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马克思主义人文学理论的必然结论之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理论也是马克思主义政治教育理论的必然归宿。笔者通过长期的研究与实践认为,无论是何种思想政治教育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遵循人的成长规律,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并对学生进行政治教育。近些年来,马克思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存在很多问题,包括学校重视力度不够,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阻碍了马克思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学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人的全面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 创新
【基金项目】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教科研项目“网络环境下合作学习模式在高职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成果,課题编号:JGJX2015D363; 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课题“立德树人视角下高职思政课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5-0087-02
1.马克思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现状
(1)课程理论建设落后
首先,作为课程理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和作为课程发展理论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建设落后,没能够得到学校的足够重视和发掘。指导课程建设的往往是由中央领导机构和相关部门下发的政策性文件,毋庸置疑,政策性文件在课程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但过于依赖政策性文件和工作通知则难以保证课程发展的稳定性和一贯性,不利于马克思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其次,对于马克思主义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作用和价值存在认识误差,认为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应用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中就可以实现教学,以至于将马克思主义当作纯粹的知识,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建设的加强和改进,不利于马克思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最后,缺乏对作为思想理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的深入研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马克思理论到底是什么,有什么内容和优势缺乏了解,照本宣科,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得不到提升。
(2)课程针对性和甄别性较弱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问题意识不够鲜明,难以同学生之间达成共鸣。根据调查,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现阶段,我国各院校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中开设最为普遍的就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专业课程科目的开设存在较大的差别,很多教师随意开设课程,甚至在某一些高校将公文写作和电影欣赏等艺术类课程也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必修课程,这不仅不符合马克思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规律,也不符合教育部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原理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明文规定。对于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笔者认为除教学单位课程领导和教师在管理上存在问题外,也与师资欠缺,学生学习态度不高息息相关。
(3)缺乏完善的课程评价体系
与其他课程相比,课程效果测评的标准和方式相对比较落后。作为意识形态课程之一,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在解决人们思想问题和调整人们价值判断方面既抽象也复杂,属于形而上学的对象。众所周知,人们的精神意识教育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不易把握的性质,更不容易,对其实现针对性评价,这也标明对学生进行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难以轻易的运用外界标准来检测出来。这要求我们对马克思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评价不一,采用简单的自然逻辑和纯粹的科技思维方式。一直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学界对马克思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给予了高度重视,相关研究非常广泛,但也存在着较大的争议。目前,马克思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尚不完善,评价标准,也未建立,例如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衡量等等。但是也会往势必导致大学生对于马克思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存在认识偏差,需要我们加以重视。
2.正确认识马克思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的重要性 (1)马克思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是指大学生个人成长及社会发展的一种推动作用。个人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发展的主体,想要实现自身发展,就必须推动社会和谐发展。马克思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对社会的促进作用主要是通过培养社会历史发展主体来实现的,只有不断提高马克思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才能够推动社会发展,才能够使我国树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众所周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市场竞争中物质利益的推动下广大学生不同程度的引发了盲目性,其自身发展过程中价值取向也存在了偏差,要求广大学生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立足于现实,也需要广大学生立足经济发展现状,在深化改革的背景下为广大学生营造良好的全面发展的外在环境。与此同时,我们也要通过那些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手段和途径,尽可能的提高广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推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广大学生的身心潜能都能够得到培育和激发。
(2)马克思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利于满足广大学生的精神需求
马克思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内涵非常广泛,包括德育智育以及体育等,他们有其自身独有的特点,并非孤立存在的,是相互聯系、相互制约的。笔者认为,人人都有精神需求,但在接受教育过程中精神需求的满足度并不相同。而马克思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能够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平台,满足广大学生的精神需求。符合人发展的规律。通过培养和提高人们的思想素质来实现学生的发展,使学生在精神需求得到满足的情况下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为学生今后的就业求职奠定基础。
3.马克思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对策
(1)树立发展的教育观点。
时代在发展,人的素质也在不断提高,这就要求马克思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也应当不断的创新,应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新时代下马克思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要树立发展性的教育观,将对党和社会负责与满足个人需求有机结合在一起,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围绕人的身心性和社会性来进行,务必为学生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以及政治保证,为学生发展提供智力精神,为学生提供各种各样的社会发展途径。 (2)树立主体性教育观点。
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最根本的就是对受教育者主体性的激发、引导和培育。人的主体性,包括人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无论是何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如果离开了受教育者的主体自觉性,那么就很难得到提升,也难以达到預期的教学目的。在教育过程中要把外在灌输与自我认知结合起来,提高自我学习、自我锻炼、自我教育的能力。要采取互动式、体验式、渗透式的教育方法,注重个性和特长的发挥,建立起平等交往、双向互动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要着眼激发个人的创造性,通过自己的思考,合理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去观察分析问题,使个体真正成为教育活动的积极参与者、主动体验者和积极探究者。
(3)树立需求性教育观念
不论是学生还是成年人,不论是小孩还是大人,需要是人行为的原动力。马克思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提高人们基本素质的重要课程,在人的全面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树立需求性教育观,即丰富个人的精神需求,把握正确思想导向;调节个人的心理需求,做好心理健康疏导;关注个人的生活需求,加强行为方式引导。将社会需要与个人需要有机结合在一起、将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有機联系在一起,尽可能的满足广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需求,使马克思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得到协调发展,在复合的知识结构、综合能力、创造才能,以及个性的发展等诸方面都取得新的进步。
4.结语
总而言之,马克思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需要我们广大师生共同努力,多管齐下,多措并举,才能够实现解决。当然,我们也应当充分意识到罗马非一日建成,马克思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也非一日之功,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可以通过点滴小事来实现推动马克思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推动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丽明.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云南大学,2014.
[2]曹恒刚. 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3.
[3]胡振健. 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分析[J]. 今日中国论坛,2013,(07):90-91.
作者简介:
谢辉(1979.03.25-),女,汉族,毕业于吉林大学,讲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人的全面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 创新
【基金项目】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教科研项目“网络环境下合作学习模式在高职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成果,課题编号:JGJX2015D363; 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课题“立德树人视角下高职思政课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5-0087-02
1.马克思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现状
(1)课程理论建设落后
首先,作为课程理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和作为课程发展理论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建设落后,没能够得到学校的足够重视和发掘。指导课程建设的往往是由中央领导机构和相关部门下发的政策性文件,毋庸置疑,政策性文件在课程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但过于依赖政策性文件和工作通知则难以保证课程发展的稳定性和一贯性,不利于马克思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其次,对于马克思主义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作用和价值存在认识误差,认为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应用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中就可以实现教学,以至于将马克思主义当作纯粹的知识,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建设的加强和改进,不利于马克思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最后,缺乏对作为思想理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的深入研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马克思理论到底是什么,有什么内容和优势缺乏了解,照本宣科,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得不到提升。
(2)课程针对性和甄别性较弱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问题意识不够鲜明,难以同学生之间达成共鸣。根据调查,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现阶段,我国各院校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中开设最为普遍的就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专业课程科目的开设存在较大的差别,很多教师随意开设课程,甚至在某一些高校将公文写作和电影欣赏等艺术类课程也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必修课程,这不仅不符合马克思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规律,也不符合教育部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原理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明文规定。对于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笔者认为除教学单位课程领导和教师在管理上存在问题外,也与师资欠缺,学生学习态度不高息息相关。
(3)缺乏完善的课程评价体系
与其他课程相比,课程效果测评的标准和方式相对比较落后。作为意识形态课程之一,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在解决人们思想问题和调整人们价值判断方面既抽象也复杂,属于形而上学的对象。众所周知,人们的精神意识教育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不易把握的性质,更不容易,对其实现针对性评价,这也标明对学生进行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难以轻易的运用外界标准来检测出来。这要求我们对马克思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评价不一,采用简单的自然逻辑和纯粹的科技思维方式。一直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学界对马克思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给予了高度重视,相关研究非常广泛,但也存在着较大的争议。目前,马克思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尚不完善,评价标准,也未建立,例如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衡量等等。但是也会往势必导致大学生对于马克思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存在认识偏差,需要我们加以重视。
2.正确认识马克思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的重要性 (1)马克思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是指大学生个人成长及社会发展的一种推动作用。个人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发展的主体,想要实现自身发展,就必须推动社会和谐发展。马克思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对社会的促进作用主要是通过培养社会历史发展主体来实现的,只有不断提高马克思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才能够推动社会发展,才能够使我国树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众所周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市场竞争中物质利益的推动下广大学生不同程度的引发了盲目性,其自身发展过程中价值取向也存在了偏差,要求广大学生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立足于现实,也需要广大学生立足经济发展现状,在深化改革的背景下为广大学生营造良好的全面发展的外在环境。与此同时,我们也要通过那些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手段和途径,尽可能的提高广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推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广大学生的身心潜能都能够得到培育和激发。
(2)马克思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利于满足广大学生的精神需求
马克思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内涵非常广泛,包括德育智育以及体育等,他们有其自身独有的特点,并非孤立存在的,是相互聯系、相互制约的。笔者认为,人人都有精神需求,但在接受教育过程中精神需求的满足度并不相同。而马克思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能够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平台,满足广大学生的精神需求。符合人发展的规律。通过培养和提高人们的思想素质来实现学生的发展,使学生在精神需求得到满足的情况下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为学生今后的就业求职奠定基础。
3.马克思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对策
(1)树立发展的教育观点。
时代在发展,人的素质也在不断提高,这就要求马克思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也应当不断的创新,应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新时代下马克思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要树立发展性的教育观,将对党和社会负责与满足个人需求有机结合在一起,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围绕人的身心性和社会性来进行,务必为学生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以及政治保证,为学生发展提供智力精神,为学生提供各种各样的社会发展途径。 (2)树立主体性教育观点。
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最根本的就是对受教育者主体性的激发、引导和培育。人的主体性,包括人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无论是何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如果离开了受教育者的主体自觉性,那么就很难得到提升,也难以达到預期的教学目的。在教育过程中要把外在灌输与自我认知结合起来,提高自我学习、自我锻炼、自我教育的能力。要采取互动式、体验式、渗透式的教育方法,注重个性和特长的发挥,建立起平等交往、双向互动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要着眼激发个人的创造性,通过自己的思考,合理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去观察分析问题,使个体真正成为教育活动的积极参与者、主动体验者和积极探究者。
(3)树立需求性教育观念
不论是学生还是成年人,不论是小孩还是大人,需要是人行为的原动力。马克思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提高人们基本素质的重要课程,在人的全面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树立需求性教育观,即丰富个人的精神需求,把握正确思想导向;调节个人的心理需求,做好心理健康疏导;关注个人的生活需求,加强行为方式引导。将社会需要与个人需要有机结合在一起、将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有機联系在一起,尽可能的满足广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需求,使马克思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得到协调发展,在复合的知识结构、综合能力、创造才能,以及个性的发展等诸方面都取得新的进步。
4.结语
总而言之,马克思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需要我们广大师生共同努力,多管齐下,多措并举,才能够实现解决。当然,我们也应当充分意识到罗马非一日建成,马克思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也非一日之功,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可以通过点滴小事来实现推动马克思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推动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丽明.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云南大学,2014.
[2]曹恒刚. 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3.
[3]胡振健. 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分析[J]. 今日中国论坛,2013,(07):90-91.
作者简介:
谢辉(1979.03.25-),女,汉族,毕业于吉林大学,讲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