学生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学会自主学习,并在知、情、意、行上达到统一。
一、初中思想品德互动式讨论教学的实施原则
自主性原则。对教师来说,这种自主性要求教师在上课前、上课中和上课后都做好充分的准备,在课前要大量收集资料,在互动讨论过程中会出现各种突发情况,教师必须及时有效地处理好各种突发状况;在课堂中让学生的主体性充分体现,当遇到概念理论的知识教师讲清楚讲透彻,遇到可以讨论的问题时把课堂交给学生,重要的是教师要能驾驭课堂,可以做到活而不乱;课后科学地评价学生。对学生来说,互动式讨论教学要求学生课前做好预习工作,在思想品德课上互动讨论时多动脑,表达自己的看法,听取教师和其他同学的想法,学会自主学习。在课堂上发挥主体性地位。
平等性原则。教师在专业知识、生活经验和年龄等方面胜于学生。传统的教学大多以教师为中心,在初中品德课上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教师讲,学生听,容易出现不平等的师生关系,学生怕老师,不敢与老师交流,当学生上课没听懂,课下也不敢再向老师请教,怕老师会不高兴认为自己没讲清楚。在互动讨论过程中以师生平等的身份参与教学活动结成相互团结、协作的关系,更重要的是教师要注重倾听和尊重学生的想法,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互动性原则。互动性原则要求在思想品德课上,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思想品德教学不是一种单向的知识、思想、观点的传递,而是传递和接受的双向活动。教师一味地传递而没有学生的反馈和彼此的互动交流,互动课堂就无法建立。要想互动的好,教师就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在思想品德课堂上要讨论一些社会热点问题,交流一些思想问题,这样会提高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学习兴趣,减少一些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反感和排斥心理。
二、初中思想品德互动式讨论教学的实施过程
1.互动讨论前的准备
第一,细心思考,精心备课。课前教师要备“课程标准”,认识、感悟新課程标准,是互动式讨论教学课堂不断走向高效的前提。同时紧扣知识点,“课程标准”不仅体现教育目标,还体现了对觉悟、能力、心理的具体要求;备教材,提炼教材中的知识体系、中心思想,把握基本概念、原理,将重心放在解决重点和难点上;备学生,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当前的知识水平、学生的兴趣点,根据这一点确定讨论主题的难度。
第二,认真设计,确定讨论主题。恰当的讨论主题是具有很大价值,在恰当的主题背景下组织学生讨论,能清晰地认识本课的知识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使之在思想上产生共鸣。思想品德课最终的目的是让学生把良好的品质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在确定设计讨论的主题时要注意,其一,题目不宜过大,尽量贴近学生生活;其二,灵活运用思想品德教材中的案例,教师加以整合,将整课知识点融入到案例当中,组织学生讨论,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且记忆深刻。
第三,确定互动讨论的形式。讨论主题确定之后,要落实具体的讨论形式。“提问式”,教师在思想品德课上提出理解性的问题。例如,初一年级上册第一课,第二框“创建新集体”就可以提问,大家最喜欢的班级是怎样的?并说出自己的理由。“分组讨论式” ,例如,讲“创建新集体”如何创建新集体,对于这种较为开放式的问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较高,会发表不同的意见,这时教师不是没有事可做而是要走下讲台参与到不同小组当中聆听学生的观点。给学生充分的讨论时间,时间控制在10-15分钟为宜,以确保每个学生都有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讨论结束后,教师选出每组代表,分享本组的观点,其他小组参与评论,最后教师总结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在互动式讨论教学中,我们发现思想品德课上学生常常遇到“冷场”的现象,学生课下准备不充分是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因此,学生需在课前预习,找出重点难点并猜测教师在课堂上可能要互动讨论的主题,根据预习时所遇到的难点、疑点、兴趣点搜集相关资料,初步形成自己的观点。对于互动式讨论教学课堂,学生搜集的资料越充分,在互动讨论中就越积极展示自己的成果,提高参与的热情和信心,锻炼了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互动讨论中的进行
(1)座位的编排
座位编排是否合理关系到思想品德课课堂效果的好坏,也是课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互动式讨论课堂中。具体操作如下:
第一,分组原则:根据小组间各成员的男女比例、优生差生比例协调,每组人数定为4-6人。教师要制定评价标准,在小组之间形成竞争;组内成员尽量优差结合,互相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第二,互动讨论小组任务分工:1号学生是组长是全组的学习标兵监管小组所有事宜;2号学生是汇报员,对结果进行汇报;3号学生评价员,对思想品德课的讨论结果进行自评和互评;4号学生检测员,对当堂作业的测试进行批改;5号、6号学生配合其他同学完成工作。
(2)具体操作
第一,教师提出互动讨论的主题。教师向学生说明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以及讨论的主题,建议学生带着问题思考,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巧妙地导入是关键。第二,开始讨论。讨论过程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发挥每个组员的职能。一方面,教师要留给学生充足的讨论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各抒己见;另一方面,教师要走下讲台融入每一小组当中,以一种新型民主的师生关系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这样既能把握学生的讨论情况,还可以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要急于评论对错,只需参与到讨论中并搜集信息,把自己当成小组成员,认真聆听,必要时予以引导。
3.互动讨论后的评价
在互动式讨论教学中,对讨论成果的评价很关键。第一,小组互评,共同进步。各小组汇报员分享本组的讨论结果,其他小组的评价员进行点评,使问题答案更加全面深刻。教师也要做出总结性评论,并指出本节课的重难点,方便学生记忆;第二,当堂检测,及时反馈。根据讲授内容和讨论主题,教师选择典型的例题进行检测,检测员对其进行批改。坚持以学评教,用三率看课堂。“三率”分别是学生课堂主动参与率,互动讨论获取知识的生成率,当堂检测知识落实的高效率。同时,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也不容忽视,学生对思想品德课堂中运用互动式讨论的满意程度,能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是否被学生接受,促使教师不断反省自己,有助于教師成长。
作者简介:崔婷(1992-),女,汉族,山西左权人,硕士,单位:山西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与发展研究;
刘梅(1993-),女,汉族,山西大同人,硕士,单位:山西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经济伦理与当代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