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代四时捺钵对金元清的影响

来源 :收藏与投资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辽王朝的捺钵制度是以辽代统治者为中心、以狩猎活动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巡守制度和游幸活动,终辽之世,实行不辍。这一制度对后世的金、元、清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辽代;捺钵;游猎
  一、捺钵活动的主要内容
  辽朝的捺钵制度将一年分为春水、秋山、坐夏、坐冬四个阶段,因此又被称为春夏秋冬四时捺钵。辽朝皇帝四季会驻扎在不同的地点,进行不同的活动。关于四时捺钵的时间、地点和内容,《辽史》都有详尽的记述。
  (一)春捺钵
  春捺钵又被称为“春水”,春水既是春捺钵所临之水,又是春捺钵的代称。景宗和圣宗之际,主要在长泺、延芳淀、鸳鸯泺,兴宗及以后诸帝,主要在鸭子河泺、鱼儿泺、长春河及鸳鸯泺,期间主要活动是凿冰钓鱼、捕天鹅和猎杀大雁。《辽史·营卫志中》记载:“冰泮,乃纵鹰鹘捕鹅雁……弋獵网钩,春尽乃还。”[1]除了钓鱼、捕鹅外,春捺钵还有一项活动就是接受女真等属国、属部酋长的朝觐。
  (二)夏捺钵
  辽代夏捺体主要有两个地点,一处是永安山,一处是炭山。主要活动是避暑纳凉,暇日游猎。另外还有告庙、谒庙、举行丧葬仪式、祭山、射柳等。夏捺钵期间,要举行军政会议,契丹北面官系统下的大小臣僚及部分南面官要随驾扈从,与辽朝皇帝筹谋军政大事。此外辽帝还经常在夏捺钵行宫接见日本、高丽、西夏、北宋等国通聘使节。
  (三)秋捺钵
  秋捺钵之地通称秋山,秋捺钵活动被称为“如秋山”。辽帝秋山射猎,具有浓重的政治色彩。从驾人员一律穿着特制的秋山礼服,饰以熊、鹿、山林等图案。行猎前,要祭祀麋鹿神,猎获后,要举行宴会,饮菊花酒。
  (四)冬捺钵
  冬捺钵少则两三月,多则四个月,是四时捺钵中皇帝停留时间最长的。活动主要有三项:一是校猎讲武,训练军队;二是与南北大臣会议国事;三是接受宋朝及诸国礼贡。
  二、四时捺钵对后世的影响
  (一)捺钵文化对金朝的影响
  金灭辽以后,延续了辽代春水秋山、冬夏捺钵的生活方式。《大金国志》载:“皇统三年七月,主谕尚书省,将循契丹故事,四时游猎,春水秋殇,冬夏捺钵。”[2]《大金国志校正》记载:“金国酷喜田猎,昔都会宁,四时皆猎。海陵迁燕,以都城外皆民田,三时无时可猎,候冬月则出。一出必逾月,后妃亲王近臣皆随焉。”[2]《金史·梁襄传》不仅提到金国皇帝的捺钵活动,还指出了夏捺钵的具体地点:“往年辽国之君,春水、秋山,冬夏捺钵,旧人犹喜谈之,以为真得快乐之趣,陛下效之耳……不惮勤身远幸金莲,至于松漠,名为坐夏打围,实欲服劳讲武。”[3]傅乐焕先生在《辽史丛考》中,对辽朝和金朝的捺钵活动进行了分析和比较:“辽居留之时期长,金居留之时间短,辽之行动复杂,金之行动简单。尤重要者,辽以捺钵为经常,故政治中心在于此,金则全出嬉游,无关政治也。”[4]
  (二)捺钵文化对元朝的影响
  蒙古族崛起于大漠草原,其风俗仪制深受辽金等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早在成吉思汗时期,蒙古就设立了四大斡耳朵(蒙古语,意为宫帐、宫殿),作为蒙古大汗春夏秋冬四季移住之所。历代大汗都承袭了成吉思汗的斡耳朵制度:“元初起塞外,无城郭宫室,故袭辽氏,名大帐所屯,曰斡耳朵,因以后妃分隶焉,历世相传。”[5]元世祖忽必烈建立元朝以后,统治中心由漠北移到了中原地区。“皇朝自建国之初,四征不庭,靡暇安处。世祖皇帝定两都以受朝贡,备万乘以息勤劳,次设有恒处,车庐有恒治,春秋游恒时,游畋有度,燕享有节,有司以时供具,而法寓焉。此安不忘危,贻子孙万事之法也。”[6]从生理上说,元朝诸帝多生长在漠北草原,不习惯中原汉地的暑热气候,赶赴上都避暑也是奔走的重要原因。“巡幸上都,避暑与朔。”[7]据明叶子奇《草木子》记载:“元世祖定大兴府为大都,开平府为上都。每年四月,迤北草青,则驾幸上都以避暑,颁赐予其宗戚,马亦就水草。八月草将枯,则驾回大都。自后宫里岁以为常。”[8]“车驾四月内幸上都……九月车驾还都,初无定制。或在重九节前,或在节后,或在八月。”[9]
  (三)捺钵文化对清朝的影响
  辽代的捺钵文化不仅影响了金、元两代,对两世之后的清王朝同样有着深远的影响。因为清朝源于金朝,故清代帝王也沿袭了辽金的捺钵习俗。清代在入关前的天命四年(1619年),就在东北地区建立了多处围场,将围猎作为军队训练的一种特别形式,每年举行一定规模的围猎活动。康熙平定准格尔以后,在漠南草原又建立了木兰围场,一方面向东巡视黑、吉、辽三省,拜谒祖宗陵寝;另一方面向北巡狩蒙古草原,行围习武扶绥蒙古各部。康熙在位六十一年,巡幸塞外四十八次,主要驻地就是木兰围场。清初的统治者在政治实践的继承、发扬和创新中,向世人证明了捺钵文化的合理性与进步意义。为了更好地实现对蒙古各部的控制,康熙四十二年又在承德建造了避暑山庄,作为清廷夏季办公的固定场所,其每年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避暑山庄度过的,在这里既处理国家大政,也接见其他民族来朝使臣和外国使节,这些形式和内容都让我们看到了捺钵文化的影子。傅乐焕在《辽史丛考·辽代四时捺钵考五篇》中对清代捺钵文化作了概括性的阐述:“四时捺钵不仅为辽一代之制,金元两朝焉行不衰,迤于满清,热河避暑,木兰秋狝……似亦为此制之遗风。盖同起塞北,生活之方式相似,其习俗行动亦近也。”[4]
  杨淑敏
  1965年生,女,赤峰博物馆研究员,历史学学士,研究方向为民族、历史。
  参考文献
  [1]脱脱.辽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4.
  [2]宇文懋昭.大金国志校证[M].北京:中华书局,1986.
  [3]脱脱.金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5.
  [4]傅乐焕.辽史丛考[M].北京:中华书局,1984.
  [5]魏源.元史新编[M].上海:大光书局,1936.
  [6]苏天爵.元文类[M].上海:上海商务印书馆,1958.
  [7]周南瑞.天下同文集[EB/OL](2010-04-12)[2021-01-20].http://skqs.guoxuedashi. com/wen_2824u/62573.html.
  [8]叶子奇.草木子[M].北京:中华书局,1959.
  [9]熊梦龙.析津志辑佚[M].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3.
其他文献
潮州自古名士、画人辈出,盖因韩山郁秀、韩水清冽,遂滋润出一方沃土,养育出一方灵秀、聪慧之子民。陈展君,即为其中一员。  初识陈展兄,还得回溯到三十多年前的广州美院求学时期,彼时陈兄等几位大哥作为进修生到我们山水科插班学习,大家一起临摹古画,一起出外写生(那时我们山水科的老师主要是林丰俗、郝鹤君二位先生)。日间上课作画,晚上时常在课室聊天,讨论艺术问题(当然也讨论中大的周末舞会)。外出写生时,条件异
期刊
摘要:长期以来,玉屏人民致力于推动玉屏箫笛文化的发展,旨在再现玉屏箫笛的辉煌。现阶段,我国制定了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为玉屏箫笛的发展创造了契机,因此,我们需要把握机遇,促进玉屏箫笛的发展和传承。  关键词:玉屏箫笛;传统乐器;传承  玉屏箫笛在中华民族传统乐器中独树一帜,是“贵州三宝”之一,也是玉屏最亮丽的一张文化名片。玉屏箫是我国的一种著名乐器,其出现于明代末期,在制作过程中运用贵州玉屏出产的
期刊
摘要:春秋战国,生逢乱世,社会思想的自由程度可谓空前绝后,人才辈出,哲学思想已达中华文化之顶峰。因此,流传后世的文物自然也反映了这种自由。文章浅谈战国时期的玉器,同时以玉之五德来阐述对玉之美的见解。  关键词:战国时期;玉器;玉之美  盛世需要统一的思想,以稳固阶级统治,这种统一体现在社会方方面面。乱世很容易迸发不同的思想,既有百花齐放,也有百家争鸣。孔子说过“君子比德与玉”,可见古人对玉这种美丽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灯工玻璃工艺实践,探索玻璃材料语言在当代艺术作品中的表达,以创作主题作品《保护》作为实践成果,运用玻璃材料充分展现主体情感,准确表达创作理念。  关键词:玻璃艺术;保护;材料语言  玻璃作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材料,融汇了古今中外不同的文化背景。玻璃本身含有多种表达特点,本文探索玻璃材料的艺术语言在作品中的表达。  一、创作背景  (一)主题来源  玻璃是当今建筑、装饰、艺术等领
期刊
龙凤最早起源于中国古代先民的图腾崇拜,《说文解字》中对龙与凤皆有所记载:“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大能小,能长能短,春分而登天,秋分能入渊。”“凤,神鸟也。天老曰:凤之象也……出于东方君子之国,翱翔四海之外过昆仑……见则天下大安宁。”在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发展中,龙凤形象逐渐成了中华民族独有的精神文化体系,融于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各个层面,承载着古代人们的智慧与理想,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历
期刊
摘要:西夏钱币是西夏文化的重要载体,西夏仁宗时发行的铁币具有地方特色,包头两处窖藏出土的钱币,都与金夏边界的贸易有关,是西夏货币流通的重要物证。随着中国考古事业的发展,西夏铁币出土,西夏独特的历史面貌渐为人知。  关键词:包头;西夏铁钱;天盛元宝  西夏国(1038一1227年)位于我国西北,是党项族建立的封建政权,首都兴庆(今宁夏银川市),存续190年。因其位置在宋、辽、金以西,史称西夏。蒙古灭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文物保护工作体系的日渐完善,文物保护在传播主流文化和提高中华文明影响力方面的作用日益明显。各地方博物馆虽然加强了文物保护工作,但是还有进一步优化的空间。本文从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的职责出发,分析地方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的现状,总结地方博物馆文物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实践工作经验提出文物保护建议,以达到全面提高文物保护质量,提升地方博物馆文物保护合理性,促进文物得到深化保护的效果。  关
期刊
摘要:湘西人民勤勞朴实,他们用自己聪明智慧的头脑在这片神奇的湘西土地上创造了名目繁多、瑰丽多姿的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湘西凤凰纸扎艺术独树一帜,它是湘西最为经典、优秀的民间传统手工技艺,拥有悠久的历史与精湛的技艺,特别依赖湘西地域文化活态背景生存发展。本文从湘西地区4个不同的应用领域入手,深度分析和探讨湘西凤凰纸扎艺术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湘西凤凰纸扎艺术;文化内涵;丧俗;巫俗;岁时节庆;庙
期刊
摘要:元代蒙古族一统中国,彼时中国处在蒙汉二元制的时代大背景下,倪瓒这位艺术家身处时代漩涡中,这是其画中寂寞境界的外部成因。独特的生平和曲折的经历,是其画中寂寞境界的内部成因。本文通过对其画作的分析,详细论述了倪瓒的画中境界—止水落花的寂寞。中国传统绘画中追求寂寞之境的绘画不少,而倪瓒的画作十分具有代表性。文章从美学角度切入分析,对寂寞之境展开论述并加以扩展,引出倪瓒画中寂寞世界的丰富内涵。  关
期刊
藏鉴有约  耕 生      ■粉彩描金寿字八仙纹碗  ■鉴评:王蔚华  此碗口径13厘米,底径5.7厘米,高6厘米。敞口,斜收,碗中间起一圈凸楞线将纹饰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一周红彩描金寿字纹,下部:粉彩花卉暗八仙纹,两组纹饰均是祝颂长寿之意。圈足,底“大清咸丰年制”篆书红款。  咸丰在位十一年,政治腐败,经济衰退,加上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在这些内忧外患的冲击下,国力极度虚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