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住宅建筑的小区规划趋向于大性化的建筑,在空间布局方面需要考虑效率最大化,合理的使用土地资源。在这种环境下,建造一种符合各方面规范、卫生安全以及保证经济合理的供水方式十分的重要。在建筑领域中加强给排水的优化设计,提高新的技术,为给排水带来更加先进的技术。以推动我国建筑工程以及水利工程的建设。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建筑;给排水;设计;优化措施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一、建筑给排水设计的发展历程
1.1在房屋卫生技术设备的初始阶段
自1949至1964年,按照《室内给排水和热水供应设计规范》,其主要的标志是开始了我国给水排水专业发展,在房屋卫生技术设备中己经开始了一门独立的专业课程,并且开始的培养建筑给排水技术人员,最终形成了自己的专业队伍。
1.2室内给排水反思阶段
自1964年至1986年,根据《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的要求,开始了工程的实施阶段,并且对以往机械的搬用国外经验造成的失误进行了认真的反思,最终确立了我国建筑给排水技术的相关体系
1.3建筑给排水的发展阶段
自1986年到现在,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建筑给排水在不断的进步,在发展的过程中,专业队伍己经开始接受了专业的培训,并且在设计、施工、安装管理人员以及在技术上积累了以前的实践经验。在先进技术的应用中,最终在消防专业给排水系统中,使得建筑给排水的发展更加的突出,并且确定了全国建筑给排水工程标准,为我国建筑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
二、建筑给排水设计的基本思路
2.1给排水系统
在建筑给排水系统中,采用的程序是:蓄水池一水泵一水箱一减压阀一用水点供水方式。在这种程序中,高层住宅供水能够节地、节能以及促进管理活动的改进,满足了市政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发展,在给排水工程中避免了与市政给水造成网的冲击,并且促进了对高层消防前期贮水量的具体要求。在设计的过程中将住宅使用蓄水池设计在地下车库中,并且对单独的水泵,采用单独的方式进行管理,这种设计方案促进了建筑工程的销售以及为水箱供水提供了有效的节能方案。在给排水系统中设计了合理的水箱容积方案,并且布置了水箱的位置,这就促进了物业的管理和水箱清洗,为维护提供了更加方便的策略,避免“二次污染”影响环境。
2.2采用自动抄表系统来促进给排水设计的进一步发展
在建筑给排水系统中,主要通过设计液位、压力、流量等讯号来对加压泵、水池以及水箱的状态进行及时的监控,在设计领域中,主要的控制方式有:对建筑住宅的用户建立分户水表,并且采用BA系统来进行计量,这就为住户提供了实时咨询。在屋顶水箱溢流、以及水位发生了不正常的变化后进行了报警提不,以便在及时的监控中做出故障报警。
三、在热水系统中的设计与改进
在城市居民的住宅中,热水系统是由各自煤气热水器进行提供,并且实行的是集中供热水。在建筑给排水工程中需要建立加热设备来为热水系统提供主要的热源,在热源重组的条件下采用了半即热式汽水热交换器,该设备主要的优点是:占用的面积小,能够进行自控,自动除垢,以及在热水系统中出热水比较快,防止了病菌的干扰。
3.1在分质供水系统中
在建筑给排水系统中,采用的另一种设计方案是利用管道来分质供水,一套网管用来输送自来水,用于城市一些辅助生活用水,面另一套管网采用的是专用的饮水使用,为城市居民提供优质的水资源保障。在设计分质系统中,其主要的流程是:自来水一调节水箱一优质的饮水设备一优质饮用水储水箱一变频恒压供水设备一用户一微电解杀菌器一优质饮用水储水箱。建立分质管网系统为城市居民提供了更加优质的水资源,并且保障了水资源的合理使用。
3.2建筑给排水的节水和开源
我国由于水资源的紧缺,因此,在日常生活的水资源利用中,需要将建筑给排水设计作为一种重要的工程来加强建设,在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中采用的是节水和开源的思想,加强建筑给排水工程,提高有效的水资源利用率。
建筑中水资源的再利用:为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需要加强对建筑水资源的设计,在我国建筑给排水系统中,水的再利用技术己经是十分重要的手段之一,其采用的方法是:物理学法、生物学以及物化生相结合的方法。因此在建筑给排水工程中,需要将水资源做好再利用的使用。其中在水资源的利用中,可以将雨水进行再利用,如今对雨水资源的再利用己经成为一种比较先进的技术,在采集雨水的过程中,充分的利用的有限的资源。
四、建筑给排水设计施工优化措施
1.强化建筑给排水设计质量意识
(1)我国建筑给排水相关设计人员应该全面了解相关法律法规。作为建筑设计和施工人员,应该始终树立起安全、质量和责任意识,加强对建筑给排水理论和实践的专业学习。同时务必全面掌握这一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指令等,不断提升相关业务人员的专业技术和综合素质,为建筑给排水设计施工提供大才保障。(2)运用全局思想考虑问题,做好给排水工作的统筹安排,将经济性问题、安全性问题、经济性问题和技术性问题综合考虑,从而制定科学、合理和经济的给排水设计方案,让给排水工程在施工阶段和后期维护阶段达到经济性、安全性、便捷性和技术性要求。
2.做好建筑的灌水试验
(1)埋没给排水管道之前,应该运用灌水试验的途径对给排水管道的质量进行前期检查。在进行检查时,应该利用照明工具对管道内的液面和接口进一步确认,检查是否存在渗漏等现象。同时还需要对整个管道的流程和压力进行了解,从而保证管道能够安全、正常的运行。在有地质等自然现象偏差的情况之下,需要对管道进行有针对性的处理。
(2)做好存水弯和地漏之间的接合工作,从大量的给排水设计施工实践来看,若能合理设置存水弯可以获得良好的防漏水效果。因此,可以设计P型存水弯,与地漏形成完美配合。
3.加强对设计和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
质量是一个建筑工程能够成功的关键要素之一,因此在建筑给排水设计施工过程中应高度重视质量问题,需要加强对设计和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培养和技术水平培养等。在给排水设计方案阶段,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应该就设计方案进行技术沟通,更好地完善给排水的设计方案,合理解决设计中的技术性和操作性问题。在给排水施工阶段,应根据设计方案和相关的标准进行施工,同时加强对给排水施工的整体性构架建设,避免由于结构混乱等问题带来管道的脱节,从而发生楼板和孔洞渗漏等现象。
4.科学合理选用给排水材料
尽量使用强度大、渗漏情况少的管道材料,如在建筑给排水施工中可以选用PPR, PVC等类型的管道。选择先进的管道安装模式,大幅度减少管理的渗漏现象。总面言之,相信通过上述多方面的给排水在设计和施工方面的优化措施,可以进一步确保我国建筑给排水设计施工方面的质量和安全。
结束语
在建筑给排水设计领域中,建立以人为本的原则,,促进城市居民用水以及工业用水相结合,促进公共建筑与居住建筑相结合,在建设中综合的考虑,为冷水供应、热水供应、消防用水以及生活用水制定合理的方案,将建筑给排水设计在人性化的服务中,进一步为居民提供安全、舒适的发展空间,在城市建筑给排水工程的设计中,能够根据城市用水的现状以及具体的基础设施,并且结合先进的给排水设计理念来综合的建设,进一步提高我国城市居民用水,为发展建筑事业在建筑给排水设计领域中有了更先进的发展理念,推动我国建筑工程以及水利工程的建设。
参考文献
[1]于春红,李静岩,宁锦.关于建筑给排水设计中节水的一些先进措施与新方法[J].建筑设计管理,2012(14).
[2]刘丽华,李夏至,李德明,等.淺析建筑给排水设计的作用以及基本思路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9).
[3]刘小刚,张静兰,王光辉,等.适应当前建设程序的建筑给排水设计格式及专业软件设计需求[J].环境保护循环经济,2011(34).
关键词:建筑;给排水;设计;优化措施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一、建筑给排水设计的发展历程
1.1在房屋卫生技术设备的初始阶段
自1949至1964年,按照《室内给排水和热水供应设计规范》,其主要的标志是开始了我国给水排水专业发展,在房屋卫生技术设备中己经开始了一门独立的专业课程,并且开始的培养建筑给排水技术人员,最终形成了自己的专业队伍。
1.2室内给排水反思阶段
自1964年至1986年,根据《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的要求,开始了工程的实施阶段,并且对以往机械的搬用国外经验造成的失误进行了认真的反思,最终确立了我国建筑给排水技术的相关体系
1.3建筑给排水的发展阶段
自1986年到现在,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建筑给排水在不断的进步,在发展的过程中,专业队伍己经开始接受了专业的培训,并且在设计、施工、安装管理人员以及在技术上积累了以前的实践经验。在先进技术的应用中,最终在消防专业给排水系统中,使得建筑给排水的发展更加的突出,并且确定了全国建筑给排水工程标准,为我国建筑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
二、建筑给排水设计的基本思路
2.1给排水系统
在建筑给排水系统中,采用的程序是:蓄水池一水泵一水箱一减压阀一用水点供水方式。在这种程序中,高层住宅供水能够节地、节能以及促进管理活动的改进,满足了市政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发展,在给排水工程中避免了与市政给水造成网的冲击,并且促进了对高层消防前期贮水量的具体要求。在设计的过程中将住宅使用蓄水池设计在地下车库中,并且对单独的水泵,采用单独的方式进行管理,这种设计方案促进了建筑工程的销售以及为水箱供水提供了有效的节能方案。在给排水系统中设计了合理的水箱容积方案,并且布置了水箱的位置,这就促进了物业的管理和水箱清洗,为维护提供了更加方便的策略,避免“二次污染”影响环境。
2.2采用自动抄表系统来促进给排水设计的进一步发展
在建筑给排水系统中,主要通过设计液位、压力、流量等讯号来对加压泵、水池以及水箱的状态进行及时的监控,在设计领域中,主要的控制方式有:对建筑住宅的用户建立分户水表,并且采用BA系统来进行计量,这就为住户提供了实时咨询。在屋顶水箱溢流、以及水位发生了不正常的变化后进行了报警提不,以便在及时的监控中做出故障报警。
三、在热水系统中的设计与改进
在城市居民的住宅中,热水系统是由各自煤气热水器进行提供,并且实行的是集中供热水。在建筑给排水工程中需要建立加热设备来为热水系统提供主要的热源,在热源重组的条件下采用了半即热式汽水热交换器,该设备主要的优点是:占用的面积小,能够进行自控,自动除垢,以及在热水系统中出热水比较快,防止了病菌的干扰。
3.1在分质供水系统中
在建筑给排水系统中,采用的另一种设计方案是利用管道来分质供水,一套网管用来输送自来水,用于城市一些辅助生活用水,面另一套管网采用的是专用的饮水使用,为城市居民提供优质的水资源保障。在设计分质系统中,其主要的流程是:自来水一调节水箱一优质的饮水设备一优质饮用水储水箱一变频恒压供水设备一用户一微电解杀菌器一优质饮用水储水箱。建立分质管网系统为城市居民提供了更加优质的水资源,并且保障了水资源的合理使用。
3.2建筑给排水的节水和开源
我国由于水资源的紧缺,因此,在日常生活的水资源利用中,需要将建筑给排水设计作为一种重要的工程来加强建设,在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中采用的是节水和开源的思想,加强建筑给排水工程,提高有效的水资源利用率。
建筑中水资源的再利用:为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需要加强对建筑水资源的设计,在我国建筑给排水系统中,水的再利用技术己经是十分重要的手段之一,其采用的方法是:物理学法、生物学以及物化生相结合的方法。因此在建筑给排水工程中,需要将水资源做好再利用的使用。其中在水资源的利用中,可以将雨水进行再利用,如今对雨水资源的再利用己经成为一种比较先进的技术,在采集雨水的过程中,充分的利用的有限的资源。
四、建筑给排水设计施工优化措施
1.强化建筑给排水设计质量意识
(1)我国建筑给排水相关设计人员应该全面了解相关法律法规。作为建筑设计和施工人员,应该始终树立起安全、质量和责任意识,加强对建筑给排水理论和实践的专业学习。同时务必全面掌握这一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指令等,不断提升相关业务人员的专业技术和综合素质,为建筑给排水设计施工提供大才保障。(2)运用全局思想考虑问题,做好给排水工作的统筹安排,将经济性问题、安全性问题、经济性问题和技术性问题综合考虑,从而制定科学、合理和经济的给排水设计方案,让给排水工程在施工阶段和后期维护阶段达到经济性、安全性、便捷性和技术性要求。
2.做好建筑的灌水试验
(1)埋没给排水管道之前,应该运用灌水试验的途径对给排水管道的质量进行前期检查。在进行检查时,应该利用照明工具对管道内的液面和接口进一步确认,检查是否存在渗漏等现象。同时还需要对整个管道的流程和压力进行了解,从而保证管道能够安全、正常的运行。在有地质等自然现象偏差的情况之下,需要对管道进行有针对性的处理。
(2)做好存水弯和地漏之间的接合工作,从大量的给排水设计施工实践来看,若能合理设置存水弯可以获得良好的防漏水效果。因此,可以设计P型存水弯,与地漏形成完美配合。
3.加强对设计和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
质量是一个建筑工程能够成功的关键要素之一,因此在建筑给排水设计施工过程中应高度重视质量问题,需要加强对设计和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培养和技术水平培养等。在给排水设计方案阶段,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应该就设计方案进行技术沟通,更好地完善给排水的设计方案,合理解决设计中的技术性和操作性问题。在给排水施工阶段,应根据设计方案和相关的标准进行施工,同时加强对给排水施工的整体性构架建设,避免由于结构混乱等问题带来管道的脱节,从而发生楼板和孔洞渗漏等现象。
4.科学合理选用给排水材料
尽量使用强度大、渗漏情况少的管道材料,如在建筑给排水施工中可以选用PPR, PVC等类型的管道。选择先进的管道安装模式,大幅度减少管理的渗漏现象。总面言之,相信通过上述多方面的给排水在设计和施工方面的优化措施,可以进一步确保我国建筑给排水设计施工方面的质量和安全。
结束语
在建筑给排水设计领域中,建立以人为本的原则,,促进城市居民用水以及工业用水相结合,促进公共建筑与居住建筑相结合,在建设中综合的考虑,为冷水供应、热水供应、消防用水以及生活用水制定合理的方案,将建筑给排水设计在人性化的服务中,进一步为居民提供安全、舒适的发展空间,在城市建筑给排水工程的设计中,能够根据城市用水的现状以及具体的基础设施,并且结合先进的给排水设计理念来综合的建设,进一步提高我国城市居民用水,为发展建筑事业在建筑给排水设计领域中有了更先进的发展理念,推动我国建筑工程以及水利工程的建设。
参考文献
[1]于春红,李静岩,宁锦.关于建筑给排水设计中节水的一些先进措施与新方法[J].建筑设计管理,2012(14).
[2]刘丽华,李夏至,李德明,等.淺析建筑给排水设计的作用以及基本思路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9).
[3]刘小刚,张静兰,王光辉,等.适应当前建设程序的建筑给排水设计格式及专业软件设计需求[J].环境保护循环经济,201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