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西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区,很多学生的“母语”是自己本民族的方言,方言因素导致外语学习方面有很大干扰和困难。而我任教的地区更是多个少数民族杂居的西部地区,多数学生到中学才接触到英语,而且本方言中有“盲点音”(难发送气音、卷舌音等),他们觉得学英语“难于上青天”,畏难情绪盛行。英语,成为他们学习上的拦路虎。但英语又是一门“国际性语言”,每一个学生都绕不开,逃不掉,他们在成长的任何一个阶段都要面对英语学习。于是,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提高英语能力便成为英语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教学一线的长期实践中,我深切感受到,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最关键的不是应试技巧的传授,而是学生非智力因素方面的挖掘和培养。
大多数心理学家认为,非智力因素的主要内容有:兴趣与爱好、愉快的情绪、对事业的热情、对挫折的忍受性与意志力、活泼的性格、宽阔的胸怀、自信心与好强心、远大的理想与目标等多方面内容。近年来,我在挖掘学生非智力因素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取得一定成效。
一、用丰富多彩的课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学生学习英语的情绪容易受教师课堂风格的影响。过于严肃的课堂容易让学生变成“沉默的羔羊”,“一灌到底”的传统课堂会让学生被动接受。学习语言应该是场景式的、生活化的。所以,我总是根据不同的课文设计各种风格不同的课型,努力用丰富多彩的课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愿意参与,在参与的愉快情绪中学英语。
比如在上No Smoking这一课的时候,我把它设计成一节辩论课,把学生分成男、女生两组,正方的观点是:吸烟有害,我反对吸烟。反方的观点是:吸烟无害,我不反对吸烟。要求每个学生必须为自己的一方提供至少两条论据,男、女生各自都想获胜,大家争先恐后地去翻报纸,去图书馆查资料,双方都提出了有力的证据,比如反方说:“吸烟对身体无害,我们的前领导人毛泽东、邓小平都是heavy smokers,但他们的寿命比一般人都长。”正方说:“那是他们的身体素质比一般人好,如果他们不吸烟,一定会活的时间更长。”经过一番激烈的辩论,学生对课文中的论点越来越清楚,很多学生说:我长大后一定不吸烟,也不许我家里的人吸烟。在这种活动中增强了学生的群体意识和竞争意识,营造了人人平等、人人参与、畅所欲言、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
又比如,上语法课的时候,我常把它设计成“医生与病人”的“医院门诊”课,在具体的生活场景中为英语句子会诊;上听力课的时候,我常把它设计成“我爱记歌词”的歌词记录比赛课,精选经典歌曲,让学生一边听一边记,看谁记得多、记得准确;上新课文时,我会设计成“记者招待会”;听写单词时,我会开展小组式“接力赛”听写……
根据单元教学主题设计丰富多彩的课型,全面满足了各层次学生的需求,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愿学乐学的情绪,他们积极参与其中,大胆唱歌,大声诵读课文。每堂课的设计都面对全体学生,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强烈欲望,即使是那些从山区里出来的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在课堂上也能“玩一玩”“笑一笑”,体验到自己的进步,感受到进步的快乐。
二、用开放宽容的心胸面对学生的错误,提高学生的耐挫力
学生积极参与,大胆开口,“底”就露出来了。本地区学生来源复杂,城乡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多个少数民族杂居,有壮族、苗族、瑶族、布依族等各民族学生。有的学生对people/tie/cake等词读音有误,甚至常闹笑话,因为他们的方言母语中没有送气音;还有,碰到有字母r的单词一律读不准,因为他们母语中没有卷舌音。面对这样的现状,教师需要有以下素养:
1.有极好的倾听能力。当学生犯错误的时候,不嘲笑,不打断。少数民族学生学外语,能开口,敢开口,就过了学语言的心理关;勤于开口,乐于开口,就拥有了进步的可能性。他们底子薄,基础弱,口语带着浓重的地方腔,教师愿意侧耳倾听就是极大的鼓励。
2.有足够的耐心。教师的耐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成长空间。有些教师急功近利,看到学生昨天不进步,今天不进步,就开始着急;上次月考没进步,这次月考进步幅度小,就失去信心。所谓“足够耐心”,是在学生出现一次次错误的时候,教师仍然热情满怀地鼓励他们;是在遭到一次次的打击后,仍坚信学生有进步的能力。朱永新教授说:“要无限相信学生的潜力。”有了这份“无限相信”,才会有“足够耐心”。
3.有“挑刺”的艺术。倾听,不等于纵容错误的存在;耐心,不等于无限期地允许学生犯同类型的错误。但,批评不是“打击”,“忠言”不一定要“逆耳”。针对不同性格的学生,批评的方式、语气、语调等都应不一样,批评时要针对错误,不针对人格。“挑刺”是为了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不是为了打击学生学习积极性。
每每听到“年轻人犯错误,上帝都能原谅”这句话,我不禁佩服上帝广阔的胸襟,可以包容年轻人的过失。对于在学习上犯的错误,我们更应该理解和原谅,并努力给他们改正错误的空间和时间。
三、用热情洋溢的鼓励激发学生的自信心
人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精神上榜样的励志作用同样是不容忽视的。成功先例的激励作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勇气和决心。为此,教师应通过看新闻、查杂志,
上下求索,精心收集普通人突破英语难关的故事,经常为学生加油鼓劲。例如,刘文立是一名再普通不过的公安民警,但他却有着超越常人的执著,在没有老师指点的条件下,凭借自学,与外语“过招”,在几年内学会了13门外语;清华食堂里的普通员工张立勇,因为贫穷,他高中就辍学,成为千万农民工中的一名,但为了理想,他忍受寂寞,坚持自学英语10年,通过国家等级考试,获得托福630分的高分,被人称为“英语神厨”;新东方总裁俞敏洪第一次高考时英语才考了三十多分,复读之后第二次高考英语才五十多分,但他毫不气馁、永不放弃,再复读一年,考上了北京大学外语系;广西大学学生谢狂飞在读书期间创立“力量英语”协会,带动很多人晨读英语,他本人曾经四次获得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一等奖、全国“CCTV杯”英语演讲比赛全国前十二名、复旦大学中文演讲比赛冠军……许许多多的“励志故事”激发起学生的信心,“见贤思齐”的渴望带着一群活力少年去追逐梦想。
四、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引领学生走得更远
语言学习,环境很重要。但现实的情况是:英语教学太过于注重试题训练,忽略了语言环境的熏陶。在研读英语教学法的过程中,我特别注意成功人士的经验,新东方副总裁杜子华创立的“英语成功学电影”系列让我眼睛一亮,心生共鸣。于是,在教学实践中,我力求做到以下“三多”:
1.多看。多看优秀英语影视作品,精选经典影视的精彩片段,让学生记台词,品台词,分角色诵读。
2.多听。让学生多听优秀的英语歌曲,在优美的旋律中感受语言的魅力。
3.多读。多和学生一起搜索英语名言警句,整理英语美文,和学生一起配乐朗读英语散文、英语诗歌。
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在语言的大海中畅游,以愉快的心情学习英语,以活泼的方式听英语读英语,使学生的英语能力得到切实提高。
运用以上种种方法的目的只有一个:充分挖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唤起学生热爱英语的情绪。“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一句大家耳熟能详的名言,伟大教育家孔子的名言也早已深入人心:“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第六》)但在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仍然忽略对学生“好之”“乐之”情绪的培养,仍然忽略非智力因素的巨大作用,而只热衷于题海战术和技艺传授,导致事倍功半的后果。在此借上述粗浅做法就教于大方之家,以期得到更大进步。
(责任编辑周侯辰)
大多数心理学家认为,非智力因素的主要内容有:兴趣与爱好、愉快的情绪、对事业的热情、对挫折的忍受性与意志力、活泼的性格、宽阔的胸怀、自信心与好强心、远大的理想与目标等多方面内容。近年来,我在挖掘学生非智力因素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取得一定成效。
一、用丰富多彩的课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学生学习英语的情绪容易受教师课堂风格的影响。过于严肃的课堂容易让学生变成“沉默的羔羊”,“一灌到底”的传统课堂会让学生被动接受。学习语言应该是场景式的、生活化的。所以,我总是根据不同的课文设计各种风格不同的课型,努力用丰富多彩的课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愿意参与,在参与的愉快情绪中学英语。
比如在上No Smoking这一课的时候,我把它设计成一节辩论课,把学生分成男、女生两组,正方的观点是:吸烟有害,我反对吸烟。反方的观点是:吸烟无害,我不反对吸烟。要求每个学生必须为自己的一方提供至少两条论据,男、女生各自都想获胜,大家争先恐后地去翻报纸,去图书馆查资料,双方都提出了有力的证据,比如反方说:“吸烟对身体无害,我们的前领导人毛泽东、邓小平都是heavy smokers,但他们的寿命比一般人都长。”正方说:“那是他们的身体素质比一般人好,如果他们不吸烟,一定会活的时间更长。”经过一番激烈的辩论,学生对课文中的论点越来越清楚,很多学生说:我长大后一定不吸烟,也不许我家里的人吸烟。在这种活动中增强了学生的群体意识和竞争意识,营造了人人平等、人人参与、畅所欲言、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
又比如,上语法课的时候,我常把它设计成“医生与病人”的“医院门诊”课,在具体的生活场景中为英语句子会诊;上听力课的时候,我常把它设计成“我爱记歌词”的歌词记录比赛课,精选经典歌曲,让学生一边听一边记,看谁记得多、记得准确;上新课文时,我会设计成“记者招待会”;听写单词时,我会开展小组式“接力赛”听写……
根据单元教学主题设计丰富多彩的课型,全面满足了各层次学生的需求,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愿学乐学的情绪,他们积极参与其中,大胆唱歌,大声诵读课文。每堂课的设计都面对全体学生,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强烈欲望,即使是那些从山区里出来的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在课堂上也能“玩一玩”“笑一笑”,体验到自己的进步,感受到进步的快乐。
二、用开放宽容的心胸面对学生的错误,提高学生的耐挫力
学生积极参与,大胆开口,“底”就露出来了。本地区学生来源复杂,城乡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多个少数民族杂居,有壮族、苗族、瑶族、布依族等各民族学生。有的学生对people/tie/cake等词读音有误,甚至常闹笑话,因为他们的方言母语中没有送气音;还有,碰到有字母r的单词一律读不准,因为他们母语中没有卷舌音。面对这样的现状,教师需要有以下素养:
1.有极好的倾听能力。当学生犯错误的时候,不嘲笑,不打断。少数民族学生学外语,能开口,敢开口,就过了学语言的心理关;勤于开口,乐于开口,就拥有了进步的可能性。他们底子薄,基础弱,口语带着浓重的地方腔,教师愿意侧耳倾听就是极大的鼓励。
2.有足够的耐心。教师的耐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成长空间。有些教师急功近利,看到学生昨天不进步,今天不进步,就开始着急;上次月考没进步,这次月考进步幅度小,就失去信心。所谓“足够耐心”,是在学生出现一次次错误的时候,教师仍然热情满怀地鼓励他们;是在遭到一次次的打击后,仍坚信学生有进步的能力。朱永新教授说:“要无限相信学生的潜力。”有了这份“无限相信”,才会有“足够耐心”。
3.有“挑刺”的艺术。倾听,不等于纵容错误的存在;耐心,不等于无限期地允许学生犯同类型的错误。但,批评不是“打击”,“忠言”不一定要“逆耳”。针对不同性格的学生,批评的方式、语气、语调等都应不一样,批评时要针对错误,不针对人格。“挑刺”是为了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不是为了打击学生学习积极性。
每每听到“年轻人犯错误,上帝都能原谅”这句话,我不禁佩服上帝广阔的胸襟,可以包容年轻人的过失。对于在学习上犯的错误,我们更应该理解和原谅,并努力给他们改正错误的空间和时间。
三、用热情洋溢的鼓励激发学生的自信心
人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精神上榜样的励志作用同样是不容忽视的。成功先例的激励作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勇气和决心。为此,教师应通过看新闻、查杂志,
上下求索,精心收集普通人突破英语难关的故事,经常为学生加油鼓劲。例如,刘文立是一名再普通不过的公安民警,但他却有着超越常人的执著,在没有老师指点的条件下,凭借自学,与外语“过招”,在几年内学会了13门外语;清华食堂里的普通员工张立勇,因为贫穷,他高中就辍学,成为千万农民工中的一名,但为了理想,他忍受寂寞,坚持自学英语10年,通过国家等级考试,获得托福630分的高分,被人称为“英语神厨”;新东方总裁俞敏洪第一次高考时英语才考了三十多分,复读之后第二次高考英语才五十多分,但他毫不气馁、永不放弃,再复读一年,考上了北京大学外语系;广西大学学生谢狂飞在读书期间创立“力量英语”协会,带动很多人晨读英语,他本人曾经四次获得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一等奖、全国“CCTV杯”英语演讲比赛全国前十二名、复旦大学中文演讲比赛冠军……许许多多的“励志故事”激发起学生的信心,“见贤思齐”的渴望带着一群活力少年去追逐梦想。
四、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引领学生走得更远
语言学习,环境很重要。但现实的情况是:英语教学太过于注重试题训练,忽略了语言环境的熏陶。在研读英语教学法的过程中,我特别注意成功人士的经验,新东方副总裁杜子华创立的“英语成功学电影”系列让我眼睛一亮,心生共鸣。于是,在教学实践中,我力求做到以下“三多”:
1.多看。多看优秀英语影视作品,精选经典影视的精彩片段,让学生记台词,品台词,分角色诵读。
2.多听。让学生多听优秀的英语歌曲,在优美的旋律中感受语言的魅力。
3.多读。多和学生一起搜索英语名言警句,整理英语美文,和学生一起配乐朗读英语散文、英语诗歌。
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在语言的大海中畅游,以愉快的心情学习英语,以活泼的方式听英语读英语,使学生的英语能力得到切实提高。
运用以上种种方法的目的只有一个:充分挖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唤起学生热爱英语的情绪。“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一句大家耳熟能详的名言,伟大教育家孔子的名言也早已深入人心:“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第六》)但在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仍然忽略对学生“好之”“乐之”情绪的培养,仍然忽略非智力因素的巨大作用,而只热衷于题海战术和技艺传授,导致事倍功半的后果。在此借上述粗浅做法就教于大方之家,以期得到更大进步。
(责任编辑周侯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