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关于贫困生心理健康的教育问题,不仅仅是一个教育问题,而且是一个社会问题,如何才能够发挥出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作用,是现阶段很多高校正在探索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将从贫困生心理教育的重要性的出发,对贫困生的心理特点以及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进行论述,最后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我国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全国高校普遍进行扩招,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当然贫生的数量也在随之不断增加,贫困生的心里健康教育问题也受到了社会和学校的重视,然而贫困生的心理问题呈现多样化和复杂化,因此针对贫困生的具体情况来认真分析贫困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以特点,针对性的给出对策,从而帮助贫困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一、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贫困生的心理问题,不仅仅是个别群体的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甚至可以直接影响高校的稳定和发展,所以对贫困生进行心理援助是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1、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贫困大学生的心理是否健康,可以从一下7个方面进行判断:第一,是否拥有加强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规划;第二,是否能够正视自我,拥有准确的自我认知;第三,是否能够拥有稳定的情绪和良好的情绪控制能力;第四,是否可以和同学、老师保持正常的人际关系,是否合群;第五,是否拥有稳定的人格特征;第六,是否拥有很好的适应不同社会环境;第七,是否拥有和其年龄相符合的行为特征。
2、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大部分的贫困生,最初仅仅经济贫困,但是长期的经济贫困非常容易使这一部分群体产生负面的情绪以及强烈的挫败感,加上大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因此非常容易产生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比如自卑、焦虑、怨恨等等。
对贫困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贫困生,减少和避免由于认知的局限性以及经济贫困等现实原因,导致产生的各种心理问题。帮助贫困生形成健康、正常人格特征,助其成才以回报并服务社会。
二、高效贫困生的心理特点
据江苏大学孙永明老师对江苏大学的贫困生和其他普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的结果显示。高校贫困生中有13.4%经常性的出现焦虑症状,明显高于普通大学生的5.9%;同时有20.92%的贫困生有较重的抑郁倾向,而普通大学生仅仅只有2.4%;另外还有32.8%的贫困生认为自己存在人格心理问题。以下是此次研究中高校贫困生的心理特点总结。
1、自卑和焦虑心理
自卑和焦虑是大部分贫困生进入大学之后都会遇到的心理问题。大部分贫困生在大学以前都是一群吃苦耐劳、勤奋好学的特点,希望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奋斗改变自己的生活。但是进入大学之后,各种现实的经济原因导致出现了巨大的心理落差,非常容易导致其产生自卑和焦虑等应激反应,而如果这种应激反应没有得到正确的心理疏导,超越了贫困生心理所能够成熟的范围,就非常容易出现心理方面的问题。如回避大学生活,学习兴趣低落等等。
2、敏感和依赖心理
敏感和依赖是一种正常的人格特点,但是由于贫困生自卑和焦虑的心理特点,非常容易使他们出现敏感过度和过度依赖的心理特点。同学和老师的一举一动都会被他们刻意的放大,并视为对自己的嘲弄。进而导致他们出现刻意的避免和室友以及同学发生正常的交往关系,以及刻意的回避集体生活与活动等行为。同时这些刻意的回避又会导致其出现强烈的挫败感,并形成依赖心理,表现为缺乏自信、无法自立和自主,在很多事情上都没有自己的主张,总是希望其他人能够提供帮助,为他们提供解决方案,或者将这种帮助视为同学对自己的认可,产生对于获得帮助的依赖心理。而一旦这种帮助被拒绝,又非常容易刺痛他们敏感的神经,并被放大成为同学看不起自己的表现,进而再一次加重了其依赖心理。
3、嫉妒和怨恨心理
嫉妒如果可以得到正确的对待,可以转化为积极的动力,嫉妒是贫困生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特征,是导致其出现心理问题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对于贫困生而言,如果无法及时有效的处理内心的嫉妒心理,就非常容易产生怨恨同学、怨恨社会、怨恨领导的心理特点和行为。嫉妒是一种非常容易出现的负面心理,尤其是对于贫困生而言,经济条件之间的落差是非常明显的,因此产生嫉妒心理也是正常,但是如果这种嫉妒心理无法得到释放,就容易转化为对非贫困生的怨恨。少数严重者还可能会在行为上对被嫉妒者进行攻击,用他人的痛苦来平衡内心的不平,让自己得到满足。
4、压抑和孤僻心理
压抑和孤僻是很多贫困生都会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之一。由于和非贫困生很难找到共同的语言,导致这一部分学生不得不经常将自己的情绪放在心理,压抑自己的真实想法和表现。而导致这些负面心理出现的原因,往往也是贫困生自我处境所导致的,比如经济上出现了拮据的情况、身体上出现了问题等等,他们都不愿意去寻找帮助,进而导致他们经常会感到孤独、空虚和困惑,进而表现的异常孤僻,但是由于自我意识的局限性,又无法激发其走出这些困惑的想法和决心。久而久之,压抑和孤僻必然使其出现精神放方面的疾病,比如缺少年轻人应该又的朝气,缺乏热情,整体的怨声载道,总是感觉身心疲惫,严重者还可能会产生轻声的念头。
三、贫困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1、学校对于贫困生的心理教育缺乏系统性和提前预设性
贫困生进入大学之后,首先遇到的心理问题就是自卑和焦虑,这种心理特点可能从其进入大学的第一天就已经出现了。而对于现行的高校贫困生的心理援助,往往都局限在了贫困生进入高校之后,而没有在其進入高校之前就进行干预,从而导致贫困生对于其将要面对大学生生活缺乏基本的预见性。因而当期内心深处对于大学的憧憬和现实的残酷形成强烈的落差之时,必然会表现出自卑和焦虑。
2、社会对待“贫困生”群体存在偏见
敏感和依赖心理的产生存在一定的社会性,当今时代金钱之上的社会意识让所有的人都害怕贴上贫困的标签,大学也未能避免,比如在很多高校都出现了攀比的风气,甚至很多高校学生,为了穿名牌、用品牌手机,出现了“裸贷”的事件。这样的社会风气,必然会让贫困生更加的敏感,使其形成依赖的心理,靠别人的帮助、赞美来获得存在感。 3、学校对贫困生的帮扶方式存在不当
嫉妒本是一种非常正常的心理表现,但是学校在对贫困生进行帮扶的过程中,往往忽略了贫困生的心理特点,比如有的高校,在对贫困生进行帮助的时候,为了体现公平和公正,因此都会采用公开贫困生的信息,进而加重贫困生本身就存在的嫉妒心,加重其心理上的不平衡;同时在对待贫困生的方式上,绝对公平也是很难做到的,也容易加重这些学生的怨恨心理。
4、学校社团组织对贫困生的心理帮助工作存在不足压抑和孤僻是很多贫困生都会遇到的心理问题,但是,如果可以帮助这些贫困生找到自己的兴趣,以及让他们获得和自己有着同样兴趣的朋友,那么压抑的心理就会立刻得到四方,并且不会可以的让自己孤立起来。但是现在的学校社团,往往不会将为贫困生提供帮助,当成自己的责任,甚至不愿意接纳贫困生的加入,进而促使这些贫困生陷入一种求助无门的境地。
四、贫困生心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1、将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延伸至高中阶段,提前助其摆脱自卑和焦虑心理
由于人生阅历的缺乏,大部分贫困生在进入大学之前,都片面的认为大学是美好的,是象牙塔,但是却没有意识到自己内地深处的自卑和焦虑。由此,要想避免贫困生进入大学之后出现自卑和焦虑的心理问题,就应该将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延伸到高中阶段,让贫困生做好与非贫困生相处的准备,使其对大学生活形成一个更为理性的认识,如此即可避免其在进入大学之后出现自卑和焦虑的心理,做好应有的心理准备。
2、建立独立的“贫困生”心理干预部门,助其摆脱敏感和依赖心理
敏感和依赖心理是一种比较容易通过心理干预就能够摆脱的心理问题,因此对于出现这些问题的贫困生而言,高效应该建立系统性的心理干预部门,不仅要有专业的心理辅导老师,同时也要让各年级的辅导员以及学生会干部学习一些心理援助技巧,如此才能够帮助所有的贫困生摆脱敏感和依赖的心理困境。
3、加强对贫困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助其摆脱嫉妒和怨恨心理
现阶段大部分的高效在贫困生心理问题的关注要远远低于经济上的帮扶,由此虽然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贫困生的经济问题,但是却加重了他们的嫉妒和怨恨心理,使贫困生产生了错误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由此对于贫困生的帮扶方面,应该警惕贫困生出现“身心”贫困的问题,并正对贫困生进行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使其摆脱嫉妒和怨恨心理。因此在帮扶的方式上一定要绝对的正确,比如可以让贫困生参与社会福利院、残疾儿童的自愿者工作,如此不仅可以让他们看到自身的价值,同时可以让他们正确的对待学校和社会的帮助,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4、鼓励贫困生积极参与高校社团活动,助其摆脱压抑和孤僻心理
社团是大学生活最具有色彩的一个部分,遗憾的是,贫困生由于其成长环境和经济条件的原因,无法像非贫困生那样多才多艺,所以很多社团都不愿意接纳他们,从而使他们陷入更加压抑和孤僻的状态,所以高校在对贫困生进行心理教育的同时,也应该充分发挥社团的作用,让其担任其帮助贫困生的责任,积极的接纳贫困生的加入,如此必然能够极大的促进贫困生的心理健康。
参考文献
[1]程森成,夏江敬.贫困大学生不良心理个性分析及对策[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1,(14)
[2]张永红.关注贫困大学生心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容忽视的课题[J].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05,(16)
[3]谢君萍.关于加强贫困生心里健康教育的思考[J].浙江工商職业技术学院报2005,(1)
[4]孙永明,钱秋源.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4,(5)
[5]夏珊.探究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报,2013,(5)
基金项目:2016大学生“励志追梦”科研立项项目,项目编号:2016JGLZ02。
关键词: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我国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全国高校普遍进行扩招,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当然贫生的数量也在随之不断增加,贫困生的心里健康教育问题也受到了社会和学校的重视,然而贫困生的心理问题呈现多样化和复杂化,因此针对贫困生的具体情况来认真分析贫困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以特点,针对性的给出对策,从而帮助贫困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一、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贫困生的心理问题,不仅仅是个别群体的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甚至可以直接影响高校的稳定和发展,所以对贫困生进行心理援助是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1、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贫困大学生的心理是否健康,可以从一下7个方面进行判断:第一,是否拥有加强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规划;第二,是否能够正视自我,拥有准确的自我认知;第三,是否能够拥有稳定的情绪和良好的情绪控制能力;第四,是否可以和同学、老师保持正常的人际关系,是否合群;第五,是否拥有稳定的人格特征;第六,是否拥有很好的适应不同社会环境;第七,是否拥有和其年龄相符合的行为特征。
2、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大部分的贫困生,最初仅仅经济贫困,但是长期的经济贫困非常容易使这一部分群体产生负面的情绪以及强烈的挫败感,加上大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因此非常容易产生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比如自卑、焦虑、怨恨等等。
对贫困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贫困生,减少和避免由于认知的局限性以及经济贫困等现实原因,导致产生的各种心理问题。帮助贫困生形成健康、正常人格特征,助其成才以回报并服务社会。
二、高效贫困生的心理特点
据江苏大学孙永明老师对江苏大学的贫困生和其他普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的结果显示。高校贫困生中有13.4%经常性的出现焦虑症状,明显高于普通大学生的5.9%;同时有20.92%的贫困生有较重的抑郁倾向,而普通大学生仅仅只有2.4%;另外还有32.8%的贫困生认为自己存在人格心理问题。以下是此次研究中高校贫困生的心理特点总结。
1、自卑和焦虑心理
自卑和焦虑是大部分贫困生进入大学之后都会遇到的心理问题。大部分贫困生在大学以前都是一群吃苦耐劳、勤奋好学的特点,希望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奋斗改变自己的生活。但是进入大学之后,各种现实的经济原因导致出现了巨大的心理落差,非常容易导致其产生自卑和焦虑等应激反应,而如果这种应激反应没有得到正确的心理疏导,超越了贫困生心理所能够成熟的范围,就非常容易出现心理方面的问题。如回避大学生活,学习兴趣低落等等。
2、敏感和依赖心理
敏感和依赖是一种正常的人格特点,但是由于贫困生自卑和焦虑的心理特点,非常容易使他们出现敏感过度和过度依赖的心理特点。同学和老师的一举一动都会被他们刻意的放大,并视为对自己的嘲弄。进而导致他们出现刻意的避免和室友以及同学发生正常的交往关系,以及刻意的回避集体生活与活动等行为。同时这些刻意的回避又会导致其出现强烈的挫败感,并形成依赖心理,表现为缺乏自信、无法自立和自主,在很多事情上都没有自己的主张,总是希望其他人能够提供帮助,为他们提供解决方案,或者将这种帮助视为同学对自己的认可,产生对于获得帮助的依赖心理。而一旦这种帮助被拒绝,又非常容易刺痛他们敏感的神经,并被放大成为同学看不起自己的表现,进而再一次加重了其依赖心理。
3、嫉妒和怨恨心理
嫉妒如果可以得到正确的对待,可以转化为积极的动力,嫉妒是贫困生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特征,是导致其出现心理问题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对于贫困生而言,如果无法及时有效的处理内心的嫉妒心理,就非常容易产生怨恨同学、怨恨社会、怨恨领导的心理特点和行为。嫉妒是一种非常容易出现的负面心理,尤其是对于贫困生而言,经济条件之间的落差是非常明显的,因此产生嫉妒心理也是正常,但是如果这种嫉妒心理无法得到释放,就容易转化为对非贫困生的怨恨。少数严重者还可能会在行为上对被嫉妒者进行攻击,用他人的痛苦来平衡内心的不平,让自己得到满足。
4、压抑和孤僻心理
压抑和孤僻是很多贫困生都会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之一。由于和非贫困生很难找到共同的语言,导致这一部分学生不得不经常将自己的情绪放在心理,压抑自己的真实想法和表现。而导致这些负面心理出现的原因,往往也是贫困生自我处境所导致的,比如经济上出现了拮据的情况、身体上出现了问题等等,他们都不愿意去寻找帮助,进而导致他们经常会感到孤独、空虚和困惑,进而表现的异常孤僻,但是由于自我意识的局限性,又无法激发其走出这些困惑的想法和决心。久而久之,压抑和孤僻必然使其出现精神放方面的疾病,比如缺少年轻人应该又的朝气,缺乏热情,整体的怨声载道,总是感觉身心疲惫,严重者还可能会产生轻声的念头。
三、贫困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1、学校对于贫困生的心理教育缺乏系统性和提前预设性
贫困生进入大学之后,首先遇到的心理问题就是自卑和焦虑,这种心理特点可能从其进入大学的第一天就已经出现了。而对于现行的高校贫困生的心理援助,往往都局限在了贫困生进入高校之后,而没有在其進入高校之前就进行干预,从而导致贫困生对于其将要面对大学生生活缺乏基本的预见性。因而当期内心深处对于大学的憧憬和现实的残酷形成强烈的落差之时,必然会表现出自卑和焦虑。
2、社会对待“贫困生”群体存在偏见
敏感和依赖心理的产生存在一定的社会性,当今时代金钱之上的社会意识让所有的人都害怕贴上贫困的标签,大学也未能避免,比如在很多高校都出现了攀比的风气,甚至很多高校学生,为了穿名牌、用品牌手机,出现了“裸贷”的事件。这样的社会风气,必然会让贫困生更加的敏感,使其形成依赖的心理,靠别人的帮助、赞美来获得存在感。 3、学校对贫困生的帮扶方式存在不当
嫉妒本是一种非常正常的心理表现,但是学校在对贫困生进行帮扶的过程中,往往忽略了贫困生的心理特点,比如有的高校,在对贫困生进行帮助的时候,为了体现公平和公正,因此都会采用公开贫困生的信息,进而加重贫困生本身就存在的嫉妒心,加重其心理上的不平衡;同时在对待贫困生的方式上,绝对公平也是很难做到的,也容易加重这些学生的怨恨心理。
4、学校社团组织对贫困生的心理帮助工作存在不足压抑和孤僻是很多贫困生都会遇到的心理问题,但是,如果可以帮助这些贫困生找到自己的兴趣,以及让他们获得和自己有着同样兴趣的朋友,那么压抑的心理就会立刻得到四方,并且不会可以的让自己孤立起来。但是现在的学校社团,往往不会将为贫困生提供帮助,当成自己的责任,甚至不愿意接纳贫困生的加入,进而促使这些贫困生陷入一种求助无门的境地。
四、贫困生心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1、将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延伸至高中阶段,提前助其摆脱自卑和焦虑心理
由于人生阅历的缺乏,大部分贫困生在进入大学之前,都片面的认为大学是美好的,是象牙塔,但是却没有意识到自己内地深处的自卑和焦虑。由此,要想避免贫困生进入大学之后出现自卑和焦虑的心理问题,就应该将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延伸到高中阶段,让贫困生做好与非贫困生相处的准备,使其对大学生活形成一个更为理性的认识,如此即可避免其在进入大学之后出现自卑和焦虑的心理,做好应有的心理准备。
2、建立独立的“贫困生”心理干预部门,助其摆脱敏感和依赖心理
敏感和依赖心理是一种比较容易通过心理干预就能够摆脱的心理问题,因此对于出现这些问题的贫困生而言,高效应该建立系统性的心理干预部门,不仅要有专业的心理辅导老师,同时也要让各年级的辅导员以及学生会干部学习一些心理援助技巧,如此才能够帮助所有的贫困生摆脱敏感和依赖的心理困境。
3、加强对贫困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助其摆脱嫉妒和怨恨心理
现阶段大部分的高效在贫困生心理问题的关注要远远低于经济上的帮扶,由此虽然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贫困生的经济问题,但是却加重了他们的嫉妒和怨恨心理,使贫困生产生了错误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由此对于贫困生的帮扶方面,应该警惕贫困生出现“身心”贫困的问题,并正对贫困生进行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使其摆脱嫉妒和怨恨心理。因此在帮扶的方式上一定要绝对的正确,比如可以让贫困生参与社会福利院、残疾儿童的自愿者工作,如此不仅可以让他们看到自身的价值,同时可以让他们正确的对待学校和社会的帮助,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4、鼓励贫困生积极参与高校社团活动,助其摆脱压抑和孤僻心理
社团是大学生活最具有色彩的一个部分,遗憾的是,贫困生由于其成长环境和经济条件的原因,无法像非贫困生那样多才多艺,所以很多社团都不愿意接纳他们,从而使他们陷入更加压抑和孤僻的状态,所以高校在对贫困生进行心理教育的同时,也应该充分发挥社团的作用,让其担任其帮助贫困生的责任,积极的接纳贫困生的加入,如此必然能够极大的促进贫困生的心理健康。
参考文献
[1]程森成,夏江敬.贫困大学生不良心理个性分析及对策[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1,(14)
[2]张永红.关注贫困大学生心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容忽视的课题[J].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05,(16)
[3]谢君萍.关于加强贫困生心里健康教育的思考[J].浙江工商職业技术学院报2005,(1)
[4]孙永明,钱秋源.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4,(5)
[5]夏珊.探究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报,2013,(5)
基金项目:2016大学生“励志追梦”科研立项项目,项目编号:2016JGLZ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