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非智力因素唤起学习热情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ter_w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西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区,很多学生的“母语”是自己本民族的方言,方言因素导致外语学习方面有很大干扰和困难。而我任教的地区更是多个少数民族杂居的西部地区,多数学生到中学才接触到英语,而且本方言中有“盲点音”(难发送气音、卷舌音等),他们觉得学英语“难于上青天”,畏难情绪盛行。英语,成为他们学习上的拦路虎。但英语又是一门“国际性语言”,每一个学生都绕不开,逃不掉,他们在成长的任何一个阶段都要面对英语学习。于是,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提高英语能力便成为英语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教学一线的长期实践中,我深切感受到,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最关键的不是应试技巧的传授,而是学生非智力因素方面的挖掘和培养。
  大多数心理学家认为,非智力因素的主要内容有:兴趣与爱好、愉快的情绪、对事业的热情、对挫折的忍受性与意志力、活泼的性格、宽阔的胸怀、自信心与好强心、远大的理想与目标等多方面内容。近年来,我在挖掘学生非智力因素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取得一定成效。
  一、用丰富多彩的课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学生学习英语的情绪容易受教师课堂风格的影响。过于严肃的课堂容易让学生变成“沉默的羔羊”,“一灌到底”的传统课堂会让学生被动接受。学习语言应该是场景式的、生活化的。所以,我总是根据不同的课文设计各种风格不同的课型,努力用丰富多彩的课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愿意参与,在参与的愉快情绪中学英语。
  比如在上No Smoking这一课的时候,我把它设计成一节辩论课,把学生分成男、女生两组,正方的观点是:吸烟有害,我反对吸烟。反方的观点是:吸烟无害,我不反对吸烟。要求每个学生必须为自己的一方提供至少两条论据,男、女生各自都想获胜,大家争先恐后地去翻报纸,去图书馆查资料,双方都提出了有力的证据,比如反方说:“吸烟对身体无害,我们的前领导人毛泽东、邓小平都是heavy smokers,但他们的寿命比一般人都长。”正方说:“那是他们的身体素质比一般人好,如果他们不吸烟,一定会活的时间更长。”经过一番激烈的辩论,学生对课文中的论点越来越清楚,很多学生说:我长大后一定不吸烟,也不许我家里的人吸烟。在这种活动中增强了学生的群体意识和竞争意识,营造了人人平等、人人参与、畅所欲言、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
  又比如,上语法课的时候,我常把它设计成“医生与病人”的“医院门诊”课,在具体的生活场景中为英语句子会诊;上听力课的时候,我常把它设计成“我爱记歌词”的歌词记录比赛课,精选经典歌曲,让学生一边听一边记,看谁记得多、记得准确;上新课文时,我会设计成“记者招待会”;听写单词时,我会开展小组式“接力赛”听写……
  根据单元教学主题设计丰富多彩的课型,全面满足了各层次学生的需求,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愿学乐学的情绪,他们积极参与其中,大胆唱歌,大声诵读课文。每堂课的设计都面对全体学生,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强烈欲望,即使是那些从山区里出来的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在课堂上也能“玩一玩”“笑一笑”,体验到自己的进步,感受到进步的快乐。
  二、用开放宽容的心胸面对学生的错误,提高学生的耐挫力
  学生积极参与,大胆开口,“底”就露出来了。本地区学生来源复杂,城乡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多个少数民族杂居,有壮族、苗族、瑶族、布依族等各民族学生。有的学生对people/tie/cake等词读音有误,甚至常闹笑话,因为他们的方言母语中没有送气音;还有,碰到有字母r的单词一律读不准,因为他们母语中没有卷舌音。面对这样的现状,教师需要有以下素养:
  1.有极好的倾听能力。当学生犯错误的时候,不嘲笑,不打断。少数民族学生学外语,能开口,敢开口,就过了学语言的心理关;勤于开口,乐于开口,就拥有了进步的可能性。他们底子薄,基础弱,口语带着浓重的地方腔,教师愿意侧耳倾听就是极大的鼓励。
  2.有足够的耐心。教师的耐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成长空间。有些教师急功近利,看到学生昨天不进步,今天不进步,就开始着急;上次月考没进步,这次月考进步幅度小,就失去信心。所谓“足够耐心”,是在学生出现一次次错误的时候,教师仍然热情满怀地鼓励他们;是在遭到一次次的打击后,仍坚信学生有进步的能力。朱永新教授说:“要无限相信学生的潜力。”有了这份“无限相信”,才会有“足够耐心”。
   3.有“挑刺”的艺术。倾听,不等于纵容错误的存在;耐心,不等于无限期地允许学生犯同类型的错误。但,批评不是“打击”,“忠言”不一定要“逆耳”。针对不同性格的学生,批评的方式、语气、语调等都应不一样,批评时要针对错误,不针对人格。“挑刺”是为了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不是为了打击学生学习积极性。
  每每听到“年轻人犯错误,上帝都能原谅”这句话,我不禁佩服上帝广阔的胸襟,可以包容年轻人的过失。对于在学习上犯的错误,我们更应该理解和原谅,并努力给他们改正错误的空间和时间。
  三、用热情洋溢的鼓励激发学生的自信心
  人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精神上榜样的励志作用同样是不容忽视的。成功先例的激励作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勇气和决心。为此,教师应通过看新闻、查杂志,
  上下求索,精心收集普通人突破英语难关的故事,经常为学生加油鼓劲。例如,刘文立是一名再普通不过的公安民警,但他却有着超越常人的执著,在没有老师指点的条件下,凭借自学,与外语“过招”,在几年内学会了13门外语;清华食堂里的普通员工张立勇,因为贫穷,他高中就辍学,成为千万农民工中的一名,但为了理想,他忍受寂寞,坚持自学英语10年,通过国家等级考试,获得托福630分的高分,被人称为“英语神厨”;新东方总裁俞敏洪第一次高考时英语才考了三十多分,复读之后第二次高考英语才五十多分,但他毫不气馁、永不放弃,再复读一年,考上了北京大学外语系;广西大学学生谢狂飞在读书期间创立“力量英语”协会,带动很多人晨读英语,他本人曾经四次获得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一等奖、全国“CCTV杯”英语演讲比赛全国前十二名、复旦大学中文演讲比赛冠军……许许多多的“励志故事”激发起学生的信心,“见贤思齐”的渴望带着一群活力少年去追逐梦想。
  四、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引领学生走得更远
  语言学习,环境很重要。但现实的情况是:英语教学太过于注重试题训练,忽略了语言环境的熏陶。在研读英语教学法的过程中,我特别注意成功人士的经验,新东方副总裁杜子华创立的“英语成功学电影”系列让我眼睛一亮,心生共鸣。于是,在教学实践中,我力求做到以下“三多”:
  1.多看。多看优秀英语影视作品,精选经典影视的精彩片段,让学生记台词,品台词,分角色诵读。
  2.多听。让学生多听优秀的英语歌曲,在优美的旋律中感受语言的魅力。
  3.多读。多和学生一起搜索英语名言警句,整理英语美文,和学生一起配乐朗读英语散文、英语诗歌。
  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在语言的大海中畅游,以愉快的心情学习英语,以活泼的方式听英语读英语,使学生的英语能力得到切实提高。
  运用以上种种方法的目的只有一个:充分挖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唤起学生热爱英语的情绪。“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一句大家耳熟能详的名言,伟大教育家孔子的名言也早已深入人心:“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第六》)但在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仍然忽略对学生“好之”“乐之”情绪的培养,仍然忽略非智力因素的巨大作用,而只热衷于题海战术和技艺传授,导致事倍功半的后果。在此借上述粗浅做法就教于大方之家,以期得到更大进步。
  (责任编辑周侯辰)
其他文献
两个不同时代的诗人,因为相似的出身,相似的遭遇,写出了具有相似情感的诗篇。左思的《咏史》(其二)长于比兴,表达直白,是失意中忧愤的喷腔而出,更是压迫下不平的血泪控诉;鲍照的《拟行路难》(其四)抑扬顿挫,含蓄委婉,是逆境中痛苦的长吁短叹,更是落魄中无奈的忍气吞声。  左思是西晋太康时期杰出的诗人。司马家族统治下的西晋是我国历史上比较黑暗的朝代之一。左思出身寒门,因为当时门阀氏族把持朝政,寒门庶族常常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课文《孔雀东南飞》,关于刘兰芝被驱赶回家的起因一直以来有诸多观点,但教材等对刘兰芝及其婆婆焦母的人物评析、悲剧根源的理解已成定论,无论何种观点,都有一个相同之处,即褒扬刘兰芝,贬斥焦母。我以为自己才疏学浅,也不是那个时代的人,对当时的社会状况、习惯不甚了解,未有充分研究,不敢妄加批评其他专家的看法,但我对关于《孔雀东南飞》的不少传统的观点不敢完全苟同。纵观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的婆
反观传统的教学,不难发现,教师是整个教学流程的编剧、导演和主角,学生只是处于配角地位,积极而又无奈地配合着我们的教学。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得不到调动,产生厌学的情绪。改变这种积弊深重的现状,恢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还学生以学习的兴趣,语文阅读教学急切地呼唤着全新的教学结构和内容。  对话教学能还给学生以学习的主体地位。所谓对话,作为一种原则往往与民主、平等、包容、坦诚联系在一起;作为一种策略,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是一门艺术,夸美纽斯认为教学艺术是“一种让人感到愉快的艺术”。语文教学更是如此。艺术的生命在于创造。语文教师在语文讲读教学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应以文章的内容、表达形式和学生的实际状况而定。在多年的高中语文教学中,我一直在寻求一种能突破单一呆板的课堂教学模式,我深刻体会到,深入挖掘高中语文教材的文本特色,立足于高中语文教材文本特色的语文教学要能够常教常新,充满创新的活力。
小说是粤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越来越多的高中语文教师开始探索新的小说教学方法,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仍然有很多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更不利于提高高中小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那么,在新课程背景下究竟如何进行高中小说教学呢?下面,我以《项链》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结合留白进行小
苏轼诗云:“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它借琴阐发一种哲理:琴、手指是弹奏出动听音乐的条件,两者相互依存,美妙琴声的出现,有待于两者巧妙结合。课堂上师生对话也类于此,教师的点评要能巧妙地拨动学生的心弦,使其与作品产生共鸣。既不能一味廉价表扬答而不评,也不能评而失当,更不能粗暴打断。要用积极的期望来唤醒学生积极的心态,要用明确的、热情的、思辨的、诗意的点评,让学
莫怀戚先生的《散步》是人教版七年级上第五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这篇只有几百字的文章细读来犹如品茗,唇齿留香,余味悠长;倾听则如听泉,叮咚悦耳,妙不可言;揣摩则如沐三月春风,舒适宜人,美不胜收。一件简单的生活小事,作者何以将它写得饶有兴味、引人深思呢?我将本文的妙处总结为两点:微景蕴深情,小事彰大义。  一、微景蕴深情  《散步》一文对景物描写着墨不多,仅有两处,可在这轻描淡写之中却充满了浓郁的诗情画
导语是一堂课的开场白,导语是教师教学能力和教育机智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导语设计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一堂语文课效率的高低。常态的课堂就像是平静的湖面,而好的导语恰似湖面上投的那一颗石子,能激起层层涟漪,激发学生的思维,给予思想的启迪,引起情感共鸣,提高课堂上的创造性活动,从而收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下面就我本人的语文教学实践谈谈几种导语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一、 对比导入法  在学习《泰坦尼克
中学历史课程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课程,是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传承人类文明的优秀传统,使学生了解和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更好地认识中国和世界。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初步学会以历史的角度观察和思考社会与人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一、结合教学目标 ,寻求进行心理健康教
课堂中,我正在小结《孔乙己》这篇课文:“我们刚才通过分析,了解了细节描写在小说写作中的重要作用,从孔乙己这一面看,小说反映了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对读书人的毒害,控诉了科举制度的罪恶;从民众这一面看,小说揭示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社会对于不幸者的冷酷,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病态。当然其中也有对主人公孔乙己的同情……”“同情什么呀,简直就是执迷不悟!”不知谁冒出这么一句,我停止了小结,大伙都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