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生活之源 ,育品德之花

来源 :外语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xuyuan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活,是孩子品德形成的根基和摇篮。德育只有根植于生活,才能具有深厚的基础和强大的生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真实的生活源头出发,在师生良好情感互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感官去认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体验;一定要以活动为纽带,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引导他们用自己的思维去碰撞、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
  一、亲其师,信其道?——动之以情
  教师的情感是左右课堂气氛的关键,教师如果能卸去所有伪装,不将自己隐藏在专业角色的背后,开放、自由、全情地投入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去,表里如一,真情流露。在课堂中关注每一位学生,为学生着想,用心聆听他们的心声,让学生体会教师的真诚,那么,学生也会放下戒心,真诚地参与到活动中来。例如,上一年级时,我班有一位学生特别好动,入学二三个月了还难以适应小学的上课纪律,无法保持整节课坐着上课,老师多次谈话也无效果。可当我在执教《我们小学生要这样做》一课时,他上得特别认真。我就抓住这个契机,当场表扬了他:“今天这堂课老师觉得上得最成功,因为老师发现苏某腰板挺得笔直,还看到他高高举起的小手,他是我们班进步最大的孩子,我们都应该向他学习。”短短的一句话,让学生感受到了老师对自己的关心及希望。在接下去的教学环节中,这名学生不仅能改掉以前的坏习惯,还能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更令人欣喜的是,在过后的其他课程学习中,学生的学习习惯也有了明显改善,更能自觉遵守课堂纪律。不言而喻,本课的教学目的,在师生温馨的情感互动中得到了最好的实现。是啊,当学生看到自己的努力被老师所肯定后,心中会被激起对某一事物的强烈追求欲望,从而更加努力向上。
  二、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晓之以理
  一位教育家说过:当学生意识到你在教育他时,就意味着你的教育已失败。将此引申到品德与生活教学也是如此。过早暴露德育意图,只会引起学生的反感,甚至产生抵触心理。“含而不漏,在细节中渗透教育”这是《品德与生活》课堂艺术的境界。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多种情境为学生提供思维的各种感性材料,让学生感到“情境即在眼前”“我在情境中”。教师要特别珍视学生独特的内心体验,提高学生的道德感知能力,将抽象的道德寓于形象的活动中,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例如,在执教《做个诚实的孩子》一课时,我先以学生们喜欢的动画片《皮诺曹》的故事让学生初步体会诚实的重要性,然后引导:“你愿意与大家分享在我们身边遇到或听到的有关诚实的事情吗?”学生侃侃而谈:“有一次不小心把妈妈的口红弄断了,妈妈回来后发现了问我怎么回事,我承认了”。师引导:“妈妈生气吗?”“开始生气,可一下子就好了。”“为什么?”“因为我说了实话。”师再引导:“你说了实话,心情怎样呢?”“刚开始害怕,可妈妈原谅我后,心里的一块石头就落地了。”最后在讨论“其实,当我们做了一件诚实的事后心情是怎样的?而当我们做了不诚实的事后,心情又是怎样呢?”这一环节中学生抛开了顾虑,敞开了心扉,谈出了情感体验。在回顾自身的经历过程中,心灵得到了净化:“我觉得诚实的人很有勇气。”“他们是我学习的榜样。”“我喜欢与诚实的人做朋友。”在民主、自由聊天式的对话中,教师已不知不觉地将课堂教学意图不露痕迹地渗入其中。这样,淡化了学生“被教育”的定势,让他们在无意识中感受道德的熏陶。
  三、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导之以行
  常常看到这么一个教育现象:上课铃声响,品德课开始了;下课铃声响,品德课也就结束了。学生们普遍存在着这样一个观念:课就是课,生活就是生活,这完全是两码事。这是一个脱离了生活之本的品德教育,就如同让儿童在床上学习游泳,一旦下水,结果可想而知。品德与生活课程强调体验性学习,要求学生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巴说,用手操作,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在教学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回归到生活,以达到知行合一的教学目的。在评价时不仅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态度、行为表现,更要看重的是学生在活动中付出的努力。
  在执教《做个诚实的好孩子》一课,完成了主题一《诚实故事会》和主题二《诚实的孩子人人夸》两个环节后,为了保证学生真正去承认错误,我向每位学生的家长发出一份调查问卷,请家长们反馈。
  通过对家长、教师和同伴的调查,召开“诚实守信之星”表彰会,让学生通过自荐、他荐,及家长与同学的讨论、投票中评选出大家公认的“诚实守信之星”,并授予奖状给予奖励,使学生充分体验到诚实带来的快乐。课程资源来自学生的生活,问题的解决也回归学生生活,这样的教学环节使学生接受德育的地点冲出了小课堂,走进了小家庭,从而迈向了大社会。让学生更深入地认识到所学的知识与真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有利于学生在生活中将所学的知识、态度化为行动,有助于其道德品质的发展。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举过这样的例子:“我们从小孩子说起,他起初必定是烫了手, 才知道火是热的,冰了手才知道雪是冷的,吃过糖才知道糖是甜的,碰过石头才知道石头是硬的……”生活本身就是儿童成长的“养料”和资源,是品德教学的重要资源。在教学时我们要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经历中去感受,让学生在真切的情境中去体验。只有与其真实的社会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品德教育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我们的学生如一株株含苞欲放的花苞,只有引入“生活体验之活水” ,让《品德与生活》课回归本位,回归生活,让学生用心去经历,用心去体验,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体验人生的美好艰辛;体验他人的奋斗与幸福;从而丰富他们的情感世界,才能使我们的“品德教育之花木”更旺盛成长。
  参考文献:
  1.《品德与社会新课程标准》解读
  2.《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师教学参考用书》
  3、《陶行知教育文选》
其他文献
摘要:幼儿游戏对于幼儿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但是在当下的保教过程中人们并没有真正的理解关于幼儿游戏的重要性,片面的去看待幼儿游戏,只将幼儿游戏看作是实现教育目标的一种教学手段而缺少全面的认识,本文就是基于幼儿保育内容的视角下来解析幼儿游戏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幼儿保育;幼儿游戏;保育内容:教学手段  中图分类号:G613.7  一、幼儿游戏发展的现状  (一)被忽略的幼儿游戏  虽然现在人们都了
思想政治课是中学德育的重要阵地,也是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主渠道。课堂上学生兴趣盎然,乐于求知探索,是我们追求的教学理想。然而由于政治课理论性较强,一些基本概念、原理比较抽象、枯燥,与初中学生的年龄、心理有一定的差距,导致了学生对政治课不感兴趣,而且目前政治教学受应试教育影响,教与学都停留在死记硬背上,没有发挥学生内在潜能,因而激不起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那么,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政治这
【摘要】高效课堂的共鸣,亲身实践、经历、体会和对高效的理解,在实践中的收获和发现的不足及改进。  【关键词】高效课堂 学生 教师 问题 改革 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2  虽然课改已经进行了很长的一段时间,新课改、新课标、新理念提倡的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听过很多新课程的公开课,发现授课教师无一例外都关注着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学生上课时分小组坐一起,或者授课教师安
【中图分类号】G623.24  快乐作文是,通过对学生良好写作习惯的培养,使习作成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成为他们自发自觉的行动。也就是说,学生能够把学习生活和日常交往中的快乐、苦恼等感受,乃至对生活中酸甜苦辣的细微体验,主动诉诸恰当的语言文字,写出有血有肉、有感而发、生动耐读的文章,达到阅其文知其心,体现“文如其人”的精神,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口”。这才是快乐作文的真实目的和深层意义所在。本人结合名家
摘要:爱学生就要给学生自信;爱学生就要平等地对待学生;爱学生就要关心学生;爱学生就要相信学生;爱学生就要理解学生;爱学生还要不断地充实自己。  关键词:教师;爱学生;教育;平等;关心;相信;理解。  【中图分类号】G633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教育这块园地上默默耕耘了十多年,我最大的收获和体会是:爱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教育的过程始终离不开爱。没有爱的教育是冷酷的教育,不能称其为真正的教育;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