烙印在指尖的浪漫

来源 :北方音乐·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emoshou123a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拉赫玛尼诺夫的钢琴作品受十九世纪浪漫派影响,极富有抒情性,富有线条流畅的旋律性,他的旋律大气磅礴,丝丝扣人心弦,音乐句子深邃悠长,演奏技巧艰深,他的旋律有手指连奏的线条性抒情旋律,有流畅动人的手指跑动旋律,凝重大气的和弦八度旋律,色彩斑斓的多声部旋律,如果演奏好这些旋律,通过改变手指的触键方式以及力度操作,将是本论文的重点研究范畴。
  关键词:旋律;抒情性;悲剧性;歌唱性;气息
  1 引言
  谢尔盖·拉赫玛尼诺夫(Sergei Rachmaninoff,1873—1943)是一位跨越19—20世纪俄罗斯最伟大的音乐家,他处在一个各流派纷呈的时代。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中除了具有浪漫主义风格特征外,他还借鉴了古典主义和现代主义各流派个别创作元素特别是运用塔涅耶夫的复调和斯克里亚宾的和声。拉赫玛尼诺夫创作了很多作品,有钢琴作品、交响音乐和艺术歌曲,其中钢琴作品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拉氏钢琴音乐的创作风格植根于19世纪的浪漫派音乐,继承了肖邦和李斯特的创作特点,同时也受到舒曼和勃拉姆斯的影响。在拉氏的创作中,他的音乐材料并不像与他同时代的作曲家那样复杂,他的钢琴音乐中抒情性旋律独树一帜,而本文将就其钢琴音乐中抒情性旋律特征展开分析,对其音乐作品中抒情性旋律演奏进行研究,从而作以简明清晰的概括。
  2 拉氏钢琴音乐中抒情性旋律的创作特征
  仅仅在表面上论述是不够的,怎样能不限于抽象范畴而更全面和具体地说明拉氏钢琴音乐中抒情旋律的创作特征和表现手法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研究。
  2.1 旋律中的忧郁“二度”
  拉赫玛尼诺夫音乐的生命就是旋律,他的旋律是忧郁的,具有强烈的旋律倾向性,拉赫玛尼诺夫旋律的倾向性主要体现在“二度进行”和向心式旋法上。“二度进行”因为隐去很窄,且不协调,常常给人一种很压抑的感觉,是拉赫玛尼诺夫一向喜欢用的旋律手法,向心式旋法是指以某一个音为核心,旋律的走向围绕着该核心音进行,拉赫玛尼诺夫运用这种音型表现一种在痛苦边缘徘徊惆怅的心境,或者在痛苦情绪中不能自拔的情景,如0p32.2《前奏曲》开始的部分,围绕c音向心式旋动,使音乐弥漫在惆怅的雾色之中。
  如谱例1所示:
  2.2 旋律的复调性
  拉氏作品中很多旋律都是带复调性的。由于相结合的旋律不同,所以有很强的对比性,容易激化矛盾,更突出悲剧性的效果。如Op18《第二钢琴协奏曲》第一乐章245小节处开始。这里乐队的主题旋律犹豫而悠长,钢琴部分是激烈的和弦上行,两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矛盾冲突明显,使得悲剧色彩不减反增。
  如谱例2所示:
  2.3 旋律中贯穿着“死亡”主题
  格里高利圣咏《末日经》中“愤怒的日子的音调”即“死亡”主题,拉赫玛尼诺夫在对命运进行沉思以后,他觉得万物皆会灭亡,生死交替不可抗拒,只有经过了死亡才能迎来新的曙光,在罗马天主教《末日经》中“愤怒的日子”曲调中与这种宿命意识找到了共鸣,于是在拉氏的钢琴作品中频繁的运用这种“死亡”主题来表达自己的死亡情结。他的钢琴作品中《音画练习曲》0p33.3、《科雷利主题变奏曲》、Op30《第三钢琴协奏曲》、Op18《第二钢琴协奏曲》、Op43《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变奏7、10、24、Op3.2《#c小调前奏曲》、Op45《交响舞曲》的第三首等都引用了该调。
  2.4 旋律中的“钟声”形象运用
  拉赫玛尼诺夫由于受到东正教“钟声”文化的影响,对“钟声”特别偏爱。他的“钟声”形象情绪多变,结构种类繁复,虽有一部分积极意义的“钟声”,但最震撼人心的还是含有悲剧色彩的钟声,这种钟声的大肆运用不仅给作品带来沉重的气息,而且成为拉赫玛尼诺夫表达悲剧性情绪的标志。拉赫玛尼诺夫作品中的悲剧性“钟声”形象总体来说是低沉的,隐去偏向中低音区,和声结构相对简单。在选择体现钟声的时候大部分是用左手的八度加上右手的单音或协和的带八度的和弦。因为八度跟纯五度都是协和音程,给人很空旷、和谐的感觉。而空旷其实也是隐含着一种孤独的心声独白,更能引起听众的共鸣。钟声的节奏一般比较缓慢,时值较长,这样能将沉重感和共鸣感发挥得淋漓尽致。如第二钢琴协奏曲的开始部分,就是一连串的“丧钟”。
  如谱例3所示:
  连续使用厚重而持久的和弦,累积出强烈而悲痛的情感,在第8小节蓄势待发。
  3 拉赫玛尼诺夫抒情性旋律创作的表现手法
  3.1 旋律的悲剧性表现手法
  仔细分析并研究拉氏钢琴音乐中抒情性旋律创作特征,不难看出,拉赫玛尼诺夫从自己伟大的前辈那里接过18—19世纪浪漫主义倾向在20世纪的音乐中加以發展,好像是从头开始以自己的方式原义和转义(象征主义)地把浪漫主义的主要的、贯穿一切时代所共有的理念永无止境地追求表现出来。例如,《音画练习曲》作品39之5《悲歌》,无论是在体裁名称的特点上还是音乐思维的类型上,作品内容所召示出的诗意、画面与深刻的旋律都十分清楚。
  3.2 旋律的悠长性与气息感
  拉赫玛尼诺夫的钢琴音乐旋律优美流畅、气息悠长,常常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这一点归结于拉氏浪漫主义的精神气质,热潮如涌的创作灵感与俄罗斯厚重的民族气节,如密尔斯坦所说:“拉赫的钢琴音乐除了保有了肖邦的浪漫元素,李斯特的巨匠风范,最重要是他的旋律是俄罗斯式的悲切哀伤,优美而富有旋律化,的确俄罗斯广袤的自然风光与深厚的民族音乐基础,确实是饱含创作热情又富于创作灵性的作曲家的无尽源泉,尽管这种素材对于拉赫玛尼诺夫来说是间接的,并不是直接的,同时俄罗斯多民族国家的这种特性,又使得拉赫玛尼诺夫的作品中常有异族的风格情调,如《第二钢琴协奏曲》第二乐章副部主题的旋律与《第三钢琴协奏曲》主题主部的旋律,就隐约地透出一种神秘的东方情怀。在拉式的作品中,旋律一般拉的很长,这样的乐句非常优美,但是这种优美的“抒情”   听上去感觉很忧伤,有些时候甚至会很沉痛。由于句子被拖得很长,还会给人一种窒息感。
  3.3 极富张力的力度层次在创作旋律中的运用
  在表达拉赫玛尼诺夫作品的悲剧性情绪方面,力度发挥着无法替代的作用。他运用鲜明的强弱对比和极限力度来表现悲剧情绪,强弱鲜明对比的形式分为对比力度的突然转换,这种力度变化带来的情绪转变更直观些,震撼效果也更大些,另外一种是大幅度的渐强渐弱,这种力度变化往往是表示情绪的高涨与低落,祈祷情绪的推动作用。如0p3.2《前奏曲》一开始就是ff随即马上转换成PPP。极限力度的运用是为了追求更深刻的心里震撼。
  4 拉赫玛尼诺夫钢琴的演奏探究
  拉式钢琴音乐中的和声结构丰富,音型、织体繁复,为演奏者提出了近乎苛刻的技术要求。演奏拉式钢琴音乐中抒情性旋律,除了具备良好的乐感,还应掌握并强化各项弹奏技术,最终服务于表现音乐。要准确地演奏拉氏钢琴音乐中的抒情性旋律,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作曲家要求不同的演奏技术手法,绝大多数的演奏家的演奏方法、表现方式和手法都经常发生很显著的变化,这种变化取决于他们诠释的是哪位作曲家的作品,也取决于他们演奏的风格的宽泛程度。德国钢琴教育家、音乐理论家卡尔·马丁森撰写了《音乐创作愿望基础之上的个性化钢琴演奏技术》一书,他在书中对演奏手法、风格类型学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当中他特别论述了浪漫主义类型的音乐所需要掌握的技术手法要点,他提出:浪漫主义音乐家天生具有随时奔涌的激情,主要特点是:这些旋律所注重的不是清晰而准确的轮廓线条,而是注重浓重而丰富的风格色彩,不注重音乐结构中一些细小的细节划分,而是强调全面总体上的声音“涂色”;恢弘重于细节;“壁画特点”多于“版画特点”;突然和任性的速度一节奏交替多于速度的规范;手的运动中大幅度的手势多于矜持。如果说“古典主义音乐家”注重音乐作品的鲜明、玲珑剔透和规范化,那么,“浪漫主义音乐家”喜好的则是隐隐约约、婉转起伏、美妙而神奇的朦胧。可以确定的是拉氏的钢琴音乐创作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风格,注重个人情感思想的表达和强化,往往偏重幻想夸张的手法,表达一种主观感受和审美体验,哪怕是对遥不可及、梦寐以求的事物之渴望,所以,在这浪漫主义风格的总前提之下,精妙的演奏拉式钢琴音乐中的抒情性旋律,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一、强调肩臂和腰关节的运用
  拉氏的钢琴音乐作品中,大多包涵大量的八度和弦,钩织出色彩浓重的交响性画面,总体上的强调肩臂的松弛,大胆的运用肩臂的力量,将肩臂的力量推送到指尖,同时,加强腰关节深厚的呼吸动作,在演奏态势上,给予肩臂的技術操作提供帮助。
  二、弹性节奏的处理及掌握
  拉赫玛尼诺夫是传统的俄罗斯人,他的抒情性旋律气质注定是俄罗斯氏的抒情,这种抒情在作品中表现为旋律的节奏伸缩自如,气息悠长,拉展得很长,它赋予了拉氏音乐作品中一种特有的“电影缩放版”的效果,这种节奏的伸缩通常体现为“两头松、中间紧”。
  如谱例3-1,《降b小调第二钢琴奏鸣曲Op.36 Sonata No.2》第三乐章片段(拉赫玛尼诺夫S.Rachmaninoff),从第2小节开始进入“tempo rubato”的弹性节奏处理,从2=11小节都演奏得尽量的宽广、宏伟,以表现拉氏内心无限情感的抒发(如片段A所示)。这样荡气回肠的情感有可能是他对祖国广袤山河的热爱,也有可能是他对二十世纪人类命运所悲叹的挽歌,演奏者可以根据自己联想的音乐画面进行适当地、贴切地“拉宽”处理。
  如果完全按照严格拍子来演奏上述谱例中音乐片段,从节奏、节拍概念来讲是绝对没有错的,但是演奏出来的音乐旋律线条会稍显呆板,不生动,也无法体现作者想要表达的满腔热情。由于弹性节奏在这两部作品中的适当运用,往往能使得演奏者不由自主投入到音乐当中,陶醉和享受那美妙旋律所带来的喜悦。值得证实的是,用弹性节奏因素的运用原理来审视这两段音乐处理,并没有超越尺度。
  松紧橡皮筋的原理同样适用于段落末或者乐曲结尾,在高潮过后可略为缓和或渐慢,体现作品音乐语气的呼吸、张弛与运动。
  三、歌唱性的训练
  歌唱是音乐中极其重要的基本要素,要对音乐作品准确的进行“二度创作”的诠释,首先应该学会内心歌唱的能力,音乐呼吸的特点是培养内心歌唱能力的前提。歌唱是培养音乐美的标准,因此歌唱性的训练非常重要。
  结论
  综上所述,拉赫玛尼诺夫的钢琴创作吸收了大量的浪漫主义音乐的创作经验,充满了浓重色彩的浪漫主义风格,继承和发扬了俄罗斯音乐的优良传统,他的旋律鲜明、和声色彩斑斓、设计富有戏剧性这些因素都搭建除了拉赫玛尼诺夫五光十色的音响,才有了拉赫曼尼诺夫独特的抒情性旋律,而在演奏的过程中,除了了解其独特的旋律创作特征,还应在演奏上做到力灌指尖,运用臂力,腰关节,并解决好手指跑动技术,最后,才可以将拉氏深邃而精美的浪漫情怀演绎在指尖。
其他文献
1912年1月,光复会领导人陶成章被暗杀,蒋介石成为最大嫌疑人。根据各种线索推断,是陈其美指使蒋介石雇凶杀人,暗杀了陶成章。但终因查无实据,此案还是不了了之。革命元勋陶成章被刺。蒋介石有很大嫌疑  1912年1月14日凌晨两点,反清革命组织光复会的领导人陶成章在位于上海法租界金神父路的广慈医院被暗杀。  陶成章字焕卿,1878年1月24日出生于绍兴,1904年创立光复会,是光复会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期刊
“饮食有节”,“吃饭减三口,活到九十九”,这些古话早就道出了“适度节食有益健康”的科学营养观。可在现实生活中,大腹便便的人随处可见,有人戏称这是“将军肚”、“啤酒肚”、“大肚腩”。是富态的象征。其实这种富态是一种“病态”。如何消灭“将军肚”,远离疾病的危害?记者采访了著名营养专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营养科主任洪忠新。  不良生活方式导致“将军肚”  洪忠新主任指出:将军肚不仅让男士负担沉
期刊
有西方媒体爆料称,1967年美国高空侦察机“黑鸟”曾深入中国内陆窥视东风2核导弹试爆以及中国首枚氢弹试爆,这究竟是真是假?还有消息报道,一架“黑鸟”曾坠入中国南海,当时它到底遭遇了什么?随着SR-71“黑鸟”的退役,美国媒体曾两度披露“新黑鸟”SR-72的设想图,“新黑鸟”会有哪些重要的变化?BTV青年频道《军情解码》邀军事专家宋心之为您解码!  “黑鸟”曾刺探  中国首枚核导弹试爆?  据报道,
期刊
摘要:回族宗教音乐,是阿拉伯音乐、伊斯兰音乐及伊斯兰宗教音乐在中国的流变。是回族伊斯兰信徒——穆斯林在进进行礼拜、各种礼仪和祭奠先人或亡人时所“吟”诵的音调(旋律),是回族宗教音乐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  本文就回族宗教活动的音乐及其形态进行浅显的分析与探究,撰文以抛砖引玉求得向同行学习。  一、回族及宗教音乐  (一)回族  回族原是指自唐朝开始由阿拉伯到中国境内传教、进行各种贸易活动且长期居住在
期刊
摘要:在朱载堉的艺术审美中,将“德”作为审美判断的基本标准,认为乐只有充满了德的内容主题,才是至美的雅乐。他还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分析了古乐与今乐问题,提出“无古不成今,今之乐犹古之乐也”,“以今乐之实兴雅乐之名”。他的音乐实践体现了中国美学雅俗共赏的精神。  关键词:朱载堉;雅乐;道德  “雅乐”又称“先王之乐”,是指正统的音乐,即无论是从审美意蕴看,还是从审美表达看,都符合礼乐规范,体现政治伦
期刊
摘要:黔东南的侗族有很多的节日,其中,侗族大歌节是本地区侗族中官方举办的比较重大的节日。它对于侗族没文化的宣传、传播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原生态;侗族大歌节  引言  近几年,从江县通过举办侗族大歌节日活动的形式,对侗族民间音乐文化的传承和传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以侗族大歌为代表的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引起全社会的广泛重视,同时也激发了侗族人民对于本民族文化的自信、自豪感,涌现出一批民族民间文化
期刊
摘要:地方高校对于传承和保护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很大的优势和条件,尤其是对于区域间的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前大力提倡文化大发展的背景下,保护和传承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地方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地方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价值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不仅有大量的物质文化遗产,而且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是先人创造的沉积与结晶,镌刻着一个民
期刊
摘要:肖邦作品的内容和他的表现方法,可以说是用最凝练、最简洁的形式,表现出最强烈的情绪的精华。浩瀚无涯、奇熠恣肆的幻想,像晶体一样的明澈;心灵最微妙的颤动和最深邃的幽思,往往紧接着慷慨激昂的英雄气魄和热情汹涌的革命精神;忽而是无忧无虑、心花怒放的欢乐,忽而是凄凉幽怨、怅然若失的梦境……的确,在肖邦的作品中,没有一个小节没有音乐,没有一个小句只求效果或卖弄技巧的,只有在肖邦最全面的面貌之下去了解他的
期刊
摘要:根据茅原关于音乐作品的“侧显方式”的认识,笔者以自己的理解简要论述了音乐作品不等同于这些侧显方式,而依靠这些栽体具体存在。茵加尔顿所谓的音乐作品本身是从抽象意义上归结出的其本质性的本体存在,也是一种超验的理想存在,但不是经验的存在,他将意向性作为音乐作品本体性质的根本规定,同时并不否定音乐作品的客观性。  关键词:音乐作品;存在方式;侧显方式;超验  现象学派对音乐作品所作出的“意向性对象”
期刊
摘要:这部作品是根据阿拉伯名著《一千零一夜》的故事背景创作而得。全曲共分为四个乐章由主导主题,音乐带有很强的幻想性和东方奇幻色彩,形象鲜明,配器丰富,深受世人喜爱。  关键词:交响组曲;音乐形象;东方色彩  在某年的北京国际音乐节,我有幸欣赏了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作品《舍赫拉查德》,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那大海般磅礴的气势久久涌动在心头。也促使我对这部作品进行了深入的学习与研究,以便加深理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