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巴赫金“复调理论”为切入点,利用理论与文本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对话性、多元性和不确定性三个方面集中分析了福克纳小说《押沙龙!押沙龙!》独特的叙事特征。
【关键词】:复调理论;《押沙龙!押沙龙!》; 叙事特征
【Abstract】: Based on Mikhail Bakhtin's theory of "polyphony", the paper explores unique narrative characteristics of Absalom, Absalom!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dialogism, theme plurality and indeterminacy.
【Key Words】: Polyphony Absalom, Absalom! narrative characteristics
一、引言
威廉·福克纳是美国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他一生共写了19部长篇小说与120多篇短篇小说。近些年来,众多学者与批评家从结构主义、解构主义、语言学、美学、心理学等视角来阐释福克纳的作品。而复调理论的兴起又为评析福克纳的小说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
复调小说理论是巴赫金在研究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的基础上提出的,是主人公意识的独立性,主人公之间,主人公与作者之间平等的对话关系。他借用了音乐学中的术语“复调”,来说明这种小说创作中的“多声部”现象。
《押沙龙,押沙龙!》(Absalom, Absalom!)是福克纳的第九部长篇小说,也是“约克纳帕塔法世系”中的重要作品。小说叙述方式独特。书中四个叙事者从不同的角度,带着不同的主观感情“解释”过去,极力维护自己叙述的权威性,同时攻击其他人的权威性,使得小说具有了复调的特征。(刘惠玲,2007)
二、小说的复调特征
1、对话性
传统的 “独白小说”里,会有一个无处不在的“全知视角”的叙述者。相比较,复调小说就像是一个多声部的“合唱团”,在这里,每个人的“音色”都不尽相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个性。
《押沙龙,押沙龙!》主要由四个叙述者的叙述构成,使小说呈现出了多层次性与多维性。小说伊始, 斯德潘的妻妹洛莎小姐进行了叙述, 昆丁是其唯一的听众。 洛莎是那一个年代和社会的牺牲品,度过了无爱悲惨的童年少年时期后,去当时的姐夫斯德潘家帮忙照顾外甥女朱迪斯。在姐姐去世后,她曾幻想得到斯德潘的爱情,却悲愤的发现自己沦为了姐夫传宗接代的机器。有着如此过往的她在“一个百叶窗已关闭了43 个夏季的阴暗闷热不透风的房间”里讲述了一个尘封多年且充满各种谜团的“鬼怪”故事。读者在她的叙述中看到的斯德潘是个令人恐惧的“魔鬼”: 冷酷、无情、 残忍, “只有那伟大的神话的名字浮士德才足以描绘他”。在一派“哥特式”的恐怖氛围中,读者领教了斯德潘沾满了鲜血和罪恶的发迹史,及他与洛莎之间的“爱恨情仇”;然而,对眼前这个蹉跎了大好年华,被迫害虐待并枉度此生的老姑娘洛莎,读者却不会一味的同情和信任——我们和小说中的听众昆丁一样“表面上相信,内心却与其保持了一定的距离。”因为任谁都能看出,洛莎的叙述和评论里充斥着极度的“个人偏见,语言夸张, 歇斯底里, 杂乱无章, 疯狂愤橄,令人顿生疑窦”。(唐国卿 , 梁劲松,2005)
紧接着出场的是康普生先生。他是一个典型的南方种植园主,有文化, 有判断能力, 与斯德潘没有共同生活的经历,也没有情感纠葛。他是以旁观者的身份对斯德潘进入上流社会的过程进行了叙述。叙述开始于一个宁静又充满花香的傍晚,一派浪漫的气氛中,如果说洛莎小姐的话语充满了如同地狱般的迷雾,康普生的希腊文学和哲学修养以及其极度的宿命论思想则令他的叙述充满了极度浪漫的想象和虚构。他在讲述斯德潘的故事的同时,抨击了洛莎的叙述和评论, 同她进行了平行的对话和争论。他嘴里的斯德潘是位“西部拓荒英雄、堪称时代英雄和民族英雄。”(唐国卿, 梁劲松, 2005)两位叙述者的故事有着相当大的差异性,斯德潘的形象在两人眼里也截然相反。我们从康普生的生平中可以得悉, 这是一位曾经有着辉煌家业和社会地位的“上流社会人物”,然而随着奴隶制的废除和南方经济的衰败,已家道中落的他只能整日追忆往昔光辉岁月,在臆想和虚构中聊以自慰。从他的叙述中,读者或许能对斯德潘的故事略知一二,但就像对洛莎的叙述一样,我们只能清醒的止步于此。
从第八章起由昆丁和他的同学史立夫进行讲述。 昆丁是前一位叙述者康普生的儿子。作为大家族的后代和南方旧传统的继承人, 昆丁对旧南方既爱又恨,他一方面痛恨种植园主经济及罪恶的奴隶制,一方面又仍然对旧传统和家族的荣誉观情丝难断。 昆丁的同学史立夫来自加拿大,“他同南方保持着距离,对南方传统冷嘲热讽,批判斯德潘的所作所为。”(廖洪中,2007)这两位叙述者由于在年龄、出生和经历方面的不同,对斯德潘的故事有着自己不同的见解。 他们基本上是反对康普生对斯德潘充满了崇拜和赞美的态度的。他们自由发挥想象, 一起分析、猜测和虚构了很多情节后,刻画了斯德潘种族主义者的形象。也正是在他们的叙述中,读者了解到了这个大家族中的秘密:兄弟残杀, 乱伦,重婚,严重的种族歧视等。
由于这几位叙述者各自与斯德潘的交集不同,各自的际遇不同, 因此,他们对于事件的关注点不同, 叙述部分之间没有情节上的连贯性,所以“他们的声音互相平等,没有一个权威的,占优势地位的声音”(黎明,2005)
2、多元性和不确定性
各个独立的自我意识之间相互对话造就了《押沙龙,押沙龙!》主題的多元性------从旧南方的土崩瓦解、奴隶制的罪恶、种族主义到家族的没落、乱伦、凶杀,以及文化传统和家族历史对青年一代的毁灭性影响等等,在书中都有涉及。而多个叙述者以各自的观点、经历从不同的立场对那段往事,那个家族,那位故人的叙述让读者很难找到一个确定的答案。各个叙述者都是各自独立且具有充分自我意识的主人公,因此又造成了小说意义上的多元。
主体的多元留给读者无限的思考空间,从而构成《押沙龙,押沙龙!》的不确定性。作者通过不同的叙述者以对话形式讲述了一个旧南方的故事。在其中,他并没有权威性的发言。小说中的叙述者对故事中的许多疑点进行了许多不同的猜测和虚拟,文本的不确定性构成了意义的不确定性,使小说具有了开放的特点。真相是一团麻。
三、小结
复调赋予《押沙龙!押沙龙!》特殊的艺术魅力,使其具备了作者和人物的平等视角、各人物之间的大型对话、及人物内心以双声为特点的微型对话、多元性和不确定性等特点。它的成功运用将《押沙龙!押沙龙!》从传统的体裁中解脱出来,摆脱了过渡和细节填充的繁琐与臃肿。
参考文献:
[1]廖洪中 曹思思 试析福克纳小说中的复调因素 江西社会科学 2007年11
[2]刘惠玲冷峻中的超越 英美后现代主义文学研究.银川市:宁夏人民出版社,2007年12
[3]程正民 巴赫金的文化诗学M 北京:北京师 范大学出版社,2001
[4]肖明翰 《押沙龙,押沙龙1 》的不可确定性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1)
[5]唐国卿, 梁劲松 伟大的小说 , 矛盾的形象 — 《押沙龙 , 抑沙龙》 复调特征和主人公斯特潘形象浅析 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年12
【关键词】:复调理论;《押沙龙!押沙龙!》; 叙事特征
【Abstract】: Based on Mikhail Bakhtin's theory of "polyphony", the paper explores unique narrative characteristics of Absalom, Absalom!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dialogism, theme plurality and indeterminacy.
【Key Words】: Polyphony Absalom, Absalom! narrative characteristics
一、引言
威廉·福克纳是美国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他一生共写了19部长篇小说与120多篇短篇小说。近些年来,众多学者与批评家从结构主义、解构主义、语言学、美学、心理学等视角来阐释福克纳的作品。而复调理论的兴起又为评析福克纳的小说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
复调小说理论是巴赫金在研究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的基础上提出的,是主人公意识的独立性,主人公之间,主人公与作者之间平等的对话关系。他借用了音乐学中的术语“复调”,来说明这种小说创作中的“多声部”现象。
《押沙龙,押沙龙!》(Absalom, Absalom!)是福克纳的第九部长篇小说,也是“约克纳帕塔法世系”中的重要作品。小说叙述方式独特。书中四个叙事者从不同的角度,带着不同的主观感情“解释”过去,极力维护自己叙述的权威性,同时攻击其他人的权威性,使得小说具有了复调的特征。(刘惠玲,2007)
二、小说的复调特征
1、对话性
传统的 “独白小说”里,会有一个无处不在的“全知视角”的叙述者。相比较,复调小说就像是一个多声部的“合唱团”,在这里,每个人的“音色”都不尽相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个性。
《押沙龙,押沙龙!》主要由四个叙述者的叙述构成,使小说呈现出了多层次性与多维性。小说伊始, 斯德潘的妻妹洛莎小姐进行了叙述, 昆丁是其唯一的听众。 洛莎是那一个年代和社会的牺牲品,度过了无爱悲惨的童年少年时期后,去当时的姐夫斯德潘家帮忙照顾外甥女朱迪斯。在姐姐去世后,她曾幻想得到斯德潘的爱情,却悲愤的发现自己沦为了姐夫传宗接代的机器。有着如此过往的她在“一个百叶窗已关闭了43 个夏季的阴暗闷热不透风的房间”里讲述了一个尘封多年且充满各种谜团的“鬼怪”故事。读者在她的叙述中看到的斯德潘是个令人恐惧的“魔鬼”: 冷酷、无情、 残忍, “只有那伟大的神话的名字浮士德才足以描绘他”。在一派“哥特式”的恐怖氛围中,读者领教了斯德潘沾满了鲜血和罪恶的发迹史,及他与洛莎之间的“爱恨情仇”;然而,对眼前这个蹉跎了大好年华,被迫害虐待并枉度此生的老姑娘洛莎,读者却不会一味的同情和信任——我们和小说中的听众昆丁一样“表面上相信,内心却与其保持了一定的距离。”因为任谁都能看出,洛莎的叙述和评论里充斥着极度的“个人偏见,语言夸张, 歇斯底里, 杂乱无章, 疯狂愤橄,令人顿生疑窦”。(唐国卿 , 梁劲松,2005)
紧接着出场的是康普生先生。他是一个典型的南方种植园主,有文化, 有判断能力, 与斯德潘没有共同生活的经历,也没有情感纠葛。他是以旁观者的身份对斯德潘进入上流社会的过程进行了叙述。叙述开始于一个宁静又充满花香的傍晚,一派浪漫的气氛中,如果说洛莎小姐的话语充满了如同地狱般的迷雾,康普生的希腊文学和哲学修养以及其极度的宿命论思想则令他的叙述充满了极度浪漫的想象和虚构。他在讲述斯德潘的故事的同时,抨击了洛莎的叙述和评论, 同她进行了平行的对话和争论。他嘴里的斯德潘是位“西部拓荒英雄、堪称时代英雄和民族英雄。”(唐国卿, 梁劲松, 2005)两位叙述者的故事有着相当大的差异性,斯德潘的形象在两人眼里也截然相反。我们从康普生的生平中可以得悉, 这是一位曾经有着辉煌家业和社会地位的“上流社会人物”,然而随着奴隶制的废除和南方经济的衰败,已家道中落的他只能整日追忆往昔光辉岁月,在臆想和虚构中聊以自慰。从他的叙述中,读者或许能对斯德潘的故事略知一二,但就像对洛莎的叙述一样,我们只能清醒的止步于此。
从第八章起由昆丁和他的同学史立夫进行讲述。 昆丁是前一位叙述者康普生的儿子。作为大家族的后代和南方旧传统的继承人, 昆丁对旧南方既爱又恨,他一方面痛恨种植园主经济及罪恶的奴隶制,一方面又仍然对旧传统和家族的荣誉观情丝难断。 昆丁的同学史立夫来自加拿大,“他同南方保持着距离,对南方传统冷嘲热讽,批判斯德潘的所作所为。”(廖洪中,2007)这两位叙述者由于在年龄、出生和经历方面的不同,对斯德潘的故事有着自己不同的见解。 他们基本上是反对康普生对斯德潘充满了崇拜和赞美的态度的。他们自由发挥想象, 一起分析、猜测和虚构了很多情节后,刻画了斯德潘种族主义者的形象。也正是在他们的叙述中,读者了解到了这个大家族中的秘密:兄弟残杀, 乱伦,重婚,严重的种族歧视等。
由于这几位叙述者各自与斯德潘的交集不同,各自的际遇不同, 因此,他们对于事件的关注点不同, 叙述部分之间没有情节上的连贯性,所以“他们的声音互相平等,没有一个权威的,占优势地位的声音”(黎明,2005)
2、多元性和不确定性
各个独立的自我意识之间相互对话造就了《押沙龙,押沙龙!》主題的多元性------从旧南方的土崩瓦解、奴隶制的罪恶、种族主义到家族的没落、乱伦、凶杀,以及文化传统和家族历史对青年一代的毁灭性影响等等,在书中都有涉及。而多个叙述者以各自的观点、经历从不同的立场对那段往事,那个家族,那位故人的叙述让读者很难找到一个确定的答案。各个叙述者都是各自独立且具有充分自我意识的主人公,因此又造成了小说意义上的多元。
主体的多元留给读者无限的思考空间,从而构成《押沙龙,押沙龙!》的不确定性。作者通过不同的叙述者以对话形式讲述了一个旧南方的故事。在其中,他并没有权威性的发言。小说中的叙述者对故事中的许多疑点进行了许多不同的猜测和虚拟,文本的不确定性构成了意义的不确定性,使小说具有了开放的特点。真相是一团麻。
三、小结
复调赋予《押沙龙!押沙龙!》特殊的艺术魅力,使其具备了作者和人物的平等视角、各人物之间的大型对话、及人物内心以双声为特点的微型对话、多元性和不确定性等特点。它的成功运用将《押沙龙!押沙龙!》从传统的体裁中解脱出来,摆脱了过渡和细节填充的繁琐与臃肿。
参考文献:
[1]廖洪中 曹思思 试析福克纳小说中的复调因素 江西社会科学 2007年11
[2]刘惠玲冷峻中的超越 英美后现代主义文学研究.银川市:宁夏人民出版社,2007年12
[3]程正民 巴赫金的文化诗学M 北京:北京师 范大学出版社,2001
[4]肖明翰 《押沙龙,押沙龙1 》的不可确定性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1)
[5]唐国卿, 梁劲松 伟大的小说 , 矛盾的形象 — 《押沙龙 , 抑沙龙》 复调特征和主人公斯特潘形象浅析 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年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