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4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9-000-01
摘 要 投篮技术是高校体育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之一,表象训练法是一种心理训练法,目前被广泛应用在体育训练中。表象训练法不仅可以提高运动员的体育技能,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由传统教学所带来的体能消耗和意外受伤率,这种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形象概念和完整的动作概念。本文使用对照的方法论证了表象训练法在高校投篮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了表象训练的原理和作用,为提高高校体育教学提供可行性的方法。
关键词 高校体育 篮球投篮 表象训练
表象训练法是一种可以提高运动员心理素质的训练手法。在表象训练中,运动员利用思维活动反复思考和模拟运动场上的情景或者动作,有意识、有目的的将所看到的图像在脑海中强化,使之成为一种完整的运动表象,运动员可以根据这些视觉表象进行完整的投篮技术训练。
一、实验研究对象及方法
(一)选择实验对象
在某高校中随机选择60位大学生,将他们分成两个队伍,A组是实验组,用来接受表象训练法,B组是对照组,使用传统的教学训练方法。在开始训练之前,教师根据测试标准对两组学生进行身体素质以及篮球基础测试,测试结果显示两组学生的体能素质相当,这就说明了分组是合理的。
(二)设计实验方法
在同样的教学课时以及教学场地中,教师对两组学生进行不同的篮球投篮训练。A组使用表象训练法,B组使用传统的投篮训练法,实验时间为一个学期。教学内容都包括三步上篮、半场往返上篮、急停跳投等投篮技巧。
(三)实验结果
从上面的数据可以发现,经过一学期的训练,接受表象训练的小组的成绩明显比接受传统训练的小组好。这说明了在篮球投篮技术的训练过程中,有目的的对学生进行表象技能训练,对于学生的运动技术掌握而言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实验结果分析
从上述实验结果可以发现,表象训练法教学在高校篮球投篮中的效果要优于传统教学法。在A组教学中,教师使用了表象教学训练手段可以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性,提高学生将视听信息转换为运动信息的能力,使学生将“想”和“练”有机结合在一起,将认知和动作在一定程度上进行转变。表象训练的具体内容和原理如下:
(一)建立正确的投篮视觉表象
在实验初始阶段,教师需要通过示范、讲解等手段帮助A组学生理解和建立各种投篮视觉表象,随后再对学生进行投篮技术的心理模拟训练,让学生充分理解投篮视觉表象后再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在这个教学阶段,教师需要通过对学生口述分析来判断和指导学生,使他们能够建立正确的投篮视觉表象。
(二)建立有效的投篮动觉表象
在教师的有效指导后,学生可以感受到由视觉表象所带来的潜意识投篮的肌肉训练,在脑海中开始建立投篮动觉表象。在感受到动觉表象之后,学生需要不断的强化大脑中有关投篮的视觉图像,并将这些动作图像与潜意识中的投篮动作结合在一起,通过思考和判断,学生可以找出投篮动作中的不足,从而建立起有效的投篮动觉表象。
(三)练习和巩固投篮技术
在建立起有效的投篮技术表象后,学生还需要通过练习将这些脑海中的表象转换为实际的投篮动作。在整个训练过程中,学生需要根据自己大脑中关于投篮技术动作的各个分解来进行实际操作投篮,建立起一种从视觉到动觉再到实际动作的一个条件反射。在此过程中,学生应当将实际训练中的身体感受及时传向大脑,修正其最初在脑海中形成的动觉表象。在一定课时的练习训练后,学生可以将投篮技术达到一种“知行合一”的境界,这也是表象训练法的一种特点。
三、提高表象训练法教学效果
(一)教学环境良好
对于学生而言,在接受表象训练法训练的时候需要具有较高的心理活动能力,整个过程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所以教学环境要求安静舒适,尽量减少外界环境对学生的影响,不适宜在阳光直射或者喧嚣的环境下实施表象训练法。
(二)适当的语言指导
对于教师而言,在对学生建立视觉和动觉表象的时候,需要使用适当正确的语言指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投篮分解动作,整个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加强语言指导,强化学生的思维与动作的有机结合。
(三)合适的训练时间
教师在使用表象训练法训练学生的过程需要把握适当时间,以5-8分钟为宜,超过8分钟,学生会由于用脑过度导致精力不容易集中,若小于5分钟,则不会有训练的效果。
四、结束语
通过上述的对照实验结果可以看出,表象训练法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在高校篮球投篮教学中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表象训练法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效的建立投篮视觉表象和动觉表象,并将二者有机结合在一起,最终转换为学生的身体运动实战技能,还可以减少運动员在训练过程中身体的对抗和受伤率,这样一种教学手法对提高高校投篮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金锋.表象训练法在高校篮球投篮教学中应用效果研究[J].价值工程.2011.30(19):213.
[2] 张可.论表象训练法在高校篮球投篮教学中应用效果[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4(7):46.
摘 要 投篮技术是高校体育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之一,表象训练法是一种心理训练法,目前被广泛应用在体育训练中。表象训练法不仅可以提高运动员的体育技能,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由传统教学所带来的体能消耗和意外受伤率,这种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形象概念和完整的动作概念。本文使用对照的方法论证了表象训练法在高校投篮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了表象训练的原理和作用,为提高高校体育教学提供可行性的方法。
关键词 高校体育 篮球投篮 表象训练
表象训练法是一种可以提高运动员心理素质的训练手法。在表象训练中,运动员利用思维活动反复思考和模拟运动场上的情景或者动作,有意识、有目的的将所看到的图像在脑海中强化,使之成为一种完整的运动表象,运动员可以根据这些视觉表象进行完整的投篮技术训练。
一、实验研究对象及方法
(一)选择实验对象
在某高校中随机选择60位大学生,将他们分成两个队伍,A组是实验组,用来接受表象训练法,B组是对照组,使用传统的教学训练方法。在开始训练之前,教师根据测试标准对两组学生进行身体素质以及篮球基础测试,测试结果显示两组学生的体能素质相当,这就说明了分组是合理的。
(二)设计实验方法
在同样的教学课时以及教学场地中,教师对两组学生进行不同的篮球投篮训练。A组使用表象训练法,B组使用传统的投篮训练法,实验时间为一个学期。教学内容都包括三步上篮、半场往返上篮、急停跳投等投篮技巧。
(三)实验结果
从上面的数据可以发现,经过一学期的训练,接受表象训练的小组的成绩明显比接受传统训练的小组好。这说明了在篮球投篮技术的训练过程中,有目的的对学生进行表象技能训练,对于学生的运动技术掌握而言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实验结果分析
从上述实验结果可以发现,表象训练法教学在高校篮球投篮中的效果要优于传统教学法。在A组教学中,教师使用了表象教学训练手段可以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性,提高学生将视听信息转换为运动信息的能力,使学生将“想”和“练”有机结合在一起,将认知和动作在一定程度上进行转变。表象训练的具体内容和原理如下:
(一)建立正确的投篮视觉表象
在实验初始阶段,教师需要通过示范、讲解等手段帮助A组学生理解和建立各种投篮视觉表象,随后再对学生进行投篮技术的心理模拟训练,让学生充分理解投篮视觉表象后再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在这个教学阶段,教师需要通过对学生口述分析来判断和指导学生,使他们能够建立正确的投篮视觉表象。
(二)建立有效的投篮动觉表象
在教师的有效指导后,学生可以感受到由视觉表象所带来的潜意识投篮的肌肉训练,在脑海中开始建立投篮动觉表象。在感受到动觉表象之后,学生需要不断的强化大脑中有关投篮的视觉图像,并将这些动作图像与潜意识中的投篮动作结合在一起,通过思考和判断,学生可以找出投篮动作中的不足,从而建立起有效的投篮动觉表象。
(三)练习和巩固投篮技术
在建立起有效的投篮技术表象后,学生还需要通过练习将这些脑海中的表象转换为实际的投篮动作。在整个训练过程中,学生需要根据自己大脑中关于投篮技术动作的各个分解来进行实际操作投篮,建立起一种从视觉到动觉再到实际动作的一个条件反射。在此过程中,学生应当将实际训练中的身体感受及时传向大脑,修正其最初在脑海中形成的动觉表象。在一定课时的练习训练后,学生可以将投篮技术达到一种“知行合一”的境界,这也是表象训练法的一种特点。
三、提高表象训练法教学效果
(一)教学环境良好
对于学生而言,在接受表象训练法训练的时候需要具有较高的心理活动能力,整个过程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所以教学环境要求安静舒适,尽量减少外界环境对学生的影响,不适宜在阳光直射或者喧嚣的环境下实施表象训练法。
(二)适当的语言指导
对于教师而言,在对学生建立视觉和动觉表象的时候,需要使用适当正确的语言指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投篮分解动作,整个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加强语言指导,强化学生的思维与动作的有机结合。
(三)合适的训练时间
教师在使用表象训练法训练学生的过程需要把握适当时间,以5-8分钟为宜,超过8分钟,学生会由于用脑过度导致精力不容易集中,若小于5分钟,则不会有训练的效果。
四、结束语
通过上述的对照实验结果可以看出,表象训练法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在高校篮球投篮教学中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表象训练法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效的建立投篮视觉表象和动觉表象,并将二者有机结合在一起,最终转换为学生的身体运动实战技能,还可以减少運动员在训练过程中身体的对抗和受伤率,这样一种教学手法对提高高校投篮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金锋.表象训练法在高校篮球投篮教学中应用效果研究[J].价值工程.2011.30(19):213.
[2] 张可.论表象训练法在高校篮球投篮教学中应用效果[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4(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