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论语》作为我国第一部语录体散文集,其语言简而易懂,含蓄有致,堪为语录体的典范。其中有很多总结社会生活经验的言论,在后来逐步发展成为了结构稳定、意义完整的成语,本文尝试从表义内容这一方面对《论语》中的成语作一些粗略的探讨,以期高中阶段的学生对成语有更多的理解,并能很好地理解《论语》。
关键词:《论语》中的成语 表义内容
成语是一种常见的固定词组。它言简意赅,具有很强的表现力。恰到好处地运用成语,能使语言生动形象,表达凝练含蓄,因此深受人们的喜爱。来自于《论语》的成语,在汉语成语中占有大量的比例,而且表义内容多种多样。
据笔者初步统计,出自《论语》的成语有二百五十多条。本文尝试从成语的表义内容这方面对《论语》中的成语进行一些粗浅的探析。
一般说来,成语的表义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为政方面
孔子主张“为政以德”。他认为推行德政就能治理好国家,得到百姓的拥戴。如:
名正言顺“名不正,则言不顺”(《子路》)
祸起萧墙“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季氏》)
分崩离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季氏》)
又有“陈力就列”、欲速不达”、“犯上作乱”、“一言兴邦”、“一言丧邦”、“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等等。
(二)修养方面
儒家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流,儒家文化的伦理道德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的核心。以“仁”为中心的伦理道德观是孔子一贯倡导的行为准则,是儒家学说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人们遵循的普遍运用的行为准则。成语有:
见贤思齐“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择善而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述而》)
三省吾身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以及“成仁取义”、“当仁不让”、“见义勇为”、“克己复礼”、“杀身成仁”、“文质彬彬”、“志士仁人”、“言必信,行必果”、“人而无信,不知其可”等等。
(三)教育方面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之风,提出了我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教育理论。孔子的教育思想至今仍影响着中国的教育理念,其教学模式仍值得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学习和借鉴。关于教育方面的成语也一直在我们的语言中经久不衰。如:
有教无类子曰:“有教无类。”(《卫灵公》)
诲人不倦子曰:“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述而》)
学而不厌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又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笃信好学”、“举一反三”、“温故知新”、“闻一知十”、“三人行必有我师”等等。
(四)处事方面
孔子理想的人生是将道德修养与“济世”结合起来。孔子的人生观被后代的儒学所继承,以此逐渐形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处事原则和“内圣外王”的理想人格模式。孔子认为一个人的道德修养不仅要遵循道德原则,还体现在处事要符合道德标准。如:
成人之美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颜渊》)
既往不咎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八佾》)
过犹不及 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先进》)
又有“不相为谋”、“能近取譬”、“益者三友”、“尽善尽美”、“察言观色”、“侃侃而谈”、“色厉内荏”、“敏事慎言”、“一言以蔽之”、“听其言而观其行”、“小不忍则乱大谋”“四海之内皆兄弟”等等。
(五)感悟方面
孔子提倡进行“仁、义、理、智、信”诸道德境界的修炼和陶冶。《论语》的一些阐述体现了孔子的人生感悟及追求的境界,表现为:
后生可畏 子曰:“后生可畏,焉知來者不如今也!”(《子罕》)
富贵浮云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乐以忘忧 子曰:“女奚不日,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述而》)
又有“不亦乐乎”、“望而生畏”、“饱食终日”、“朽木粪土”、“怨天尤人”、“求全责备”、“不自量力”、“刚毅木讷”、“不舍昼夜”、“既来之,则安之”、“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等等。
另外,还有关于生命等方面的成语,如“血气方刚”、“三十而立”、“而立之年”、“不惑之年”、“知命之年”、“耳顺之年”等等。由此可见《论语》中的成语体现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从而也说明孔子对国、对人所关注的领域也是极其广泛的。
《论语》凭借成语以凝练的形式丰富的表达了孔子的思想精髓,从而获取了顽强的生命力,使之历经几千年还能够流传下来,还不断被人们借鉴、使用,不断获取新的能量;另一方面。正因为《论语》成语的广泛流行、广泛使用,才能使孔子思想更深入地进入各个社会阶层,为更广大的群众所熟悉、认同,从而产生巨大的社会、思想等方面的影响,同时也对儒家文化的流传及推广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高中生理应借助《论语》中的成语对《论语》这本文化典籍做更广泛、更深入的理解,因为它为我们在各个方面提供了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
关键词:《论语》中的成语 表义内容
成语是一种常见的固定词组。它言简意赅,具有很强的表现力。恰到好处地运用成语,能使语言生动形象,表达凝练含蓄,因此深受人们的喜爱。来自于《论语》的成语,在汉语成语中占有大量的比例,而且表义内容多种多样。
据笔者初步统计,出自《论语》的成语有二百五十多条。本文尝试从成语的表义内容这方面对《论语》中的成语进行一些粗浅的探析。
一般说来,成语的表义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为政方面
孔子主张“为政以德”。他认为推行德政就能治理好国家,得到百姓的拥戴。如:
名正言顺“名不正,则言不顺”(《子路》)
祸起萧墙“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季氏》)
分崩离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季氏》)
又有“陈力就列”、欲速不达”、“犯上作乱”、“一言兴邦”、“一言丧邦”、“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等等。
(二)修养方面
儒家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流,儒家文化的伦理道德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的核心。以“仁”为中心的伦理道德观是孔子一贯倡导的行为准则,是儒家学说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人们遵循的普遍运用的行为准则。成语有:
见贤思齐“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择善而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述而》)
三省吾身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以及“成仁取义”、“当仁不让”、“见义勇为”、“克己复礼”、“杀身成仁”、“文质彬彬”、“志士仁人”、“言必信,行必果”、“人而无信,不知其可”等等。
(三)教育方面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之风,提出了我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教育理论。孔子的教育思想至今仍影响着中国的教育理念,其教学模式仍值得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学习和借鉴。关于教育方面的成语也一直在我们的语言中经久不衰。如:
有教无类子曰:“有教无类。”(《卫灵公》)
诲人不倦子曰:“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述而》)
学而不厌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又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笃信好学”、“举一反三”、“温故知新”、“闻一知十”、“三人行必有我师”等等。
(四)处事方面
孔子理想的人生是将道德修养与“济世”结合起来。孔子的人生观被后代的儒学所继承,以此逐渐形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处事原则和“内圣外王”的理想人格模式。孔子认为一个人的道德修养不仅要遵循道德原则,还体现在处事要符合道德标准。如:
成人之美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颜渊》)
既往不咎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八佾》)
过犹不及 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先进》)
又有“不相为谋”、“能近取譬”、“益者三友”、“尽善尽美”、“察言观色”、“侃侃而谈”、“色厉内荏”、“敏事慎言”、“一言以蔽之”、“听其言而观其行”、“小不忍则乱大谋”“四海之内皆兄弟”等等。
(五)感悟方面
孔子提倡进行“仁、义、理、智、信”诸道德境界的修炼和陶冶。《论语》的一些阐述体现了孔子的人生感悟及追求的境界,表现为:
后生可畏 子曰:“后生可畏,焉知來者不如今也!”(《子罕》)
富贵浮云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乐以忘忧 子曰:“女奚不日,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述而》)
又有“不亦乐乎”、“望而生畏”、“饱食终日”、“朽木粪土”、“怨天尤人”、“求全责备”、“不自量力”、“刚毅木讷”、“不舍昼夜”、“既来之,则安之”、“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等等。
另外,还有关于生命等方面的成语,如“血气方刚”、“三十而立”、“而立之年”、“不惑之年”、“知命之年”、“耳顺之年”等等。由此可见《论语》中的成语体现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从而也说明孔子对国、对人所关注的领域也是极其广泛的。
《论语》凭借成语以凝练的形式丰富的表达了孔子的思想精髓,从而获取了顽强的生命力,使之历经几千年还能够流传下来,还不断被人们借鉴、使用,不断获取新的能量;另一方面。正因为《论语》成语的广泛流行、广泛使用,才能使孔子思想更深入地进入各个社会阶层,为更广大的群众所熟悉、认同,从而产生巨大的社会、思想等方面的影响,同时也对儒家文化的流传及推广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高中生理应借助《论语》中的成语对《论语》这本文化典籍做更广泛、更深入的理解,因为它为我们在各个方面提供了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