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党建干部队伍建设水平是基层党建工作落实程度的关键因素。随着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发展,选人用人专项巡视检查力度加大,构建合理有效的党建队伍激励机制,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的紧迫任务是当前各基层党组织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文章通过分析高校基层党建队伍建设现状,探索建立干部队伍激励机制、容错和问责机制举措,以期探索工作路径,创新工作方式,为基层党建的发展提供助力。
关键词:高校;基层党组织;干部队伍;激励机制
一、高校基层党建干部队伍激励机制建设的必要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抓基层、强基础,不断夯实党的执政根基,干部“乱作为”现象得到有效遏制,但依然也有少数干部存在不作为、不能为、不会为、慢作为的问题,部分干部庸政懒政怠政、缺乏干事创业的勇气锐气,干部能上不能下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针对这些现象,2015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规定(试行)》,首次以中央党内法规形式就领导干部能上能下作出专门规定,初步构建了优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选人用人机制。为解决干部不想为、不能为、不敢为等问题,2018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旨在充分调动和激发干部队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勵广大干部在新时代担当新使命、展现新作为,对加强思想教育、树立正确用人导向、发挥考核评价作用、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提升干部能力素质、热情关心关爱干部、凝聚创新创业合力等方面提出一系列要求。
党员干部激励机制有利于调动党员干部的积极性,有利于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因此,建立和完善党员干部激励机制,对不作为、慢作为和乱作为严肃问责,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激励广大党员干部敢担当、有作为,对基层党建的长远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如何正视当前基层党建的不足,找到有效的激励手段和措施,构建党员干部的激励保障机制,成为摆在各级党组织面前的一个重大难题。
二、高校基层党建干部队伍建设现状与不足
以浙江大学机关党委为例,作为学校机关的院级党组织,机关党委下设31个在职教职工党总支和党支部,党总支下设19个党支部以及14个退休党支部,共约1300多名党员,党员人数众多、支部数量大,办公地分散于各校区且党支部组成模式复杂。而机关党委(兼机关工会办公室)仅由4名专职职工(设书记、副书记各1名,工作人员2名)组成,人员、编制紧缺,工作量大;从党务工作者的工作特点来说,党建干部队伍绝大部分为兼职人员,其中党支部书记要求中层副职(一般为副处)担任,但随着学校各项事务日益繁重,党务与业务往往难以兼顾;与学院党委相比,机关党委在财务、人事、教学科研等方面缺少话语权,虽然机关党委有发挥政治核心和监督保障作用的职能,但在具体落实过程中,却受行政职权所限,对基层党支部的引领和监督乏力,部分基层党支部在抓党建工作时,还是呈现出“政强党弱”的现象,难以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以上不足表现为:
1.思想认识有待提高
党员干部部分党务工作者认为党建工作纯粹是一种单纯的务虚工作,党性、政治意识不强,存在轻政治、重业务、轻奉献、重索取的现象,个别党员的组织纪律性差,不讲政治,不讲原则,甚至违法乱纪[1];部分党支部落实院级党组织的党建工作态度不认真,存在应付行为,部分党支部在落实“三会一课”“群众路线”“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等院级党委的要求时不够认真,个别党支部甚至存在弄虚作假行为。
2.缺乏有效的激励与奖惩措施
当前,基层党建工作多单纯依靠专兼职党务工作者的奉献精神和党员干部的自觉性,缺乏有效的抓手形成激励机制。目前,浙江大学常用的考核与评价党建工作的手段主要为“两优一先”评选(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求是先锋号、作风建设网上测评等,形式单一、名额少、难度大,多为证书荣誉奖励,难以吸引广大党员干部。考核奖励基本无差异,多干少干都一样,干得多错得多,甚至多干不如少干,年终评奖评优存在轮流坐庄,搞平衡等现象,也一定程度上导致干部队伍缺乏动力,职业认同感低。在全面从严治党和中央巡视力度空前加大的背景下,党建工作对干部素质的整体要求越来越高,单纯依靠党员干部的自觉性和奉献精神难以确保日常党建工作的有效落实,也严重影响党建工作的活力。
3.培训教育的针对性和对青年职工的关心关爱方面有待加强
近年来,高校基层党建干部队伍日趋专业化、年轻化,以“80后”“90后”为代表的党员干部群体有着更高的诉求,既有政治发展的需要,也有物质经济的需要,还有精神和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这就与传统的简单激励模式出现了矛盾,单纯的精神激励、画饼式的方式已经满足不了他们对基层党建的思想渴求。然而,目前的基层党建激励导向明显没有完全适应这种党建客体的变化,仍是从党建本身的要求出发,激励措施乏力,造成了基层党建干部队伍活力不足。
三、高校基层党建干部队伍的激励措施与对策建议
构建和实施基层党建工作激励机制,是激发党建干部队伍意愿的核心和关键。所谓激励,归根结底就是使干部行为价值得到肯定,在思想情感、经济待遇、政治前途等方面得到认可[2]。
1.建立党建干部队伍激励与容错纠错机制
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激励与容错纠错机制的构建和实施是党建创新的基础和动力,只有通过构建切实可行机制,才能激发基层党务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效促进学校中心工作的贯彻落实和学校改革发展目标的实现。
(1)建立和推行绩效考核机制。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特点是“以虚带实、以实促虚,虚实结合”,党的建设与中心工作有机统一需依靠切实可行考核机制和指标才能有效落实。近年来,机关通过优秀“五好党支部”、机关作风网上测评、“两优一先”等方式开展机关党建工作,为建立和推行绩效考核提供了可参考的量化指标,可在一定范围内将党建工作的成效作为年终人事考核的重要评判依据。 (2)适当提高党务工作人员的待遇。教育部于8月2日发布《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加强新形势下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的意见》中指出,“教师党支部书记应参与本单位工作规划、干部人事、年度考核、提职晋级、评奖评优等重要事项讨论决策,享受职务职级‘双线’晋升政策,其党务工作计入工作量,享受相应的津贴补贴待遇。学校选拔院(系)级党政干部,要把担任教师党支部书记经历作为选拔任用的重要条件”。
设立专项党建活动经费,适当提高基层党务工作者经济报酬,在职级晋升时将党建工作成效作为参考依据,以提高基层党务工作岗位的吸引力和影响力,稳步提升基层党建工作队伍的整体素质、运行效率和工作绩效是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发展过程中的一种趋势。
(3)激励干部敢闯敢试,坚持优者上、庸者下、劣者汰,有为才有位,让那些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党员干部有机会有舞台;坚持全面历史辩证地看待干部,公平公正对待干部,对个性鲜明、坚持原则、敢抓敢管、不怕得罪人的干部,符合条件的要大胆使用,敢于让干部试错,对该容的大胆容错,在履职过程、干事创业中出现的一般性失误,本着宽严相济、治病救人的原则,通过谈心谈话,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等行之有效的手段,帮助同志纠正失误、修正错误,解开思想疙瘩,消除思想顾虑,鼓励干部重新整装再前行。
2.加强基层党建人才队伍培训
(1)建立培养计划,重视和加强对党建人才队伍的培训。基层党委应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加强重视,统筹考量,建立有计划、有目的性的培训计划。计划按照对象、内容、时间等因素制订,扩宽培养形成,充分利用校内外的党建资源、平台开展培训,利用理论教学与现场教学、情景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训,使党建人才队伍建设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
(2)做好对不同层次的党务干部的培训。加强对基层党务工作者党务知识的培训,如“三会一课”、党员发展培训、日常党务知识的培训。做好对不同层次的党务工作者的培训,发挥中心理论组、两委委员的带头作用,通过“走基层讲党课”、邀请校内外党务专家讲党课等方式,合理选择培训内容和方式。
(3)加强机关文化建设。征集机关干部职工对培训业务需求,根据需求联络机关部门,开展针对性培训,如开展公文写作、新媒体运营、沟通礼仪等业务性培训,开展“我的浙大我的家”“浙大之我见”等主题文化活动,增强对学校、机关的认同感,增强对学校、对单位的凝聚力、向心力,提升机关干部能力,唤醒党员干部的身份意识、組织意识,提高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3.强化作风督导,加强对干部队伍的监督管理
严格监督管理,强化作风督导,组建机关作风督导组,集中开展覆盖式的作风暗访或督查工作,以反向的督查问责提升干部执行力的正向激励;紧扣工作清单任务,严抓责任落实,加大对各基层党支部或党员的工作情况实施检查、考核和通报力度,加大对各类党内评优与表彰的展示力度;深入开展“一流管理、服务师生”活动,严抓机关效能建设,对办事拖拉、推诿扯皮,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开展专项调查,对存在工作作风问题的责任人给予通报批评,起到警示作用。加强机关党委在重大决策、在干部人事制度的制定与实施、奖罚与职称评聘的过程中的参与权,并将党务政务公开和机关作风建设测评结果作为基层党支部考核的参考指标和依据。
4.情感激励要有温度,关心关爱党员干部
关心干部队伍要带有温度,不仅要从工作、待遇上做好支持保障,还要从心理上关怀,增强干部的荣誉感、归属感、获得感[3]。一是完善落实谈心谈话制度,及时掌握干部队伍思想动态,解决思想认识方面的问题。二是要帮助解决后顾之忧,健全党员干部激励保障制度体系,从生活上关心干部,帮助干部解决实际问题,解决后顾之忧,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服务,充分获取干部的情感认同,体现人文关怀。
参考文献:
[1]钟会兵.新形势下高校教师党建的难点与创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1): 27.
[2唐家楼.探索正向激励举措 激发机关干部干事创业活力[J].市场周刊,2018(3):120-122.
[3]李 慧.从严治党新常态下完善党员干部激励保障机制问题与对策研究[J].纳税,2017(9).
关键词:高校;基层党组织;干部队伍;激励机制
一、高校基层党建干部队伍激励机制建设的必要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抓基层、强基础,不断夯实党的执政根基,干部“乱作为”现象得到有效遏制,但依然也有少数干部存在不作为、不能为、不会为、慢作为的问题,部分干部庸政懒政怠政、缺乏干事创业的勇气锐气,干部能上不能下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针对这些现象,2015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规定(试行)》,首次以中央党内法规形式就领导干部能上能下作出专门规定,初步构建了优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选人用人机制。为解决干部不想为、不能为、不敢为等问题,2018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旨在充分调动和激发干部队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勵广大干部在新时代担当新使命、展现新作为,对加强思想教育、树立正确用人导向、发挥考核评价作用、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提升干部能力素质、热情关心关爱干部、凝聚创新创业合力等方面提出一系列要求。
党员干部激励机制有利于调动党员干部的积极性,有利于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因此,建立和完善党员干部激励机制,对不作为、慢作为和乱作为严肃问责,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激励广大党员干部敢担当、有作为,对基层党建的长远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如何正视当前基层党建的不足,找到有效的激励手段和措施,构建党员干部的激励保障机制,成为摆在各级党组织面前的一个重大难题。
二、高校基层党建干部队伍建设现状与不足
以浙江大学机关党委为例,作为学校机关的院级党组织,机关党委下设31个在职教职工党总支和党支部,党总支下设19个党支部以及14个退休党支部,共约1300多名党员,党员人数众多、支部数量大,办公地分散于各校区且党支部组成模式复杂。而机关党委(兼机关工会办公室)仅由4名专职职工(设书记、副书记各1名,工作人员2名)组成,人员、编制紧缺,工作量大;从党务工作者的工作特点来说,党建干部队伍绝大部分为兼职人员,其中党支部书记要求中层副职(一般为副处)担任,但随着学校各项事务日益繁重,党务与业务往往难以兼顾;与学院党委相比,机关党委在财务、人事、教学科研等方面缺少话语权,虽然机关党委有发挥政治核心和监督保障作用的职能,但在具体落实过程中,却受行政职权所限,对基层党支部的引领和监督乏力,部分基层党支部在抓党建工作时,还是呈现出“政强党弱”的现象,难以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以上不足表现为:
1.思想认识有待提高
党员干部部分党务工作者认为党建工作纯粹是一种单纯的务虚工作,党性、政治意识不强,存在轻政治、重业务、轻奉献、重索取的现象,个别党员的组织纪律性差,不讲政治,不讲原则,甚至违法乱纪[1];部分党支部落实院级党组织的党建工作态度不认真,存在应付行为,部分党支部在落实“三会一课”“群众路线”“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等院级党委的要求时不够认真,个别党支部甚至存在弄虚作假行为。
2.缺乏有效的激励与奖惩措施
当前,基层党建工作多单纯依靠专兼职党务工作者的奉献精神和党员干部的自觉性,缺乏有效的抓手形成激励机制。目前,浙江大学常用的考核与评价党建工作的手段主要为“两优一先”评选(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求是先锋号、作风建设网上测评等,形式单一、名额少、难度大,多为证书荣誉奖励,难以吸引广大党员干部。考核奖励基本无差异,多干少干都一样,干得多错得多,甚至多干不如少干,年终评奖评优存在轮流坐庄,搞平衡等现象,也一定程度上导致干部队伍缺乏动力,职业认同感低。在全面从严治党和中央巡视力度空前加大的背景下,党建工作对干部素质的整体要求越来越高,单纯依靠党员干部的自觉性和奉献精神难以确保日常党建工作的有效落实,也严重影响党建工作的活力。
3.培训教育的针对性和对青年职工的关心关爱方面有待加强
近年来,高校基层党建干部队伍日趋专业化、年轻化,以“80后”“90后”为代表的党员干部群体有着更高的诉求,既有政治发展的需要,也有物质经济的需要,还有精神和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这就与传统的简单激励模式出现了矛盾,单纯的精神激励、画饼式的方式已经满足不了他们对基层党建的思想渴求。然而,目前的基层党建激励导向明显没有完全适应这种党建客体的变化,仍是从党建本身的要求出发,激励措施乏力,造成了基层党建干部队伍活力不足。
三、高校基层党建干部队伍的激励措施与对策建议
构建和实施基层党建工作激励机制,是激发党建干部队伍意愿的核心和关键。所谓激励,归根结底就是使干部行为价值得到肯定,在思想情感、经济待遇、政治前途等方面得到认可[2]。
1.建立党建干部队伍激励与容错纠错机制
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激励与容错纠错机制的构建和实施是党建创新的基础和动力,只有通过构建切实可行机制,才能激发基层党务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效促进学校中心工作的贯彻落实和学校改革发展目标的实现。
(1)建立和推行绩效考核机制。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特点是“以虚带实、以实促虚,虚实结合”,党的建设与中心工作有机统一需依靠切实可行考核机制和指标才能有效落实。近年来,机关通过优秀“五好党支部”、机关作风网上测评、“两优一先”等方式开展机关党建工作,为建立和推行绩效考核提供了可参考的量化指标,可在一定范围内将党建工作的成效作为年终人事考核的重要评判依据。 (2)适当提高党务工作人员的待遇。教育部于8月2日发布《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加强新形势下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的意见》中指出,“教师党支部书记应参与本单位工作规划、干部人事、年度考核、提职晋级、评奖评优等重要事项讨论决策,享受职务职级‘双线’晋升政策,其党务工作计入工作量,享受相应的津贴补贴待遇。学校选拔院(系)级党政干部,要把担任教师党支部书记经历作为选拔任用的重要条件”。
设立专项党建活动经费,适当提高基层党务工作者经济报酬,在职级晋升时将党建工作成效作为参考依据,以提高基层党务工作岗位的吸引力和影响力,稳步提升基层党建工作队伍的整体素质、运行效率和工作绩效是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发展过程中的一种趋势。
(3)激励干部敢闯敢试,坚持优者上、庸者下、劣者汰,有为才有位,让那些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党员干部有机会有舞台;坚持全面历史辩证地看待干部,公平公正对待干部,对个性鲜明、坚持原则、敢抓敢管、不怕得罪人的干部,符合条件的要大胆使用,敢于让干部试错,对该容的大胆容错,在履职过程、干事创业中出现的一般性失误,本着宽严相济、治病救人的原则,通过谈心谈话,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等行之有效的手段,帮助同志纠正失误、修正错误,解开思想疙瘩,消除思想顾虑,鼓励干部重新整装再前行。
2.加强基层党建人才队伍培训
(1)建立培养计划,重视和加强对党建人才队伍的培训。基层党委应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加强重视,统筹考量,建立有计划、有目的性的培训计划。计划按照对象、内容、时间等因素制订,扩宽培养形成,充分利用校内外的党建资源、平台开展培训,利用理论教学与现场教学、情景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训,使党建人才队伍建设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
(2)做好对不同层次的党务干部的培训。加强对基层党务工作者党务知识的培训,如“三会一课”、党员发展培训、日常党务知识的培训。做好对不同层次的党务工作者的培训,发挥中心理论组、两委委员的带头作用,通过“走基层讲党课”、邀请校内外党务专家讲党课等方式,合理选择培训内容和方式。
(3)加强机关文化建设。征集机关干部职工对培训业务需求,根据需求联络机关部门,开展针对性培训,如开展公文写作、新媒体运营、沟通礼仪等业务性培训,开展“我的浙大我的家”“浙大之我见”等主题文化活动,增强对学校、机关的认同感,增强对学校、对单位的凝聚力、向心力,提升机关干部能力,唤醒党员干部的身份意识、組织意识,提高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3.强化作风督导,加强对干部队伍的监督管理
严格监督管理,强化作风督导,组建机关作风督导组,集中开展覆盖式的作风暗访或督查工作,以反向的督查问责提升干部执行力的正向激励;紧扣工作清单任务,严抓责任落实,加大对各基层党支部或党员的工作情况实施检查、考核和通报力度,加大对各类党内评优与表彰的展示力度;深入开展“一流管理、服务师生”活动,严抓机关效能建设,对办事拖拉、推诿扯皮,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开展专项调查,对存在工作作风问题的责任人给予通报批评,起到警示作用。加强机关党委在重大决策、在干部人事制度的制定与实施、奖罚与职称评聘的过程中的参与权,并将党务政务公开和机关作风建设测评结果作为基层党支部考核的参考指标和依据。
4.情感激励要有温度,关心关爱党员干部
关心干部队伍要带有温度,不仅要从工作、待遇上做好支持保障,还要从心理上关怀,增强干部的荣誉感、归属感、获得感[3]。一是完善落实谈心谈话制度,及时掌握干部队伍思想动态,解决思想认识方面的问题。二是要帮助解决后顾之忧,健全党员干部激励保障制度体系,从生活上关心干部,帮助干部解决实际问题,解决后顾之忧,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服务,充分获取干部的情感认同,体现人文关怀。
参考文献:
[1]钟会兵.新形势下高校教师党建的难点与创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1): 27.
[2唐家楼.探索正向激励举措 激发机关干部干事创业活力[J].市场周刊,2018(3):120-122.
[3]李 慧.从严治党新常态下完善党员干部激励保障机制问题与对策研究[J].纳税,20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