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今天开放的世界体系中,国际意识的培养是人类进入全球化时代面临的一个共同的教育主题,如英国提出“全球历史观”,美国强调要通过世界历史的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国际意识。对外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迅速崛起,中国又成功举办了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拓宽了我们国际视野。新的形势下更深更广地向世界开放,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力,需要中国青少年的力量,我们政治教师肩负着培养学生世界性眼光和积极参与世界活动、世界竞争与合作意识的重要职责。
一、国际意识的基本理念
国际意识是指国民对跨国事务或国际事务的认识和了解,实际上是世界观的一种体现。高中生应该树立怎样的国际意识呢?我认为应该把握好以下几点:
1.树立全球意识和国家观念
一方面,在分析国际问题时应胸怀全球、放眼宇宙,我们只有置身于国际社会,超越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及不同文明的分歧,全球携起手来才能推动国际问题的解决。另一方面,发达国家正在推行新殖民政策,我们90后的学生深受西方经济文化的影响,这种现象使学生们易淡忘了自己的国家。政治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国家意识观念,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增强社会责任感,成为具有世界眼光和富有爱国精神的接班人。
2.树立平等开放参与的国际意识
一方面,我们应坚定不移地积极参与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等交流活动,善于学习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长处,积极宣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促进中国和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认识和理解。另一方面,各国在开放中应遵循平等的原则,尊重差异,理解个性。
3.树立国际责任意识
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全球性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如环境污染、全球变暖、恐怖主义等。我们中国人在人类利益面临威胁、国家利益受损时,不能置身事外,我们应承担起属于我们的国际责任。但也要提防西方“中国责任论”的攻击,在国家利益与全球视角的平衡中,对需要承担的国际责任作出一个合适的定位。
4.需要明确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分裂主义,同情和支持落后国家和地区的和平与发展事业
在国际交往中我们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基本立场,维护自身的正当权益,谋求建立公平公正的国际新秩序。
二、国际意识的培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渗透
高中生正处于世界观、价值观确立的关键时期,也是世界意识培养的重要时期。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可结合教材所提供的素材,有机进行国际意识教育。如我在《政治生活——处理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教学中是这样进行国际意识教育的:
1.设置情境——追踪国际热点
2011年3月19日,美军实施“奥德赛黎明”行动,向利比亚发射110多枚战斧式巡航导弹,多国部队战机完成了对利比亚的三轮空袭。一场原本是反对总统卡扎菲的专制统治,利比亚国内不同派别之间的争斗最终演变成了法英美主导的多国部队与利比亚的战争。
焦点问题:国际时事知多少?请同学播报利比亚战事的最新进展。
教学反思:在教学的初始环节,教师先引入一个热点国际话题,要求学生能阐述事件进展。这样做有利于引导培养学生平时自觉关注国际社会,留心收集相关资料的习惯,使学生能把关心国际动态作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2.合作探究——进行深度分析
利比亚冲突中,第一个对利比亚实施首次空中打击的是平日低调的法国。为何8年前曾极力反对伊拉克战争的法国此次居然积极“挑头”对利采取军事行动?让我们回顾在卡扎菲执政下的利法关系演变。
(1)20世纪70年代,卡扎菲首次访问法国,受到时任总统蓬皮杜的盛情接待。
(2)20世纪80年代,法国的一架班机在尼日尔沙漠上空发生爆炸,170名乘客全部遇难,包括54名法国人。国际社会普遍认为是利比亚制造了这起空难,利法反目成仇。
(3)21世纪卡扎菲为萨科齐的总统竞选活动提供了政治献金,萨科齐上任后再次访问了利比亚,并邀请卡扎菲访问法国。
(4)2011年利比亚遭遇法国率先打击。
焦点问题:国际社会风云变幻,请简述国际关系的内容和形式,并深入探讨利法从“蜜月”期走向“坚冰”期的根本原因?
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选择针对性强的国际热点材料,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注意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确定国际热点事件与教材的结合点,精心设计问题,激起学生智慧。通过这段背景资料,学生能分析出在国际社会中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国家利益是影响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教师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启发学生认识到在处理国际关系时我国应坚定地维护自身的国家利益,教师进一步要求学生通过合作梳理能佐证此观点的国际事件。
3.延伸拓展——拓展国际视野
安理会通过决议,决定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要求有关国家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保护利比亚平民和平民居住区免受武装袭击的威胁。“奥德赛黎明”行动的展开,宣布了安理会决议的失效。一些国家对这种军事行动公开批评。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表示,中方反对滥用武力造成更多平民伤亡和更大的人道主义灾难,再次呼吁通过和平方式解决问题。
焦点问题:为了维护本国利益,力量强大的国家可以采取任何手段吗?面对多国轰炸,我国的态度说明了什么?今天我们怎样爱国?
教学反思:建构知识的同时,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有针对性的问题,以此为主线,层层深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此问题的设置主要在于引导学生认识到维护本国利益时,侵犯他国主权,干涉他国内政是应受到谴责的。中国的态度表明了我们坚定地走和平发展之路,坚持以多边主义、和平方式推动国际问题的解决,也彰显了我国的国际责任感和国际影响力。
了解世界走向的人,才能把握国际形势风云变动;了解世界走向的国家,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关心国际事务、拓宽国际视野已经成为当代中国青年参与国际竞争、促进自身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中学生应积极、理性地参与国际活动中,向世界人民展现中国青年的良好风貌。
(作者单位 江苏省邗江中学〈集团〉)
一、国际意识的基本理念
国际意识是指国民对跨国事务或国际事务的认识和了解,实际上是世界观的一种体现。高中生应该树立怎样的国际意识呢?我认为应该把握好以下几点:
1.树立全球意识和国家观念
一方面,在分析国际问题时应胸怀全球、放眼宇宙,我们只有置身于国际社会,超越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及不同文明的分歧,全球携起手来才能推动国际问题的解决。另一方面,发达国家正在推行新殖民政策,我们90后的学生深受西方经济文化的影响,这种现象使学生们易淡忘了自己的国家。政治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国家意识观念,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增强社会责任感,成为具有世界眼光和富有爱国精神的接班人。
2.树立平等开放参与的国际意识
一方面,我们应坚定不移地积极参与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等交流活动,善于学习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长处,积极宣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促进中国和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认识和理解。另一方面,各国在开放中应遵循平等的原则,尊重差异,理解个性。
3.树立国际责任意识
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全球性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如环境污染、全球变暖、恐怖主义等。我们中国人在人类利益面临威胁、国家利益受损时,不能置身事外,我们应承担起属于我们的国际责任。但也要提防西方“中国责任论”的攻击,在国家利益与全球视角的平衡中,对需要承担的国际责任作出一个合适的定位。
4.需要明确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分裂主义,同情和支持落后国家和地区的和平与发展事业
在国际交往中我们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基本立场,维护自身的正当权益,谋求建立公平公正的国际新秩序。
二、国际意识的培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渗透
高中生正处于世界观、价值观确立的关键时期,也是世界意识培养的重要时期。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可结合教材所提供的素材,有机进行国际意识教育。如我在《政治生活——处理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教学中是这样进行国际意识教育的:
1.设置情境——追踪国际热点
2011年3月19日,美军实施“奥德赛黎明”行动,向利比亚发射110多枚战斧式巡航导弹,多国部队战机完成了对利比亚的三轮空袭。一场原本是反对总统卡扎菲的专制统治,利比亚国内不同派别之间的争斗最终演变成了法英美主导的多国部队与利比亚的战争。
焦点问题:国际时事知多少?请同学播报利比亚战事的最新进展。
教学反思:在教学的初始环节,教师先引入一个热点国际话题,要求学生能阐述事件进展。这样做有利于引导培养学生平时自觉关注国际社会,留心收集相关资料的习惯,使学生能把关心国际动态作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2.合作探究——进行深度分析
利比亚冲突中,第一个对利比亚实施首次空中打击的是平日低调的法国。为何8年前曾极力反对伊拉克战争的法国此次居然积极“挑头”对利采取军事行动?让我们回顾在卡扎菲执政下的利法关系演变。
(1)20世纪70年代,卡扎菲首次访问法国,受到时任总统蓬皮杜的盛情接待。
(2)20世纪80年代,法国的一架班机在尼日尔沙漠上空发生爆炸,170名乘客全部遇难,包括54名法国人。国际社会普遍认为是利比亚制造了这起空难,利法反目成仇。
(3)21世纪卡扎菲为萨科齐的总统竞选活动提供了政治献金,萨科齐上任后再次访问了利比亚,并邀请卡扎菲访问法国。
(4)2011年利比亚遭遇法国率先打击。
焦点问题:国际社会风云变幻,请简述国际关系的内容和形式,并深入探讨利法从“蜜月”期走向“坚冰”期的根本原因?
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选择针对性强的国际热点材料,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注意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确定国际热点事件与教材的结合点,精心设计问题,激起学生智慧。通过这段背景资料,学生能分析出在国际社会中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国家利益是影响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教师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启发学生认识到在处理国际关系时我国应坚定地维护自身的国家利益,教师进一步要求学生通过合作梳理能佐证此观点的国际事件。
3.延伸拓展——拓展国际视野
安理会通过决议,决定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要求有关国家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保护利比亚平民和平民居住区免受武装袭击的威胁。“奥德赛黎明”行动的展开,宣布了安理会决议的失效。一些国家对这种军事行动公开批评。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表示,中方反对滥用武力造成更多平民伤亡和更大的人道主义灾难,再次呼吁通过和平方式解决问题。
焦点问题:为了维护本国利益,力量强大的国家可以采取任何手段吗?面对多国轰炸,我国的态度说明了什么?今天我们怎样爱国?
教学反思:建构知识的同时,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有针对性的问题,以此为主线,层层深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此问题的设置主要在于引导学生认识到维护本国利益时,侵犯他国主权,干涉他国内政是应受到谴责的。中国的态度表明了我们坚定地走和平发展之路,坚持以多边主义、和平方式推动国际问题的解决,也彰显了我国的国际责任感和国际影响力。
了解世界走向的人,才能把握国际形势风云变动;了解世界走向的国家,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关心国际事务、拓宽国际视野已经成为当代中国青年参与国际竞争、促进自身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中学生应积极、理性地参与国际活动中,向世界人民展现中国青年的良好风貌。
(作者单位 江苏省邗江中学〈集团〉)