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学生的思想政治理念正在逐步完善和科学发展,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高校不再是单纯的象牙塔,各种思潮涌入校园,影响着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些变化对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挑战。在我国高等教育的加速发展中,有些高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够重视,没有把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摆在重要位置,导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不够完善,各年级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协调发展,授课内容和现实生活联系不够紧密,授课方式缺乏吸引力等问题。
一、充分认识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2005年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指出,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必须把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办好高校,首先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全国高校都要充分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主课堂、主渠道的作用,全方位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多方面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因此,高校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二、积极创新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不仅要求内容丰富,更要求教育方式上的创新,能够符合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及要求。为了增加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在充分发挥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的同时,加大实践教学量的比重,实践教学以论文、道德小品、剧本、身边的好人好事、图片、ppt等形式多样地开展,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更多的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受到教育。同时根据不同年级大学生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整个大学生活,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建设网络平台,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知识、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也是他们表达思想、交流感情的重要场所,针对这一趋势,思想政治课老师积极采取措施,主动占领校园网络阵地(qq群、飞信、博客、微博等),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网络教育、交流、讨论活动,建立师生之间的沟通桥梁,通过网络及时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对大学生中出现的某些倾向和问题,及时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疏导,形成网上网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充分發挥网络育人、维护校园稳定的重要作用。
(二)加强心理健康辅导,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近年来,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学习压力引发的心理问题增多,影响了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诸方面的和谐发,而有些违纪行为,就是心理障碍或心理不和谐的结果,但在实际工作中,学生的心理状况却往往被忽视,思想政治教育脱节。针对以上问题,高校采取切实措施,设立了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中心,各班级有心理委员配合工作,及时掌握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发现问题随时解决,确保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发挥高校优势,结合自身特色,为学生全面发展创造条件。首先是要结合校园文化特色,实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校园文化以较高层次的文化氛围和精神财富,创造了陶冶学生心灵的场所,成为知识转化为实践的有效载体。我们应该抓住校园文化的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独特性以及与社会文化的批判交融性两大特征发挥其积极作用。与此同时,更要跟紧时代步伐,以无尚的包容性接受社会文化的熏陶,结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组织好各类科技型、学术型、娱乐型活动为校园文化发展开辟新局面。要把建立健全完善的心理机制放在第一位,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运用心理学专门知识与技术通过语言、文字等形式对受教育者定期教育,并加强对个别人的心理辅导,以解决他们在生活、学习、交友、健康等方面的困惑,增强心理素质,维护心理健康。要切实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提高教育者自身的职业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修养。
同时,健全符合高校特点的任用选拔制度,改善教育队伍的人才素质与领导结构;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估体系,明确教育的近远期目标,实现其社会评定与检验的激励功能,调节不和谐成分,完成对优秀人员的选拔,以便深入开展教育活动。最后要重视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校园环境,是社会环境的一部分,学校良好的育人环境,教师、干部的表率作用,良好的校风,校园文化等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产生积极作用。
(四)处理好教育主导与主体的互动统一的关系。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参与的对象包括三个方面,即教育的主导教育者,教育的主体(受教育者)和教育的载体(教学手段)、(材料和内容)。这要求在教育过程中要处理好相互的关系,尤其是参与其中的能动因素(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教育者是先进知识的掌握者和传授者,承担着文化传递,继承与创新的工作,要求其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受教育者个体差异性和特殊性,及时代特征因时因事因人而宜。
(五)处理好理论学习与实践的关系。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理论学习为前提和基础,需要高校对思想品德教育课程的深入研究,积极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主渠道作用和哲学社会科学等课程的育人功能,将教育的理性深层内涵传授给受教育者。要重视实践作用,注重实践对品格塑造的积极作用。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要贴近生活,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给学生设立情景,通过角色进入,引导他们去体会和选择。鼓励同学们积极参加社区志愿活动和寒暑假的调查活动,通过与社区,乡村加强沟通,提高其社会服务意识,将自己的理论知识联系到实践中去,实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到实践的往复循环和不断进步的过程,从而达到自我意识的提升,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总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是长期的战略任务,又是一项紧迫的现实任务各高校要深刻领会和把握号文件精神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加强和改进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充分认识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2005年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指出,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必须把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办好高校,首先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全国高校都要充分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主课堂、主渠道的作用,全方位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多方面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因此,高校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二、积极创新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不仅要求内容丰富,更要求教育方式上的创新,能够符合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及要求。为了增加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在充分发挥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的同时,加大实践教学量的比重,实践教学以论文、道德小品、剧本、身边的好人好事、图片、ppt等形式多样地开展,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更多的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受到教育。同时根据不同年级大学生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整个大学生活,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建设网络平台,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知识、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也是他们表达思想、交流感情的重要场所,针对这一趋势,思想政治课老师积极采取措施,主动占领校园网络阵地(qq群、飞信、博客、微博等),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网络教育、交流、讨论活动,建立师生之间的沟通桥梁,通过网络及时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对大学生中出现的某些倾向和问题,及时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疏导,形成网上网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充分發挥网络育人、维护校园稳定的重要作用。
(二)加强心理健康辅导,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近年来,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学习压力引发的心理问题增多,影响了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诸方面的和谐发,而有些违纪行为,就是心理障碍或心理不和谐的结果,但在实际工作中,学生的心理状况却往往被忽视,思想政治教育脱节。针对以上问题,高校采取切实措施,设立了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中心,各班级有心理委员配合工作,及时掌握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发现问题随时解决,确保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发挥高校优势,结合自身特色,为学生全面发展创造条件。首先是要结合校园文化特色,实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校园文化以较高层次的文化氛围和精神财富,创造了陶冶学生心灵的场所,成为知识转化为实践的有效载体。我们应该抓住校园文化的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独特性以及与社会文化的批判交融性两大特征发挥其积极作用。与此同时,更要跟紧时代步伐,以无尚的包容性接受社会文化的熏陶,结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组织好各类科技型、学术型、娱乐型活动为校园文化发展开辟新局面。要把建立健全完善的心理机制放在第一位,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运用心理学专门知识与技术通过语言、文字等形式对受教育者定期教育,并加强对个别人的心理辅导,以解决他们在生活、学习、交友、健康等方面的困惑,增强心理素质,维护心理健康。要切实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提高教育者自身的职业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修养。
同时,健全符合高校特点的任用选拔制度,改善教育队伍的人才素质与领导结构;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估体系,明确教育的近远期目标,实现其社会评定与检验的激励功能,调节不和谐成分,完成对优秀人员的选拔,以便深入开展教育活动。最后要重视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校园环境,是社会环境的一部分,学校良好的育人环境,教师、干部的表率作用,良好的校风,校园文化等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产生积极作用。
(四)处理好教育主导与主体的互动统一的关系。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参与的对象包括三个方面,即教育的主导教育者,教育的主体(受教育者)和教育的载体(教学手段)、(材料和内容)。这要求在教育过程中要处理好相互的关系,尤其是参与其中的能动因素(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教育者是先进知识的掌握者和传授者,承担着文化传递,继承与创新的工作,要求其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受教育者个体差异性和特殊性,及时代特征因时因事因人而宜。
(五)处理好理论学习与实践的关系。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理论学习为前提和基础,需要高校对思想品德教育课程的深入研究,积极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主渠道作用和哲学社会科学等课程的育人功能,将教育的理性深层内涵传授给受教育者。要重视实践作用,注重实践对品格塑造的积极作用。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要贴近生活,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给学生设立情景,通过角色进入,引导他们去体会和选择。鼓励同学们积极参加社区志愿活动和寒暑假的调查活动,通过与社区,乡村加强沟通,提高其社会服务意识,将自己的理论知识联系到实践中去,实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到实践的往复循环和不断进步的过程,从而达到自我意识的提升,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总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是长期的战略任务,又是一项紧迫的现实任务各高校要深刻领会和把握号文件精神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加强和改进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