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就业问题是关乎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大问题,党和国家长期以来一直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就业问题。然而,随着行业传统作业模式向现代作业模式的转变,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管理理念降低了对劳动力数量需求,加之多方面社会因素的影响,社会各行业开始了对就业群体进行近乎苛刻地选择性吸收。在这种情况下,受其冲击最强烈的就是应届毕业生。他们作为每年就业时限最集中的一个群体,其就业意识和充分的就业心理准备不可或缺。本文正是基于此,旨在对学生就业意识的先期培养和思想植入展开论述。
关键词:就业意识;先期培养;思想植入
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应届毕业生自主就业已成常态,大学生就业问题也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尤其是作为学历层次相对较低的毕业生。然而,就目前学生在校期间就业意识的培养和思想引导现状而言,不容乐观。面对应届毕业生人数增长,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总体形势,我们应该正视这一突出的社会问题,积极探索,尤其是应届毕业生就业意识和思想的引导路径,以求推进学生的就业创业工作。
一、目前学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开展的现状
首先,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基本形成制度化。目前大部分院校根据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的相关工作要求,均已完成就业指导服务工作体系的建立,形成了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制度。在工作制度中,一般涉及到指导服务对象、参与指导服务工作的群体、指导服务的原则、指导服务的要点、指导服务的时段等。除此,绝大多数院校都将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纳入到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并以制度的形式规定就业指导服务工作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部分。
其次,就业服务工作突出外围公关,学生就业意识和就业思想引导欠缺。目前,大部分院校十分重视毕业生的就业问题,采取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大力推进毕业生实习基地建设等方式,积极完成毕业生就业的外围公关。这项工作,成为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的主体部分。而与之相对应的校内学生就业意识和就业思想的引导工作却相形见绌。如就业指导教师的专业化程度不够,指导形式单一,内容泛泛,缺乏时代性,难以激发广大学生的思想认同和思想重视等等,这些都是现实问题。
再次,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实施连续性不够,教育主体未能全方位联动,配合完成就业意识的培养和思想植入。目前,绝大部分院校,对于就业指导课程的设置缺乏相对系统的科学论证,在规定的学制时间内,课程开设得过于零散,难成体系,导致广大学生应付了事,不能全身心投入,思想上也未能高度重视。而且,作为教育主体,无论是一线授课教师,第二课堂学生管理工作者,还是行政管理人员,其他教辅工作人员,在学生就业指导服务这项工作面前,都应该是实施主体,责无旁贷。然而,就目前来看,学生的就业意识培养和思想植入的直接实施者多为第二课堂的学生管理工作者。其他人员虽有介入,但多浮于浅表,且各成员间缺乏沟通、联动,以致指导效果事倍功半。
二、重视学生就业意识的先期培养
首先,就业意识的培养起步要早,方法要得当。引导高校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不是口号,起步要早。要在学生入学后,尽快着手,循序渐进式地展开引导,要由浅入深,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培养就业意识。力求在入学之初,每名学生的内心深处便种下一枚就业思考的种子,引发他们的高度关注。与此同时,更要考虑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展开就业观指导。单纯泛泛地、重复地讲一些大道理往往是广大学生最为反感的。因此,我们要考虑用他们感兴趣的方式来开展这项工作。比如:外请就业成功的优秀毕业生赴校讲座;召开主题班会提升就业意识;通过形象直观的视频对学生展开就业形势教育等等。从多个角度、不同侧面对学生展开立体式的教育培养,借以提升广大学生的就业意识。
其次,要充分重视大学生社会实践对于其就业意识的培养意义。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就业观意义重大。社会是所有毕业生学业完成后的最终归宿,因此,在校学生对于社会的深度认知,尤为必要。通过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可以有效帮助大学生深入了解国情、了解社会,全面认知就业形势,树立就业意识。尤其是先期的社会实践,有助于广大学生了解社会最基层的生产、生活状态,了解民俗民风,了解社会行业发展的基本状况,从大学生活开始之初就牢固树立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的决心,确立就业方向。最终,使得广大学生带着就业理想开始自己的大学学习,有的放矢,目标明确。
再次,认真组织好大学生就业创业竞赛,提升就业意识。目前,大学生就业创业竞赛在很多院校已经定期开展。这类活动在西方国家很多高校里都是“亮点工程”,其最根本的意义在于,通过这种竞赛,启发广大学生的思考,培养其就业创业意识。这是一种介于模拟和真实就业之间的尝试性行为。这种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大大激发了广大学生的创造性,提升了就业创业热情,燃起了就业创业欲。就我国目前教育的总体发展趋向来看,实训教学模式的转变为这类活动的铺展做了很好的先期铺垫。
三、做好学生就业意识的思想植入工作
首先,要把学生就业意识的思想植入工作,纳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宏观体系中。这就是说,要把就业意识的思想植入工作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部分来抓。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要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日常工作。目前,很多院校已经这样来做,但往往轻描淡写,实质性的工作进展缓慢,效果一般。为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转变认识,将就业意识的思想植入工作作为自己的日常工作来做,通过开展经常性的、生动的、深入人心的教育活动来达到思想植入的最终目标。
其次,积极鼓励广大学生树立灵活就业的思想。积极倡导广大毕业生发扬自立自强的奋斗精神,灵活就业,勇于拼搏,敢于竞争。摒弃“找铁饭碗”的思想。如今,各级政府都在响应国家号召,创造良好的政策和市场环境,大力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一些有条件的地区,还在积极筹集毕业创业资金。对于一些毕业生以从事自由职业、短期职业、个体经营等方式灵活就业的,国家规定各级政府都要提供人事劳动保障代理服务,在社会保险缴纳和保险关系接续等方面也均提供保障。而且,现在国家大力支持各类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单位聘用高校毕业生。这些企业和单位均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渠道。这些信息对提升广大学生的就业信心,至关重要。通过这些信息的解读宣传,能很好地完成广大学生就业意识的思想植入工作。
再次,定期组织举办展就业信息发布会,人才需求洽谈会,提升广大学生对于就业的关注,树立积极就业的思想。就业信息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变量名词,每一个阶段,每一年就业形势都会发生变化,这于身处校园的广大学生而言,难于放眼社会、放眼天下,及时了解掌握最前沿的就业信息。为此,要有专门的部门负责收集动态的就业信息、数据,及时以就业信息发布会的形势向最广大的学生传递这些信息、数据,便于学生掌握最新近的就业动态。如果条件成熟,还可以组织小规模的人才需求洽谈会,拉近企业于毕业生之间的距离。如此,便可提升广大学生对于就业的关注,积极树立就业思想。
总而言之,当代学生的就业问题是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我们要积极引导广大毕业生摆脱依赖思想,提高就业主体意识,切实做好广大毕业生就业意识的先期培养和思想植入工作。这对于促进教育发展和和谐社会发展,意义重大。(作者单位: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财政金融系)
本文系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2015-2016年度教研教改项目“产教融合发展高职教育的创新路径分析”的阶段性成果;项目负责人:葛晶;项目编号:2015jzy02。
参考文献:
[1]杨淑芳.《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引导》.晋中学院学报 20140年21期21-23。
[2]李昕颖.《目前大学生就业压力成因及对策分析》.考试周刊.2015年57期。
[3]马书华.《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及调适研究——以内蒙古四所大学为例》.内蒙古科技大学,2014年论。
关键词:就业意识;先期培养;思想植入
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应届毕业生自主就业已成常态,大学生就业问题也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尤其是作为学历层次相对较低的毕业生。然而,就目前学生在校期间就业意识的培养和思想引导现状而言,不容乐观。面对应届毕业生人数增长,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总体形势,我们应该正视这一突出的社会问题,积极探索,尤其是应届毕业生就业意识和思想的引导路径,以求推进学生的就业创业工作。
一、目前学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开展的现状
首先,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基本形成制度化。目前大部分院校根据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的相关工作要求,均已完成就业指导服务工作体系的建立,形成了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制度。在工作制度中,一般涉及到指导服务对象、参与指导服务工作的群体、指导服务的原则、指导服务的要点、指导服务的时段等。除此,绝大多数院校都将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纳入到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并以制度的形式规定就业指导服务工作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部分。
其次,就业服务工作突出外围公关,学生就业意识和就业思想引导欠缺。目前,大部分院校十分重视毕业生的就业问题,采取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大力推进毕业生实习基地建设等方式,积极完成毕业生就业的外围公关。这项工作,成为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的主体部分。而与之相对应的校内学生就业意识和就业思想的引导工作却相形见绌。如就业指导教师的专业化程度不够,指导形式单一,内容泛泛,缺乏时代性,难以激发广大学生的思想认同和思想重视等等,这些都是现实问题。
再次,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实施连续性不够,教育主体未能全方位联动,配合完成就业意识的培养和思想植入。目前,绝大部分院校,对于就业指导课程的设置缺乏相对系统的科学论证,在规定的学制时间内,课程开设得过于零散,难成体系,导致广大学生应付了事,不能全身心投入,思想上也未能高度重视。而且,作为教育主体,无论是一线授课教师,第二课堂学生管理工作者,还是行政管理人员,其他教辅工作人员,在学生就业指导服务这项工作面前,都应该是实施主体,责无旁贷。然而,就目前来看,学生的就业意识培养和思想植入的直接实施者多为第二课堂的学生管理工作者。其他人员虽有介入,但多浮于浅表,且各成员间缺乏沟通、联动,以致指导效果事倍功半。
二、重视学生就业意识的先期培养
首先,就业意识的培养起步要早,方法要得当。引导高校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不是口号,起步要早。要在学生入学后,尽快着手,循序渐进式地展开引导,要由浅入深,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培养就业意识。力求在入学之初,每名学生的内心深处便种下一枚就业思考的种子,引发他们的高度关注。与此同时,更要考虑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展开就业观指导。单纯泛泛地、重复地讲一些大道理往往是广大学生最为反感的。因此,我们要考虑用他们感兴趣的方式来开展这项工作。比如:外请就业成功的优秀毕业生赴校讲座;召开主题班会提升就业意识;通过形象直观的视频对学生展开就业形势教育等等。从多个角度、不同侧面对学生展开立体式的教育培养,借以提升广大学生的就业意识。
其次,要充分重视大学生社会实践对于其就业意识的培养意义。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就业观意义重大。社会是所有毕业生学业完成后的最终归宿,因此,在校学生对于社会的深度认知,尤为必要。通过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可以有效帮助大学生深入了解国情、了解社会,全面认知就业形势,树立就业意识。尤其是先期的社会实践,有助于广大学生了解社会最基层的生产、生活状态,了解民俗民风,了解社会行业发展的基本状况,从大学生活开始之初就牢固树立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的决心,确立就业方向。最终,使得广大学生带着就业理想开始自己的大学学习,有的放矢,目标明确。
再次,认真组织好大学生就业创业竞赛,提升就业意识。目前,大学生就业创业竞赛在很多院校已经定期开展。这类活动在西方国家很多高校里都是“亮点工程”,其最根本的意义在于,通过这种竞赛,启发广大学生的思考,培养其就业创业意识。这是一种介于模拟和真实就业之间的尝试性行为。这种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大大激发了广大学生的创造性,提升了就业创业热情,燃起了就业创业欲。就我国目前教育的总体发展趋向来看,实训教学模式的转变为这类活动的铺展做了很好的先期铺垫。
三、做好学生就业意识的思想植入工作
首先,要把学生就业意识的思想植入工作,纳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宏观体系中。这就是说,要把就业意识的思想植入工作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部分来抓。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要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日常工作。目前,很多院校已经这样来做,但往往轻描淡写,实质性的工作进展缓慢,效果一般。为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转变认识,将就业意识的思想植入工作作为自己的日常工作来做,通过开展经常性的、生动的、深入人心的教育活动来达到思想植入的最终目标。
其次,积极鼓励广大学生树立灵活就业的思想。积极倡导广大毕业生发扬自立自强的奋斗精神,灵活就业,勇于拼搏,敢于竞争。摒弃“找铁饭碗”的思想。如今,各级政府都在响应国家号召,创造良好的政策和市场环境,大力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一些有条件的地区,还在积极筹集毕业创业资金。对于一些毕业生以从事自由职业、短期职业、个体经营等方式灵活就业的,国家规定各级政府都要提供人事劳动保障代理服务,在社会保险缴纳和保险关系接续等方面也均提供保障。而且,现在国家大力支持各类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单位聘用高校毕业生。这些企业和单位均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渠道。这些信息对提升广大学生的就业信心,至关重要。通过这些信息的解读宣传,能很好地完成广大学生就业意识的思想植入工作。
再次,定期组织举办展就业信息发布会,人才需求洽谈会,提升广大学生对于就业的关注,树立积极就业的思想。就业信息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变量名词,每一个阶段,每一年就业形势都会发生变化,这于身处校园的广大学生而言,难于放眼社会、放眼天下,及时了解掌握最前沿的就业信息。为此,要有专门的部门负责收集动态的就业信息、数据,及时以就业信息发布会的形势向最广大的学生传递这些信息、数据,便于学生掌握最新近的就业动态。如果条件成熟,还可以组织小规模的人才需求洽谈会,拉近企业于毕业生之间的距离。如此,便可提升广大学生对于就业的关注,积极树立就业思想。
总而言之,当代学生的就业问题是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我们要积极引导广大毕业生摆脱依赖思想,提高就业主体意识,切实做好广大毕业生就业意识的先期培养和思想植入工作。这对于促进教育发展和和谐社会发展,意义重大。(作者单位: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财政金融系)
本文系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2015-2016年度教研教改项目“产教融合发展高职教育的创新路径分析”的阶段性成果;项目负责人:葛晶;项目编号:2015jzy02。
参考文献:
[1]杨淑芳.《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引导》.晋中学院学报 20140年21期21-23。
[2]李昕颖.《目前大学生就业压力成因及对策分析》.考试周刊.2015年57期。
[3]马书华.《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及调适研究——以内蒙古四所大学为例》.内蒙古科技大学,2014年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